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是古代詩歌的泛稱。你知道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1

知識目標:會認會寫7個字,會認5個字。熟讀並背誦古詩,瞭解古詩的大概內容。

能力目標:根據古詩內容想象古詩的意境。

情感目標:感受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古詩的願望。

教學重點:會認會寫7個字,會認5個字。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抓住“偷採”、“不解”、“藏蹤跡”等詞語感悟詩中的童趣和古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邊讀邊想,邊看邊想,合作探究,解決疑難

教學準備: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數: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熟讀並背誦古詩。會認會寫7個字,會認5個字。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課件出示荷塘圖片)

看到這麼美的荷塘,你最想幹什麼或說什麼?

1、師:看到那麼美的池塘、蓮花,誰不想欣賞一番呢?一千多年前,詩人白居易也來到池邊,還看見荷花池上發生的關於一個小娃有趣的故事,於是,詩人忍不住就吟誦了一首詩(展示:漂亮的荷塘上慢慢走來一位詩人,吟誦出這首詩《池上》)

2、師:想知道在這個小娃身上發生的有趣的故事嗎?今天我們就來學這首古詩。(揭示課題)

二、循序漸進,掌握字詞句。

(一)自讀詩句,認識生字詞

1、自由讀《池上》,劃出生字娃娃,要讀準字音,難讀的字做上記號多讀幾遍。

2、師:孩子們,老師把生字娃娃請到大屏上,能叫出它們的名字嗎?同桌先試試。(課件出示生字)

小老師教讀生字,重點指導“萍、艇、撐、蹤”等平翹舌音的讀法。

3、師:瞧!滿池的蓮花、蓮蓬多美啊,你還想欣賞嗎?就得先念準他們的名字,那些漂亮的蓮花、蓮蓬才能永遠屬於你,留在你的心裏,有信心嗎?(課件出示滿是荷花、蓮蓬的池塘,輕點荷花、蓮蓬就出現本課生字詞,再點荷花、蓮蓬就消失)

採用抽生個別讀、開火車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靈活掌握本課生字。

(二)鞏固生字,指導書寫

1、師:生字娃娃很高興和你們交上朋友,可是生字娃娃說如果能寫出它們的名字,它會更高興。可以嗎?

生:可以。

2、師:書寫之前要靜下心來,擺好筆和本子,身子做端正,兩手輕輕放桌子上。

學生做好準備。

學生書寫愛寫的字。

(三)生字娃娃告訴老師,想和你們一塊玩捉迷藏的遊戲,它們都躲到詩句裏去了,看孩子們能不能準確的叫出它們的名字?(齊讀古詩)

三、佈置作業

1、書寫本課生字。

2、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詩意,處理課後習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鞏固

1、聽寫生字

2、背誦古詩

二、詩情畫意,誦讀詩句,體會意境

孩子們,摘蓮蓬是一件有趣的事,詩人筆下的小娃又別有一番情趣呢。趕快開啟課本,小組合作學習(課件出示合作學習的要求:1、讀讀這首詩。2、思考:讀懂了什麼?3、還有什麼不理解的詞句做上記號在小組交流。)

(一)小組合作學習

(二)交流學習情況,體會意

1、解決不理解的詞語。(偷採、不解、蹤跡)

2、讀懂了什麼?

展示:“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

⑴孩子們,一邊看畫面,一邊輕輕讀詩句。讀懂了什麼?

⑵提問質疑:小娃爲什麼要偷採白蓮?

⑶此時你是小娃,心情怎麼樣?

(用既高興又害怕的心情讀讀這句話)

師:老師也想當小娃,也想來讀。(範讀)你們知道老師是用什麼心情來讀的嗎?(又高興又緊張)

⑷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孩子?(小娃天真、可愛、頑皮)

師:學了這兩行詩,你有什麼疑問嗎?

(小娃偷採白蓮是不道德的行爲,爲什麼詩人卻覺得他是一個天真、可愛、頑皮的孩子呢?)

⑸師:你有過偷偷做一些頑皮的惡作劇的事情嗎?那你結合現實生活中的事例,想像一下小娃偷摘白蓮的情景。

生自由發言,舉出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的有趣的‘偷’的事情。

師:找一對好夥伴來試着表演讀。

學生上臺表演讀,自由找夥伴表演讀,體會小娃此時的心情。

⑹孩子們,帶着自己的心情,讀出小娃天真、調皮的感覺。

3、展示“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⑴讀懂了什麼?(小娃忘記了隱藏自己的身影,滿湖的浮萍被他的小船衝開了一道波瘋波痕)

⑵看到浮萍開了,你會怎麼想?(替小娃擔心、着急)學生讀出這種心情。

⑶小娃想到這些了嗎?爲什麼?(因爲太高興了)能高興地讀讀這兩行詩嗎?(生讀)

⑷你覺得這是怎樣的小娃?(天真、可愛)

⑸帶着感情,同桌互讀,抽生朗讀,一邊想象畫面一邊讀詩句。

三、吟誦積累。

1、是啊,小娃多麼天真可愛呀,划着小船去偷摘白蓮時,浮萍暴露了他的蹤跡也不知道。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展現在我們面前那充滿童趣的《池上》吧!(音樂,師範讀)

2、孩子們,願意象詩人一樣吟誦這首詩嗎?老師給你們配上音樂,先試試。誰願意來試試?推薦一個(展現詩句意境的畫面,優美的古箏音樂)

3、男女比賽配詩。孩子們全體起立,一起來吟誦這首詩,能不看屏幕嗎?

