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1個生字,學習本課新詞,掌握5個多音字。

2、品析人物形象,體會童話的特點及閱讀方法。

過程與方法:

1、透過朗讀,品析人物形象,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話的特點。

2、一邊讀,一邊預測故事情節。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作者蘊含在字裏行間的情感,培養閱讀和感悟的能力。

【教學重點】

1、從對話描寫中感知人物形象。

2、增補課文情節,進行想象思維訓練,預測故事內容,並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教學難點】

1、對童話主旨和藉助想象反映生活的寫法的理解。

2、體會、挖掘課文幽默的語言所蘊藏的道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匯入新課。

出示多媒體課件:小動物們的叫聲

同學們,你們聽,這是一些小動物們的叫聲:小雞的嘰嘰聲,小鴨子的嘎嘎聲,老牛的哞哞聲,還有小狗的汪汪聲……小動物們的叫聲各不相同。如果,小雞有一天發出了嘎嘎的叫聲,你們肯定覺得奇怪。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動物叫聲的童話——《小狗學叫》。

板書:14_小狗學叫

設計意圖:

童話是小學生喜歡的文體之一。利用童話中出現的小動物喚起他們的閱讀興趣,進而讓他們在初步掌握文體特點的基礎上展開本課的學習。

二、初次閱讀,學習生字。

1、自由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同時,標記不熟悉的生字、生詞,感知課文的主要內容。

2、出示多媒體課件:生字、生詞。檢查預習情況。

(1)熟讀生字。

討厭怒火批評訪問差不多忍着模仿瘋狂汪汪搞不清

(2)牢記多音字。

三、朗讀教學。

1、分角色朗讀課文。

(1)明確課文中出場人物的名單、人數。(旁白1人,不會叫的狗1人,其他角色各1人)(2)分組指定注意幾個主要角色的對話朗讀的重音、聲調、節奏。

(3)揣摩人物心理,把握角色形象。

(4)分配角色,進行朗讀。

2、師生交流,教師點評。

設計意圖:

分角色朗讀。學生們在有聲有色的角色朗讀中,個性得以彰顯,更得以感悟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品評形象,深入理解。

出示多媒體課件:圖片

1、課文中的“別人”、小公雞、狐狸、杜鵑是如何看待這只不會叫的小狗的?師生交流,並總結。

板書:“別人”——疑惑、不屑小公雞——關心小狗,誠心誠意地教它狐狸——嘲笑、看不起杜鵑——憐憫、關心

2、童話中經常把一切事物擬人化,賦予它們人的思想感情、行爲動作和說話做事的能力。例如,本文中的小公雞、狐狸、杜鵑、小狗等進入了童話領域就都“活”了。

3、故事裏的小狗是一隻怎樣的小狗?

(1)不幸、可憐。(它因爲不會叫而受到別人的嘲笑)

(2)勤奮刻苦、堅持不懈。(它每次學習叫都是一遍一遍地練習)

(3)有尊嚴、有追求、不甘人後。(雖然老遇到困難,但是它卻沒有放棄,一次又一次地追求目標)

設計意圖:

童話中的主人公是一篇童話重點刻畫的對象。閱讀童話,要透過體味主人公的動作、語言、心理等描寫,明確主人公的形象特徵,從而感知文章所表達的含義。

五、預測結局,拓展延伸。

本文最爲有趣的是作者爲自己的童話作品設計了一些不同的結局。你認爲哪種結局更好一些,爲什麼?(學生分小組討論,明確後,教師加以適當的點評。)

1、比如,第一種結局的迷失自我,第二種結局的平庸,第三種結局,小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位置。當然,如果學生能對第一、二種結局有新的理解,也要給予肯定。

2、學生們可能有多種預測,但在評價時要明確一點,童話中的幻想不是胡思亂想,誇張不是不合邏輯地隨意編造,童話中的幻想、誇張都是根植於現實生活的,都是有依據的。

設計意圖:

童話是現實生活的寫照,它裏面的人物形象和情節對現實的社會和人生有着一種象徵和隱喻,不能孤立地僅僅將形象放在童話本身的情節中去理解,而應聯繫現實生活,思考其中蘊藏的有關生活的啓示。

六、課堂小結。

我們每個人都在童話的伴隨下成長,被其中美妙的故事和奇異的幻想吸引過、陶醉過。

童話《小狗學叫》展現了一個真實的世界,同時還告訴大家應該怎麼做以及努力之後這個世界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希望同學們能透過本節課的學習,有所體會,有所收穫。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2

教學要求:

1.會認“縮、莖”等7個生字。正確朗讀理解“舒服、舒展、努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爲人們服務的快樂。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樹克服困難努力成長的快樂和爲人們服務的快樂。

課前準備:

1.學生蒐集有關種子成長,樹木用途的圖片、文字資料。

2.教師準備ppt。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出示ppt圖片:種子破土而出,枝繁葉茂的大樹,手推車,椅子,說說想到了什麼?

2.從一粒小小的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一棵樹經歷了怎樣的歷程?這其中能讓我們體會到什麼呢?讓我們到課文中尋找答案吧。

3.板書課題:“那一定會很好”。

4.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1.初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出示ppt,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多種形式讀,正音、鞏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

三、精讀課文,體會感悟課文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想一想:從一粒種子到陽臺上的木地板,大樹走過了一段怎樣的歷程?在文中畫出來。

2.小組學生各自讀課文,然後討論交流。

3.交流大樹經歷的歷程。

(板書:種子被泥土包裹——鑽出地面——長成高大的樹——砍倒做成手推車——拆了做成椅子——成爲美麗的木地板)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思考在大樹的變化過程中,大樹的心情怎樣?(板書:舒服)

5.默讀課文,把課文中含有“舒服”這個詞語的句子劃出來。邊交流邊出示ppt句子,各種形式讀,體會感悟大樹變化中的快樂。

6.課堂小結:這是一棵怎樣的樹?(板書:成長快樂,服務他人也快樂)

四、對比學習,感悟體會。

我們學過《去年的樹》,這篇課文也寫了一棵樹的經歷,今天學的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呢?

1.ppt出示《去年的樹》,學生自由朗讀。小組討論這篇課文和《去年的樹》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2.全班交流,師引導體會。

3.ppt出示相同點和不同點。

五、有感情地朗讀兩篇課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3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

2.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3.以“秋天”爲主題展開語文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話能力。

教學重點: 口語交際(學生開口說)

教學難點: 習作(學生動筆寫)

教法學法: 讀、說、寫相結合

教學用具: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三教案教學設計

1.實物投影儀。

2.把自己在秋天裏所做的事拍成照片或畫成圖畫。

3.詞語卡片。

教學過程:

1.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喜歡秋天嗎?說說理由,老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畫或掛圖(可以是前面課文的掛圖,也可生畫的)。

師:秋天真是個美麗的季節,是個豐收的季節。秋天給我們 大家帶來很多的來的快樂,是嗎?板書:秋天的快樂

師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自己在秋天做事時高興的心情。

2.拓展思路,展開話題。

a、請學生說說自己在金秋時節最喜歡做的事是什麼,讓學生自己先說說。

b、具體說說自己在秋天所做的事,各自準備。要求:

(1)把做的事兒說清楚。

(2)說出自己的快樂。

(3)可以邊說邊演,可以請同桌一起說說演演。

3.講評結合,促進交流。

a、指名學生上臺口述,師生結合要求評點。

b、以示範爲例,和同桌或在小組內互述,並推薦出讓自己感受最快樂的同桌上大堂交流。

c、師生評選最佳學生。

4.學習小結,指導實踐。

小結學生交際的情況(以肯定爲主的不足,以指導學生生活實踐。

5.拓展活動

畫一畫秋天的圖畫或所做的快樂的事。

教學後記:這節課我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自主探究和發現的能力。讓學生蒐集相對的詞語,引導學生在積累和運用中學習語言。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4

教學目標:

1.讀課文,讀懂“愛心項鍊”的含義。

2.教育學生要樂於幫助有困難的人,做富有愛心的人。

3.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愛心項鍊的含義,並從中受到感染和薰陶。

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和自學能力,本單元的內容以真情、關愛、善良爲主題,透過《真情的回報》、《那隻松鼠》、《美麗的橋》的學習,學生感受到了真情的美好,懂得了付出真誠才能收穫真摯的感情,再理解本課的“愛心傳遞”比較容易。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學、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使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字之間充分交流、感悟。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激發興趣,談話匯入

師:同學們,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項鍊呢?(課件出示“項鍊”,項鍊就是把珠子等裝飾品連成一串)那誰知道愛心是什麼呢?(課件出示“愛心”,愛心就是去幫助別人、關愛別人。....)把“愛心”和“項鍊”連起來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的《愛心項鍊》。

板書課題《愛心項鍊》

二、初讀課文,自學感知

師:看了課題後你有什麼想知道的嗎?

