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雲海》唐敏 教案教學設計

 雲海

唐敏

一、教學目標:

1、瞭解作者及寫作意圖,把握本文主旨,積累優美句子。掌握文中所用到的修辭方法及其作用。

2、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討論揣摩優美句子的含義,品味文章的藝術魅力。

3、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感悟人生書法自我內心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積累優美句子,掌握文中用到的修辭方法及作用。

2、難點:感悟人生書法自我內心的思想感情。

三、教具準備:

相應的幻燈片

四、課時安排:兩課時

五、教學步驟:

1、匯入新課:

   本單元我們欣賞了各位名家筆下的“日出”“落日”之美,我們再來感受一下女作家唐敏筆下的“雲海”。

2、學生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

3、學生朗讀課文,並給加點的字注音:

慪氣(òu)   婆娑(pó suō)   懊悔(ào)   汩汩(gū gū)霓裳(ní cháng)    纖纖(xiān xiān)    憧憬(chōng jǐng)粗獷(guǎng)

4作者簡介:

唐敏,原籍山東,1954年生於上海,1959年隨父母遷居福州。曾當過知青,後相繼在福建圖書館、作協福建分會、廈門市文聯工作。1979年以來發表了若干散文、小說。其中中篇小說《太姥山妖氛》、散文《女孩子的花》等產生過一定影響,已出版《青春緣》等散文集,曾多次獲國內外文學獎。1990年因小說《太姥山妖氛》入獄。近年來著作不斷,《走向和平》等作品一再轟動文壇。唐敏與一些作家一起進行着散文創作的新探索:讓散文深入到人的內心世界,展示個體對外在世界的獨特感知和人的自然性靈。著有《遠山遠水》、《心中的大自然》、《誠》、《青春夢》等。

5、互動學習:

互動1:試着給文章劃分一下層次,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麼?

第一部分(1-2):“我”喜愛雲的原因。

第二部分(3-5):形象的寫出了雲的多姿多彩,流露出作者對雲的喜愛之情。

第三部分(6-9):積蓄了在雲海中嬉戲的情景,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

第四部分(10):描寫了作者對年少生活的回想和嚮往。

互動2:通讀全文思考,年少時我爲什麼喜歡雲?而成年之後卻沒有了當年的那種激情?

明確:年少時我是在寧靜中度過的,與人交往的很少,有隔世之感。單調、乏味的生活,使我格外關注天氣,也因此喜歡上了雲,把整個身心都融入到了雲海之中。而成年之後晚飽經滄桑,以徹底地融入了世俗,沒有了心靜,自然也沒有了當年愛雲的激情了。

互動3:粗讀課文第一部分,怎樣理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很少,報紙送到高高的山上,讀起來也有隔世之感”?

明確:作者工作的地方在人跡不見得山上,整天不與世俗的人打交道,似乎與世隔絕,置身世外,即使讀到報紙也似乎與己無關。暗示作者工作地點偏僻,生活單調無味,但作者常年與自然打交道,保持了自然,本色的天性,形成了作者達觀、通透的心態。

說明:正是作者特殊的生活經歷以及作者作爲一個女性的特性,使唐敏的散文展示給我們的是一個清新純淨、帶有女性獨特細膩感受的文章。細品文章的第二部分。

互動4:仔細品味文章的第二部分,感受唐敏筆下雲的獨特魅力,看看唐敏特別的心情怎樣影響她的感覺,這與徐志摩、劉白羽又有什麼不同?

明確:詳見課本第17頁。

互動5:隨着作者對雲海描寫的深入,作者不由沉醉其中,在雲海中嬉戲,細品文章的第三部分,思考怎樣理解“雲海汩汩”的圍着山頭,大有海中孤島的虛幻感?

明確:作者在此把自己的山比作“孤島”,而在這種孤寂的環境下看到多姿多變的雲海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與滿足,也是自己所企盼的。

詳見課本第19頁。

互動6:粗讀課文第四部分,品味作者對雲海的懷念,體味最後一段中照應前文的詞句。

6、小結全文:

本文主要寫了作者早年在山區工作時,與同伴們觀賞雲海的快樂情景,着重描述了雲海變幻莫測的景觀,以及人們在雲海中如入仙境的超然感受。體現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平凡生活的熱愛。

7、寫作手法

1)感覺獨特,作者偏重直覺,善於描繪,充滿了女性的細膩、情感化的特點。

2)作者在文章中充分運用了擬人、比喻的修辭手法。

3)作者語言幽默詼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