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詩5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25、詞五首

《詩5首》教案 (人教版九年級上冊)

  主備人:覃玉梅          審覈人:初三語文組 學習要點1、結合作者的生活經歷及作品的寫作背景理解這五首詞的內容。2、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朗讀與背誦。學習重點、難點1、理解詩的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2、朗讀與背誦 

課時:兩課時  。 學習過程預習導學初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斜暉脈脈( mò )     白蘋洲( pín   ) 人不寐( mèi   ) 右擎蒼( qíng   ) 錦帽貂裘( qíu )     鬢微霜( bìn   ) 舴艋舟(zé měng )麾下炙(huī zhì ) 2、解釋下列加點字。 老夫聊發少年狂:姑且,暫且。      會挽雕弓如滿月:定將。 也擬泛輕舟:打算。 五十弦翻塞外聲:奏。馬作的盧飛快:像……一樣。了卻君王天下事:了結,把事情做完。3、作家作品文體知識填空《望江南》作者: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晚唐時花間派的重要作家。人稱“花間鼻祖”。 《漁家傲 秋思》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代)政治家、文學家。《江城子 密州出獵》作者: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武陵春》作者:李清照,號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詞人。《破陣子 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作者: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南宋愛國詩人。 第一課時   學習《望江南》和《武陵春》一、 檢查匯入1、匯入在我國古代,不同的時代往往有這個時代代表性的文學體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學體裁是詩,還有宋詞、元曲,明清的小說等。今天我們來集中學習一下幾首詞,體會一下這種體裁的藝術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檢查預習:檢查學生朗讀詩歌的情況。3、學生簡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師適當補充。教師補充:(1)溫庭筠(wēnyún)晚唐詩人、詞人。他精通音律,但屢考進士不第,一生不得意。其詞多寫女性生活,多反映青樓閨閣的相思之情。五代時,後蜀的趙崇祚選錄了溫庭筠、韋莊等十八家詞五百首,編爲《花間集》。他們多寫閨情,在詞風上也大體一致,因此,後世就將他們稱爲“花間派”。(2)李清照,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爲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爲金石考據家。早期生活優裕,與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有的也流露出對中原的懷念。本詞是她後期的作品。二、學習研討(一)細讀課文,整體感知。1、朗讀詩歌。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老師指導:一定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2、讀懂文意。要求:不參考資料書,根據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大意。(1)《望江南》大意:描寫了一位因心上人遠行而獨處深閨的女子的生活狀況和內心感情。在清晨梳洗完畢後,她在樓上憑欄眺望,看到許許多多帆船從樓前駛過,但卻沒有自己要等的那隻船。夕陽西下,愛人沒有回來,只空見江水東流,思念讓她肝腸寸斷。     梳洗 獨倚江樓→希望     望 過盡千帆 斜暉、水→失望     腸斷→絕望(2)《武陵春》大意:暮春時節,鮮花經過春風的搖動已經零落殆盡,只有土地上還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無心梳洗。春天裏花開花落年年如此,而人與以前卻不一樣了,我對一切都喪失了興趣,即使有心訴說,也是言未出而淚先流。聽人說雙溪春色還不錯,我也想去那裏泛舟,怕的是雙溪上那蚱蜢般的小船載不動自己的哀愁。(二)精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1、揣摩《望江南》這首詞,體會其寫作特色。明確:本文短短27個字,卻容納了很多內容:時間,從清晨到黃昏;景物,從樓頭、千帆寫到斜暉、江水,又寫到白蘋洲;就人物情感而言,從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後的“腸斷”。顯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練的特點。另外這首詞中,多用白描、直敘的手法,卻又含蓄、細膩。2、《武陵春》這首詞是如何寫愁的?“聞說”“也擬”“只恐”三個詞說明了什麼?明確:透過典型細節來抒情。如“欲語淚先流”。“聞說”“也擬”“只恐”這三個動詞寫出了作者試圖排遣愁緒的做法,寫出了作者的沉重、無奈。(三)品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1、你認爲《望江南》中哪些詞富有深意,說說你的理解。明確:“梳洗罷”表明她精心打扮,心中充滿希望。“獨”寫盡了她孤獨寂寞的生活處境和期盼心上人歸來的迫切心情。“皆不是”寫出了女子一次次從希望到失望的過程,讓人爲之心碎。“斜暉”一句暗喻那望穿秋水的眼神。2、賞析“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一句。明確:本句採用了誇張性比喻,將抽象的情感化爲可感的實體,而且“愁”不僅可以舟載船裝,它本身重量還可因人而異,語意新奇,形象地表達了作者內心沉重的哀愁。四、遷移提高,拓展閱讀訓練點:理解詩歌內容,積累名句。訓練片段:-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思考:品味這首詞寫愁的技巧。    明確:“此情無汁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句須重點品味。