四、課外拓展

詩中的小娃多可愛呀,能把這首詩改編成一個有趣的故事嗎?(學生改編故事,交流)

五、總結,昇華

是啊,童年的生活是有趣的,讓人神往的。孩子們,珍惜你們的童年,讓它們多姿多彩吧。

六、佈置作業

把你想寫的字、詞語或句子寫一寫。

板書設計

池上採天真、可愛、頑皮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2

【教學目標】

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有感情朗讀並且背誦古詩,默寫《題西林壁》。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心境,能把讀詩的感受與他人交流。

【教學重難點】

突出“遠、近、高、低、橫、側”幾個字的展示的畫面。

透過“莫笑、足”等詞語,體會農家的純普熱情、鄉間的風光習俗。

理解“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並且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交流讀後的感受。

【教學準備】

課件、廬山的掛圖。

【教學時間】

兩個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進入第二單元的學習。指導學習第二組課文的單元導讀,單元主題是:在觀察中學會思考。

一、揭示課題

今天,我們的觀察先鋒隊,在宋代詩人蘇軾的帶領下,來到江西省的廬山參觀。

認識蘇軾,擅長寫祖國的大好河山。(知作者)

二、學詩文

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風景優美。同學們都知道哪些風景名勝?蘇軾最愛欣賞祖國的大好河山,在差不多一千年前,蘇軾遊覽了廬山,他很認真的觀察了廬山,發現廬山險峻和柔麗,它的雄奇秀險令蘇軾感觸很深。於是就寫下了這首《題西林壁》。

(解詩題)書寫在西林寺牆壁上的詩。

請個別同學朗讀詩歌。自有朗讀,理解詩句中的字詞。

學生對字詞質疑,學習小夥伴互相解決,或者由老師解決。

(抓字眼)

出示廬山圖。請觀察廬山,你看到的廬山是什麼樣子的?

橫着看,廬山 ;

側着看,廬山 。

我站在遠處看,廬山 ;

我站在近處看,廬山 ;

我站在高處看,廬山 ;

我站在低處看,廬山 。

(怎麼看都看不清廬山的真面)。

爲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只是因爲我站在廬山中。)

《題西林壁》這首古詩,不僅是對廬山雄奇壯觀、千姿百態景象的讚美,更包含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的人生哲理。對於比較複雜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觀地、冷靜地進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現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確認識這個事物。

交流對這句詩句的看法。

反覆朗讀詩句。注意停頓,節奏,和快慢。

三、回憶總結剛纔學習古詩的步驟

解詩題,知作者;

抓字眼,明詩意;

悟詩情,多誦讀。

四、作業

默寫全詩。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透過朗讀,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喜愛大自然的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瞭解《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的大意,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1.許多同學都喜歡背誦古詩,誰來背一首給大家聽?

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膾炙人口的古詩:江畔獨步尋花、菊花。

(板書:江畔獨步尋花杜甫)

2.解題。

江畔:江邊

獨步尋花:獨自一人一邊散步,一邊賞花。

(二)看圖、讀詩

1.學生一邊看圖一邊思考:圖上都有什麼?你能用一兩句話說清楚圖意嗎?

2.讀詩。

①自由讀 ②指名讀,糾正字音。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①一邊讀詩,一邊看圖理解詩的意思。

②重點理解花滿蹊、留連、恰恰。

③不懂的地方和別人交流一下。

2.學生自學、交流。

(四)理解詩意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意思(說出詩的大概意思即可,給以適當鼓勵、評價)黃四孃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千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留戀不捨,時時戲耍飛舞,可愛的黃鶯在花間不斷地歡唱。

3.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色?看到這樣的景色,你有怎樣的感受?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生機勃勃的春景圖,給人一種清新優美的感受)

(五)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

1.帶着對春景的喜愛之情來朗誦這首詩。

2.背誦這首詩。

(六)擴展

1.自學、討論杜甫的另一詩《絕句》

絕句

杜甫

遲日江山麗,

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

沙暖睡鴛鴦。

2.交流(如果喜歡,可以抄在摘抄本上)。

(七)總結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教學步驟:

(一)複習

1.齊背《江畔獨步尋花》。

2.分層次讓單個學生背誦。

(二)談話匯入第二首詩《菊花》

唐代有一位詩人叫元稹,一次在欣賞菊花的時候,有感而發,以《菊花》爲題,寫了一首詩。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這首詩。

(板書:菊花元稹)

(三)學生自學

1.出示自學提示。

①理解秋叢、繞舍、似陶家、籬、更等詞義。

②朗讀古詩,理解詩意。

③不懂的地方和同學討論、交流。

2.學生自學。

(四)理解古詩

1.出示全詩,大家交流自己理解的詞或句。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明確:一叢叢的秋菊環繞着屋舍好像是陶淵明的家,我沿着籬笆,欣賞菊花不覺太陽已漸漸地西斜。不是在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歡愛菊花,而是菊花開過後,再也沒有花了。

3.這首詩前兩行描寫了什麼?後兩行呢?你有什麼感受?

