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吆喝(人教版八年級選修) 教案教學設計

 課前:課件展示北京的衚衕,播放音樂。

溯源引流、匯入新課

【師】(聊天口吻):曲折的衚衕、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傳的老字號……這就是北京。

有人說在北京住上一輩子,也讀不完它的歷史;也有人說,只要在京城衚衕遛上一圈,就等於逛了一回民俗博物館。北京的特色就倆字--京味兒,可北京的風情講起來,那是三天三夜也講不完。可不,提起北京人的那張嘴呀,不但能吃、能喝、更能說,今天我們就來聽聽老北京最有特色的聲音--吆喝[板書]

整體感知、感受特色

【師】課前同學們已經做了初步的預習,現在,讓我們再把課文大聲朗讀一遍,並找出課文裏提到的叫賣物品,看看這些物品涉及到哪些行業?

(生放聲朗讀課文五六分鐘)

【師】你看到了哪些物品?

(氣氛稍緊張,生1、2站起來卻答不出,說話結結巴巴)

生3:烤紅薯

生4:青菜

生5:從早到晚,主要有大米粥、油炸果、青菜、花、百貨行業、修理行業、餛飩、硬麪餑餑等;從春到冬有小金魚兒、蛤蟆骨朵兒……應有盡有。

【師】:這個同學很善於讀書,發現了作者用時間線索串起了紛繁的吆喝。很善於歸納,發現了老北京的吆喝多,涉及的行業廣,“百貨行業與修理行業樣樣都有”。據老人們說,老北京有整整368種吆喝。北京人足不出戶就可以在家門口置辦各種生活必需品。

【師】:文中哪個行當的吆喝介紹的最多?

生:(齊說)吃的

【師】是呀,關於北京特色小吃介紹的最多。據說,老北京僅小吃就有六百多種,現在也還有一百多種。有機會快到北京城去,也許以後再想吃到這種風味兒小吃就難了。

4.【師】:一種物品,一聲吆喝,這一聲聲吆喝,讓你看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北京城?

生1:熱鬧的北京城。

生2:繁華的北京城。

生3:我看到了一幅老北京人生活的畫面。看到了老北京人吃、穿、玩兒的情景。

生4:我看到了一個個吆喝的生意人,有的挑着擔子,有的推着車,放聲吆喝着。有過來買東西的人,就停下擔子,熱情地介紹商品。買東西的人走了,就又挑起擔子,邊吆喝邊走遠了。

【師】聽了同學們的描繪,我的眼前就彷彿出現了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圖。同學們的感悟力想象力真強,初讀課文,就讀出了--熱鬧的街巷,豐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場景。其實,讀吆喝就是讀生活、讀吆喝就是讀風情。市井風情[板書]。

 

三讀課文、三賞吆喝

一讀:體會吆喝的聲樂藝術

【師】現在,請大家收回浮想的思緒,進一步來品讀吆喝的滋味。人常說,民以食爲天,同學們,讓我們來看看,哪一句吆喝,讓你一聽,就口水直流?

生1:“餛飩--開鍋”,這句最吸引我,我彷彿看到那冒着熱氣的鍋裏,餛飩薄薄的皮,大大的餡,在深夜裏吃上一碗很舒服。

【師】說的我也想去吃一碗了。

生2:“蒸兒又炸,油兒又白搭……”

【師】兒話音讀得真地道,兒話音可是檢驗北京話地不地道的試金石呢,這篇文章就是用老北京的方言寫老北京的吆喝。爲什麼讓你流口水?

生2:這段吆喝裏介紹了製作的過程和方法,讓我覺得很好吃,蒸了又炸,放的油又多,肯定很香。

【師】嗯 ,口感也酥脆。

生3:“喝了蜜的大柿子。”很甜。

【師】你從哪裏看出了甜?

生3:“蜜”寫出了甜

【師】除了甜還能讀出什麼?還有哪個字用得好?

生4:“喝”用得好,用擬人方法,柿子喝了蜜,肯定很甜,又大又甜,汁水多。肯定很甜,連心裏都是甜的。

【師】厲害!一個字就品出了味甜、汁多、個大。能不能試着讀讀,讀出味甜,汁多,個大的味道來?

(生試讀、師點評、生再讀)

生5:“烤白薯哇,真熱乎!”課文裏說了,北京冬天很冷,你想一大早,賣烤白薯的喊一聲熱乎,又能吃又能暖手,真是讓人不能不去買上一個。

【師】不能不去買,烤白薯這麼誘惑人?我們一起來讀讀,讀出誘惑。

(齊讀烤白薯這一段.)

【師】“還可以拿出來大嚼一通”同學們的重音用得真好,看樣子,真是被誘惑了。

生6:“葫蘆--剛蘸的!”讓人想到這葫蘆新鮮,一定很甜,很好吃。

【師】不同的吆喝人,方法不同,用詞也不一樣,課文還有一處也是說葫蘆,老師覺得也很讓人眼饞呢。

生7:“葫蘆--冰塔”用了一個比喻,寫出了葫蘆晶瑩剔透,咬上去一定很脆,很好吃。

【師】不錯,這種感覺是從哪個字品出來的?

