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歸園田居其一獲獎教案

教學目標:

歸園田居其一獲獎教案

1.引導學生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訓練學生欣賞詩歌意境,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

3.拓展探究,瞭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學習方法: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朗讀、探究,瞭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的意境美。

1.學生看圖像(利用聲像技術,展示田園風光圖,引導學生體會詩中環境的幽靜與優美。多媒體1),聽誦讀。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要求入情入境。

3.學生推薦代表朗讀詩歌,要求讀出感情,並說出依據。

4.分小組研究,推薦代表發言評論,初步感受詩歌內容。

提問:“歸”字就是詩眼,標題明確告訴我們要回到園田生活,那麼在這個明示資訊下面還潛藏着哪些隱性資訊值得我們思考呢?(以“歸”字爲核心來解讀詩歌)

討論、明確:

⑴從何而歸?⑵爲何而歸?⑶歸向何處?⑷歸去如何?

朗讀課文,尋找相關資訊,回答上述問題

⑴從何而歸?

明確:“塵網”、“樊籠”。

追問:“塵網”、“樊籠”比喻什麼?

明確:官場生活(“羈鳥”、“池魚”就是陶淵明自比)。

追問:爲什麼要如此比喻?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明確:對官場生活的厭惡。“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沉痛悔恨誤入仕途的生活。用上“塵網”一詞,足見他對勾心鬥角、爾虞我詐的官場的極端厭惡。“誤”字顯出詩人的悔恨之深。東晉末年權力之爭劇烈,陶淵明既不願成爲上層統治階級矛盾鬥爭的犧牲品,也不願成爲政治野心家爭奪的工具,但就是仕途生活卻將他緊緊束縛在野心家們政治鬥爭的羅網之中,因此十分痛苦。

⑵爲何歸來?

明確:

A、性本愛丘山(本性)

追問:既然“性本愛丘山”,爲何要出仕?

明確:“誤落塵網中”。入仕做官,非其本性使然,而就是一大失誤。(注意煉字“誤”)

(養家餬口,大濟蒼生。在封建社會,人們要建功立業,要實現政治理想,只能當官,走仕途。但就是,當時的東晉政治腐敗,社會動亂,門閥勢力飛揚跋扈,統治階級熱衷的就是爭權奪利,在這樣的政治局面下,想實現進步的政治理想就是不可能的,陶淵明又不願同流合污,只有選擇離開,選擇歸隱。)

追問:據我所知,陶淵明一生多次辭官做官,難道就是僅僅用一“誤”字所能辯解的嗎?

明確:①矛盾心態:家庭和儒家思想的影響,有“大濟蒼生”的抱負;仕途不得志,難以施展抱負。②徹底悔悟。③也許就是一種託詞。

追問:所以“性本愛丘山”也許就是陶淵明“歸”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但就是不就是最關鍵的原因呢?請同學們繼續尋找文中資訊。(提示:點題句就是哪一句?)

明確:

B、守拙歸園田。

提問:歸園田的目的就是什麼?爲什麼要“守拙”?如何理解?言外之意就是什麼?(如果不“歸園田”就不能“守拙”)

明確:反對機巧圓滑,反對官場生活中的八面玲瓏、爾虞我詐,怕自己受到官場不良環境的影響而失其本心,官場就是個就是非之地,沒有那種當官的本領,很難往上爬(即使就是現在,也有類似的現象)。這樣,一個正直清高的人就會感到精神上很壓抑,沒有自由,所以詩人把自己比作“羈鳥”、“池魚”(結合陶辭官原因:“不爲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小結:所以“歸園田”就是爲了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⑶歸向何處?

明確:歸向園田

⑷歸去如何?請從詩中找出蘊涵作者情感的詩句詞語。

明確:“無塵雜”/有餘閒/久/復(注意煉字)——自由、安逸、喜悅。

追問:從中可見作者的人格傾向和精神追求就是怎樣的?

明確:厭惡官場,熱愛田園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獨立。

小結:《歸園田居》,主要寫詩人擺脫污濁官場來到清新的農村後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這種情緒,用一個詞組來概括叫做“返璞歸真”。第一就是“真”,做人要真實正直不虛僞,具有人的本性;第二就是“樸”,處世要樸實,不造作,不追求豪華富貴,而就是自由自在瀟灑之至。這就是一種與污濁的官場生活相對立的生活方式,也就是歷代文人學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

5.學生反覆吟讀“開荒南野際……雞鳴桑樹顛”,體會詩中的意象,構建優美富有情趣的田園意境。

問:詩人筆下的田園景色有何特點?請抓住詩中幾組意象分析。

明確: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莊/炊煙/狗吠/雞鳴/

概括追問:非常普通平常的農村生活場景,在陶淵明筆下爲什麼顯得那麼美?

