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風賦》教案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重點、難點]一、教學重點:本課教學的重點是文意理解。初讀的印象甚至會認爲這不過是文學侍臣插科打諢,逗君王一樂而已,風就是風,有什麼雌雄之分,文學侍臣藉機抖抖機靈,拍拍馬屁,打打秋風罷了。再讀發現話中有話,弦外有音,言於此,而意於彼,這風之所至,實在是兩重世界。再聯繫寫作背景,聯繫楚襄王與宋玉的爲人,就能看出這君王與侍臣間的對話都隱含着極爲豐富的心理活動,君王的驕奢之情,侍臣的拳拳之心便躍然紙上,讓人眼睛一亮,心靈爲之震顫。有鑑於此,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意。

二、教學難點:本文教學難點是字詞艱深。一篇短短課文加註音的生字就有三十多個,還有大量用於描寫風的生詞,在文言中尚且不多見,與現代漢語的意義就相去更遠。正因爲這些,這篇課文沒有背誦的要求。但熟讀仍然是重要的。教學中要透過多讀,突破此難點,以突出文意教學的重點。

[教學設計示例]一課時

一、教學過程:出示核心探究題。

《風賦》曾被人認爲只是一篇遊戲之作,甚至認爲僅僅是文學侍臣們仰承君王鼻息,玩一些小聰明,盡阿諛之能事而已。對此觀點你認爲如何?談談你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依據,說說你對這篇辭賦的評價。

爲了便於學生討論,除要在網絡中搜尋作者簡況、背景材料等外,還可搜尋以下關於宋玉的研究資料,當然探究的重點是依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1)《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一段話。(見“課文說明”)

(2)“宋玉若非王胄,豈敢以‘玉’爲名?”“在先秦,玉是王權的象徵。以玉和玉的別名命名的人,莫不是王子或顯貴。”(彭德《宋玉生平考》,《東南文化》1992年第6期)

(3)“我們知道宋玉本是出身卑微的一個‘貧士’,他在楚懷王宮廷做過‘小臣’。他和楚襄王的關係比較密切,是襄王的‘文學侍從’之一。”(餘冠英《古文鑑賞辭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4)宋玉“不愧是屈原的好弟子。……他決不是一個諂媚取容的人。”(鄭振鐸《屈原作品在中國文學上的影響》,《文藝報》1953年第10期)

(5)宋玉“熱心於利祿……是一個沒有骨氣的文人。”(郭沫若《關於宋玉》,《新建設》1955年2月號)

(6)“從流傳下來的記載和對宋玉作品的分析中,我們看到宋玉是一位有較高創作才能的,然而在政治上又是鬱郁不得志的古代文學家,他以自己的文學活動爲我國古代文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湯漳平《楚辭論析》)

至於對課文的評價,可鼓勵學生就課文某一點,例如對比照應,隱喻譎諫,巧妙構思等談看法,不求面面俱到。

作爲研討的成果,教師安排學生改寫《風賦》爲現代漢語,在改寫中要把同學們分析的文章特點體現出來,特別是人物的心理活動。(改寫前可按板書疏理課文結構)

最後進行“遷移”訓練:

風是一種自然現象,“不擇貴賤高下而加焉”,蘇軾也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爲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食”。但宋玉卻認爲風也有大王雄風,庶人雌風之別,他在自然之風中融入了社會內容。現代人也由風而引申出“黨風”“民風”“行風”“師風”“學風”等等,請以“風”爲話題,寫一提綱,在課堂上作即席發言。

二、板書設計

賦楚王遊蘭臺,宋玉等陪侍--交代故事的發生

大王之風庶人安得共之楚王披襟迎風,提出問題

宋玉認爲大王之風庶人不可共之

楚王生疑

宋玉認爲風之不同在於環境

大王之雄風楚王問風如何生成

宋玉介紹風由

生而息的過程發生

散佈

增強

減弱

止息風本無差別

風入深宮,上玉堂,成爲大王之風

此風給大王帶來的好處

庶人之雌風楚王很滿意,又問庶人之風

風起窮巷,入甕牖,成爲庶人之風

此風給百姓帶來的災難

標籤:教案 教學 風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