生1:什麼是愛心項鍊?

生2:誰做了愛心項鍊?

生3:作者想告訴我們什麼?

生4:..... (學生提的問題歸納爲三個,簡單的寫在黑板上)

師:請大家帶着剛纔提出的問題,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課件出示讀課文的要求)在讀的時候注意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字多讀幾遍。同時想一想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生自由讀課文)學生讀課文

自主學習,同桌交流互助

1、檢查詞語,掃清障礙出示(本課需要認識的字詞)

A、同桌互相識字,比賽讀

B、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2、瞭解大意,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讀準了,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 (引導學生從故事發生的原因、經過、結果來概括)

師: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完成下面的填空呢?

( )在先後得到了( )和( )的幫助,懂得了( )。

3、答疑解惑,解決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不同感悟和不同想法)

第一個問題:愛心項鍊就是用愛心去幫助別人,去做善事,把所有人用愛心做的善事連在一起就是愛心項鍊。第二個問題: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和許許多多有愛心的人第三個問題:作者希望這種愛能傳遞下去,讓更多的人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三)感悟愛心師:不知同學們在讀課文的時候注意到沒有,克雷斯先後兩次得到別人幫助的時候,都聽到了相同的這句話,齊讀(出示句子:“我不要求回報,但我要你給我一個承諾——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你也盡力去幫助他。”)

師:那他都是在什麼情況下聽到這句話的?聽後又有什麼感受呢?接下來請同學們深入讀課文,想一想,然後在小組內交流一下感受。學生小組內交流後全班彙報。

過渡:是啊,做了好事,不求回報,最後別人又以愛心回報他,怎能不叫人感到欣慰?

4、師質疑,感受愛心的傳遞。

師:學到這兒,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問大家,克雷斯居然在六年後聽到了這句相同的話,你想想可能發生過什麼樣的事呢?那這六年中又會發生什麼事,六年後纔有可能聽到這句話?(想象:在以後的日子裏,許許多多的人又幫助了更多的人,每當更多的人要對他們表示感謝時,他們總會把這句話告訴給那些人。)過渡:正象同學們所說的(出示:在以後的日子裏,克雷斯幫助過許許多多的人,每當人們要對他表示感謝時,他總會把那中年人要他承諾的話告訴給他們。)

師:因爲,在別人急需幫助的時候幫一把,只是舉手之勞而已,所以中年人會說——在得到了別人的幫助後,又怎能不去幫助別人不去兌現承諾呢呢,所以克雷斯他也會說——當克雷斯再次遇到困難時,青年人伸出了援手,他也這樣說——

師:多麼樸實的話語,多麼溫暖人心的話語,中年人把愛心和這句話送給了克雷斯,克雷斯又送給了許許多多的人,最後這句話又回到了克雷斯這裏,這其中又有多少人在奉獻着愛心,傳播着這句話,才組成這串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鍊。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同學們,學到這兒,我相信你們已經解決了課前的疑問,什麼是愛心項鍊呢?僅僅有愛心行嗎?僅僅只做善事行嗎?那我們要怎樣做呢?對了,這愛心需要你的傳遞,我的傳遞,他的傳遞,只有這樣這串愛心項鍊纔會越穿越長,這愛心會遍佈世界的各個角落。

三、拓展閱讀,體會愛心。(附:《一杯牛奶》稿)

師: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另一個愛心故事《一杯牛奶》,讓我們一起去細細品味這根愛的珠鏈上那感人的一幕。請同學們拿出你手中的閱讀材料自主閱讀,看看你從中又讀懂了什麼?動筆畫一畫文中最感動你的句子,並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一會兒我們交流。

學生自由讀文後彙報(鼓勵學生感悟不同的句子)

師:同學們,杯子裏裝的僅僅只是牛奶嗎?還裝着什麼?

師:姑娘當年爲小男孩奉獻愛心的時候,從沒想過要回報,而今天卻得以真情的回報,這就是愛心的傳遞。

四、感情昇華

課件出示(音樂)世界上最溫暖、最令人感動、最美好的一個字眼就是“愛”。愛是什麼?愛是對他人的同情、關注和給予;愛是充滿人情味的社會溫情。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像文中的中年人、克雷斯、青年人那樣,在別人遇到困難時滿懷愛心的去幫助他們,那麼這個世界就會充滿愛,這種美德就會代代相傳,成爲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

請同學們舉起書,用心的讀最後一段,用心的讀給自己聽,用心的讀給身邊的人聽,用心的讀給所有人聽。生齊讀最後一段。出示課件,最後一段,(愛心是無價的,他不需要回報,但卻可以心心相印。如果說每一件善事都是一顆珍珠的話,那麼我們的愛心就是一根金線。用金線把珍珠穿在一起,就成了世界上最珍貴的愛心項鍊。)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5

教學要求:

1.會認“暴、湊”等8個生字,會寫“曬、洞、準”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準備、吃飽、曬太陽”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根據課文內容想想畫面。

3.品味語言,感受故事獨特的表達方式,並在反覆朗讀中預測將要發生的故事。並從課文中畫出相關的依據。

教學重難點:透過反覆的朗讀,找出依據,預測將要發生的故事。

教具準備:教學課件、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揭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你見過一百多年的老屋嗎?想象一下老屋的樣子,怎麼想都可以,讀童話就要我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引導學生想象老屋之“老”)今天,就讓我們去課文中找一找老屋總也不倒的原因吧!

2.板書課題:“總也倒不了的老屋”。

3.教師配樂範讀。

二、自學生字新詞,試讀課文。

1.這座老屋爲什麼總也倒不了?相信同學們肯定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自己試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學生試讀。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

教師相機出示每小節中帶生字的新詞,正音、鞏固。學生感到陌生的詞語也該提示。

三、朗讀練習。

1.開火車朗讀,每人讀一自然段。

2.指名分段朗讀。

四、鞏固字、詞,指導寫詞。

1.指名讀生字,新詞。

2.指導書寫課後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導“暴、壁、曬”。並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範。

“暴”是上下結構,注意“氺”不要寫成“水”。

“壁”下面的“土”要寫得寬一些,能托住“闢”,與它相近的字“劈”注意區分。

“曬”左右結構,左面的“日”字旁千萬不要寫成“目”字旁。

b.學生寫字。

3.抄寫詞語表中列出的本課的詞語。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匯入新課。

1.指名朗讀生字、新詞,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匯入:透過上一課的學習,在老屋身上發生的事情有哪些呢?

二、分段讀議,加深感悟。

1.第一、二自然段。

(1)請各自輕聲讀第一段,你能說說老屋是什麼樣子的嗎?老屋爲什麼準備倒下去?

(2)學生讀後交流。

可引導學生從老屋存在的時間、老屋現在的樣子、用途等方面想象、講述。

(3)老屋已經這麼老了,根據這一點,你能預測出什麼結果?你的預測和課文中所描述的一樣嗎?在朗讀這一、二個自然段的時候,你覺得應該用什麼語氣來朗讀呢?

(4)教師針對學生的回答,做好評點,然後練習練習。

(5)指名朗讀,對學生的評價(注意使用鼓勵性的語言)。

2.第三、四、五自然段。

(1)“等等,老屋!”這是誰在和老屋說話?他和老屋說了什麼?老屋是怎麼做的?