明確:恬靜、幽雅,空闊而簡陋,一片寧靜,一片和諧,一派迷茫,一派朦朧,這美似仙境的田園,讓詩人棄官歸隱,流連忘返。

“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四句寫近景,從自己的住宅寫起。你看,住宅周圍有十畝土地,八九間草屋,地方雖不廣,房屋雖不多,但畢竟就是自己的小天地,就是自由自在的王國。榆樹柳樹的陰影遮住了後房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屋子前邊,環境就是多麼幽雅美麗!這裏襯托出了作者心滿意足的欣慰情緒。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寫遠景,遠望村莊輪廓模糊,炊煙裊裊,一切就是安詳的、舒緩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寫遠聞,以動襯靜,以有聲襯無聲,更顯出鄉間的寧靜、和平。“雞鳴桑樹顛”寫近聞,沒有混亂,雞才能在桑顛得意地啼叫。

小結:在這首詩裏,我們所接觸到的不就是互不相關的方宅草屋、榆柳桃李、傍晚的村落、墟里的炊煙、深巷中的狗吠、桑樹顛的雞鳴,而就是由這些具體的景物構成的一種寧靜安謐、純樸自然的意境,使人深深體味到作者那淡泊恬靜的生活情趣,真正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至臻完美的藝術境界。

二、品讀、探究,學習《歸園田居》組詩中的另外四首詩,深入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瞭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課前印發詩歌資料,發給學生閱讀學習。)

1. 出示四首詩歌內容(多媒體2)。

2. 學生分組研讀四首詩歌,準備派代表發言交流學習體會。(研讀重點由學生自己確定,或內容情感、或藝術特色。)

歸園田居(其二)

野外罕人事①,窮巷寡輪鞅②。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③。時復墟曲中,披草共來往④。相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⑤。常恐霜霰至⑥,零落同草莽。

【註釋】①野外:這裏指農村。人事:人際交往,這裏主要指與官場的來往。②輪鞅(yāng):鞅就是拉車的皮帶,這裏指車馬。③塵想:入世做官的想法。④墟曲:即指村落。披草:撥開野草。⑤我土日巳廣:我開墾的田地一天天在擴大。

⑥霰(xiàn)小雪珠。

歸園田居(其三)

種豆南山下①,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②,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註釋】①南山:指廬山。②興:起牀。理荒穢:即除雜草。

歸園田居(其四)

久去山澤遊①,浪莽林野娛②。試攜子侄輩③,披榛步荒墟④。徘徊丘壟間⑤,依依昔人居⑥。井竈有遺處,桑竹殘朽株。借問採薪者,此人皆焉如⑦?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餘。一世異朝市⑧,此語真不虛。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⑨。

【註釋】①去:離開。②浪莽:聯綿詞,廣大貌。③試:這裏作副詞用,初也,偶也,轉意爲“偶爾有一次”。④榛:榛莽之榛,泛指叢生的雜草荊棘。⑤丘壟:墳墓。⑥依依:隱約可辨的樣子。⑦焉:何。如:往。⑧一世:三十年爲一世。異朝市:市朝變遷。⑨幻化、空無:佛教大乘教派的教義就是空,東晉佛教的六家七宗有本無宗、本無異宗、幻化宗、心無宗,詩中四字就是借用,按原字義解釋,不含宗教色彩。

歸園田居(其五)

悵恨獨策還①,崎嶇歷榛曲。山澗清且淺,遇以濯吾足②。漉我新熟酒③,只雞招近局④。日入室中暗,荊薪代明燭。歡來苦夕短,已復至天旭。

【註釋】①策:策杖,拄杖。②遇:焦本作“可”。③漉:過濾。濾掉酒糟。④招近局:招近鄰而成局。多人聚合歡飲稱局。一說:局,曲也,近局指近鄰。

3. 學生分組派代表發言交流學習體會。

4. 展示某小組學習成果,用點評法研讀《歸園田居(其三)》。

⑴“種豆”,代勞作之事;“南山下”,點勞作之地;“草盛”,雜草叢生;“豆苗稀”,“草”、“苗”對舉,形不善經營之狀,更顯樂此不疲之心。

⑵“晨興”,早起;“理荒穢”,整刈野草;“帶月”,披着月光;“荷鋤歸”,扛着鋤頭回家。三四兩句中,“晨”、“月”對舉,表明時間的推移,寫出了一天勞作的大概情況。尤其第四句,更就是寫出了一種漫步田塍、心滿意得的情狀。⑶“道狹”,道路狹窄;“草木長”,草木牽衣,歸途難行;“夕露”,晚間露水;“沾我衣”,沾溼衣服。從五六兩句我們可以感到田園的荒蕪、環境的幽清和夜氣的溼寒。

⑷ “不足惜”,不值得爲“沾衣”懊惱;“但使”,只要讓;“願無違”,不違背自己歸園田的心願。夕露沾衣,本使人不快,然而詩人卻言“不足惜”,只要“願無違”,從而將自己摒離塵俗、躬耕自食、返歸自然的心志和盤托出。

這首詩語言質樸、平淡、自然,將勞動的清新感受和山村月夜的靜謐景緻融爲愜意出俗的意境,記錄着詩人蔘加勞動的情況和感受,抒寫了詩人脫離塵俗迴歸自然的閒適喜悅的心情。

追問:能否結合《歸去來兮辭》來分析《歸園田居(其一、其三)》?