按常理來說,愁鎖眉間與愁聚於心是完全一致的。唯其在心,發而爲形,纔有愁鎖眉間之態。但作者將本屬一致的東西說成此長彼消的東西,形象地描繪了希冀排遣萬千愁緒而又無計消除的無奈,顯現愁情之深。五、反饋檢測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看拼音寫漢字。斜暉脈脈( mò )     白蘋洲( pín   )   舴艋舟(zé měng )2、按課文內容填空(1)《望江南》中表現主人公從希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與內心痛苦的句子是: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2)《武陵春》抒寫自己無限的憂傷和悲痛的佳句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3)《武陵春》中敘述詞人哀傷原因和哀傷程度的語句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3、用一個成語概括“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的詩意。明確:望穿秋水。4、閱讀《武陵春》,回答下列問題。(1)下面兩個句子都寫了“愁”,請簡要說出它們在內容上和寫法上的不同之處。①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②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明確:①句用誇張性比喻表現悽苦憂愁重得連船都載不動,形象可感地寫出了“愁”之重。②句用比喻(設問、誇張)手法,將無形的“愁”比作有形的“一江春水”永流不盡,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愁”之多、之長。(2)作者“日晚倦梳頭”的原因是什麼?明確:物是人非,國破家亡。(3)由“也擬泛輕舟”可聯想到詞人《如夢令》中寫泛舟的詞句是什麼?《武陵春》中作者泛舟的目的是什麼?明確:“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作者泛舟並非貪戀美景,遊賞心切,而是尋求消除愁苦之處。5、比較《望江南》和《武陵春》,想一想這兩首詞有什麼相同之處?明確:風格相近,都比較婉約;寫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發的感情相近,抒發主人公或作者的離愁別緒,悽慘心境。6、你還知道哪些寫愁的詩句? 明確: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只載一船離恨向西州。(蘇軾《虞美人》)艇子相呼相語,載取暮愁歸去。(張元幹《謁金門》)7、閱讀《聲聲慢》,回答文後問題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1)《聲聲慢》一詞表達了詞人晚年怎樣的處境與心情? 明確:這首詞表達了詞人晚年流落江南孤苦無依的處境和悽慘心情。(2)開頭十四個疊字的運用,從哪幾個方面抒寫作者的悽慘心情?在文章結構上有何作用?明確:從動作與神態、環境感受和心境意緒等方面抒寫作者悽慘心情。起到奠定全詞感情基調的作用,在結構上統領全詞,構成全詞的骨架。第二課時 學習《漁家傲》、《江城子》、《破陣子》一、檢查匯入1、匯入:詞發展到後來興盛的時候,人們將詞分爲兩大派:婉約派和豪放派。上節課我們學的詞接近婉約派的風格。今天我們將體會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風格。2、檢查預習:檢查學生朗讀詩歌的情況。3、學生簡介作者及其背景,老師適當補充。教師補充:(1)范仲淹(980--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這是他在西北軍中的感懷之作。(2)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1071年蘇軾因對王安石變法持不同政見而自請外任。這是作者於1074年冬與同僚出城打獵時所作。(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著有《稼軒詞》,存詞600多首。強烈的愛國主義思想和戰鬥精神是辛詞的基本思想內容,他是山東濟南人,出生時山東已被金兵佔領,年輕時參加抗金軍,後來提出抗金主張一直未被採納。他不僅是詞人,還是一名愛國武將,他積極主張抗金北伐,任職期間堅持練兵備戰,因而不斷受到主和派的排斥、誣陷。淳熙八年(1181年)他被人彈劾罷官,不得已在上饒帶湖賦閒家居。陳同甫,名亮,也是主張北伐的愛國志士,與辛棄疾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經常書信往來,詩詞唱和。這首詞就是作者退居江西上饒時寫給陳亮的。二、學習研討(一)細讀課文,整體感知。1、朗讀詩歌。學生自由朗讀,指名朗讀。老師指導:一定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2、讀懂文意。要求:不參考資料書,根據課下注釋理解詩歌大意。(1)《漁家傲》大意:上片描寫塞下景色,邊塞秋天景色與中原不同,大雁過早向衡陽飛去,毫不留戀,風吼、馬嘶,同號角聲連在一起,構成塞下特有的聲音。夕陽西下時,坐落在羣山中的小城緊緊關閉了城門。下片抒情,他們離家萬里,但燕然未勒,功業未成,沒有辦法回去,夜色已濃,羌笛悠悠,將軍和征夫們難以入睡,垂下思鄉之淚。(2)《江城子》大意:作者自稱老夫,暫且發發少年的狂氣,左手牽着黃犬,右臂上架着蒼鷹,戴上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領衆多隨從,縱馬狂奔,飛快的越過山岡。爲回報人們傾城出來觀看太守狩獵,他要像當年孫權那樣親自挽弓射虎。酒酣之後,胸寬膽壯,兩鬢間出現一點白髮有什麼關係呢?什麼時候朝廷能像派馮唐赦免魏尚那樣重用自己呢?那時我一定會爲國效力。(3)《江城子》大意:作者夜裏酒醉後挑亮燈光觀看寶劍,醉中入夢,夢醒猶覺連營號角聲聲在耳。想起在軍營裏與部下分食牛肉,聽樂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戰場上檢閱軍隊,準備戰鬥。戰場上騎着飛快的的盧馬,霹靂做響的雕弓。他要爲朝廷完成統一大業,贏得生前的功勳,身後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經年近半百,還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   (二)精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1、《漁家傲》中所寫的風景“異”在哪?