品讀下列句子:

①“再過一個晚上,行嗎?”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小貓有什麼可以學習的品質?

②老屋低下頭,把老花的眼睛使勁往前湊:“哦,是小貓啊!好吧,我就再站一個晚上。從加點的字中你體會到了什麼?如果你是老屋,你會怎麼做?

3.第六自然段。

(1)老屋說:“再見,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讀完這句話,你覺得老屋能倒下嗎?你猜測的依據是什麼?

4.學生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要求:

(1)老屋說:“再見,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時候了!”

這句話在文中出現了幾次?分別在第幾自然段?用筆畫一畫。

(2)有哪些小動物遇到了困難,需要老屋幫助?他們分別遇到了什麼困難?

(3)老屋每一次都是怎麼做的?

(4)你覺得老屋能倒下嗎?爲什麼?

5.如果你是老屋,幫助了那麼多遇到困難的人,你的心裏會怎麼想?又會怎麼去做?

三、分角色朗讀,現身表演,體會人物的美好品質。

選擇一個學生演老屋,3個孩子演其他的小動物,其他同學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課堂上情景再現。

四、續寫故事。

還有誰遇到了困難,需要老屋幫助?按照文章的寫法,想一想,寫一寫。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6

1燕子

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燕子、趕集”等22個詞語。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抓住描寫燕子和春天的語句,感悟燕子的活潑可愛和春天生氣勃勃的景象,培養熱愛大自然春天的思想感情。

4.學習作者細緻地觀察和一些表達方法,積累好詞佳句。教學準備

課前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春天的景物,想想你瞭解的春天是什麼樣的;,誦讀歌頌春天的詩歌和文章。教學安排3課時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圖畫剪好了,春天風光多美好。

二、初讀課文體會1、明確自學要求。

(2)理解詞語的意思。

4、開火車一人一句朗讀課文,檢查是否讀得正確、流利。三、學習第一段

這篇文章寫的確實很美。下面仔細讀第一節,說說你腦子裏浮現出來的燕子是什麼樣的。1、學生自由讀。

2、指名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3、師:這自然段是一句長句子,我們怎樣讀懂一句長句子呢?大家先來看“單元學習提示”4、讀懂長句子的步驟怎樣?先……再……,用線劃出。

5、下面我們就用“單元學習提示”中的方法來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再讀這一段。6、問:這句話寫了燕子哪些部分?它的羽毛、翅膀、尾巴是怎樣的?

7、句子中用“烏黑光滑、俊俏、剪刀似的”有什麼作用?8、歸納學習這句長句子的方法。9、指導感情朗讀這一段,歸納段意。四、進行“畫圖、說話”訓練,深入體會。

1、我們能不能把鄭振鐸寫的燕子畫下來?我請一個同學讀第一段,咱們一起畫,怎麼樣?不過讀的時候,要慢一點。

2、同桌的同學互相介紹一下自己畫的燕子。3、誰願意到前邊來把老師畫的燕子向介紹一下?

4、你說得比我畫得好!大家注意沒有,作者怎麼沒寫眼睛、嘴,是疏忽了嗎?

三年級學過一篇課文——《翠鳥》,那一課沒寫翠鳥的尾巴,記得嗎?是不是也是作者的疏忽?5、這告訴我們,描寫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寫。6、再朗讀第一小節,試背。五、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一、複習鞏固1、齊背第一段。

2、說說第一段的段意。二、學習課文第三自然段

1、大家再讀第三自然段,從這一段話中你知道了什麼?(燕子飛行的情景,燕子飛得很快,很輕)

2、你從哪些語句中看出來的?再讀第三節第一句。(板書:斜、掠過、唧)

3、師:一個“斜”“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斜”“掠過”這個詞字典裏怎麼解釋的?

5、我們從“唧”

8、師:“”要讀得慢一點,要有個想象的餘地,誰再把這句讀一讀?師:“小圓暈”

”而說“小圓暈”“暈”是什麼意思?想過嗎?

師:“暈”三、學習第四自然段

1、讀了第三節,我們知道燕子飛得很輕快,姿態很優美。我們接着讀第四節,看看寫

的是什麼,誰讀懂了誰說。

2、指名說。(燕子落在電線上休息的樣子)

3、讀懂了,哪些語句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讀讀、劃劃。

4、“這多麼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譜啊!”“這”指的是什麼?看看書上的插圖。

5、老師這裏有一段五線譜,也就是曲譜,請想象一下,並對照一下插圖,遠遠地看去,落在電線的燕子連同電線,像不像五線譜?

師:這是一個多麼貼切而又生動的比喻!我們不能不佩服作者驚人的想象力!同學們想一想,這會是一首什麼樣

的正等着我們去演奏的曲譜?(這一定是讚美春天,讚美小燕子的曲譜)6、學生齊唱《小燕子》

7、同學們唱得美,從歌詞中,我們進一步領略了燕子的美。這一節還有兩個詞用得特別傳神,不知有人注意沒有,請讀讀第二句。

8、這裏的“痕”字用得好,爲什麼不用“條”?(因爲電線遠,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藍天裏只留下一絲痕跡)9、大家細細讀讀這一節,再自己細細體會。四、朗讀三、四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複習鞏固

1、指名讀1、3、4自然段。2、說說這三自然段各寫什麼。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許多生趣)

2、我們先來學習第二句,齊讀。

(1)這句句子是句長句子,用學習提示中的方法,怎麼學?(2)說得很對,那麼“黃綠眉眼”指的是什麼?(再讀句子)

(3)師畫簡圖,“黃綠眉眼”“黃綠眉眼”,爲什麼不就說嫩芽?

(柳樹睡了一冬天,發的芽就像睜開的眼睛)3、學習第三句句子。

(2)要求學生用理解長句子的方法來理解。

(4)什麼叫“趕集”?

麼相似之處。

師:古人說:“”,春天,萬花盛開,確實給人以熱鬧的感覺。(5)齊讀第三句。4、學習第四句。

(2)“增添”“生趣”是什麼意思?

(3)師:同學們,畫家畫春天少不了燕子,詩人寫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這樣說,少了燕子,春天會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讓我們以讚美的語氣來朗讀這一段。三、總結,朗讀全文。

作業:課文的語言真美,請把喜歡的句子抄下來。板書

1燕子

外形特點:活潑機靈

觀察細緻飛行:掠一轉眼沾(動態美)

休息:五線譜上的音符譜成春天的讚歌(靜態美)

2古詩兩首(詠柳、春日)

教學目標

1.會認4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讀寫“碧玉、妝成、裁出、剪刀、萬紫千紅”等。2.背誦兩首詩,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熱愛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學重難點:

大體瞭解詩句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記背詩句。教學時數:2課時

二、檢查預習

123.小老師教寫生字。易錯音:妝、濱、裁

4

1.簡介賀知章:唐朝詩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鄉偶書》《採蓮》

2.解題:春天裏的柳樹是怎樣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麼樣的?能用語言或學過的詩句來形容嗎?(自由說)看看古代的詩人是怎樣描述春天景色的。齊讀課題:

詠柳:詠即讚美

3.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大家自讀古詩,說說你讀懂了什麼。(結合註釋讀),不懂的作上記號。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7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科書在9篇課文的後面安排了“資料袋”,“其目的在於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瞭解與課文有關的資訊,拓展學生的視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同時也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在實際教學中,我們該如何把握特點,用好、用活資料袋,提高教學效率呢?

