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高中歷史秦朝統治教案範文

教學建議

高中歷史秦朝統治教案範文

秦能統一中國的原因和秦朝的歷史地位應從客觀上的需要和可能兩方面探索秦統一的原因。

(l)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完成封建國家的統一,是春秋戰國以來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①從經濟方面看,由於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展,使各地聯繫加強,這爲統一提供了物質條件。

②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大多廢除了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局部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從而爲大一統的封建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

③在民族關係方面,各族間聯繫日益加強,以華夏族爲中心,形成相當鞏固的民族共同體。

④廣大勞動人民渴望統一。

⑤長期的爭霸戰爭,形成了局部統一。

(2)從秦國來說,具有完成統一的實力。

①秦國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②秦國新興地主力量強大,經濟發展迅速,軍隊戰鬥力強。

③秦國實行了遠交近攻等正確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備完成統一的主客觀條件。

(3)歷史地位

①結束了長期分裂割據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

②開創了對中國歷史有深遠影響並被後世繼承的政治、經濟制度。

③秦朝因暴政而亡,給予漢及後世統治者以深刻教訓。

④秦修築的萬里長城是影響深遠的古代偉大工程。

關於秦始皇的評價問題

被稱爲“千古一帝”的秦始皇,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一直是爭議較大的歷史人物。建國以來,史學界對其評價有四種觀點。第一,功大於過說。這派觀點認爲,秦始皇對當時的人民,對整個民族的發展,文化的發展,都是有很大貢獻的,一方面他一生的政治活動與實現統一、鞏固統一分不開,另一方面他開創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和官僚政治體制爲歷代王朝沿襲,並在我國封建社會前期起了積極作用,把其稱爲暴君是不當的。第二,前功後過說。秦始皇一生活動應分三個時期,完成統一大業時期,統一後的幾年爲中期,後來的焚書坑儒、修造阿房宮、驪山墓爲後期。其前期是豐功,後期是顯過,中期是功過相兼。可以說,他是一位“前功後過,功過並重的一代君主”。第三,功過參半說。在秦始是身上就同時存在極端相反的兩個方面——光明和黑暗,偉大和殘暴。他是對中國歷史發展有巨大貢獻的歷史人物,同時也是一個殘酷的暴君。第四,功大過亦大說。秦始皇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功大過亦大的人物,集中在他身上的矛盾重重交錯。綜合史學界對秦始皇的評價,一般都肯定其在統一中國歷史進程中的歷史作用,同時指出其殘暴、嚴苛壓迫和剝削人民的一面。

秦朝的封建專制主義制度體現了封建主義的殘暴性,是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結果,對我國曆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並非秦朝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這裏應把“秦的暴政”和“秦朝封建專制主義制度”區別,封建專制主義制度是我國封建社會各個朝代的主要的政治制度,對封建國家的.統一和多民族國家的形成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在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下,容易產生“暴政”,這是因爲專制主義制度具有其殘暴性。但是,封建專制主義制度不等於“暴政”。“暴政”是超越當時社會生產力條件的過度的剝削和壓迫威脅了廣大勞動人民的基本生存的統治。所以,秦朝滅亡的主要原因不是封建專制主義制度,而是“秦的暴政”。

例:以下有關秦朝封建專制主義制度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是我國政治經濟發展的結果 B.體現了封建主義的殘暴性

C.對我國曆史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D.導致秦朝迅速滅亡的主要原因 答案: D

對焚書坑儒的認識

焚書坑儒的實質是文化專制,它表明秦期不僅要取締與當局政策相牴觸的不同政見,在政治上不準“以古非今”而且要在學術上嚴禁產生不同政見的思想淵源“私學”,即以儒家爲主的諸子學說在民間的流行,而進一步確立法家學說的官學地位,實現學術思想的統一,以鞏固秦政權。焚書坑儒雖對鞏固維護統一的封建集權新制度有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整體上看卻適得其反,因爲不同學派、學術觀點不是單靠行政說壓手段所能統一的。焚書坑儒這種野蠻做法造成了當權者與知識階層的嚴重對立,加深了社會矛盾,開創了封建皇權摧殘文化、迫害知識階層的先例,給我國古代文化造成了巨大損失。同時用來鞏固統一的法家思想也有很大的侷限性。秦始皇沒有認識到守成與進取不同,應變換指導思想,採取不同的統治手段,反而日益迷信法家學說,一味強調法治,結果愈益加強了對人民的壓迫剝削,導致階級矛盾激化,秦旋即滅亡。

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始於?

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始於戰國時期,而不是漢武帝在西南地區設定郡縣開始。早在戰國時期的秦國開始開發西南,秦國蜀守李冰,在成都附近的岷江流域,修建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這是開發西南地區的開始。開發西南地區的開始始與中央政權設定郡縣地方行政機構是兩個不同的歷史現象。

例:我國西南地區的開發,始於

A.戰國時期  B.西漢  C.蜀漢建立以後  D.南朝時

答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