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四篇

作爲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時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我們該怎麼去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科學活動教案4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熱門】科學活動教案四篇

科學活動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知道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個體,進一步認識自己。

2.發現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及和別人不一樣的地方。

活動準備

1.“我”的調查表(可以從我最喜歡的……角度設計調查表)

2.多媒體:幾個幼兒的聲音、幼兒的名字

3.小鏡子每人一塊

活動過程

1.介紹我最喜歡的……

幼兒介紹自己的調查表,說說自己最喜歡的事物。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最喜歡吃的、最喜歡看的、最喜歡玩的……,因爲你和別人不一樣。

2.我和別人不一樣

(1)不一樣的聲音

“聽聽他是誰?你怎麼知道是他?”

小結:因爲你和別人有不一樣的聲音,所以我們從聲音就可以聽出對方是誰。

(2)不一樣的名字

PPT上出示班級幼兒的名字,“誰的名字在上面?”

“xxx個名字表示哪個孩子?”

“爲什麼每個人要取一個名字?”

小結:因爲你和別人不一樣,所以要取一個跟別人不一樣的名字。

3.找找不一樣:

(1)你還有什麼地方和別人不一樣呢?(如頭髮、眼睛、嘴巴、個子、性別、穿着等,引導幼兒觀察自己和別人身上的細節問題)

(2)操作用書“我和別人不一樣”調查表,讓幼兒用鏡子對照自己的五官,記錄自己五官的特點

(3)介紹自己與別人的不同

小結:每個人都與別人長得不一樣,每個人喜歡的東西也可能不一樣,每個人身上都有很多優點,所以,我們要學會尊重別人,要從別人哪裏學好的東西。

4.延伸活動:

你有見過雙胞胎嗎?啓發幼兒瞭解關於雙胞胎的知識。

活動生成及建議

1.讓幼兒調查自己名字的意義,在創設“我的名字”的主題牆,讓每位幼兒瞭解自己名字的含義,知道家長爲自己取名都包含着一定的意思。

2.可以藉助調查名字活動,搜尋名人的名字或畫像,瞭解一些名人的姓名和事蹟,激發幼兒對名人的敬仰。

科學活動教案 篇2

設計意圖

中國的茶文化是我國的代表特色之一,而家鄉安康的茶文化也是淵源流長,幼兒園的孩子們對茶的認識不多,這次學習透過看、聞、品,讓孩子對三種茶有了初步的認識,看——看茶葉在未泡水和泡了水以後狀態、色澤的變化,聞——茶葉的香味,品——感受幾種茶葉的口味,全面地讓孩子感知了解。

活動目標

知道家鄉盛產茶葉。

在觀看茶葉製作過程和飲茶的過程中感受中國的茶文化。

活動準備

各種茶葉若干、杯子、透明茶壺等

茶葉製作過程PPT

活動過程

1、觀察茶葉,小組交流

(1)請幼兒拿出家裏帶來的茶葉,看一看,聞一聞,互相說以自己帶來的茶葉的名稱,是什麼地方產的,是什麼樣子的,它的味道怎麼樣。

(2)教師給每組幼兒提供綠茶、紅茶和花茶,請幼兒看一看、聞一聞,說一說三種茶葉的不同。

(3)小結。

2、出示PPT

教師講解,幼兒瞭解茶葉的製作過程

3、品茶

教師給每組幼兒分別倒一點綠茶和紅茶,請幼兒觀察顏色、聞清香,然後品嚐,說說喝兩種茶的不同感覺。

教師沖泡茉莉花茶,請幼兒品嚐,說說和錢兩種茶有什麼不同。

4、小結 活動反思

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濃厚,也調動了孩子的基礎經驗,看到過爸爸、媽媽喝茶,和今天的學習聯繫後也有一些自己對茶的認識。這裏將茶道的展示添加並放在延伸環節是讓孩子將對茶的認識的延續,激起他們新的學習的慾望。

科學活動教案 篇3

[活動目標]

1、在實驗中不怕失敗,敢於克服困難。

2、在操作中能與同伴協商,共同配合解決操作中的困難。

3、能積極開動腦筋設計使雞蛋摔不破的包裝方法。

[活動重點]

幼兒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索包裝雞蛋的方法。

[活動難點]

能使自己包裝的雞蛋具有防震和固定的作用。

[活動準備]

1、與幼兒共同收集的材料:紙盒、塑料盒、泡沫塑料、米菠蘿、棉花、報紙、硬紙板。

2、熟雞蛋、皮筋、透明膠帶、曲別針、剪刀、毛線、粘釘、橡皮。

[活動過程]

1、激發興趣:

教師:前幾天小朋友共同蒐集了許多包裝盒,透過觀察小朋友發現了包裝對東西可以起到保護作用,把東西固定住,再墊上一些比較軟的材料,就不易摔碎了。

出示溜溜球包裝盒,共同觀察分析包裝盒的作用。

2、提出問題:今天請小朋友當運輸雞蛋的工人,包裝雞蛋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3、猜想並記錄:

教師:你們兩人一組商量一下包裝雞蛋需要什麼材料?怎麼包裝?

教師:你們想出了這麼多的好方法,咱們試一試,看用哪種方法包裝摔不破雞蛋。

4、實驗驗證並記錄結果:

重點指導:

1、容器不能太小,要有足夠的空間填充軟的材料。

2、雞蛋要放在中間,使雞蛋的上下和四周都要有軟的材料保護好。

3、填充物要充滿容器,使雞蛋固定。

教師在活動中注重引導幼兒大膽嘗試。

5、交流與總結:你的實驗和猜想一樣嗎?爲什麼?