一、注重整合,讓資料袋“物盡其用”

本冊教材的設計較爲充分地體現了“整合”的課程理念,資料袋不是“單純的資料”,而是課文學習的有機組成部分。基於這樣的認識,教師研讀教材之後,分析每一個資料袋的作用,將資料袋的使用與課文的學習結合起來,就能引導學生用好資料袋,使其“物盡其用”。

【案例】 《奇怪的大石頭》一文之後的資料袋爲學生提供了李四光經過長期研究,爲祖國摘去“貧油國”帽子的資料。學生透過這個資料,反過來再讀課文,就能夠知道李四光之所以取得巨大的成就,跟他小時候善觀察、愛提問是分不開的。《我不能失信》之後提供有關宋慶齡簡介,《孔子拜師》之後提供的關於孔子的介紹,都屬於類似的安排。引導學生學習這些資料,可以課前預習,爲學習課文做鋪墊;也可課後延伸,讓孩子感悟偉人的成功與兒時的因果關係,增強自身的學習動力,覺得自己“也可以那樣”。

整合的課程觀,還要求學生將資料袋中的資料進行整理,最終變成“自己的東西”,豐富語言積累,從而“一物多用”。

二、鼓勵創新,讓孩子成爲資料袋的主人

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利用資料袋的時候,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強調“可以這麼用”“也可以那樣用”,還要引導思考“怎樣用最好”。在本冊的九個資料袋中,由於資料內容的差異,使用時方法應該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思維。

【案例】 《我們的民族小學》一文課後的資料袋,爲孩子們展現了豐富多彩的少數民族生活的場景,生動的畫面可以豐富他們融入民族大家庭的幸福體驗孩子如果想知道那些少數民族同胞在做什麼,也可簡要涉及,讓想知道的同學課前查閱其他資料,比如阿昌族同胞吹起動聽的葫蘆蕭,傣族姑娘挑起可愛的竹簍等等。只要孩子們感興趣,也可結合課文進行“我想和(什麼族)的小朋友(做什麼)”的說話訓練,激發學習的興趣,還可以讓孩子說說“我還知道……”。

在引導孩子學習使用資料袋的過程中,與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結合起來,有意鼓勵創新並注意保護他們的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這樣可以把資料袋越用越活,越用越好。

三、培養習慣,讓資料袋不斷充實

培養學生使用資料袋的良好習慣是很重要的,對於用得好的同學一定要適時表揚,樹立榜樣,力爭讓收集資料、合理使用資料袋成爲孩子們的自覺行爲。教材上提供的資料袋其實不多,這爲學生自己動手,收集整理資料,形成自己的資料袋提供了空間。

【案例】 《趙州橋》一文課後並沒有提供資料袋,但是如果學生養成了積累資料的習慣,加上教師的引導,他們完全可以自主地透過課外書、網絡等各種渠道瞭解祖國燦爛悠久的“橋文化”,進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激發民族自豪感。這種學習的過程也是對孩子們自身資料袋的補充。如果孩子們查閱資料、收集整理資料的速度加快了,豐富資料袋的工作完全可以在大多數課文學習之前或之後自覺主動地進行。至於本身就有資料袋的課文,比如《蜜蜂》《玩出了名堂》,也可以根據學生的意願,鼓勵透過查閱課外書或網絡等形式,進一步豐富資料袋的內容,只是教師關注的不要停留在知識本身,而是應關注收集整理資訊的'過程和資料的使用。

建議老師們給每個孩子提供一個資料積累專用本,課外資料、妙詞佳句都可納人。教師對孩子自身資料袋的關注,就會激勵孩子收集整理資料的熱情,長此以往,孩子的語文能力將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四、尊重差異,讓資料袋煥發個性光彩

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對於資料袋的使用一定存在差異,這是很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多做“正面引導”,樹立榜樣,而儘量不要“強行要求”,打擊弱勢。如果收集整理資料、運用資料袋變成教師強制要求的行爲,就使得原本很快樂的學習過程變得索然無味,令學生產生牴觸情緒,費力低效。

【案例】 《給予樹》課後關於聖誕節的資料,《“東方之珠”》課後關於香港的資料,孩子們一定都非常感興趣,但這些資料比較少,許多孩子或許已經知道,於是“想知道”,這時教師可以讓這部分孩子查閱資料,然後共同交流。對於那些能力相對較弱的孩子,也可讓他們盡力而爲,告訴他們“可以做得更好”,在與同學資料的“共享”中得到提高。另外,鼓勵學生自身資料袋在內容、形式上以及命名、美化方面應儘可能體現自己的個性。

條件允許的話,那些豐富多彩的、個性化資料袋就可以成爲一個繽紛的展臺,讓孩子們在展示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體驗成功。

拿到新教材,我們需要統攬全局,把握教材的特點,把資料袋這一種新的形式放到整個語文課程資料中來加以認識,這樣才能在資料袋的使用上靈活自如,不致顧此失彼。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8

一、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用生動、具體、形象的語言寫出了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篇文章可按總、分、總的記敘順序分爲三段。第一段是全文的總述,寫西沙羣島風景優美、物產豐富,是個可愛的地方。第二段是分述,按照由上到下、由近及遠的順序從海面、海底、海灘和島上四方面描述,具體寫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第三段是總結,寫守衛在島上的英雄兒女必將使西沙羣島變得更加美麗和富饒。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

這種總、分、總的敘述方式不僅體現在全篇文章中,還體現在段落、句羣和句子中,形成這篇文章結構上的突出特點。

此外,本文開頭結尾的相互呼應,使文章顯得結構完整。

本文不僅有總分關係的段式,還有因果關係、並列關係的段式,是中年級進行段的訓練的好教材。

本篇文章語言生動、具體,作者運用了貼切的比喻,形象地寫出事物的特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西沙羣島是個風景優美、物產豐富的可愛的地方,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學會本課生字。積累新詞:

富饒島嶼海防前哨交錯五光十色異常高聳低陷

峽谷綻開蠕動威武千奇百怪無所不有龐大棲息

重點理解帶點的詞語。

3.學習把句子的意思寫得更具體。

4.能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課文總起分述的記敘特點。懂得“總、分、總”、“並列”“因果”段式分層和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

三、教學設想

充分利用本課教材,突出段的訓練。教學生認識一些常見的段式,瞭解連句成段的方法,學會給典型段式分層,概括段意。

四、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習生字詞,重點理解帶點的詞語,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重點進行段式訓練,瞭解連句成段的方法,學習給典型段式分層,概括段意。

第三課時:總結全文,完成課後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激發興趣。

出示“珊瑚、海蔘、大龍蝦、貝殼”等實物標本和“飛虎魚”、“氣鼓魚”等掛圖。

問:誰認識這些水產品?它們都是什麼?誰知道它們產在什麼地方?

(二)揭示課題。6.富饒的西沙羣島

審題:什麼是島?什麼是羣島?

出示中國地圖

簡介西沙羣島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這個課題的中心詞是什麼?(富饒)

從課題中你知道什麼?(全文應主要圍繞“富饒”來寫)

(三)聽錄音。

思考:西沙羣島是什麼樣的地方?

(四)自學生字新詞。

(1)提出自學字詞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2)重點檢查

a.讀音

綻(zhagrave;n)開蠕(ruacute;)動一簇(cugrave;)棲(qī)息

b.區別字形

c.理解詞義

透過掛圖和實物理解;結合上、下文理解;查字典。

(五)閱讀課文,理清脈絡。

1.自由讀課文

思考:①全文共有多少小節?每節寫什麼?

②哪幾節具體寫出西沙羣島的美麗、富饒?

③開頭一節和結尾一節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④按“總——分——總”的結構怎樣給文章分段?

⑤分述部分是從哪幾方面寫的?按什麼順序寫的?

2.分段朗讀全文

(六)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

2.熟讀課文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9

教學要求: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找出文中描寫心情的句子和詞語,體會秋天裏放風箏給孩子們帶來的樂趣。

4.引導學生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下來。

教學重難點:

體會感悟“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不同心情。

教學方法:

朗讀感悟法、自學法、小組合作、討論

教學準備:收集有關風箏的資料、圖片、課件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激發情感,匯入學習

1.:童年充滿了歡聲笑語,老師特別懷念自己的童年,我小時候,經常與小夥伴一起捉迷藏,跳皮筋。你們有什麼童年趣事和嗎?

