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必修一語文《囚綠記》教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編寫教案有利於我們弄通教材內容,進而選擇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那要怎麼寫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必修一語文《囚綠記》教案,歡迎閱讀與收藏。

必修一語文《囚綠記》教案

教學目的:

1、體會本文詠物抒情的寫法,瞭解作者借窗前的一株常春藤所抒發的思想感情。

2、瞭解本文的構思,體會它結構精巧、變化多姿的特點。

3、瞭解有關語句的深刻含義和表現手法,感受本文語言含蓄優美的特點。

教學設想:

1、這是一篇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散文,含蓄優美。藉助於多讀,讓學生讀中求解,讀中悟情,讀中明理,讀中品味。

2、結合時代背景和作者生平事蹟的介紹,深入體會本文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

一常春藤盆栽。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教師展示一常春藤盆栽。)

同學們知道這種盆景植物的名稱嗎?(常春藤)這是老師喜歡的一種植物,老師喜歡它的原因

有兩點,我先說第一個原因,那就是它的顏色——綠色。綠色是希望之色,是生命之色;它不僅是芸芸衆生喜愛之色,也是文人墨客歌詠之色。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位喜愛綠色的現代散文家陸蠡寫的一篇散文《囚綠記》。

2、指明一學生上黑板寫上課題和作者名字。教師給作者名正音。

3、簡介作者有關情況。(學生圈劃、朗讀課文後面註釋中的有關內容)

二、釋題:“囚綠”就是把綠色囚禁起來。

作者爲什麼要囚綠呢?要求學生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如高聲朗讀、輕聲朗讀、一個人讀,找個伴兒一起讀等不同形式)自由朗讀課文。

教師明確要求:標註段落,圈劃疑難字詞。或結合課後註釋,或同學相互討論,合作解決,實在不能解決的,也可當場求助老師。

三、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明確本文的線索。

1、作者爲什麼要囚綠?(因爲他愛綠)

2、他把綠“囚”牢了嗎?(他後來把綠釋放了)

3、離開了綠,他對綠的感情又是怎樣的呢?(他對綠充滿了思念)

教師歸納板書:戀綠囚綠釋綠思綠

四、研讀“戀綠”的部分(第1—7小節)。

1、學生速讀課文。指明學生找出表現作者愛綠感情的語句,有感情地朗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

情。教師適當引導講解,在學生找出後,或組織學生齊讀,或組織分組讀,在讀中與作品直接對話,感知這篇散文的語言風格。

2、創設情境:假設學生是作者,要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與綠直接“對話”,要求學生以課文第五小節一段話“綠色是多寶貴的啊……也視同至寶”爲例,變換人稱、有感情地表述,直接抒發對綠的喜愛之情。

五、研讀“囚綠”部分。(第8—11小節)

1、作者因爲愛綠而囚綠,課文那些語句寫出了他綠友的愛之深?指名朗讀文中有關語句。

2、教師再次展示常春藤盆栽,要求學生觀察它的枝條向一個方向伸長即向着陽光方向生長的`

外形特點,揭示喜愛它的第二個原因,即追求光明的性格。提問:作者得到“綠”了嗎?找出文中的有關語句來說明。

《囚綠記》知識點整理

1、對作者“囚綠”這個行爲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那份對綠的渴望,表現了他對生活的熱愛,對光明的嚮往;但是另一方面,這也是一種自私之舉,是對綠的施暴之舉,是對生命的一種遏制、一種摧殘。

2、對被囚的“綠友”的尖端總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麼啓示?

常春藤的不屈不撓;生命不可侵犯;萬物各得其所,人爲不可干擾;如果真的喜歡這個事物,那就給他(它)自由,讓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3、如何理解文中的“生的歡喜”含義?

不僅寫出了“綠的枝條”當時的生長情況,“比在外邊長得更快”,而且還寫出了“我”有“綠友”爲我做伴之後的心情,孤獨的“我”,“並不感到孤獨”,是綠藤,滋潤了一顆等焦的心。

4、作者爲什麼說常春藤“固執”?這表現了常春藤什麼精神品質?

固執指“尖端總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壟卷鬚,都朝原來的方向。”或者說“向着陽光”。對光明的嚮往,執着的追求,不屈不撓的精神。

5、作者一方面說自己“不能原諒自己的過失”,另一方面卻又稱“魔念在我心中生長”,這是怎樣的一種矛盾的心情?請你寫出來。

“不能原諒自己的過失”是因爲作者爲了更好的親近綠,引綠入室,但卻傷了綠。作者在綠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覺得自己隱隱然做錯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卻仍然執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綠,作者對綠藤對光明自由的追求沒有能夠有真正的理解。(能夠明確的說出作者內心的矛盾意思對即可。)

6、文中出現了“綠影”、“綠友”、“綠囚”,用詞不同,含義有何不同?

