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一、導人

季氏將伐顓臾教案

孔子作爲一名老師很多時候給人的感覺是性格溫和、循循善誘,是一個翩翩君子的“聖人”形象,今天,我們將要認識一個不一樣的孔子,因爲這一次孔子發怒了,而對象就是他的學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季氏將伐顓臾》

二、整體感知

(1)齊讀全文,糾正字音、斷句

首先,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齊讀全文並且思考這樣一個問題:本文的對話是在什麼情況或者背景下發生的?

明確:季氏將伐顓臾

“伐”字怎麼解釋?解釋爲明目張膽地攻打,而且有以大欺小、以強凌弱的意思,很明顯就是要動用“武”力

“將”字說明什麼?“將”字說明這個戰爭還沒開始,即將發生,可以透過勸阻得到制止,如果不去勸說,那麼這場戰爭就有可能變成現實

時代背景:

當時的魯國,政治上處於動盪變革之中魯桓公的後代季孫、孟孫、叔孫三大家族把持魯國朝政,而王室日趨衰敗,這種情況到孔子生活的時期一直持續了一百六七十年之久,歷史上被稱爲“三桓犯上”這其中,季氏的勢力最大他之所以要討伐顓臾一是貪其土地,二是擔心顓臾對自己的勢力構成威脅當時孔子的徒弟冉有、季路都在季氏門下,而且都參與了出征前的籌劃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兩人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孔子,由此引出了孔子和兩位弟子的對話

三、文字探討

(1)下面,請同學們朗讀第一段,思考:對於這場仗,孔子持贊成還是反對態度?他列舉了哪幾條理由來表明自己的觀點?大家用序號把理由標出來

明確:孔子反對討伐,理由有三點(治國以禮):

①昔者先王以爲東蒙主

②且在邦域之中矣

③是社稷之臣也

資料:論語中就曾經提到“子曰:“天下有道,則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天下無道,則禮樂征伐自諸侯出

——《論語·季氏篇》

從這裏我們可以很清楚地瞭解到,顓臾就在魯國境內,是魯國的附屬國,而野心勃勃的季氏卻想吞併它,這顯然違背了孔子的什麼思想——禮樂思想孔子能不生氣嗎?

接下來,請同學們朗讀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哪些語句最能體現孔子生氣的態度,應該讀出什麼樣的語氣

明確:

①求!無乃爾是過與?表示推測語氣,賓語前置句解釋成“恐怕要責備你吧?”要讀得溫和,緩慢學生朗讀

②何以伐爲?“何……爲”表示一種反問語氣,爲什麼要討伐它呢?賓語前置句

③求!語氣強烈

(3)孔子對冉有三次直呼其名,接下來的兩次責備的語氣都一樣嗎?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下面孔子的話,孔子的語氣有什麼變化,從哪裏看出來?

明確:語氣加重,更加急促、強烈、氣憤

①求!周仁有言……是誰之過與?

1、指責(責備)的語氣

2、句子有:責將焉用彼相矣?是誰之過與?實質上是指責冉有、季路沒有做好季氏的家臣

3、不是直接地訓斥從哪裏看出來

孔子引用了周任的話表明只有施展才能了才能擔任職務,否則就辭職在《憲問》篇裏,孔子曾經說過“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很顯然“在其位,就得謀其政”

用盲人遇到危險(危)不去護持,將要跌倒(顛)卻不去攙扶,是做相的失職

用老虎犀牛這些猛獸逃出籠子,龜甲和玉器毀壞在木匣中是看管者的責任

比喻季氏攻打顓臾,冉有季路作爲家臣沒有進行勸阻的失職所以這種責備的語氣會委婉、含蓄一點

學生嘗試朗讀這一段

②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爲之辭

讀出強烈的痛斥的責備語氣“疾”(痛恨、討厭)注意斷句

學生朗讀這一句

(4)孔子三次責備的語氣層層遞進,取決於誰的態度?

明確:冉有冉有的話體現了他害怕責備、推卸責任的特點比如說

①季氏將有事於顓臾(爲何不說將伐顓臾?學生本身就理虧,怕被孔子責罵,說得委婉一些)

②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這句話體現了冉有推卸責任,不想被孔子責備

③今夫顓臾,固而近於費,今不取,後世必爲子孫憂這句話流露了冉有支援攻打顓臾的`真實想法,卻用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掩蓋本意,實在很虛僞

根據說話內容,冉有的話讀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而弟子的語句呢因爲是推托之詞,所以要稍微緩慢一點,畏畏縮縮

(5)角色朗讀下面,我們根據前面對師徒兩人的對話的內容,請同學們揣摩第一段到第三段“爲之辭”爲止的語氣,各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儘量把冉有的推脫語氣與孔子愈加氣憤的層次感表現出來學生展示朗讀

四、問題探討

1、其實啊,孔子面對冉有的執迷不悟如此痛心疾首,是可以理解的,孔子一生周遊列國,顛沛流離,終於回到魯國,他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和半生追求託付給得意門生,冉有非但沒有遵守,反而孔子反對武力的主張,正所謂“愛之深,責之切”,在對話中流露出的這種真性情,使他的儒雅形象更生動外,還增添了幾分可愛與真實那麼孔子治國安邦的主張到底是什麼?請在文中找到明確的語句

明確:孔子的正面主張也就是他治國安邦的原則:“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這裏說明孔子主張對內使人人和平穩定、安居樂業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樂業;對外要加強文教德化,使外邦異族歸附,以德服人(爲政以德)

2、深化思想:孔子爲政以德思想的內涵體現:禮讓、正名、以身作則

五、拓展延伸(機動)

討論:聯繫材料,談談孔子爲政以德主張的具體表現和現實意義

資料:近些年來,我國貧富差距正在逼近社會容忍的“紅線”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介紹,對我國的基尼係數目前各機構認識不一,被學界普遍認可的是世界銀行測算的0 .47“我國基尼係數在10年前越過0.4的國際公認警戒線後仍在逐年攀升,貧富差距已突破合理界限”

五、總結

透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認識了一個真性情的孔子,人們喜歡將他神聖化,但更多時候他是一個凡人,我們透過朗讀體會他與冉有的對話中的語氣,因聲求氣,從而深刻地體會了孔子治國以禮、爲政以德的政治主張,也更生動更全面地認識了一個真性情的孔子形象

六、作業

1、背誦“丘也聞……蕭牆之內也”語段

2、寫一篇心得,談談孔子的思想主張對現實生活的啓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