2.出示課題:有一羣孩子和大家一樣也有着快樂的童年,讓我們走進課文,走進中間,分享他們的快樂。

二.初讀課文

1.自由、大聲、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指導書寫生字,特別注意“卻、命、喪“的寫法。

4.詞語解釋。

憧憬:嚮往。

凌空:升,高出天空。

垂頭喪氣:情緒低落。

三、學習課文

1.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寫“我們”做風箏、放風箏、找風箏的心情的句子,畫好後讀讀這些句子。

2.交流句子,教師出示。

(1).我們做着,心中充滿了憧憬和希望。

(2).我們快活地喊着,在田野裏拼命地奔跑。

(3)我們都哭了……

(4)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3.教師引導:你發現了什麼?

(我們的心情在做風箏時是挺高興,放風箏時高興,找風箏時很難受。)

四、學習課文第二、三自然段

1.創造比素氛圍,讀好第二自然段。

A.在讀、評、賽中讀通課文。

B.移情悟情:你們在做風箏時會想寫什麼?課文中的小夥伴和大家是不是一樣的心情?

C.感情朗讀:讓學生自己帶着自己的體驗和感受讀好課文。

2.想象入境學習第三自然段

A.風箏做好了,大家最想做什麼?

B.誰想放風箏?大家是怎樣放風箏的?

C.出示課文的填空題,填進有關的字和詞,然後把怎樣放的告訴同桌。

D.風箏越飛越高,你們在快活地喊着什麼?說聽聽。

3.感情朗讀,帶着高興、喜悅的心情朗讀課文。

4、齊讀第一、二、三自然段。

五、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朗讀課文。

2.體會放風箏時的高興和找風箏時的難過。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風箏》,誰能說說這風箏是怎麼製作的呢?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課文。

二、學習4—8自然段。

1.教師引述:風箏越飛越高,在空中翩翩起舞,風箏帶着我們的憧憬和希望。突然,發生了一件事,畫出課文中的句子。

2.教師引導:此時,我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請畫出我們心情難受的句子。

3.交流,教師出示。

A.我們都哭了,在田野裏四處尋找,找了一下午,還是沒有蹤影。

B.我們垂頭喪氣地坐在田埂上。

4.朗讀這些句子。

5.教師引導:這些小朋友是怎麼做的?

6.學生彙報。

7.“小小的風箏,你寄託了孩子們多少歡樂,多少嚮往。”大家能讀出這份情懷嗎?

8.指導朗讀。

三、談感受

1.放風箏時,線斷了,風箏飛走了,孩子們很難過很着急,你們有這樣的生活經驗嗎?

2.學生交流。

四、拓展練習

1.親手製作風箏。

2.寫一寫製作風箏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1.繼續製作風箏,到公園放風箏,感受一下做風箏,放風箏的快樂。

2.收集有關風箏資料、圖片,互相交流。

3.把自己喜歡的句子抄寫下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0

教材內容分析:

《一面五星紅旗》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七組中的第二篇課文。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描寫了一名中國留學生,在一次假期的漂流活動中發生了事故。在極度困難的處境下,拒絕了麪包店老闆用國旗換麪包的要求,以自己的愛國精神維護了國旗的尊嚴,祖國的尊嚴,也贏得了外國朋友的尊敬。文字語言內斂深沉,透過“我”的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來表達內心情感,教學時要透過自讀自悟──移情體驗──朗讀品悟,獲得思想的啓迪。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內心情感變化。

2.能力目標: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到“我”對國旗的尊敬和熱愛,也體會到麪包店老闆對“我”的敬重和理解。

3.情感目標:懂得尊重和愛護國旗,體會世界人民之間的友好情誼。

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麪包店老闆態度的變化。

難點:學習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聯繫舊知,匯入新課。

初讀課文,快樂識字。

整體感知,學習第1-3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回顧匯入,帶入情境。

1.數量詞練習:一()新大衣一()麪包一()生命一()愛

2.談話:這一面鮮豔的五星紅旗,承載着中國人的驕傲、中國人的感動、中國人的自尊,也承載着很多感人的故事。今天讓我們再來感受其中一個發生在中國留學生的身上的有關一面五星紅旗的故事。

3.播放課件,師生共同回顧“我”遇到的處境。

(設計意圖:本環節的設計,先是數量詞的學習,爲了後面的三次選擇做鋪墊。然後,老師就用充滿激情的導語創設情境,並採用課件引入,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感,自然引入課文。)

二、從三次選擇中,悟愛國之情。

當“我”飢腸轆轆的走進麪包店後,發生了什麼事呢?自由朗讀課文第4至12自然段,找找你最有體會的句子,寫寫感受。

(一)學生彙報,教師相機品讀句子。

▲飢寒交迫,首次選擇。

1.品“我”首次選擇的句子。

2.體會當時“我”的飢餓。(相機減少板書)

(設計意圖:當“一件新大衣”從黑板上消失時,讓學生體會失去的滋味,這種遞減的是心情的逐漸沉重,是無法承受的選擇!從不公平的交易中,感受“我”當時的飢餓和無奈。)

▲面對國旗,取捨兩難。

1.品讀“我猶豫了一下,把國旗慢慢解下來,再展開。”

①理解“猶豫”,結合動作詞,感受內心的掙扎。

②指導感情朗讀。

2.品讀“我愣了一下,然後久久地凝視着手中的五星紅旗。”

①理解“愣”、“久久地凝視”。

②揣摩“我”的內心世界:“我”想到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反覆品讀。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與文字的對話,透過品味語言文字,感悟隱藏其背後的情感,使學生受到薰陶和感染,突顯人文性原則。)

▲最終選擇,令人敬佩。

1.品讀“我搖搖頭,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鮮豔的國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麼也不知道了。”

①透過“搖搖頭”、“吃力”、“趔趔趄趄”動作詞,感受“我”身體的虛弱。

②仔細品讀,領悟作者選擇時態度的堅定,愛國情感的深厚。(相機減少板書)

③體會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手法

(設計意圖:層層深入心靈,從而引發學生對文字的深刻理解。經過幾次思想掙扎後最後保留的精華,帶給了學生心靈的震撼。引導學生在反覆誦讀這句話,從中體會“此時無聲勝有聲”用外在神態、動作表達內心情感的寫作手法。)

(二)迴歸整體,配樂深情引讀關於描寫紅旗的三段話。

(設計意圖:這個片段,體現了從整體入手,局部指導,迴歸整體的教學思路。讓學生自讀自悟的基礎上,教師進行點撥,使朗讀更有效。)

三、從態度變化中,感敬重之情。

1.默讀課文,找老闆態度變化的句子,對比體會。

2.小組交流,品老闆的態度。

(設計意圖:在自讀的基礎上與同伴交流,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透過品讀、對比感受老闆前後態度的變化爲引出重點作好鋪墊。)

3.出示老闆態度變化句子,感受敬重之情。

4.小記者採訪。

(設計意圖:透過重點探究、品讀相關句子,由文悟情,由情賞文,使學生在讀、思、議、演中受到薰陶和感染,並且抓住文中的空白點進行語言訓練,努力創設紮實的語文課堂,突顯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原則)

四、總結提升。

(設計意圖:總結談話,文情交融,感悟昇華)

五、拓展延伸,昇華情感。

1.同學們,你們又曾經在哪裏看到這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

2.課件再現五星紅旗在各地高高飄揚的圖片。(背景音樂《紅旗飄飄》)

3.小練筆。

(設計意圖:音樂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生在感人的氛圍和愛的旋律中,深刻地領悟文章的主旨,真正受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隨筆練習,在學生真正地感受濃濃的愛國之情後,從而生成自己的愛國情,既可以提升情感,又可以提高學生寫的能力。)

六、作業。

1.練習講述這個故事。

2.推薦閱讀《五星紅旗的故事》。

(設計意圖:課後的習題可以拓寬學生的閱讀面,進一步滲透愛國之情。)

七、板書設計。

(設計意圖:板書呈逐層遞減的態勢,黑板上剩的內容愈來愈少,突現課文中震撼心靈的愛國之情。我力求突出課文重點,用國旗和心形圖案形象地展示“愛國”的主題。)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1