討論、明確:

《歸去來兮辭》就是詩人將歸隱時所作,就是詩人的歸隱宣言,情感激切、興奮,其中所寫田園生活就是其美麗的憧憬;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歸去來兮辭》中所寫歸隱生活較爲飄灑,浮於現實之上。詩人描寫的田園生活尤其就是農田之事,就是作爲士大夫的詩人的主觀上的想象,就是並未親歷其中者對之的一種遠距離的關照,就是一種審美的描繪,而不就是客觀的寫實。與《歸園田居(其一)》相比,後者就是真實的田園生活,瀰漫着人間的煙火,人間的生氣。依依炊煙,雞鳴狗吠,所寫景物非常質樸、平淡,營造的就是寧靜而不乏生機的意境,作者也已身化於周圍環境中。並且從《歸去來兮辭》到《歸園田居》,詩人從理想的雲端落到黑黑的泥土,現實中的田園生活其實並不那麼輕鬆閒適,甚至有些貧乏艱辛(《歸園田居(其三)》)。但《歸園田居(其一)》所構造的寧靜平和的意境氛圍中卻更可見出陶淵明的安貧樂道思想。

(其它幾首詩歌賞析交流,略)

5. 小結:

《歸園田居》五首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其所以就是如此,不僅在於五首詩分別從辭官場、聚親朋、樂農事、訪故舊、歡夜飲幾個側面描繪了詩人豐富充實的隱居生活,更重要的就是,就其所抒發的感情而言,就是以質性自然、樂在其中的情趣來貫穿這一組詩篇的。詩中雖有感情的動盪、轉折,但那種歡愉、達觀的明朗色彩就是輝映全篇的。通觀五首,官場污穢,而終獲補償的欣慰;生活貧困,卻有親朋的摯情;農事辛苦,而得心靈的滿足;人生短暫,乃有人生真諦的徹悟;酒至暢懷,物我皆已忘,日月身邊流。真個就是“何陋之有”?這樣,詩人就把整個隱居生活,不,整個人生的樂趣都包容到他渾厚汪洋的詩情中去了。這就是一種高度的概括,也就是一種深刻的揭示。正就是在這種同污穢現實截然對立的意義上,《歸園田居》達到了完美和諧的藝術意境,開拓出一片“浩浩落落”的精神世界。

6.探究,瞭解詩人的藝術情趣。

討論、交流:能從《歸園田居》組詩的學習中,談談你所感受到的陶詩的藝術風格嗎?

小結:詩人描繪的就是常景,抒發的就是真情,闡釋的就是至理,挑選的就是“易”字。常景、真情、至理、“易”字,這就就是陶淵明的藝術情趣,這就就是陶淵明一生的藝術寫照。

三、播放田園風光的音樂畫面(多媒體3),學生齊讀詩歌收束課堂。

四、佈置作業:

1.仔細品味下列陶淵明的詩句,說說它們在動詞的使用上有什麼共同特點。

⑴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

⑵有風自南,翼彼新苗。(《時運》其一)

⑶日暮天無雲,春風扇微和。(《擬古(其七)》)

⑷藹藹堂前林,中夏貯清蔭。(《和郭主簿(其一)》)

⑸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

(多媒體4)

2.結合《歸園田居》組詩、《歸去來兮辭》《飲酒》,談談你對陶詩感受最深的藝術特色。(700字左右。)

說課:

欣賞一首詩,外行眼中只就是詞語與詞語的連接,內行眼中卻就是意象與意象的組合,這些組合擔負着表達詩人思想感情的任務。古典詩歌的鑑賞教學應該以意象、意境爲突破口,準確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就是怎樣形成意境的。也就就是說,作者在具體的物象中融注了怎樣的情感。瞭解了這些,便能達到對詩歌內容的把握。詩歌的意境,就是真景物與真感情的結晶體,體悟出詩歌的意境,對其進行深入的品味就是詩歌鑑賞的重要環節。本課教學設計,有兩個教學重點:一就是以引導學生體會欣賞詩歌的意境爲重點,力圖培養學生對古典詩歌的欣賞能力;二就是透過《歸園田居》組詩的拓展探究學習,從更深入的層面瞭解陶淵明其人其詩的意義。陶淵明的詩在樸素的語言中蘊涵着深情,它所反映的深刻的思想文化,它所表現的精湛圓熟的藝術技巧,實在值得我們後人深入咀嚼鑑賞。

爲此,我設計了以“朗讀、品讀、比較、探究”爲主要學習方法,引領學生逐步加深對詩歌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最後,對陶詩藝術風格的探究,就是爲了讓學生拓寬視野,在更高的層面上理解詩歌,走近詩人,領悟詩人作品的美感。佈置課外作業,有兩方面設想:一就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發揮聯想和想像,揣摩陶詩語言的妙處;一就是引導學生溫故知新,聯繫所學過的陶淵明的作品,進一步探究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及其詩作的藝術魅力。

標籤:獲獎 園田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