6、活動延伸:站在更高的地方去試一試。如:站在椅子上舉起來讓雞蛋掉下去能不能摔破。

科學活動教案 篇4

課題生成:

本學期班上設立了“七色花”專欄,要求每位幼兒帶張照片,比比誰得的花多。左右帶來了一張嬰兒時候的照片,張浩第一眼看到了,驚奇的喊:“你們看,這是誰呀?”孩子們都圍了過來,喳喳的,議論不停,這個說:“是個小娃娃。”那個說:“是個小弟弟,左右聽到別人的議論非常得意,笑眯眯地說:“這是我!”孩子驚訝不已。他們大都知道自己是由小娃娃長大的,但對周圍人與物的變化卻缺乏瞭解,對自然界的變化規律更是一知半解。因此我設計了“一切都在變”這節課。

活動目標:

讓幼兒在活動中發現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一切都在變。

活動準備:

掛曆紙、皺紋紙、金魚缸、杯子、冰、涼水、溫開水、糖、勺子,吹氣的球、高錳酸鉀、橡皮泥,抹布、酒精燈、試管夾、試管、吸管、蠟燭、火柴、範畫、相片、洗潔精、打氣筒、吸管。

活動過程:

1、出示照片引起興趣。

(1)出示幼兒小時候的照片。

老師這兒有許多小朋友小時候的照片,小朋友想不想看?看的時候要告訴其他小朋友,小朋友有什麼變化?(這是誰呀!他的頭髮變長了,他的個子長高了,眼睛變大了。)

(2)出示老師小時候的照片,請小朋友猜一猜,這張照片上的人是誰?小朋友爲什麼沒有猜出來。(因爲老師長大了,成大人了;因爲不一樣了,有變化了。)

2、人的生長過程出示圖片。

講述人的生長過程:開始是從媽媽肚裏剛生下來的小嬰兒,然後長成了我們小朋友這麼大,再長就成了老師這麼大了,最後變成了老爺爺、老奶奶,小朋友學一學老爺爺、老奶奶是怎麼走路的。

3、幼兒自由做試驗、觀察物體的變化。

老師今天準備了很多東西,請小朋友自己去試驗一下,看看還有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

試驗一:冰變成水(快看,冰慢慢變成水了,淌眼淚了)。

試驗二:蠟燭燃燒(蠟燭有火的地方變軟了,越來越短了)。

試驗三:玩橡皮泥(老師:你看我把橡皮泥捏成小豬了,你看我把它捏成了小熊貓了)。兒童網站

試驗四:水的試驗。

(1)紫黑色的高錳酸鉀放進水裏,慢慢變成紅的“雲”了。然後水全變紅了。

(2)紙放到水裏變溼了。

(3)試管裏的水放在酒精燈上燒,變成氣了。

(4)把糖放在溫開水裏(快來喝,這是糖開水)。

(5)把洗潔精放進水裏,可以吹出泡泡。

試驗五:吹氣球。

有的用嘴吹,有的互相幫忙用打氣筒打(看,我的氣球越變越大了)。

4、啓發式總結談話。

(1)你剛纔做了什麼試驗?都有什麼東西發生了變化。

(我看到冰變成水了;我把紙放進水裏,硬的紙慢慢變溼了軟,軟的紙一提就變短了;我把蠟燭點着了,慢慢地我看到蠟燭變短了;我玩橡皮泥時,橡皮泥可以一會兒變成這樣,一會兒變成那樣;我把高錳酸鉀放裏水裏,水就變紅了;我用試管夾夾住試管,把它放在火上燒,試管裏的水燒一會兒就變成水蒸氣了;我把白糖放進水裏,白糖就沒有了,水變甜了;我想用吸管吸泡泡,我把洗潔精倒在水杯裏,用吸管就能吹出泡泡;我吹氣球了,氣球越吹越大最後就炸了。)

(2)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會發生變化?

衣服,變舊了;頭髮,變長了;小樹,長高了;蠶寶寶,變成蛾子;我種的大蒜,長葉子了;我家門口的小河,變清了;雞蛋,放在鍋裏三分鐘煮就熟了。

(3)小結:我們周圍所有的東西都有變,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變。

5、幼兒作畫:《一切都在變》。

延伸活動:

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發現周圍事物的變化。

課題評析:

一、效果分析

活動剛開始時孩子們紛紛拿着自己的照片,向別人講述自己小時候的事,同時也在看別人小時候的照片,非常驚奇。接着老師出示自己小時候的照片,孩子們更是驚奇不已,注意力被緊緊的吸引住了。此時,教師講述人的生長過程,讓孩子明白了人的變化,上孩子自己在玩中去發現其他事物的變化,激發孩子的探索欲及時幫助孩子總結“世界上的一切都在變”。最後,讓孩子把自己現的變化物體畫出來,加深對“一切都在變”的理解。

二、專家點評

此活動運用了發現法,讓孩子在玩中發現問題,充分體現了幼兒向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完成了教學目標。

三、反思與討論

你時常關注你身邊發生的事和兒童的活動嗎?持之以恆去觀好的課題自然生成了。

標籤:教案 四篇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