“綠影”指太陽照過常春藤的枝葉形成的影子;“綠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兩枝柔條;“綠囚”指不屈服於黑暗的頑強抗爭的人。

7、聯繫文中交待的歷史背景,說一說課文表達了“我”怎樣的思想感情?

當時正處於抗戰爆發的前期,日本帝國主義_中國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全國人民需要緊密地團結起來,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透過對“綠囚”的讚美,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服於任何黑暗勢力的抗爭精神。

8、聯繫上下文,說說下面句子中“珍重”詞語的深刻含義。“臨行時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珍重”一詞隱含了對頑強抗爭精神的敬重和對光明與自由的珍惜與嚮往。

9、綠枝條日見憔損,“我”卻不願意開釋它,如何理解這種“魔念”?

文章寫出了綠枝條的憔損過程:“它漸漸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寫得非常細緻逼真。同時也寫了“我”的“魔念”:“我漸漸爲這病損的枝葉可憐,雖則我惱怒它的固執,無親熱,我仍舊不放走它。”即使是一個普通人,也會對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懷有憐惜之情,而“我”卻缺乏對外界生命的同情憐憫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種自私和偏執、較爲陰暗的心理。當然,所謂自私、偏執、陰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後還是開釋了綠枝條。

10、結合語境,品味下列語句含義:

(1)如何理解作者說的“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喜歡綠,把綠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徵、希望的象徵和快樂的象徵。作者說“在這古城中我是孤獨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徵着生命和快樂的綠枝條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說“我懷念着綠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2)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鬱的年華。

這兩句話點明瞭綠色的象徵意義和作者對綠色的摯愛。作者的讚美、歌頌之情蘊含其中。

(3)臨行前我珍重地開釋了這永不屈服於黑暗的囚人。

綠枝條與作者一道經受折磨,但最後都獲得自由。作者把綠枝條當作人來讚美、歌頌,其實是對一種堅強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認定和追求。“不屈服於黑暗”是對綠枝條的稱讚,也是作者自己心靈的寫照。

(4)“我好像發現了一種‘生的歡喜’,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我”把綠色拖進“我”的房間,它伸展得更長,長得更快,它的頑強、執著,生命力旺盛,讓“我”看到了“生的歡喜”,也隱含了“我”對自由、光明的嚮往。故此,它又超過了任何種的喜悅。

(5)“有一天,得重和它們見面的時候,會和我面生嗎?”

表面上寫自己離開北平後還一直掛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綠色,極寫了對綠色的思念,其實該句還含蓄地表達了對日寇鐵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牽掛

《囚綠記》教學反思

課堂是教學的主渠道,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陣地,而文字則是最主要的載體。課堂教學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濃,語文素養低下,尤其是文章閱讀能力不強,這與文字教學的空泛性與無效性有很大關係其主要的表現是,教學中,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沒有吸引學生關注文字、走進文字。我們往往以結論代替了字斟句酌,以泛泛理解代替了準確研讀。或者在很多時候,我們就根本沒有理解文字。更有甚者,對文字只是蜻蜓點水式的閱讀,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所謂的“拓展”上。

因此設計本課時,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對文字的解讀上。教學思路逐層深入,環環相扣。先由作家的經歷入手,可以爲解讀文字埋下伏筆。其次是文字內容的幾個層次,可以有一個問題統領:作者爲什麼要囚綠?分三個層次。作者喜歡綠是綠自身的原因;和作者的處境有關係;還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第三是作者爲什麼要放綠?揭示文章的象徵意義和比喻意義。第四是品味文中含義豐富或自己喜歡的句、段。旨在讓學生咬文嚼字,體會語言運用之妙。

從課堂效果來看,課堂氣氛熱烈,學生思維活躍。學生對一些語句的理解,超出了我的想象。據聽課的老師統計,上課發言的次數達32次。課下有的學生還說,老師我還想說呢,你都沒有叫我。

這堂課的教學實現了預設的教學任務。我們從反覆誦讀入手,讀懂了這篇優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黃金般的心。由此可見,我們要讀懂一篇精美的散文,朗誦是關鍵。而其中借托物寄意類文章,應從物的特點思考,展開聯想,聯繫相似點,明確象徵意義。

教師自己存在的問題是課堂評價語言簡單,還需要加強自身的語言修養,提高業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