一、教材簡解:

課文記敘了在長征途中,朱德總司令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族同胞春耕春種,以實際行動使藏族同胞返回了自己的家園,贏得了藏胞的信任與感激,體現了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課文語言樸實,卻字字包含真情,生動感人。

二、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4個字只識不寫,認識一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會用“盡心盡力”造句。

2、技能目標: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複述故事。

3、情感目標:透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體會朱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透過對語言文字的品讀,理解朱德總司令的話,感悟軍民之間的魚水深情,明白藏民們將紅軍稱爲菩薩兵的原因。

難點:理解“要讓我們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生根、發芽、開花、結果……”這句話的含義。

四、設計理念:

本課的課題暗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既是重點,又是難點。教學中,扣住課題,從整體入手,逐步深入,最後迴歸整體。

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儘可能地營造濃烈的朗讀氛圍,吸引學生融入情景,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體會課文內涵。

五、教學過程:

(一)緊扣課題,匯入新課

1、同學們,這堂課我們繼續學習第7課《菩薩兵》(多媒體出示課題,齊讀)。透過上堂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這是發生在紅軍長征途中的一個故事。那麼,課文中“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指的是誰呢?

2、學生交流。

過渡:“菩薩兵”,一個多麼了不起的稱呼,爲什麼藏族同胞要用“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來稱讚紅軍?紅軍究竟爲藏族同胞做了什麼事?這堂課就讓我們就一起走進文字,細細地品讀。

[意圖]從整體入手,扣住課題,透過滿含感情地讀課題和回答問題,從而讓學生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整體的大致的瞭解。

(二)品讀課文,感悟軍民魚水深情

1、想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請你仔細讀讀課文2--7自然段,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麼說的,怎麼做的?畫出有關句子。

[意圖]提出這樣一個能夠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讓學生一步步,由淺入深地體會像紅軍這樣的軍隊處處爲老百姓着想,是當之無愧的菩薩兵。

2、讀讀這幾段話,看看你們能夠體會到什麼,可以把你體會到的和同桌的同學進行交流。

3、交流:

(1)多媒體出示:“這麼多天了,藏胞還在山裏,怎麼受得了呢?得想辦法動員他們回來呀!”

A、請你自己讀一讀,看能從中感受到什麼?

B、你是從哪兒感受到的呢?(怎麼受得了呢?)

C、從朱德總司令的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麼?(朱德擔心藏胞的身體,體會朱德同志對藏胞疾苦的關切之情。)

D、把你感受到的讀出來,老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E、師述:從你的朗讀中,老師已經感覺到了朱總司令的焦急和擔心,他一想到藏胞在深山裏過着飢寒交迫,提心吊膽的日子,就焦急萬分。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

(2)多媒體出示:“現在已經是春耕的時候了,節氣不饒人哪,得趕緊幫助藏胞把地搶種上。”

A、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總司令着急的心情?他急的又是什麼?

B、交流。(理解朱德總司令“急”是因爲擔心藏胞耽誤春耕,急藏胞所急。)

C、師述:朱總司令一想到藏胞來年可能忍飢挨餓,真是心急如焚哪!你能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D、這段話是在什麼情況下說的?(根據學生回答多媒體出示第四小節),相機理解“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這裏的“烏雲”指什麼?爲什麼說是烏雲遮住了他們的眼睛呢?)

E、指導朗讀。

師:這兩段話,一段是翻譯說的,一段是朱總司令說的,老師來當一當朱總司令,誰來做做翻譯。請你們用心聽一聽,看能從中聽出什麼?(相機評價)

那你能透過朗讀將這份善解人意表現出來嗎?(指名讀)聽了你的朗讀,老師彷彿看見了一位對藏胞滿懷體諒的朱總司令,還有誰願意透過朗讀將這樣一位朱總司令帶給大家。

讓我們一起讀好這段話,再次感受朱總司令的善解人意和內心的焦急擔心。

(3)多媒體出示:“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我們要像種自己的地一樣,盡心盡力地把藏胞的地種好。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

A、學生自讀,你覺得可以怎樣讀?

B、學生討論:“像種自己的地一樣”是什麼意思?(朱總司令要求紅軍把藏族同胞當親人一樣看待)結合課文說說“盡心盡力”是什麼意思?(在春耕時不能有一點馬虎,要非常認真)

C、那朱總司令如此盡心盡力是爲了誰?

D、請你再讀讀這段話,說說你是怎麼理解“要讓紅軍播下的種子在這裏發芽、生根、開花、結果……”這句話的?

E、學生展開討論,各抒己見。

透過討論,讓學生明白這句話表面上是在指什麼?(春耕)更要讓學生明白這句話更是指朱總司令所帶領的紅軍戰士透過自己的行動使藏族同胞消除誤解,從而支援和擁護紅軍,他們一心爲民的形象紮根在藏族同胞的心上。

[意圖]根據上面提出的“看看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們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這一統領這一部分內容的問題畫出有關句子,在初步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由面到點,對有關句子進行深究,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並在探究句意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

F、指導朗讀:

a誰願意噹噹朱總司令,開開這個春耕動員會?

b從剛纔的朗讀,品味中,你覺得朱總司令是一位怎樣的司令呢?

c一句話一顆心,一件事一片情,讓我們再次透過朗讀將朱總司令對藏胞的拳拳之心、濃濃之情表達出來。

在藏胞們躲進深山,久未露面時,朱總司令焦急地說:——

在翻譯抱怨藏胞糊塗時,朱總司令說:——

在春耕動員會上,朱總司令發出號召:——

[意圖]爲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創設多樣的朗讀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語言文字,在朗讀中感悟課文內涵。

G、朱總司令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師引讀:開完會,朱總司令就帶領大家熱火朝天地幹了起來。

(多媒體播放錄像)像這樣的勞動場面,你想到了哪個詞呢?是的,當許多人齊心協力做一件事,如大掃除,植樹時就可以用上“熱火朝天”。讓我們再次朗讀這句話。

(三)前後對比,昇華情感

1、如果你是一位藏民,當你看到這樣的場景,你會想些什麼,你會怎麼做呢?

2、師述:是啊,所以藏族同胞們一個個悄悄地返回了家園。當他們回到自己的家園時看到了什麼呢?引出“院子乾乾淨淨、土地平平展展。”他們看到這一切,會怎麼感謝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呢?(多媒體出示畫面,引導學生想象說話)

[意圖]讓學生藉助圖片,展開想象練習說話。這樣既豐富了課文的內容,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同時紅軍一心爲民的形象在學生的腦海中也逐漸豐滿.

3、師述:是啊,千言萬語,在此時都匯聚成了一句話,多媒體出示:“幾時見過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呀!”(齊讀)

這句話表達了藏民對紅軍怎樣的情感呢?(信任與感激)你能帶着這樣的情感來朗讀嗎。(指名學生朗讀)

小結:是呀,菩薩一樣的司令,菩薩一樣的兵,這是藏胞們對紅軍的無比感激與熱情讚頌。

4、感情朗讀(讓我們帶着對紅軍的信任與感激一起來讀好這句話)。

5、這麼好的司令,這麼好的紅軍戰士,爲什麼剛開始一聽說有軍隊開過來,就躲進了深山?(他們吃盡了反動軍隊的苦頭。)

請學生談談自己在電視上、電影中看到的相關內容進行理解。

(四)總結課文,延伸內化

1、小結:朱德同志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幫助藏胞春耕,以實際的愛民行動得到了藏胞的信任和感激。怪不得藏胞們稱紅軍爲——引讀課題《菩薩兵》。

讓我們再來讀好課題,把藏胞和紅軍間的這份魚水深情也深深地埋入心底吧!再讀課題——《菩薩兵》。

2、一路長征,一路故事,在紅軍足跡到達的每一個地方,他們都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與當地的百姓建立濃濃的魚水之情。正因爲如此,這羣菩薩兵才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援和幫助,最終取得了長征的勝利,革命的成功。

3、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像《菩薩兵》一樣反映軍民情的感人故事。(多媒體出示解放軍戰士抗擊雪災的圖片,5.12抗震救災的圖片)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4、迴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人——《菩薩兵》。(學生再次讀題)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2

教學要求:

1.藉助閱讀,在觀察、想象、發現中,讓學生享受閱讀的情趣。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並在反覆朗讀中體會故事蘊含的道理,並學會有理有據的預測故事將要發生的事情。

3.合理地續編故事或創編故事。

教學重難點:學會透過故事情節預測故事的發展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今天有位特別的先生來到了我們的童話樂園裏,他是誰呢?

