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湘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捨不得這棵樹》教案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教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湘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捨不得這棵樹》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湘教版三年級語文下冊《捨不得這棵樹》教案

教學目的:

1、理解課文內容,感受梧桐樹無私奉獻、不求回報的優秀品質。

2、體會作者對梧桐樹的難捨和喜愛之情,學習梧桐樹的品質。

3、學習課文先總後分的構段方式。

教學重點:

理解我捨不得這棵樹的原因。

教學難點:

1、領悟文末最後一句話“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的意思。

2、學習作者先總後分的構段方式,進行片段練習。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

談話: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組樹的圖片,想請同學們辨認一下,它們各是些什麼樹?

展示一組樹的圖片(樟樹、桃樹、銀杏樹、梧桐樹。)看過這些圖片,說說看,你最喜歡哪棵樹?爲什麼?

有一位小朋友,他家門前就種着一棵梧桐樹,如今,他要搬家了,他卻捨不得這棵樹,這是爲什麼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一起來學習18課《捨不得這棵樹》。

板書課題:18、捨不得這棵樹齊讀課題。

二、學習課文。

1、感知課文。

聽老師範讀課文,學生邊聽邊想象這是一棵怎樣的樹。

2、學生合作學習。

師:剛纔我在讀課文的時候,驚喜地發現很多同學也在跟着老師小聲地讀,這說明同學們已經對這篇課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下面,老師就把學習的自主權交給你們,請你們同桌之間互相合作,在朗讀課文的基礎上,找出文中的關鍵詞句,瞭解一下這是一棵什麼樣的樹。

同桌之間合作學習,老師巡視指導。(提醒學生拿好鉛筆,把關鍵詞句打記起來。)

3、彙報交流,課件隨機出示:這是一棵普通的樹。這是一棵鳥樹。這是一棵花樹。這是一棵果樹。這是一棵有靈性的樹。

你找出的這些句子都在文章中的什麼位置呢?(每段開頭。)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什麼作用呢?下面,我們就以第二自然段爲例,從內容上來體會一下它們的作用。

幻燈:這是一棵普通的樹。它沒有樟樹那樣高大,沒有桃樹那樣嬌豔,也沒有銀杏樹那樣古老,普通得只有一個普通的名字——梧桐。

①齊讀。

②“它沒有樟樹那樣高大,沒有桃樹那樣嬌豔,也沒有銀杏樹那樣古老”這句話中的“它”指什麼?句中採用了什麼修辭手法?(對比)課前,老師讓同學們看過了這些樹的圖片,現在,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比一比。(看圖片)

③作者這樣寫是爲了突出梧桐樹的什麼特點?(普通,並板書。)所以說,“這是一棵普通的樹”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歸納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④你認爲“它沒有樟樹那樣高大,沒有桃樹那樣嬌豔,也沒有銀杏樹那樣古老”這句話應該怎樣讀?

⑤你能模仿這段話,用“沒有?沒有?也沒有”說一句話嗎?

4、剛纔我們透過分析第二自然段,知道第一句話概括了這段的主要內容,那麼其它自然段的第一句話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這種構段方式叫做——(學生齊答)先總後分。

5、這棵樹具有這麼多特點,那麼你最喜歡它是一棵怎樣的樹呢?喜歡它,就有感情地將它讀出來吧。

①當學生讀到“這是一棵鳥樹”時,板書:鳥。並出示鳥兒在樹上鳴叫的畫面,提問:你聽到了什麼?

②當學生讀到“這是一棵花樹”時,板書:花。並出示樹上開滿花兒的畫面,提問:你看到了什麼?聞到了什麼?

你是怎麼理解“淡淡的清香,灌滿了我家的小屋,染香了家裏的每一個人”這句話中的“灌”和“染”的?

③當學生讀第五自然段時,讓學生模仿“香甜香甜”“樂呵呵”,說幾個ABAB、ABB式的詞。板書:果。

④當學生讀第六自然段時,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靈性”一詞,板書:有靈性。

6、這還是一棵怎樣的樹呢?我們一起來學習第七自然段。(齊讀第七自然段)。

品析句子:

①這些年來,雖然我沒給梧桐澆過水,施過肥,但它給我們的,卻是那麼好,那麼多。

a、它給過我們什麼?

b、這句話表現了梧桐樹的什麼品質?

c、用“雖然?但?”說句子。

②我常常覺得,家裏有四口:爸爸、媽媽和我,還有這棵梧桐樹。作者把樹當成了我們家中的一員,說明了什麼?(我對梧桐樹的喜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③你能懷着對梧桐樹的喜愛之情再讀這段話嗎?指名讀。(重點指導讀“那麼好,那麼多”。)

④你認爲這還是一棵怎樣的樹?請你模仿前幾段先總後分的構段方式說一說。

7、我爲什麼捨不得這棵樹呢?文章哪幾段直接抒發了這種感情?(首尾兩段)

這兩段都抒發了作者對梧桐樹的難捨之情,在寫作上具有什麼特點?(首尾呼應)

請同學們飽含深情地讀一讀這兩段,(男同學讀第一段,女同學讀最後一段。)

說說你對最後一段話的理解。(因爲你活在我的心裏了。我也要長

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

三、拓展延伸。

1、配樂朗誦。

頌梧桐

雖然你沒有華麗的外表,但你的心靈卻異樣的美麗。雖然你不善於表達,但你用最真誠的心感化別人,正因爲有你的給予,我們纔有聽不完的音樂,聞不完的香味,吃不完的果子。

正因爲有你的呵護,我們才能幸福、快樂、茁壯地成長。你無私奉獻的精神,深深打動了我,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顆默默奉獻、不求回報的樹,一棵爲祖國爭光的樹。

2、同學們,請你們在自己的身邊找找,都有哪些人也是像梧桐樹這樣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

《捨不得這棵樹》的教學反思

《捨不得這棵樹》是一篇散文。作者圍繞自家門前的那棵梧桐樹,用深情的文字讚美了它是一棵鳥樹、一棵花樹、一棵果樹、一棵有靈性的.樹。借梧桐樹不求回報的優秀品質,抒發了“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的志向。

在教學時我抓住兩關進行突破,重點讓學生理解“我”捨不得在棵樹的原因。難點是讓學生領悟“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的含義。

一、從文中找關鍵句,體會他們在文中的作用。

這棵樹是那樣讓作者捨不得。它到底是一棵怎樣的樹呢?要求學生讀課文,找到自己認爲是關鍵的句子畫上橫線。然後採用一問一答(師:這是棵怎樣的樹呢?生:這是一棵……)的方式分別出示第2—6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在學生讀的基礎上,讓他們理解,這樣寫有什麼好處?在學生思考,交流中逐漸明白,這五句話都是各自然段的總起句,能使讀者恩快知道文章的主要內容,正因爲它是一棵這樣的樹,所以作者捨不得它。

二、讀中領悟

作者把梧桐樹當做家庭成員,說明了什麼?學生體會到人和樹(自然)相處是那樣和諧。已經融爲一體。“它給我們那麼好,那麼多”體現了什麼?體現了樹的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高貴品質。“我也要長成一棵樹,一棵會走路的樹”這句話結合課文的怎樣理解的?孩子們紛紛發言,都一致表示:“我”要像這棵梧桐樹那樣,做一個給人們帶來好處、帶來歡樂、不求回報、默默奉獻的人。成爲一棵真正會走路的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