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捉不住的鼬鼠--時間片論》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整體感知

這是一篇情理兼備、文質並茂的散文。作者就“時間”這一既平常又深奧的話題展開討論,描繪時間的形象,探詢時間的本質,表明世人對時間的種種態度。文中用了繁多的比喻來寫“時間”,表現了綺麗的想象,語言有如詩句一樣優美。

本文寫得很“散”,又有些深奧,細察其文理似可看出三個層次,三個層次各圍繞一箇中心問題來寫,共同組合成一篇“時間片論”。

第一層:開篇至“它不願意拆穿這種幼稚的錯覺”。中心問題:時間是什麼?

第二層:“人們經常愛問的一句話就是,‘你有沒有時間?’”至“但我們經常向別人曲背彎腰、脅肩諂笑”。中心問題:我們怎麼對待時間?

第三層:“這些,當然你都看見了”至最後。中心問題:時間怎麼對待我們?

先看第一層,作者試圖化抽象於有形,用各種比喻描寫“時間”:“如水”,“那是煙、霧、空氣的包圍”,“如宇宙天空,如一切生靈惟一的裁判,如神”,“如奴隸”,“鐘錶裏的刻度”,“一隻看不見的手”,“淹沒着宇宙萬物的滔滔洪流”,“神祕的意志,神祕的臉”,“一切生命的殺手和產婆”,“一隻規矩而又準確的小松鼠”。這些喻體總的特點是形跡詭祕、不可捉摸、靈活自由、法力無邊。這是以文學的方式描寫“時間”,因其抽象、空洞,故而用這些繁多的比喻表現它的不同側面、不同特點,未必有科學性、準確性,但是有形象性、審美性。討論“時間是什麼”是文章的起點,也是全文的必要基礎。這是將時間人格化、神化,表達對時間的神祕感和崇拜心理。

再看第二層,寫世人對時間的態度,列舉一些現象,表現世人的劣根性。本來時間仁慈、慷慨,給予世人甚多,但世人不珍惜時間,不珍惜自己所得,令萬物之主“時間”,也令作者失望。作者在此以世人的任性、惰性和自私性襯托“時間”的靈性和神聖性。這第二層是在第一層已經充分描寫時間的形象和本性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深入描寫,由寫時間轉入寫人類,其中暗含邏輯關係。

最後看第三層,寫時間怎麼對待人類,又回到描寫時間本身。文章繼續運用比喻,對時間的形象和特點作更爲深入的探討。首先出現“鼬鼠”的形象,這是全文最重要、最生動的一個比喻,而且還有點題的作用;再有,把時間比喻爲殘酷的力量、兇猛的力量,對人類無情。前面第二層寫時間的溫柔的神性,這一層寫“時間的另一屬性”,從不同方面顯示時間的特性,或許是因爲世人對時間不珍惜才招致時間對世人的最後的不恭敬。

總之,文章在描繪時間形象、探討時間本質的同時,表達了對時間的敬畏心、好奇心,表達了世人無力把握時間的無可奈何之情。

問題探究

一、文章爲什麼不以“時間片論”而以“捉不住的鼬鼠”爲標題?

以“捉不住的鼬鼠”爲正題,以“時間片論”爲副題,作者肯定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試探討其理由,“時間片論”直觀而無味,“捉不住的鼬鼠”含蓄而有深意;“時間片論”像論說文標題,“捉不住的鼬鼠”像散文標題;“時間片論”空泛,“捉不住的鼬鼠”集中表明時間的一個最重要的特點,即把握不住,“無處不可穿越,無處不可逃遁”;“時間片論”大衆化,“捉不住的鼬鼠”獨一無二。前人形容時間過得快,常用“白駒穿隙”,如果再用就乏味了,而“捉不住的鼬鼠”是周濤獨有的創造。

文中說:“極度的靈活,超自然的伸縮性,不可思議的變幻速度。是的,鼬鼠一般,短、細長柔韌的身子,光滑的皮毛滴水不沾,豹頭,雙眼凝注而有神采。”這是全文對時間的諸多比喻中最爲精彩一個,或許作者自我欣賞,以之爲題。

二、“形散神不散”的規律適用於本文嗎?

“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寫作的通則,但不是惟一法則;當代散文創作更加個性化,更追求內容和形式上的新奇獨特,有時會視“通則”爲束縛繩索,必欲突破爲快。本文就是創新、突破的一個顯例。“形散”在本文中得以充分體現,作者圍繞時間的話題縱橫交錯來說,無數的比喻一個個排開,語句之間的關聯多爲鬆散,共六十多個段落,有的段僅三個字,不可不謂爲形散;而神方面呢?作者的表意似難統而爲一,如果說是表達對時間之於人生的文學性思考,那麼是哪方面的思考?思考的結論可以歸結爲哪一點?很難替作者作出合理的解釋。如果認定本文是多主題的,或泛主題的,那麼從前面對課文多重意旨的解讀看,可以稱爲多元主題。這麼說來還是用“神散”來解釋更爲恰當,謂之“形散神亦散”。

三、本文的哲理性有怎樣的表現?

哲理性特點表現在本文各處。本來探討時間就是一個富有哲理性的話題,需要非常抽象的思維和理性思維,以及高度的概括力。再看文章一些語句中的哲理性表述:(開篇)“我一出世就沉沒在在時間裏了,時間如水我如魚”,這種形象化的表述中含暗非常深刻的哲理;“它大到無邊無際、無始無終……”,與之對稱的是“它小到無影無蹤、無孔不入……”,還有一句之內對稱的,“處處有它而無它,處處無它而有它”,“是一切生命的殺手和產婆”,這樣正反對舉也是一種哲理性的表述。

本文哲理表現是詩化的,內核是哲理,外衣卻閃着詩性的光輝。文章的着力點不只是殫精竭慮地發掘哲理,還要極盡才思尋找光彩的外衣。如果光有哲理的表述將是哲學論文,只有披上文學的外衣纔是詩或散文。

語言品味

本文是周濤的一篇名文,集中體現了作爲詩人和散文家的周濤的語言素養和語言風格。

文章體現了周氏散文語言的“兩極分化”,一方面有着非常深刻的思想性,另一方面又有着非常生動的文學性,如“時間如水我如魚”就是明顯的例子,參考前文所釋,茲不贅述。

神奇的形象思維是所有詩人、散文作家所應具備的,而周濤在這方面頗顯優長,他把匆匆而過卻又不可捉摸的時間描繪得可視可聞可觸,確實非奇思妙想不能爲之。時間之思,古往今來哲學家、物理學家爲之連綿不絕地思考、探索,因爲認識時間是認識宇宙、認識人生的一部分。哲學的、物理學的時間表述深奧難懂,而文學的表述卻讓人感覺親近。本文在描繪時間的形象、探討時間的本質時,雖然對哲學家、物理學家沒有多大參考價值,但憑藉語言的形象生動、含蓄蘊藉,啓發了讀者的人生感悟和思考,對社會大衆具有參考價值。

從句式來看,變化多樣,有對稱句、排比句、獨詞句、設問句,有的三字一句(“它是誰”),有的六十多個字一句(結尾),如此豐富多彩的語句也只有作家筆下才能見到,學者、科學家都難能爲之。

從行文來看,段落很多,像詩或散文詩一樣排列,給這篇散文增添了詩的韻律和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