生齊答:冰

【師】那還有一個字呢?

生:“塔”,寫出了形狀,一層一層的,由大到小。

【師】同學們還可以閉眼想想這冰塔兒般的形狀。

(生閉眼想)

【師】其實大家可以再膽大些,在老北京廠甸的葫蘆兒,是這樣吆喝的,葫蘆--扛串兒……

(講解場景)看,這可真是老北京纔有的特色風味兒,特色風情呀。

這小小的吆喝詞,真可謂手法多樣,貼切生動,比喻、擬人、誇張,寫形、寫色、寫味兒。平實中透着儒雅,質樸又不失鮮活。這些誘人的吆喝,老北京人可不是讀出來的,他們是……

生齊:唱出來的! 

【師】可不,除了在語言上下功夫,他們還在聲調上花了不少心思,文章多次提到“唱”出吆喝,他們是怎麼唱的?

生1、有的聲音細而高,有的低而深沉

【師】音色音高的變化。

生2、最起碼也得像戲劇裏半說半唱的道白

【師】運用唱腔。

生3、得力氣足嗓子脆……

【師】這可真是一種本事。

生4、合轍壓韻。

【師】詩般的韻律,音樂的美感。

老北京最本色的方言,機智幽默,貼切鮮活,極富表現力,再加上吆喝人的個性演繹,那會是一種什麼感覺呢?我們也來試着唱唱,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領。

現在以小組爲單位,各挑選一種吆喝,自己試着編個調子,唱一唱。等會兒我們來個吆喝串燒表演。

生:(分組準備)

【師】先吆喝拋磚引玉,餛飩喂--開鍋!

生選吆喝,學吆喝,有的自創起了吆喝,氣氛很活躍(其中一個學生的吆喝博得全場師生的鼓掌,掀起了課堂高潮)。

【師】看來老北京城商賈雲集啊,有武漢的、有西藏的、有重慶的、還有正宗北京人呢。有潛質。小吆喝中有大講究,還真是趣味無窮呢,想不想欣賞一下原滋原味的北京吆喝?

生:想

【師】講我們再來聽聽原汁原味的老北京吆喝,感受一下京腔京韻的魅力。

(放PPT烤白薯)腸氣迴腸呀

生:真象京劇

(放PPT賣菜的。)

【師】怎麼樣?和周杰倫有一比吧。

(生點頭笑,稱是)

【師】誘人的吆喝詞,動聽的吆喝調 ,真讓我們驚歎。在作者眼裏,這些吆喝人儼然就是一個個身懷絕技的民間藝術家,他們的吆喝不只是簡單的叫賣聲,此時在你聽來,這吆喝是什麼?

生1:體現了當地的民俗風情,是體現北京人性格特點的藝術。

生2:有老北京的京劇味,就象一首歌。

【師】:英雄所見略同,所以作者把它比作什麼?

生:比作聲樂的藝術

【師】品讀吆喝,就是品讀聲樂藝術:聲樂藝術[板書] 

二讀、體察吆喝人的生存狀態

【師】這些聲樂藝術的創造者,既不是明淨雅居中舞文弄墨的專業作家,也不是璀燦燈光下引吭高歌的表演藝術家,他們是一羣什麼人呢?

生:小商販

【師】他們的生活處境是怎麼樣的呢?快速跳讀課文,勾畫出最能反應吆喝人生活處境的關鍵詞句。 

生1:從第4自然段可看出,他們從早到晚,非常辛苦……

生2:從第10段也可以看出來,那時北京冬天,鼻涕眼淚總凍成冰,可這些人還是起一大早去賣東西,可見他們生活很艱辛。

【師】:他們這麼艱辛,收入怎麼樣?

生:收入微薄。

【師】:從哪裏看出來的?

生1:“兩捆蘿蔔個大”一個大就是一個一個銅板。

生2:“冰棍兒--三分”一天五十根才一塊五。

……

【師】:他們從大清早到深夜,無論是炎熱的夏季還是寒冷的冬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賣兩個蘿蔔,多收入一個銅板。吆廖淖幀4右瘓溥漢卻識中,就讀出了他們艱難困窘的生活處境,讀出了他們忙碌艱辛的生存狀況:生活狀況[板書]

三讀、體味吆喝人的人生境界

【師】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吆喝人,雖然利潤微薄,處境艱難,但他們面對生活又是一種怎樣的態度呢?讓我們透過第六段這個特寫鏡頭,走進吆喝人的心靈世界。

這是作者寫的最詳細的一個人物,我們一齊朗讀第六段,看看這個賣餛飩的人是如何面對生活的?

(一生舉手強烈要求自己單獨讀.)