二、整體感知課文。

1.在開啟課文之前,讓我們看看胡蘿蔔先生給我們佈置了哪些任務?

(1)自由讀課文五分鐘,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認真讀課文,看看在胡蘿蔔先生身上發生了什麼事?

2.本課中出現了幾個生字,誰能自告奮勇地站起來讀讀看。

a.指名學生讀。

b.加上拼音讀。

c.讓我們將詞語送入句子讀一讀。

我們剛纔不知不覺就完成了胡蘿蔔先生給我們的第一個任務,誰來完成第二個任務呢?能告訴我們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三、品讀環節。

1.孩子們,胡蘿蔔先生匆匆忙忙颳了鬍子,因爲近視而漏颳了一根。這根鬍子蘸到了甜甜的果醬瘋長起來。你覺得胡蘿蔔先生的鬍子怎麼樣?

濃密的鬍子令胡蘿蔔先生很發愁,但這根鬍子在別人看來卻有着另一種意想不到的用處。(大屏幕出示這段內容)

a.讀課文的時候根據課文中的關鍵詞語揣摩人物內心的想法,把自己當成其中的一份子,就能體會文章中人物的內心世界。(自由練讀)

b.胡蘿蔔先生的鬍子對自己來說是煩惱,對別人來說呢?

c.胡蘿蔔先生的長鬍子幫助了小男孩解決了什麼難題?

d.幫助鳥太太解決了什麼難題?

e.還有可能幫助誰解決什麼樣的難題?想一想,說一說。

所以說:幫助別人,快樂自己。

2.出示:“我的鬍子真是太棒了。”誰來當胡蘿蔔先生誇誇自己的鬍子?

3.設疑感悟:胡蘿蔔先生的鬍子真是太棒了,不僅幫助了自己更幫助了別人。可是,胡蘿蔔先生是那麼喜歡自己的鬍子,當他發現自己心愛的鬍子被別人用掉的時候,他會生氣嗎?爲什麼?想一想。

小結:我明白了,胡蘿蔔先生不會生氣還會很快樂,因爲幫助別人也是一種快樂。可是假如有一天,胡蘿蔔先生的鬍子越來越少了,甚至用光了,沒有了,他還會快樂嗎?不管快樂還是不快樂,我們都能感覺胡蘿蔔先生有一課樂於助人的心。

四、創編故事,繪寫結合。

(1)胡蘿蔔先生的鬍子真的很神奇啊,幫助了那麼多人,讓那麼多人快樂。當胡蘿蔔先生繼續往前走,還會發生什麼樣神奇的故事呢?用你的畫筆畫下來並寫一寫你的故事吧。

(2)評價交流。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3

第一課時

(一)詠讀古詩,引入情境

師:導語:同學們,南宋著名詩人楊萬里曾經寫過這樣一首很美的詩。大家想讀嗎?

在音樂聲中出示古詩《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讓學生詠讀想象,進入情境。(學生自由讀)好!盡情地讀吧!看看這首詩中描繪的是什麼美景?(讀、交流、板書:荷花)

師:在你的心目中,荷花是一種什麼樣的花?你喜歡嗎?如果可以,想不想再欣賞欣賞?

(二)課件欣賞荷花

師:用一個詞語或一句話說說你欣賞到的荷花的美。

師:同學們的詞語很豐富,句子也很美。說起看荷花最入迷的人要數葉聖陶爺爺了,他看着荷花時彷彿自己也變成荷花少女,而且在風中翩翩起舞!我們一起來欣賞葉聖陶爺爺寫的《荷花》。

(三)欣賞課文。

師: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文,找出你認爲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勾畫出來,然後多讀幾遍。(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

(四)抓2,3自然段中的重點語句,讓學生入情入景,欣賞荷花的美麗,激起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1、引導學生讀描寫荷花美的句子。

抓住“挨挨擠擠”,“碧綠”,體會荷葉的長勢美和形態美。

師:你真會讀書,體會得很好,也很會說話!還有哪位同學也喜歡這一句的,也來讀一讀!

2、抓住“有的……有的……有的……”學習描寫荷花不同姿態的句子。

師:課文中一共描寫了荷花的哪些姿態?找到讀一讀!

(生自由讀書)

3、看到這一池的荷花,聽到你們發自內心的讚美,可見你們顯然都已被荷花迷住了!是啊,真美!就讓我們把描寫白荷花的這兩個自然段再美美地讀一讀吧!

隨機出示相關文字(指導有感情地讀、學生自由地有感情地讀課文)

4、除了課文中寫到的這幾種荷花的姿態,你還能想象出荷花的其他不同姿態嗎?

學生自由談,也用“有的……有的……有的……”練習說話。

5、荷花的姿態這麼多,多美呀!你還能從哪些句子體會到荷花的美?

生:我覺得這一句最美!(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這個“冒”字很美。

抓住“冒”字教學,給“冒”換個字,體會作者要表達的感情。

(課件展示荷花圖片)同學們,這就是從碧綠的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荷花,你們想想看,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是想幹什麼?

6、多美的白荷花呀!千姿百態,生機勃勃,讓咱們一起有滋有味,滿懷激情地讚美這美麗、迷人的荷花吧!讓我們再讀讀課文第二三自然段,相信你會有更深的感受!(自由讀、指名讀)

7、指導學生質疑。

師:這兩段話你讀懂了嗎?有疑問嗎?(紅線打出句子)

生:“如果把眼前的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那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什麼意思?

師:讓我們隨着作者的假設就把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畫,你們都看到了什麼?覺得怎麼樣?

小組討論解疑。是啊!這畫家的本領可真了不起!這畫家是誰?

師:是啊,除了“大自然”這位畫傢俱有這樣的魔力外,還會有誰呢?

指導讀好這句話。

8、小結指點學習方法:你們真是學習的主人,既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透過讀書、討論解決問題,真是好樣的!

第二課時

(一)、匯入課題

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荷花》這一課,透過讀課文,初步感知荷花的美。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荷花》。

(二)、初步感受荷花之美

1、師:現在你們想欣賞一下荷花嗎?那就隨老師的攝像機鏡頭一起到荷花池邊美美地欣賞一下那多姿多態的荷花。不過,看之前我有個小小的建設,那就是待會兒你們在看荷花的時候,不要拘束,可以指指點點,可以發出讚歎,可以相互議論。看看你們有什麼發現和感受。

2、學生觀察荷花視圖。

3、師:從同學們看荷花的那種驚喜的表情,老師知道你們肯定有很多的發現和感受,來勇敢的站起來說出你的發現和感受。

4、學生彙報。

(三)分析品味荷花之美

1、師:同學們,你們真會觀察,能把荷花形容得這麼美!你們看到的荷花是這樣的,那麼葉聖陶爺爺看

到的荷花又是怎樣的呢?同學們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找出你認爲最能表現荷花的美的句子,勾畫出來,然後多讀幾遍。

2、學生自由讀課文,勾畫自己認爲最美的句子。

3、師:剛纔同學們學得很認真,我爲你們認真的態度而鼓掌。這麼多人想說。我可不急着聽,我覺得好的東西應該第一時間讓好朋友與自己分享,趕快找到你的朋友,把你認爲最美的句子讀給他聽,告訴他你的感受,在他分享你的快樂的同時,你可以分享他的快樂,這樣就收穫了雙份的快樂,趕快行動吧,(互讀課文互說感受。)

4、學生相互交流

5、師:和朋友在一起總是很快樂的,能把你的快樂讓我們一同分享嗎?把你認爲最能表現荷花美的句子

讀給他們聽一聽,把人的感受告訴我們。

6、生:彙報

片斷a冒

(1)師:我覺得這個“冒”字用得特別美,同學們,請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想想怎樣的長才能叫“冒”吧!(使勁)

(2)師:那你能讀出使勁的感覺嗎?

