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秋水》公開課教案

學習目標

《秋水》公開課教案

1、瞭解莊子的基本思想,領略其非凡的智慧

2、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見的文言字、詞和句式

3、把握文章內容,初步認識老莊思想,從中獲取有益的啓示

一、導語

在中國有一樁有名的公案,便是對莊子的“無爲而治”的誤解。人們認爲“無爲”就是毫無作爲、消極等待,這實在是誤解了莊子的本意,莊子的“無爲”並不是什麼都不做,並不是不爲,而是含有不妄爲、不亂爲,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意思(君主順物而動,隨天而行,無爲而治,萬物纔會升騰),莊子可以說是一位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智者。

二、 作者及《莊子》簡介

莊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有人做過這樣的比喻:儒家像糧食店,絕不能打,打倒了儒家,我們就沒飯吃,儒家思想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根本。道家則是藥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會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動找上門去不可。多少年來,道家思想中的無爲精神,構築起中國文人的文化後院,多少官場失意的文人,在這個後院裏,被老莊的瀟灑無爲,溫情地安撫過。莊子到底是何許人,爲何有如此之魔力呢?

給大家講兩個莊子的故事吧。我想這幾個故事可能勝過我所有蒼白的解釋。

故事一:莊子姓莊,名周,宋國(今河南商丘縣)蒙人,戰國時哲學家,散文家,莊子一生貧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糧,自織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史記》上說,“楚威王聞莊周賢,使使厚幣迎之,許以爲相”,可莊周並未接受,“寧遊戲污瀆之中自快,無爲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

(楚威王聽說莊周賢能,派使臣帶豐厚的物品金錢迎請他出仕,並許諾讓他做宰相,我寧願在污濁的小溝渠中游玩而自尋快樂,也不願被擁有國家的人所束縛。我願終身不做官,以便暢快我的志向哩)

[以上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呈現]

教師引導學生翻譯,然後歸納。明確:

這個故事說明:莊子淡泊名利,嚮往那種不受任何約束,自由自在的生活。古人云: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義智慧的人往往喜歡和山水交朋友,而不爲仕途所累。在我們今天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物質慾望充斥,錢權高於一切的社會,莊子這種思想實在值得我們學習。關於莊子的這個思想,建議學生課後閱讀《逍遙遊》。

從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另一點,即:

常人以爲貴的,而莊子恰恰看不起;而常人認爲賤的,卻偏偏有時莊子所追求的。

這說明莊子對待事物的價值取向和常人是不同的。常人總是以“功利”爲標準來衡量事物,而莊子恰是最不功利,最具超功利情懷的'“超人”。

所以“人都會經受災患、苦難和磨礪,但當種種坎坷,“功利”已全然無計、陷於無路可走的時候,惟莊子,才能給你以幫助、給你以心靈的棲息之地!”鮑鵬山《莊子:在我們無路可走的時候》

這應該也是一種智慧吧

故事二:傳說莊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弔唁,看到莊子正伸開兩腿,像簸箕一樣坐着,敲着瓦盆唱歌。

這個故事可能不爲常人所理解,但我覺得它表明了莊子通達的生死觀,他認爲人的生和死,就像白晝和黑夜的更替一樣自然,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生活上應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安心適時而順應萬事萬物的發展和變化),因此,當與他艱苦度日、相依爲命的妻子去世後,他沒有像一般人一樣哭哭啼啼,而是敲着瓦盆唱了一曲歌頌妻子一生的歌。

教師總結,並具體介紹《莊子》一書。

莊子一生貧困,卻甘願閒居獨處,他堅守不妄爲、不亂爲,順應客觀態勢,尊重自然規律的無爲而治的主張,他淡泊名利,嚮往那種不受任何約束,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生活上一切順應自然、安時而處順。莊子的思辯的哲學智慧常常令人神往。莊子思想集大成的

《莊子》一書是更是道家的經典之一,同學們齊讀,瞭解《莊子》這部書:

《莊子》一書是道家經典之一,現存33篇,其中內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爲,內篇是莊子自寫,外篇、雜篇是莊子的門徒所寫。《莊子》散文是戰國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寫得汪洋恣肆,不拘繩墨,變化無端,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和濃郁的詩意。它把深奧玄妙的哲理與生動具體的想像融於一爐;它想像豐富,構思奇特,語言豐富,善於對事物進行極細緻、生動的描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