明確:前兩句着重描寫了詩人欣賞菊花的情景,後兩行是作者的感觸,菊花開過後就再也沒有花了,作者對菊花作了熱情的讚賞。

(五)有感情地朗誦《菊發》並背誦

帶着對菊花讚賞的感情朗誦。

(六)把兩首詩結合起來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

(七)總結

(八)課堂練習

1.理解詞語。

江畔: 蹊: 留連: 恰恰: 秋叢:

2.理解詩句的意思: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3.默寫兩首古詩。

(九)板書設計

5古詩兩首

江畔獨步尋花 菊花

杜甫 元稹

黃四孃家/花/滿蹊,秋叢繞舍/似/陶家,

千朵萬朵/壓/技低。遍繞籬邊/日/漸斜。

留連戲蝶/時時/舞,不是花中/偏/愛菊,

自在嬌鶯/恰恰/啼。此花開盡/更/無花。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4

【教材簡說】

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升起紫色的雲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像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瀉,真讓人以爲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多麼壯觀的景象啊!詩人李白運用極其誇張的浪漫主義創作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對大自然的讚美之情。

杜甫的《絕句》,則別有一番景象,另有一種情懷。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梢上歡樂地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中自由飛翔。透過窗戶看得見西嶺千年不化的積雪,門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鳴叫的黃鸝、飛翔的白鷺、高山的積雪、待發的船隻,構成了一幅完美的圖畫。“黃、翠、白、青”描繪出明麗的色彩,“千秋雪”表現出時間的永恆,而“萬里船”又讓人聯想起廣闊的空間。這首小詩對仗工整,樸實自然,一句一景,動靜結合,有聲有色,爲我們展現了杜甫草堂周圍多姿多彩、清新開闊的自然景觀。同時,詩人愉悅的心情也蘊含於寫景之中。

【教學目標】

1、採用隨文識字的方法,認識生字,學寫生字

2、透過學生反覆吟讀古詩,理解詩句意思,感悟詩人情感,體會詩中意境

3、初步瞭解李白杜甫兩位唐代大詩人

【教學重點】

反覆誦讀,理解詩意。

【教學難點】

體會古詩意境。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蒐集李白杜甫的資料、廬山圖片

【教學課時】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交流收集李白的資料。

3、解詩題

(1)“望”是什麼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裏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示圖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透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理解詩意,想象畫面,小組交流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

(生)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峯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掛”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誇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麼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裏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裏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麼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四、鞏固練習

1、賞讀全詩,閉眼想象畫面

在陽光的照射下,廬山的香爐峯上升騰起紫色的煙霧,一條白練似的瀑布從青翠的山壁間跌落下來,好象一條大河掛在山前。那長長的瀑布飛快地直往下泄,真讓人認爲那是銀河從九重天外落了下來。

2、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3、指導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這首詩作者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再現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盡情抒發了作者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第二課時

一、複習

背誦《望廬山瀑布》,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爲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理解詩意

1、自讀古詩,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自讀古詩,說說你弄明白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注意詩的停頓和重音。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標出作者寫了哪些景物?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畫出描寫顏色的詞,“┈┈”畫出表示動作的詞?“━━”畫出表示數量的詞?

表示顏色的詞:黃、翠、白、青。表示動作的詞:鳴、上、泊、含。

表示數量的詞:兩行、一行、千秋、萬里。描寫景物的有:黃鸝、翠柳、白鷺、西嶺、青天、雪、船。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爲了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兩隻黃鸝在翠綠的柳樹上歌唱,一行白鷺在晴朗的天空裏自由飛翔)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指名讀、範讀、齊讀)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麼?(“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峯。“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並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師點撥: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並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詩人有這麼一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東吳指什麼地方?爲什麼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全詩都寫了哪些景物?

黃鸝、翠柳、白鷺、西嶺、千秋雪、萬里船,構成了一副完美的畫面。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

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參照畫出的節奏,有感情地朗讀《絕句》。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五、指導書寫。

重點指導“窗”、“柳”、“柳”、“含”的寫法

六、總結

這堂課我們一齊走近詩人,體會詩人作詩的情形,弄清了每句詩的意思,還想象畫面,感受詩的意境。全詩描寫了草堂附近的明媚春光,表達了詩人愉悅,歡快的心情。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5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兩首古詩。

2、學會本課的3個生字,理解詞語及詩句的意思。

3、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感受古詩語言與意境的美,培養學生對自然美和藝術美的鑑賞能力。

教學重點:

1、透過誦讀,理解詩句的含義,體會詩歌的意境,熟讀成誦。

2、結合古詩簡潔的語言想象豐富的畫面,先說再寫。

教學難點:

1、誦讀古詩,體會作者從聽覺、觸覺、視覺等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

2、透過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並把自己的感受寫下來。

教學準備:

1、師生查找有關詩人、詩作的相關資料。

2、教學掛圖。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調動積累,揭示課題

1、啓發學生回憶背誦過的描寫春天景色的古詩。

2、引出詩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江南的春天。 全詩描寫了江南春天的綺麗景色。

3、介紹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陝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爲人民做

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

二、自學古詩,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

要求:(1)讀準字音,注意節奏。

(2)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畫出不理解的詞句。

2、藉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集體正音。然後齊讀全詩,注意停頓。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樓臺”、“四百八十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三、反覆誦讀,體會意境

(一)前兩行——寫今

1、學生自由誦讀古詩,邊讀邊思考:《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迎風招展的酒旗。)

2、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3、看圖、配樂輔助,指導學生讀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話描述感受到的內容。

(二)後兩行——懷古

1、提問:詩歌的後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2、學生默讀後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集體討論(抒發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4、教師小結:南朝統治者迷信佛教,廣建佛寺,企圖依靠神靈的庇護,永保江山穩固。可是時移世易,當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樓臺意境掩映在蒼茫的煙雨之中了呢?