【師】這位同學要單獨讀,行,你先單獨讀吧。

生(用說書的口吻,娓娓道來,普通話字正腔圓,同學們自發掌聲。)

【師】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哦。同學們的掌聲給了你最好的肯定。

剛纔這位同學已經把作家這種品評式的介紹,朗讀得很到位,現在,我們換一個角度,假如我們自己就是賣餛飩的,把這段文字當作自己的獨白,又該帶着什麼樣的情感來讀呢?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動,表情動作,我們再用獨白的方式朗讀一遍。

(生讀)

【師】說說你讀到了一個什麼樣的吆喝人?

生1:從“皮要薄,餡要大”可以看出一個老北京人的真誠實在。

生2:還可以看出吆喝人的熱情,把事情做得很好,儘管自己很辛苦,但是對顧客還是很真誠,很實在,所以,可以看出熱情。

生3:我眼前彷彿出現了這樣一幅畫面:……(生描繪吆喝人面帶笑容熱情招待顧客的場景)

……

【師】:有的品評,有的描繪,同學們都讀出了生意人的熱情、質樸、誠信,面對如此艱辛的生活,他們不失誠信,把吆喝聲喊得那麼嘹亮動聽,從中你還能讀出什麼?

生1:對生活的熱愛

生2:面對生活的困難不低頭

生3:很樂觀。

【師】在這些底層生意人中,擁有這種質樸誠信熱情樂觀生活態度的決不只是一個人,你看賣柿人自得其樂,賣硬麪餑餑的質樸厚道,就是生活沒有着落的乞丐也能用一種輕鬆的自嘲來面對生活的困窘。他們講究日子再苦也要過得有滋有味兒、有腔有調。處境再難,也決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做人的根本。所以,我們投遞的目光決不單單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飽含着深深的敬意。作家蕭乾曾這樣說:“我有的只是一支禿筆,但我要用他喚回北京市民的榮譽感,喚回東方人的尊嚴。”

【師】:(課前音樂復現中,師邊總結邊板書)品讀吆喝,我們不僅讀出了市井風情、讀出了聲樂之美,讀出了老北京人艱難困苦的生存狀態,更讀出了北京人熱情樂觀的生活態度,自信豁達的人生境界。這境界就是吆喝最動人的美麗,是民俗文化的精髓所在。人生境界 [板書並勾畫枝葉]

迴歸生活、內化理解

【師】:我們的祖國曆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衆多,也有許多象吆喝一樣已經消逝或正在消逝的民俗習慣和風土人情,同樣從不同角度體現了老百姓的智慧,反映了平凡人的生活,折射出我們中華民族對待生活的態度和追求。

北京有北京的吆喝,宜昌有宜昌的巴山舞、四川有四川的龍門陣……我們的武漢也是一個歷史悠久,民風淳厚的文化名城,在我們身邊有哪些正在消逝或已經消逝的民俗?作爲武漢人,你能發掘出這樣的民俗習慣和風土人情,並從中讀出我們武漢人的生存狀態和人生態度嗎?大家議一議

(分組討論4、5分鐘,師到各組點拔)

生1:湯包、熱乾麪、睡竹牀。

【師】這位同學一口氣說了許多武漢的民俗風情,看樣子,作爲武漢人我們還是蠻自豪的,那從這些民俗中,我們讀出了父輩祖輩們怎樣的生活處境和生活態度呢?讀出了我們武漢人什麼樣的個性特徵呢?

生2:漢繡、漢劇、碼頭號子,可以反映我們當時的文化,我們武漢人的智慧。

生3:別人覺得我們武漢人不文明,其實我們很熱情,很豪爽,比如天熱我們睡竹牀,打赤膊,這表現了我們武漢人的熱情豪放。

【師】:睡竹牀、打赤膊,爲什麼就是熱情豪放呢?

生4:把街當成自己的家,把外人當親人,人與人之間充滿信任,這就是武漢人的豪爽。

【師】:人與人之間日不設防,夜不閉戶,足見民風淳樸,也能見其豪爽。

生5:我覺得說武漢風俗得用武漢方言

【師】呵呵,堅決支援!

生5:(用武漢話)我們武漢是三大火爐之一,(……學生從地理到歷史,引名家篇章,從武漢人生存狀態到武漢人性格特點,侃侃而談,師適機追問,引出精彩。)不拘小節,熱情豪爽,不怕困難,這就是我們武漢人。(生開始用方言,後時而普通話,時而方言,老師笑說這是爲了照顧老師,怕老師聽不懂)

【師】鈴聲將起,我們的課堂討論暫時就到這裏。(生嘆氣遺憾)最後,請允許我把一首反映老武漢人生活場景的歌曲送給大家,讓這歌聲和蕭乾的一聲吆喝,帶着我們走向生活,去了解和蒐集這些正在消逝和即將消逝的民俗文化,去接近和感受我們祖輩的生存狀態和人生境界,並以此作爲我們永遠的精神財富。

(播放《大武漢的熱乾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