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項羽本紀(教師中心稿) 教案教學設計

項羽本紀

山東省淄博市第十一中學  李太永

[知識目標]

積累掌握古漢語字詞句的基本用法。

{能力目標}

1. 體會《史記》的語言藝術特點與風格,學習《史記》的人物刻畫藝術。

2. 學會運用正確的觀點分析評價歷史人物。

[思想目標]

感受歷史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砥礪自我人生修養。

第一課時

一. 匯入

仔細閱讀下面兩首詩,請問:

 

(1)寫的是哪位歷史人物?哪些資訊可以看出?

明確:項羽。烏江亭、壯士、江東子弟、君王兵敗等。

(2)兩首詩對項羽失敗原因的看法有何不同?

明確:

杜牧這首詩體現了他不以成敗論英雄的敏銳觸角和非凡氣度,他認爲勝敗乃兵家常事,而真正的男子漢是不怕失敗,而能忍辱負重,病敗雄心在。(正如劉歡所唱《從頭再來》)詩句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包羞忍恥,不肯總結教訓,惋惜其英雄事業歸於覆滅。

王安石以一個大政治家的非凡氣度和遠見卓識,對於項羽之死又提出了與衆不同的見解。如果說杜牧對項羽評價注重“該不該”, 王安石則看重“能不能”, 杜牧認爲項羽不該烏江自刎,該重整旗鼓,以便東山再起;王安石則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勢所趨。楚漢相爭,戰亂頻仍,百姓飽受戰亂之苦,而望烽煙止息。此時劉邦已穩定了大局,項羽則一敗塗地,迴天無力,民心和形勢都決定了項羽不可能再有東山再起、捲土重來的輝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順應形勢的高論,就很發人深思,時至今日,更顯得是至理名言!

啓示:引領我們如何正視打擊和挫折,如何在困境中奮起。

二.初步感知

思考:項羽是英雄嗎?(結合原先你對項羽的瞭解,談一談你心目中的項羽形象?)

三.瀏覽預習課文

(1)劃出難讀難理解的詞,利用工具書,獨立完成。

(2)速讀課文,思考:課文節選部分共講了幾方面的內容?

第二課時

一. 問:課文節選部分共講了幾方面的內容?

明確:

第一部分:項羽家世(第1自然段)

第二部分:少年言志(第2自然段)

第三部分:鉅鹿之戰(第3自然段)

第四部分:霸王別姬(第4自然段)

第五部分:東城之戰(第5自然段)

第六部分:烏江自刎與尾聲(第6--8自然段)

第七部分:項羽本紀贊(第9自然段)

二. 項羽成長個人小檔案

明確:《項羽本紀》全面記載了項羽生平事業的興盛衰亡的歷程,其中着重描繪了這個英雄人物短暫而波瀾起伏的四個階段。

吳中起兵----事業的起點

鉅鹿之戰----功業的頂點

鴻門宴-----由盛而衰的轉折點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終點

三.研究文字第一、二部分(自讀、點撥)

(一).學生自讀。找出重點詞句。

(二).老師點撥。

1.活用詞:

毋妄言,族矣。

樑以此奇籍。

2.重點實虛詞:

①又不肯竟學。

②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

③以是知其能。

3.古今異義詞。

以故事得已。

4.重點句:

爲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斷句)

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倒裝句)

與籍避仇於吳中(狀語後置)

5.有一個成語出自這兩段,請找出來。

力能扛鼎(舉起)

(三) 思考;

1. 第一段交代了有關項羽家世的哪些重點資訊?對項羽家世的介紹有何寓意?

明確:項羽家世:①世代爲楚將。②祖父爲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爲楚將。生爲將門虎子,這是項羽興兵起義的資本,是成就英雄霸業的奠基。②與秦有不共戴天之仇。爲項羽以後忠貞不二,志在滅秦,嫉惡如仇,馳騁疆場,衝鋒陷陣,置生死於度外注入了激情。

2. 第二自然段寫了幾件事?各表現了項羽怎樣的性格特點?與一生功業的成敗有何聯繫?