5、帶着理解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6

教材分析:

兩首古詩均爲描繪山光水色的名篇,作者分別是唐代的李白和杜甫。《望廬山瀑布》描繪了廬山瀑布壯麗的景象。《絕句》爲詩人在成都草堂所作,全詩透過對明媚春光的描繪,表達自己愉快的心情。這首詩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寫得有動有靜,有聲有色,表達了作者喜悅的心情。

學情分析:

這兩首著名的唐詩,學生都會背誦。教學時,關鍵要指導學生反覆朗讀,

以求讀出韻味,讀出感情,促使學生領悟詩的意境。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

能解釋詩句的意思。

教學難點:

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詩的情景。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像。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望廬山瀑布》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我們學過許多李白的詩,現在,咱們開一個李白詩會,把你知道的李白的詩背給大家聽一聽,願意嗎?今天,我們再來學一首李白的詩。(板書:望廬山瀑布)齊讀。

2、解題

誰能講一講課題的意思?

廬山在什麼地方?(江西省九江市)

你見過瀑布嗎?(出示掛圖)

學習生字:瀑。

3、小結

《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繪的就是廬山瀑布的壯麗景色。

二、精讀《望廬山瀑布》。

1、指名讀古詩。

2、小組討論,說說詩的意思,有什麼問題可以提出來。

3、師生交流:(每句詩都先請學生來說,教師只做適當指導)

⑴日照香爐生紫煙

“香爐”是什麼意思?

“香爐”,指廬山香爐峯。在廬山西北,山峯尖圓,煙雲聚散猶如香爐,因此而得名。

“生”是什麼意思?

“生”的原意是生成的意思,在這裏是“升騰”的意思。

這句詩是什麼意思?

讓學生先說,教師再歸納總結:在陽光照耀下,香爐峯頂瀰漫着紫色的煙霧,像香爐裏散發的煙一樣不停地升騰。

⑵遙看瀑布掛前川

“遙”是什麼意思?

遠。

“川”是什麼意思?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瀉之後像一條河。

“掛前川”是什麼意思?

掛前川,瀑布掛在山的前面。“掛”字化動爲靜,形象地表現出了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狀態。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遠遠望去,瀑布像一條大河垂掛在山前。

⑶飛流直下三千尺

“飛流”是什麼意思?

飛瀉的水流。

“直下”是什麼意思?

“直下”是直瀉而下的意思。直下,既寫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騰而下,勢不可擋的氣魄。

“三千尺”是什麼意思?

“三千尺”是虛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長。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很長的瀑布從陡峭的山崖上飛快地直瀉而下。

⑷疑是銀河落九天

“疑”是什麼意思?

疑,可能是,懷疑。

“銀河”是什麼意思?

天河,晴朗的夜空裏呈現出的由許多恆星組成的白色光帶,看上去像銀白色的大河。

“落”的意思是什麼?

落,這裏指“從……落下”;“落”字寫出了瀑布傾瀉而下的磅礴氣勢。

“九天”是什麼意思?

古代傳說天有九重,這裏指天的最高處。

這句詩的意思是什麼?

使人懷疑是銀河從天上的最高處傾瀉下來了。

4、這首詩描繪的是什麼? 你認爲詩人是站在什麼地方觀看廬山瀑布的?

5、練習朗讀、背誦。

6、品讀體會作者情感

“遙看瀑布掛前川”瀑布像是一條巨大的白練高掛在山川之間,誰能將這樣巨大的瀑布掛起來呢?只有大自然。在這句詩裏包含了作者對大自然神奇、偉大的讚頌。細細品味這首詩,可以使我們領會到大詩人李白豐富的想象力,感受到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

三、總結(欣賞錄像)

四、作業

用你手中的畫筆畫一幅廬山的瀑布圖。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絕句》的詩意。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板書課題,齊讀

有誰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你們知道他嗎?

2、解題

這是作者對他居住的草堂附近明媚、秀麗景物的描寫。

二、精讀《絕句》

1、教師範讀。

2、這首古詩寫了什麼?

3、利用學習《望廬山瀑布》的方法來學習《絕句》這首詩。複習

我們是怎樣學習《望廬山瀑布》的?讀詩句→找出不理解的字詞→借

助字典或查找一些材料,把這些難於理解的字詞弄懂→串聯、整理說出詩句的意思→說出整首詩的意思。

4、小組學習,教師點撥

同學們還有什麼不理解的地方嗎?提出來師生共同研究解答。

5、詩中寫了哪些景物?(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

6、指導朗讀

注意停頓,要讀出詩的韻味來;注意輕重音,要讀出感情。

7、學生練習朗讀、背誦。

三、總結

四、作業

你能用一幅圖描繪出《絕句》的意境嗎?

板書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7

一、教材分析

這是兩首經典的愛國詩篇。《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稱爲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正月,叛軍首領史朝義兵敗自殺,部將田承嗣、李懷仙相繼投降,河南河北先後被官軍收復,延續了七年多的“安史之亂”才得以徹底平復。當時詩人杜甫正攜着妻兒流落在四川梓州,聽到這一喜訊不禁大喜若狂,在極度興奮之中,以一氣貫注、輕快活潑、爽朗奔放的語言,寫下了這首膾炙人口的七言名作。《示兒》是南宋愛國詩人陸游的絕筆,詩中的作者以遺囑的口吻,表達了對收復失地、洗雪國恥、重新統一祖國的無比渴望。全詩字句發自肺腑,悲憤交集,真摯感人。

二、學情分析

讀課文畫出生字,邊認字邊讀課言語,注意讀準字音:讀課文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或不理解的詞語,聯繫上下文或藉助字典理解詞語的意思:檢查字詞自學情況,互解疑難:指名試讀課文,回答析題時的問題:按自然段讀課文,給課文分段,說說各段的大意。

三、教學要求:

瞭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透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理解詩句,瞭解內容。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默寫本詩。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四、教學重難點:

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

五、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瞭解這道詩寫作的時代背景,體會詩中抒發的強烈的愛國情感。

2、透過學習這道詩,對詩這種體裁的特點,如感情豐富,語言精練,講究節奏和韻律等,有較具體的體會。

3、理解詩句,瞭解內容。

4、背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過程

一、匯入

前段時間我們學習了一首杜甫寫於戰亂時期的詩,《春望》還記得嗎?背一背(生背),背得真有感情,彷彿使我看見了詩人在八年的安史戰亂中,過着流離失所的生活,感時與恨別交織着滿腔愁情,作爲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憂患的詩人,當他聽到“安史之亂”接近平息的消息,詩人驚喜若狂,衝口唱出了他生平第一首快詩。

1、出示課題(指名讀,解題)

2、齊讀課題(課題讀得真好,我相信這首詩你們一定能學好,讀好)

二、初讀,瞭解大意

1、正確朗讀詩

①在預習時老師要求同學們能正確朗讀這首詩,做到了嗎?請一位同學讀一讀。

②生評價。

③指導讀“妻子(zǐ)”生讀,師讀,比較

④齊讀(可以讀慢點,要讀正確)

2、在詩句中理解詞語

①讀中體會

(忽傳、初聞、涕淚、卻看、愁何在、漫卷、青春)

②師生討論

3、你們認爲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喜欲狂)

板書:喜欲狂

三、細讀,品詩

1、過渡:是的,忽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的變化,詩中詩人有哪些表現,哪些詩句,哪些詞能讓你體會到詩人當時的喜悅之情呢?我們怎樣才能在詩中體會到一邊讀一邊閉着眼睛去想像去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

2、學生自由體會

3、學生自由表達

4、出示畫面,想象最後兩句的情境

小結:全詩連用六個地名,因爲他始終貫穿着詩人喜悅心情,並不感到絲毫累贅,相反使人讀來感到格外真切、真實,詩人愛國、思鄉之情也自然流露出來,也是詩人高明之處。

5、過渡:透過同學們剛纔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怎樣把你體會的情感讀出來?(自由有感情朗讀)

6、指名讀

7、背誦(師引背齊背)

四、聯繫生活,激情練筆

五、學一帶一

六、指導課外閱讀教學後記:

課堂上抓住一位學生質疑的契機,引導他們深入思考、討論,在解疑的同時,深化對文章思想內涵的理解,昇華他們的愛國情感。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學會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乃翁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並默寫本詩。

3、體會詩中表達的強烈愛國情感。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在我國曆代的許多詩歌作品中,有一首詩深深的打動了我的心。這首詩就是我國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在臨終時留給兒子的遺言。讓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示兒》。

二、質疑

(一)、輕聲的讀這首詩,想想你有什麼問題要你要提的嗎?

學生可能提的問題有:

1、這首詩的作者陸游是怎樣一個人?2、這首詩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寫得?

3、對這首詩中的理解上的一些問題。4、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網站導航

1、同學們想知道的可真不少,今天我們透過網絡來學習這篇課文,大家有沒有信心來學好一課?我們先來看一下今天的網絡課件裏有些什麼內容?

2、你準備怎樣來學習這篇課文呢?你能告訴大家你準備先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第三步做什麼?

3、教師歸納

第一步:把這首詩讀正確。

第二步、能過重點的詞語理解這首詩的意思。

第三步、體會詩句中表現出來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四、學生自主學習

五、學生交流學習的結果

1、指名詩本詩,讀後評價有無讀錯的地方。

2、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你想說些什麼話?

(1)說說詩的意思。(2)你還想說些什麼?(3)你能把它讀好嗎?

六、反覆品讀,感情詩歌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

當時北宋被金兵佔領,南宋小朝廷無意北進收復故土,北宋人民處於國破家亡、水深火熱的空難中,日日盼宋軍收復失地,統一國家。偉大的愛國詩人陸游在臨死前也不忘收復中原,同學們談的體會真好,能不能把你的體會用朗讀的形式表現出來呢,讓我們一起來試一試,教師配上音樂。

1、自由讀

2、小組內相互讀,然後選一個讀的最好的同學代表本組來進行表演。

3、小組代表讀,讀後評議

4、全班讀

5、指名背誦

6、全班背誦

七、作品發表

同學們,此時此刻陸游的兒子會想些什麼,會說些什麼呢,現在你就是陸游的兒子,請把你要說的話發表在作品欄裏。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8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誦讀詩句,感受詩歌表達的真摯感情。

資訊資料:生字卡片、相關圖片、音樂磁帶、學生查找詩人的相關資料。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挖掘積累。由學生課前積累的古詩展開背誦競賽,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圖片匯入。出示課文插圖:圖上畫的是什麼?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觀察到的內容。

師: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長,春天的孩子興致高昂。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你們對春天有沒有新的發現。(板書課題)

先來學習《草》。

二、自學

1、自讀古詩《草》,注意讀準字音。

2、小組內互相檢查讀詩情況,教師糾正字音“榮”“燒”。

三、感悟

1、自由讀古詩,思考:自己哪裏讀懂了?哪些字詞還不懂?

2、小組內互相交流討論不懂的地方(如離離、歲、枯、榮等詞語的理解)

3、全班交流討論自己對古詩的感悟,教師適時引導點撥。

(1)“離離”可以讓學生看看課件,說說草長得怎麼樣?從而讓學生形象直觀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長得很茂盛。

(2)“歲”可問學生幾歲了 ,隨學生回答告訴學生從出生到現在幾年就是 幾歲,“一歲”就是一年。

(3)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並讓學生說說草什麼時候是“枯”?什麼時候是“榮”?

