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本站論壇稿) 教案教學設計

《時間的腳印》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1明確說明對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說明順序中邏輯順序。

3. 體會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4.認識岩石記錄時間的功能,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科學精神。

教學重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

2.學習本文生動有趣的語言。

3.掌握說明順序。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說明的層次。

2.掌握說明順序。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先來欣賞圖片,第一張“恐龍化石”、第二張“三葉蟲化石”、第三張自然界中的沉積岩。(屏幕顯示)。我們看到的這些岩石,在儲存古代生物的同時,還記下了時間的痕跡。那麼,岩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時間的腳印》。(屏幕顯示標題) 二、識記字詞

腐蝕(shí)   渾濁(zhuó)  山麓(lù)    海枯石爛(kū)

   粗糙(cāo)   龜裂(jūn)   刨刮(bào) 楔形文字(xiē)

下面,我們大聲齊讀一遍。

三、整體感知課文

1.開啟書63頁。《時間伯伯》這首小詩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緊扣題目。我們一起來看正文。請同學們給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標上序號。

明確:全文共31個自然段,可分成三個部分。提綱如下:(屏幕顯示)

第一部分(1-4)引出話題:岩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 岩石是怎樣記錄時間的。又分爲兩層:

第一層(5-21)岩石的厚度和順序可以記錄時間。

第二層(22-29)岩石儲存了歷史的痕跡。

第三部分(30-31)讀懂岩石記錄的意義。

2.課文的第一部分告訴我們,岩石是大自然記錄時間的重要方式。那麼,岩石是如何記錄時間的呢?看我們的第二部分。

第五段獨句成段,引出下文。從結構上講,這是一個過渡段。

請大家推薦一位朗讀水平較高得同學讀第六自然段。  讀得好極了。

本段點明瞭物質時刻都在運動着這一普遍規律。岩石的運動規律是什麼?

被破壞--被搬運、被堆積--重新生成岩石。這是總起段。

岩石從被破壞到生成新的岩石, 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請同學們四個人一組,研讀課文8至18自然段。看岩石是如何從毀滅走向新生的。邊讀邊討論並用筆勾畫出其中的重要環節。

岩石→小石子→沙礫、泥土→沉積→重壓→膠結→新岩石

(學生複述、點擊,顯示流程圖)

這是一幅沉積岩的圖片,岩石像書頁一樣平臥着,一層一層疊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根據層與層的順序,我們就可以知道過去的年月。

現在,請同學們思考。我們研究岩石的形成過程是爲了說明什麼?

岩石的厚度及生成順序記下了時間的蹤跡。

這是岩石記錄時間的第一種方式。

3.岩石記錄時間的第二種方式是它儲存了許多的歷史痕跡。請大家分組討論並閱讀22到29自然段,然後回答問題:岩石儲存了哪些歷史的痕跡?

①岩石記錄了地殼的活動  ②岩石記錄了氣候的變化(插入說明方法:舉例子)

③岩石記錄了古代生物狀況 ④岩石記錄了地球歷史的發展過程

⑤岩石記錄了自然界轉瞬即逝的活動(學生總結,屏幕顯示)

小結:普普通通的岩石上,竟有着如此豐富的歷史記錄。可以說,岩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

4.透過學習課文,我們對岩石有了新的認識,瞭解這些內容對現實生活有什麼意義? (教師朗讀最後一段)大家邊聽邊找出答案。

明確:增加知識、尋找寶藏,造福人類(屏幕顯示)

總結:文章從岩石可以記錄時間寫到岩石怎樣記錄時間,最後寫了讀懂岩石記錄的重大意義,這種依據事物內在聯繫、逐層進行說明的順序,就是邏輯順序。

四、品味說明語言

1.說明文以向人們傳授知識爲主,所以,說明文的語言必須準確、嚴密。請同學們找出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如: “據計算,大約3000-10000年的時間,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

(大屏幕顯示。插入說明方法:列數字)

如果去掉“大約”,就表示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就需要3000-10000年的時間。事實上,人類讀懂岩石的年齡,不論方法有多精確,也不論有多科學,都是推測出來的。所以,“大約”一詞,恰恰體現了作者嚴謹的科學態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和嚴密。(大屏幕顯示)

2.爲了增強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在準確的前提下,說明文的語言也力求生動、形象。本文就多處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塊越跑不遠,越是輕小的沙礫越能旅行到遙遠的地方。

作者用擬人的手法,寫出笨重的石塊想跑也跑不動,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礫卻能隨心所欲的走向很遠的地方,生動、形象(點擊,顯示)的語言,大大增強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讀性。

請你找出文中的擬人句,並用“我喜歡……句(段),是因爲……”的句式說話。(屏幕顯示,適時點評)

五、拓展遷移訓練

  大自然是非常神奇的,一塊看似普通的岩石,就能記下時間的痕跡,儲存歷史的記錄。可以說,

岩石是一部無字的史書。岩石是大自然的語言。

岩石還可以比作什麼?請你用“岩石是……”的句式仿寫一個句子(顯示)

六、結束語

大家說出的這些比喻句,新穎、貼切、生動、形象。從不同的角度闡釋了岩石記錄時間、儲存歷史痕跡的功能。其實,除了岩石,大自然還有許多記錄時間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學們走進大自然,觀察大自然,努力讀懂大自然這本無字之書,更好地造福人類!

七、作業

  1.找出本文的過渡段並簡要說明其作用。

   2.根據你對岩石的瞭解,以“海枯石爛”爲題,寫一篇短文。

附:相關網站:

①陶世龍個人主頁五柳村

②時間的腳印網 ③中國科普博覽

④探索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