明確:兩件。一是少時學情。不想學書、學劍,想學萬人敵的兵法,說明他的毫邁不羣的性格特點;而“不肯竟學”,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點。二是觀始皇遊。不俗的言論昭示日後的不凡。(少時言語不俗的還有哪些?提示:劉邦見始皇:“大丈夫當如是也。”陳勝:“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恩來:“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毫邁不羣與少年言志體現了項羽除暴安良、建立豐功偉績、成就英雄霸業的宏願;但粗疏的性格,爲他剛愎自用,感情用事,優柔寡斷,拒納良言, 錯失良機,大失人心埋下了落敗的種子。

第三課時

一. 瀏覽閱讀第三、四自然段,劃出重點詞句。

(一)研讀第三自然段,劃出重點詞句。

明確:

1.活用詞:①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②無不膝行而前③

2.重點實虛詞;①九戰,絕其甬道② 楚兵冠諸侯③諸侯皆屬焉

3.古今異義

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

3.重點句:

①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②諸侯軍救鉅鹿下者十餘壁。

(二)思考:

1.鉅鹿之戰號稱爲項羽最得意之戰,也是太史公最得意之文。讀後請思考這段文字在敘述的句式、節奏方面有何特點?和所要表達的內容有何聯繫?

明確:採用了句式短小,鏗鏘有力的短句作排比(整句)。雖然着墨不多,但非常有氣勢,酣暢淋漓地表現了大將風範與氣概。

2. 三個“無不”兩個“莫敢”用了什麼表現手法?表現了什麼?

明確:側面烘托。透過衆人的膽怯畏懼側面烘托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這是項羽功業的巔峯,展現了他的將帥神威。

3. 哪一個成語源自本部分?

明確:破釜沉舟。

(三)點撥:鉅鹿之戰的意義。有三。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奠定了義軍勝利的基礎。二是促成了秦王朝內部的分裂與瓦解(章邯投降、趙高殺二世、子嬰殺趙高)。三是轉移了秦王朝的注意力,爲劉邦從南路長驅直入函谷關創造了條件。

(四)研讀第四自然段,劃出重點詞句。

明確:

1.重點詞:

項王軍壁垓下(名作動)

項王則夜起(名作狀)

時不利兮騅不逝

2.重點句:

是何楚人之多也

飲於帳中

(五) 思考:

1.比較項羽《垓下歌》與劉邦《大風歌》,各自表現的思想有何不同?

明確:《垓下歌》表現的是項羽面臨絕境之時。地厚天高,卻託身無所,一種憤怒,萬種低迴,是一種英雄窮途末路之哭。《大風歌》是劉邦得到天下,平息淮南王英布叛亂,得勝還朝,路途迴歸故里的一種張狂之辭,但之中又隱藏着濃濃的恐懼與悲哀。

3. 問:虞姬迴應項王的和歌,能夠令“項王泣數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視”,這歌--定極爲動人。可惜的是,極少有人提到這首歌,極少有人知道有這麼一首歌。 《史記》中沒有記載這首詩,《漢書》中也沒有,有一本叫《楚漢春秋》的書中記載了虞姬的歌,全歌是: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 試賞析下這首詩。

賞析:虞姬之歌,文字極爲淺易,,但是卻充滿了真情。“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是敘說形勢,看似平常得很,--這是設計的平川,接着是平川之上的奇峯突起,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這是對“虞兮虞兮奈若何”態度鮮明、立場堅定的回答。從字面看這是對偶,“大王”對“賤妾”,“意氣盡”對“何聊生”,這樣的組織對偶,實際是旗幟鮮明地將自身與項羽的生死聯在了一起。 “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大王得意時,我緊隨大王,大王現在失敗了,我也絕不能苟活,更不能落人敵手。文字雖然平易,卻閃出愛的晶瑩。這首歌的動人,還在於唱歌之後。虞姬的歌是回答項羽的問,而她自己的歌收尾也是一個問號。 “賤妾何聊生”是回答,又是反問,其實態度是明明白白的,是不需要回答的。這更是設問,讓人怦然心跳的,就是自問自答的那一答:唱完之後,她自刎了,用自刎回答了以心愛着的英雄,用自刎完成了一首詩的句號。後來,有了傳說:有一種美麗的花,那花鮮紅鮮紅的,那花就叫虞美人。美麗的虞姬死了,死得很美麗,虞姬的歌停了,在使用電腦的今天,仍有聲音。《垓下歌》與美麗的虞姬之歌,是關於愛情與生命的最嚴肅的--組男女對唱,所以讀《垓下歌》不可不讀虞姬之歌。 《垓下歌》和虞姬之歌是在生命將存將無時唱出來的,所以讀這兩首歌不可不讀其前後背景--背景是詩歌的重要組成部分,虞姬的歌就說明了這一點,這首歌,如果沒有前後的背景是看不出來什麼的。(附:《紅樓夢》中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中有-首《虞姬》“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這是說,項羽、英布、彭越這些所謂的大英雄,全不如一個虞姬。語出弱女黛玉,所言極是。