(4)“盡”可用簡筆畫的形式,讓學生說出火只能燒光草的葉和莖卻燒不完地下的草根。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他們在自主品讀的基礎上交流學習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合作意識。】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喜歡小草嗎?爲什麼?(喜歡小草那種生生不息,頑強的生命力。)

2、多種形式朗讀:指名讀——配樂讀——競賽讀。

【在充分地誦讀中感受詩歌的韻律美和節奏美。】

五、背誦

1、情境背誦:教師創設把《草》背給家人聽的情境,引導學生背誦。

(如“離離原上草”我怎麼聽不懂呢?怎麼不寫花,只寫草呢?……)

2師生共同扮演媽媽、哥哥、爺爺等角色進行表演背誦。

【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表演背誦,既訓練了形義較難的字,又理解了課文的思想內容,利於培養語感,積累語言。】

六、練習

1、填空。

離離 ,一歲一 。野火 ,春風 。

籬落疏疏一徑深, 。 。飛入無處尋

2、按要求分類。

未 追 店 枯 徐 燒 榮 菜 宿

3、獨體字 左右結構 上下結構

上中下結構 半包圍結構

七、書寫

1、學習書寫“枯、榮、燒”三個字。重點指導: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燒:火字旁捺要變點;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下面的“兀”字橫要短,豎彎鉤的拐彎處要圓潤。

2、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評議展示。

第二課時

一、回顧

背誦古詩〈草〉。

二、自學

按照以前的學習步驟自學古詩《宿新市徐公店》:

1、讀:讀準字音,把古詩讀通順。

2、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讀懂了?哪裏還不懂?

3、說:在學習小組內說說自己的學習收穫。

三、交流

1、學生先在組內說說自己讀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師相機介紹詩人楊萬里的資料。

2、班級交流,弄懂全詩的大致意思。

四、朗讀

1、自由讀:你對暮春時節的景色有什麼新的發現?

2、指導讀:孩子在捉蝴蝶時是什麼心情?(高興、喜悅)找不到時又是什麼心情?(失望)。

【引導學生結合插圖展開聯想,豐富語言積累,進一步體會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

3、競賽讀:小組內比賽,推薦一名同學參加班級比賽。

4、評價讀:誰讀得好?好在哪裏?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嗎?

【詩歌語言凝練,富於韻律感。多種形式的朗讀,利於學生體會詩人情感,培養語感。】

五、背誦

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戰背、齊背。

六、拓展

1、把這首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

2、以小組爲單位,自編、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劇。

【給學生提供“二度創作”的題材,不僅拓展延伸了文字,而且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了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

3、和同學交流自己蒐集到的白居易和楊萬里的其他詩作或其他詩人描寫的關於春天的古詩。

【古詩是我國文化百花園裏的一棵奇葩,教師要激發學生背誦的興趣,培養課外積累的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

七、寫字

學習其它幾個生字,重點指導:

未——可以先複習一下“味”字,再指導書寫。上橫要短、下橫要長;撇捺要舒展。

宿——寶蓋不宜太寬。

八、評價

1、學生練習書寫,自我評價:在自認爲寫得滿意的字上做標記。

2、小組內展示交流,互相評價:根據組內建議把不滿意的字再寫幾個。

【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自評、互評,使學生學會評價 ,在互相學習、借鑑、欣賞中共同進步。】

教學反思

《宿新市徐公店》描繪的是詩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見的生機勃勃的暮春景色。上完這節課後,我對整個教學過程和同事的評價作了回顧、反思,感觸頗多,現小結如下:

一、多法並用,感受詩境

1、抓重點詞

爲了幫助學生理解詩意,我抓住重點詞語“籬落疏疏”、“一徑深”、“未成陰”等,採用圖文對照讀、回憶舊知想一想、出謀劃策畫一畫等多種方式,把古詩意境透過學生學習體驗活動變成具體的圖景,從而讓學生體會菜園的美麗、恬靜,感受花叢追蝶的快樂。同時,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古詩解讀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爲本

爲了增強教學效果,激發學生朗讀的情感,感受到大自然的壯美,體會到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千方百計創設情景,營造氛圍,使學生置身於大自然中。我引導學生先看圖,說說圖意,感受美。

然後讓學生自讀自悟,聯繫看圖,感悟圖文相通之處,從圖悟文,把課文與圖意融爲一體,啓發學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對詩句的領會、理解。與此同時,我以讀爲本,把讀和理解、讀與想象等有機結合,並不斷提高讀的要求,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學習理解地讀,投入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誦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在一次一次地朗讀中,使學生在讀中感受詩詞的想象力,領悟到祖國語言文字的凝鍊。

二、創設情景,昇華感情

從一年級到現在,我班學生已經積累了40多首古詩,孩子很希望有個展示的機會。時值春天大好時機,我想,何不收集幾張圖片來讓學生看看美好的春光,說說此時此刻想到的詩句,況且也能促進本課情感目標的達成。果然,孩子們的情緒很高,不僅能對着圖片恰如其分地說出詩句,還能發出由衷的讚歎:“春天真美啊!我愛春天!”“春天真是個魔術師,把大地裝扮得這麼美麗。”“這真是‘春色滿園關不住’!”我知道我成功了,因爲孩子的靈性在閃耀了,孩子的情感在噴發了。

當然,也有不足之處:

1、預設欠充分

課堂具有動態生成的特點,並且這種生成並不是無法捉摸的。只要預設充分,精彩菜會涌現。如:在設計教案時,我意識到“籬落疏疏”是個教學難點,準備用圖片、板畫、擴詞來解決。在兩次試教中,學生都能一點就通,難點突破不再是個難題了。但在這次教學中,情況出人意料,學生竟理解爲“籬笆很密”。我想如果開始能收集一張“密不可鑽的籬笆”圖片比較一下,詩意就顯而易見了。

2、方法欠鞏固

在理解詩意之前,我讓學生回顧了以前理解詩意的方法,接着就讓學生學習今天的“邊看插圖邊讀詩”的方法來理解這首詩,最後就不了了之了。我想如果能把新舊方法並用,也許難點就會迎刃而解了;如果能在理解詩意中,強化新方法,也許學生的學習能力就會提高更快;如果能在拓展說詩中,引導學生感悟圖文相通的妙處,也許學生的感悟理解就會更深刻。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9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9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小草頑強的生命力;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3、有背誦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

教學難點:朗讀感悟

教學準備:

1、掛圖 生字卡片 小黑板

2、查找資料,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複習匯入:學習《找春天》後,我們發現了春天剛來到時的一些景物,如,小草從地下長出來,稀稀疏疏的。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看看同學們對春天能不能有新的發現。

本節課學習古詩《草》

二、看圖說話

1、看圖,說說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板書課題:草

3、結合課後“我知道”,瞭解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情況。

三、整體感知,瞭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教師隨機點撥。

如:理解詩中的“歲”是“年”的意思;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中的不同畫面,想想“枯”和“榮”應該分別是哪一幅圖描繪的景象,直觀形象地理解“枯、榮”的意思。

四、感情朗讀,啓發想象

1、指導朗讀,感受古詩節奏美。

2、教師範讀,學生邊聽邊想象。

3、學生練讀,啓發學生想象野火焚燒枯草和春天野草復生的畫面,體會感情。

五、感悟詩意,熟讀成誦

1、自讀古詩,藉助插圖感悟詩意。

2、小組討論、交流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長情況,感悟小草頑強的生命力。

3、反覆誦讀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4、練習背誦。

六、指導書寫“枯、榮、燒”3個生字

重點講解:

榮:草字頭的橫不能太長,禿寶蓋要寬,“木”字橫要短,撇捺伸展開。

燒:右上部不要寫成“戈”,第二筆斜鉤要有彎度。

七、積累運用

1、讀讀記記《草》原詩後四行的內容。

2、抄寫名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第二課時

學習《宿新市徐公店》

一、創設情境,揭題匯入

1、出示畫面,讓學生回憶學過的宋代著名詩人楊萬里的詩《小池》,今天,我們和詩人楊萬里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板書課題。

2、讀題,理解題意

宿:住宿、過夜 新市:地名 徐公店:姓徐的人開的店

(詩人楊萬里在新市一個姓徐的人開的客店裏過夜)

3、匯入:楊萬里在新市徐公店看到了什麼呢?他用一首詩寫了出來,我們一起讀讀吧!

二、初讀感知,瞭解詩意

1、自由讀: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個別讀:要求讀流利。

3、小組讀,合作學習,說說詩中寫了什麼?(引導學生觀察圖畫並根據詩文內容回答。)

三、再讀感悟,想象畫面

1、自由讀,結合圖理解詩意。

如:“稀疏的籬笆”、“小路伸向遠方”(看課件);理解“未成陰”

樹上的花已經落了,但樹葉還沒有長得茂盛濃密,不能遮擋太陽(看課件);詩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2、小組討論、交流,教師相機點撥,體會感情。

3、教師範讀,學生想象詩歌所描繪的畫面。

四、啓發想象,感情朗讀、背誦

1、教師描述詩意,激發學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五、結合課文插圖,引導學生給《宿新市徐公店》編故事。

六、閱讀積累

1、出示已學過的《村居》誦讀。

2、說說《村居》和《宿新市徐公店》這兩首詩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描寫春天的景色。前兩句都寫了春天的景色,後兩句都寫了兒童的活潑和快樂。)

六、指導書寫“未、追、店、徐、菜、宿” 6個字。

重點講解:

未:上橫短、下橫長,撇捺要舒展。

追:提示筆順,後寫“走之兒”

宿:寶蓋不宜太寬。

菜:“採”是八畫,不要把第三筆“點”和第六筆“豎”誤連成一筆。

板書設計: 2、古詩兩首

《草》 〈〈宿新市徐公店〉〉

詩的內容 情: 喜愛

畫:籬落 一徑 枝頭(靜)

兒童 黃蝶 黃花(動)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10

【學習目標】

1、認識“亦、妝”2個字。會寫“斷、楚、孤、帆”4個字。瞭解詩句的主要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默寫《望天門山》。

3、透過朗讀感悟,感受詩中描寫的景物,體會詩人熱愛祖國河山的感情。

【課前準備】

1、我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和生字詞、古詩的課件。

2、學生課前蒐集有關古詩內容及詩人的資料,蒐集描寫祖國大好河山的古詩。

第一課時

〖學習《望天門山》〗

一、回憶詩人,匯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瞭解李白嗎?誰來背揹他寫的詩?

2、看來同學們非常喜歡李白的詩,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他寫的一首詩──(學生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句,瞭解詩意

1、學生初讀課文。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讀不準的字音多讀幾遍,在讀不懂的地方打一個問號。

2、檢查交流:

⑴多媒體出示課文中生字:斷楚孤帆亦妝

讓學生讀生字,並幫助正音

⑵多媒體出示課文《望天門山》。如果大家把這些生字帶到詩中一定會讀得更好!