(3)師:那還覺得怎樣的長才能叫“冒”呢?(快)

(4)師:那你能讀出快的感覺嗎?

(5)師:如果這篇文章讓你來寫,你準備在這裏用什麼字呢?

學生彙報(跳、探、鑽)

(6)師:好一個“跳出來”、“探出來”、“鑽出來”,同學們,我要爲你們喝彩,我想如果今天

(7)師:葉聖陶爺爺在現場的話,他一定會爲你們而驕傲的。課件展示荷花,冒出圖片,學生觀賞。

(8)師:同學們,這就是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的荷花,你們想想看,這些白荷花從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是想幹什麼呢?

(9)師:學生展開合理想象

片斷b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碧綠的大圓盤。

(1)、學生彙報:挨挨擠擠

(2)、師:作者寫得好,你也讀得不錯!還有覺得這句好的嗎?(多)

(3)、生人來寫a多b茂盛c當人來寫

(4)、師:你能從挨挨擠擠這個詞中體會到荷葉長得多,長得茂盛,真了不起,同學們,你們在生活中見到過挨挨擠擠的現象嗎?(公共汽車、火車站、超市等)片斷c(半開、未開、全開)

(1)學生彙報(半開、未開、全開)

(2)展示課件,學生觀察

(3)學生個別讀、齊讀。

7、師:這麼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姿勢,同學們,荷花池中的荷花還會有哪些不同的姿勢呢?(學生展開合理想象)

8、師:同學們用心去品味作者寫出的荷花,纔能有這麼多的感受,作者寫出的荷花太美,我就美美地把第三自然段讀一讀。(學生讀)學生齊讀第三段

9、師:你們讀的太美了,這一池荷花也太美了,看一看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老師從你們的朗讀中感受到你們也像作者那樣,被陶醉了,你們就像那一朵朵美麗的荷花一樣,綻放自己的美麗笑臉。你們願意變成一朵荷花嗎?(願意)

10、師:讓我們靜靜地在荷花池中聽聽會有什麼動人故事。

11、展放課件,教師範讀。

12、師:可愛的孩子們,可愛的荷花仙子們,能說說你們剛纔聽到什麼、看到什麼、想到什麼嗎?

13、學生展開想象彙報。(翩翩起舞夢)

14、看課件,朗讀表演

15、過了一會兒,我才記起我不是荷花,我是在看荷花呢!(作者剛纔爲什麼自己是荷花,現在卻不是荷花呢?)

16、是的,作者陶醉了,你們陶醉了,老師也陶醉了,現在我們美美地把這篇課文讀一遍。

17、學生齊讀。

(四)、總結、課外延伸。

1、荷花開得很美,不過荷花是從河底的淤泥中生長出來的,但她開的潔白、清雅、秀麗。“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以她爲題材,吟詩作畫。小朋友,這麼美的荷花你們不想把她畫下來嗎?這麼美的文章,你們不想把它背下來嗎?下課以後,自己試着畫一畫,背一背。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4

教學要求:

1.認識本課9個生字,認讀“誘人”、“惱火”、“猶豫”等詞語,掌握“處”“稍”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在閱讀、理解內容的基礎上,體會螞蟻隊長嚴於律己,愛護幼小的品質,螞蟻羣體團結合作的精神,學習螞蟻們的優秀品質。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同學們,吃過奶酪嗎?好吃嗎?

面對一塊美味誘人的奶酪,搬運奶酪的螞蟻隊長是怎麼做的呢?讓我們走進課文了解一下。

板書課題:“一塊奶酪”。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不認識的生字根據注音拼讀一下,讀不通順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

2.出示ppt,檢查生字新詞的學習情況,多種形式讀,正音、鞏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隨時糾正出現的問題。

三、讀課文,瞭解課文的內容。

1.出示ppt朗讀課文的指導方法,按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麼內容?教師相機指導。

2.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課文主要寫了____________事。

四、精讀課文,讀出感受,讀出感情。

(一)默讀課文,思考:

1.螞蟻隊長的禁令是什麼?在文中畫出。

2.螞蟻隊長想吃奶酪嗎?結合文中句子說一說。

3.你喜歡這位螞蟻隊長嗎?說說理由。

(二)小組交流討論,把自己想象成是其中一隻螞蟻。

(三)全班交流,根據交流,出示ppt句子,邊交流邊讀句子體會,師隨交流板書:

螞蟻們多麼自律,多麼有毅力!他們的心真齊啊!

螞蟻隊長嚴格遵守紀律,不違反禁令,嚴於律己,愛護幼小。

(四)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感悟體會。

五、課外拓展,說一說。

結合課文的學習,聯繫生活中曾經遇到的這樣有誘惑力的事,當時怎麼做的?學習後覺得應該怎麼做?今後在生活中面對誘惑該怎麼做?

六、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體會螞蟻隊長的品質。

七、小組內演一演這個故事。

注意指導學生表演時的動作、神態,把螞蟻們的心理活動演出來。

小學三年級語文人教版教案15

一、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朱德總司令和紅軍戰士對藏族同胞的關心與愛護,感悟藏民與紅軍之間的魚水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理解朱總司令的話,體會其中包含的意思。

2.理解紅軍被成爲菩薩的原因。

三、教具準備:

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回憶,揭題匯入

1.回憶《朱德的扁擔》,談談對朱德的認識

2.揭題

3.指名朗讀與課題相對應的課文段落

4.解題:菩薩一樣的兵,菩薩一樣的司令說的是誰?

5.再讀課題

(二)探究體悟

1.躲紅軍

反動軍隊對老百姓做了哪些壞事?

師穿插介紹紅軍

(PPT)理解“藏族同胞……誰也不露面。”

(1)抓住關鍵詞體會藏胞的害怕程度

(2)指導朗讀

朱德總司令得知後急得不得了,因爲他擔心——,他憂慮——,他不想看到——。

對比:反動軍隊的司令會着急嗎?

2.找藏胞

(1)(PPT)指名讀

(2)加標點再讀,體會語氣

(3)對比:要是反動軍隊會去找找藏胞嗎?

(4)指導朗讀

(5)生自由讀四至七段,思考:還能從哪些地方感受到他們有菩薩般的心腸?

3.搶春耕

(1)彙報:“不能讓藏胞來年捱餓……結果……”

指名讀並說原因

理解:朱德同志的第一句話就是怕藏胞捱餓。

因爲種自己的地來不得一絲一毫馬虎,所以朱德同志要求戰士用心耕種。

指導朗讀

理解第二句話並指導朗讀

瞭解紅軍在長征途中所吃的苦,所受的累

對比:反動軍隊會這麼做嗎?

(2)彙報:“這也怨不得……搶種上。”

擋住百姓眼睛的烏雲是誰?

朱總司令着急嗎?爲什麼而急?

對比:想藏胞之所想,急藏胞之所急

(3)再讀朱總司令的三段話

4.誇紅軍

(1)得知這一消息的藏胞悄悄返回家園,也許他們在想什麼?

(2)看到紅軍不僅不拿他們的一針一線,還打掃,整治,他們又會說什麼呢?

組內練說

班內交流

(3)他們以前傷心流淚是因爲——,他們現在感動得流淚是因爲——。

(三)延伸內化

1.過渡:同學們,幾十年過去了,如今的解放軍繼承了他們的優良傳統,不僅把種子種在了藏胞的心間,也種在了我們每個人的心坎裏。

2.看圖感受:看,面對猝不及防的雪災,人民解放軍不畏懼艱難險阻;面對突如其來的地震,人民解放軍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3.迴歸課題:他們是我們最可愛的人,最可親可敬的——(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