表達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天氣極寒、特異的邊聲(風、馬、號角)、戒備森嚴。渲染了西北邊地的荒僻,暗示了將士的思鄉之情。2、《江城子》中“親射虎”“遣馮唐”“射天狼”三個典故分別表達了什麼意思?用典有何好處?明確:年紀不小,但仍有少年狂氣;表示希望重新受朝廷重用;表達要報效國家、抵禦侵略者,建功立業的決心。用典的好處:使表達委婉含蓄。3、思考:本文憑什麼可以稱得上是“壯詞”?明確:從題材看寫軍營生活;從情感看錶達了建功立業的雄心壯志;從語言看豪放、壯麗。(三)品讀課文,嘗試解決以下問題。 請找出這幾首詩中膾炙人口的名句並賞析。1、示例:賞析““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一句。明確:本句是全詞的核心部分,作者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徵人們的一種心理矛盾:他們思念相距萬里的家鄉,但卻沒有辦法回去,因爲還沒有達到建立軍功、勒石燕然的目的。這種愛國衛國的精神正是他雖然想家卻又是不甘無功而返的根本原因,所以他只能用一杯濁酒來排解對家鄉親人的思念,來寄託他對成就功業的嚮往。2、學生可能會找到以下幾句①賞析“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一句。明確:本句是互文,意爲:將軍和征夫都難以入睡,他們因有家難歸、功業難成而哀傷流淚。這裏的悲愴情調還含蓄地表達了作者對於朝廷腐朽軟弱,不重邊功的憤懣不平。②賞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句。明確:本句意爲:到那時,一定會把雕弓拉得滿滿的,向西北方的天狼星猛射過去。天狼星,這裏代指自西北來進擾的西夏軍隊。此句表達了報效國家、抵禦侵略者,建功立業的決心,體現了作者關懷國家命運的愛國精神。③賞析“可憐白髮生”一句。明確:本句一方面表明了前面所描述的年輕時的經歷現在只是一種追憶,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己已年近半百,兩鬢染霜,還能有機會實現自己的理想嗎?這一句變雄壯爲悲壯,充滿了作者壯志難酬的抑鬱、憤慨。四、遷移提高,拓展閱讀訓練點:深入瞭解辛棄疾思想。訓練片段: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辛棄疾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思考:辛棄疾一生力主抗金復國,但孤立無援,其豪放詞每有蒼涼沉鬱、粗獷悲憤之致,從下片中你能讀出這種韻味嗎?試舉例分析。明確:下片先回溯歷史,用諷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訓;詞尾用廉頗思趙一事表達作者的悲憤之情,不僅使抒情達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鮮明地再現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五、反饋檢測: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或看拼音寫漢字。人不寐( mèi   ) 右擎蒼( qíng   ) 錦帽貂裘( qíu )     鬢微霜( bìn   )麾下炙(huī zhì ) 2、 按課文內容填空:(1)王維《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可以使人聯想到《漁家傲》中同是寫邊塞荒涼冷清景象的句子: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2)《漁家傲》中表達將士壯志未酬,思念家鄉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3)《漁家傲》中統領全部景物特點、突出塞下秋景與中原不同的是:塞下秋來風景異。(4)《江城子》中體現作者希望皇帝能夠知人善任,重新起用自己的句子是: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5)《江城子》中表達自己報效朝廷的宏願和偉大氣魄的句子是: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6)《破陣子》中表達作者要爲朝廷完成北伐大業的遠大理想的句子是: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7)《破陣子》中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概括地再現緊張激烈的戰鬥場面的句子是: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3、閱讀《破陣子》,回答下列問題。(1)“沙場秋點兵”中哪個詞用得好?爲什麼?明確:“秋”字用得好,寫出了肅殺的氣氛和作戰的季節。(2)“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一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現了什麼?明確:運用了比喻、對偶的修辭。描寫了戰鬥場面,說明戰鬥的激烈和順利,表現了將士們高昂的戰鬥情緒。(3)愛國是一種高尚的情感,古人還有很多人書寫自己愛國的激情,請寫出幾個愛國詩句。明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僵臥孤村不自哀, 尚思爲國戍輪臺。4、請寫出兩句寫酒的詩句。明確: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5、怎樣理解“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這一畫面?明確:描繪出了邊塞荒涼而又壯闊的景象,隱隱透出邊城嚴峻的軍事形勢。6、閱讀下面這首詞,完成文後問題。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辛棄疾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注:兜鍪,俗語叫頭盔,詞中借指兵士。(1)、上片兩句一問一答,寫詞人登樓所見之景。“何處望神州”何意?明確:神州在哪裏?中原大地已非我所有了。(2)、上片後兩句仍一問一答,寫詞人登樓所見所想。“不盡長江滾滾流”一句是化用前代哪位詩人哪首詩的詩句?明確:唐朝詩人杜甫《登高》。(3)、此詞即興抒懷,表達了作者什麼感情?明確:作者借古諷今,透過讚頌三國時期的英雄(孫權),暗諷南宋朝廷的無能(無人,苟且偷安)。               

 

薛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