第四課時

一.研讀第五段,

(一)梳理重點詞句。

1.通假字

①直夜潰圍南出

②辟易數裏

③騎皆伏曰

2.重點實虛詞

①漢軍乃覺之

②騎能屬者百餘人耳

③田父紿之曰

④期山東爲三處

⑤左右皆披靡

3.古今異義

願爲諸君快戰

4.重點句

此天之亡我,非戰之罪也

(二)思考討論

1.“項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裏。”用了什麼表現手法?突出了什麼/

明確:用了誇張手法。示項羽威猛如畫。這與《三國演義》寫張飛當陽橋喝退曹兵極爲相似。

2.“此天之亡我”一句,項羽說了三次,事實真象他說的這樣的嗎?試剖析。

明確:非也。項羽的失敗與其性格有很大的關係,剛愎自用,感情用事,優柔寡斷,拒納良言,燒殺搶掠,錯失良機,痛失人心等有很大關係。項羽此時反覆狡辯,正體現了他心死而未平,認輸而不服氣的心理特點。

3.此段與鉅鹿之戰相比,表現手法有何不同?刻畫了項羽怎樣的形象?

明確:鉅鹿之戰用了側面烘托手法,本段用了正面描寫手法。展現了項羽神勇過人,一往無前的英雄形象。

二.研讀第六段,梳理重點詞句。

(一)基礎知識梳理

1.古今異義

①於是項王乃欲東渡烏江

②地方千里

2.活用詞

①亦足王也

②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③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④馬童面之

3.實虛詞

①無以渡

②項王亦被十餘創

4.重點句

①天之亡我,我何渡爲

②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

③吾爲若德

(二)思考:

1.婉約派一代詞宗李清照有一首風格迥異的詩,也是來評價項羽的,還記得嗎?

明確:

 

2.這首詩體現了詞人怎樣的觀點?

明確:寫得大氣磅礴,氣勢奪人。她爲項羽大唱讚歌,認爲好男兒就應該生爲人傑,死爲鬼雄,項羽不肯後退,寧肯一死,死得好!悲壯慘烈,氣壯山河,英雄無悔,本色不改,可敬可畏,可歌可泣。

啓示:人生在世,就應該慷慨激昂,轟轟烈烈,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特別是風華正茂的青年,更要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不辱歷史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

第五課時

一. 讀第七、八、九自然段

(一) 重點詞句

1. 通假字

乃持項王頭視魯

2. 活用詞

①豪傑蜂起

②奮其私智而不師古

3. 古今異義

①然羽非有尺寸

②欲以力征經營天下

4. 重點句

①乘勢起隴畝之中

②何興之暴也

5. 實虛詞

①漢乃引天下兵欲屠之

②乃引“天亡我”

③魯父兄乃降

④自矜功伐

⑤何興之暴也

⑥豈不謬哉

二. 思考;

(一)司馬遷的點評應怎樣理解?

明確:

本段評論了項羽成功的失敗的原因,表現了作者褒貶兼備實事求是的公正態度,前段肯定項羽適應歷史潮流,乘勢消滅暴戾秦族,獲得成功,極贊他的興兵之暴;後段批判項羽的剛愎自用,只依靠武力,不重視戰略,導致失敗,極嘆他的亡之速。一讚一嘆,想見作者對項羽這一歷史人物的無限惋惜。  

三.小結:項羽人物形象

項羽是農民起義中涌現出來的一位英雄,他勇猛善戰,叱吒風雲,力拔山、氣蓋世,聲名顯赫一時,但也是一個性情暴戾、優柔寡斷,暴虎馮河的匹夫,特別是秦王朝被滅後,他目光短淺,策略失誤,加之燒殺搶掠,逐漸喪失民心。也既是一個叱吒風雲的英雄,又有兒女情長(項王別姬);既仁愛惻隱(思民苦),又殘暴無情(坑殺戰俘,火燒咸陽);既義重如山(與部下同甘苦,財共享),又吝嗇小氣(官印遲遲不分給功臣);有時果毅決斷(殺宋義自立),有時又優柔寡斷(鴻門宴)。總之,司馬遷巧妙運用多種手法把項羽性格中的各個側面,有機地統一於這一鴻篇鉅製中,不虛美,不隱惡,既有深刻的撻伐,又有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四.本文的藝術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體細緻地描寫人物活動,以突出人物特點,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別姬、東城快戰)

2.語言特色

①善於運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語來表現人物的神態和性格。(觀始皇少年言志之語)

②敘述語口語化。(“太史公”曰新體例)

五.課外活動

1.課外閱讀《史記》未節選部分,感悟《史記》這一鴻篇鉅製的藝術特點及刻畫人物的手段。

2.課外欣賞電影《西楚霸王》和《漢武大帝》與文字相關部分。

                                                               

陽春白雪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