學生讀詩句,個人讀,集體讀。

3、自讀自悟詩意。請大學聯繫課文中註釋,並參考一些工具書,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⑴學生個人讀悟。

⑵在學習小組中交流。

⑶在全班交流:提出疑問,大家商討解決。

⑷教師引導大家說說詩意。

三、誦讀全詩,感悟詩情

1、教師範讀,學生自由體驗。

2、多媒體配樂練習讀,整體體驗,力求讀出感情。

3、指名朗讀,讀完後,請介紹爲什麼讀得這麼好!

4、引導背誦:這麼美的詩大家想不想永遠留在自己的記憶中呢?

自由練背。同桌互相背。多媒體配樂有感情的背。

四、書寫生字,默寫課文

1、練習生字“斷、楚、孤、帆”。

2、默寫《望天門山》。

五、總結全詩,深化感悟

讀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感受呢?請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把感受表達出來。

古詩兩首小學語文教案11

【重點難點】

1、識字寫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知本課的十三個認讀字和六個會寫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

3、學習古詩《春曉》,感悟意境,練習背誦。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詞卡,錄音機,磁帶。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談話引入

1、學習了前面的幾篇課文,同學們覺得春天怎麼樣?

2、古時候的人們也很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很多的詩來歌頌春天、讚美春天,今天這節課俺們就來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麼?

看一看書,誰能讀準確?

板書:春曉 村居(區分“春、村”的讀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藉助拼音自讀古詩,畫出本課的生字:

同桌之間互相認讀。

2、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引導同學認讀:

開火車讀。

指名讀。

3、交流識字方法,記憶生字:

⑴ 加筆畫、加偏旁組字:

自──首 十──古 古──居 亡──忙 因──煙 口──知

⑵ 換筆畫,換局部組字:

讀──詩 對──樹──村 睡──眠 閃──問──間──聞 屋──居

醒──醉 親──童 外──處 歲──多 放──散

4、讀詞語鞏固讀音:

兩首 古詩 冬眠 到處 見聞 鄉村 居住 煙花 童話 散步

三、正確流利的讀古詩

1、自由讀。

2、同桌互讀,能背的可以背給同學聽。

3、自願到前面讀或背,讓大家欣賞。

四、重點理解《春曉》,感悟意境

1、許多同學很小的時候就會背誦《春曉》這首詩了;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唐代詩人:孟浩然)

2、再談談這首詩,說說你哪兒讀懂了,還有哪兒不懂?

根據同學質疑可適當引導:

⑴ 曉:是天剛亮的時候。

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⑵ 眠:就是睡覺的意思。

⑶ 聞:就是聽的意思。

⑷ 啼:就是叫的意思。

3、請同學們看着課文中的圖畫,聽老師範讀古詩,聽聽老師哪兒的停頓長一些或者字音拖長了。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⑴ 同學自讀,體會感悟。

⑵ 教師描述,引領大家讀。

教師:在春天裏睡覺真好,不知不覺天就亮了,爲什麼?

同學:春眠不覺曉。

教師:剛一醒,就聽到四處傳來鳥兒叫聲,聲音真好聽。

同學:處處聞啼鳥。

教師:昨天夜裏颳風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麗的花兒又被風吹落了多少,被雨打落了多少。

同學: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⑶ 自由練習背誦。

⑷ 學做小詩人,到前面朗誦,教師爲同學配上音樂。

⑸ 集體背誦。

五、板書設計

4、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六、課堂作業設計

1、找朋友:

詩 村 首 醉 出 散

chu shou san zui shi cui

2、讀一讀,說一說:

詩:詩人。

聞:見聞。

古:古往今來。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古詩《村居》,練習背誦。

2、指導寫字。

3、學習積累有關描寫春天的古詩。

〖教具準備

實物展臺,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抽讀生字卡,複習生字讀音。

2、背誦《春曉》。

3、今天這節課俺們繼續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誰已經背下來了,可以背給大家聽。

二、理解古詩,感悟意境

1、誰告訴大家這首《村居》是誰寫的?

(清代詩人:高鼎)

2、這首詩寫的是春天裏的什麼景象呀?

(春天裏,同學們放學後,一起放風箏的景象)

3、古人管風箏叫什麼?

(紙鳶)

4、頌讀古詩,練習背誦:

⑴ 自身讀一讀這首詩,看看跟讀《春曉》有什麼不一樣?

(停頓不一樣,這首詩是在每行的第四個字後面稍作停頓 )

⑵ 同桌互相聽讀,鼓勵同學邊讀邊扮演。

⑶ 上臺背誦,展示。

三、指導寫字

1、教師引導同學說一說要寫好哪幾個字?

讀一讀:

古 聲 多 處 知 忙

2、同學描字,說一說哪個字最難寫?

教師具體指導:

多:上下兩局部一樣,但寫時要一上一下,上小下大。防止寫成一左一右。

處:強調是半包圍結構,第三筆捺要拉長包住上面的筆畫。

3、其餘的字同學自身寫,教師巡視個別指導,利用實物展臺評說:

古:橫要寫長稍鼓一些。

聲:要注意上面是“士”不是“土”。

知:右邊的口要寫得稍低一些。

忙;強調“忄”筆順。

四、課後延伸

1、以小組爲單位,親手做個風箏放一放。

2、也可以將現成的風箏拿來和大家一起放一放。

3、課外讀背幾首描寫春天的古詩與大家交流。

推薦:徐俯《春遊湖》 朱熹《春日》

蘇軾《春宵》 韓愈《晚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