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前赤壁賦》教案設計

一、教學目標

《前赤壁賦》教案設計

1、人文性:體會蘇軾由樂轉悲再轉喜的情感歷程;

2、工具性:領悟文中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點。

二、教學重難點

1、體會文字怎樣表現蘇軾的情感變化;

2、領悟景、情、理三者如何相互交融。

三、教學設想

學習古代文學作品,我認爲既要考慮文學作品的本質特點,又要揣摩課文的個性特徵。作爲一篇賦,我覺得應該把握其景、情、理相互交融的特點;針對本文,我又以其線索--蘇軾的情感變化爲重點組織教學。再者這篇文字要求全文背誦,應把朗讀、背誦貫穿於教學過程之中。

四、教學方法

誦讀法;提問法;講解法;討論法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準備

1、餘秋雨散文《東坡突圍》

2、林語堂《蘇軾傳》:第十五章《東坡居士》;第十六章《赤壁賦》

七、教學過程

(一)聯繫背景,遷移匯入

步驟:譚嗣同絕命詩-→蘇軾絕命詩-→蘇軾《赤壁賦》

導語:古時文人獄中常作絕命詩,大家一定很熟悉譚嗣同臨刑前的《獄中絕筆》:望門投止思張儉,忍死須臾待杜根。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蘇軾也曾作絕命詩《獄中寄弟弟子由》兩首,請看大屏幕投影:

《獄中寄弟子由》其一 《獄中寄弟子由》其二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

百年未滿先償債,千口無歸更累人。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是處青山可藏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額中犀角真君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與君今世爲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應在浙江西。

有趣的是,這兩首詩使蘇軾逢凶化吉,死裏逃生。當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投獄中,絕望之餘作此詩,傳到宋神宗手裏,神宗看後大爲感動,對他從輕發落,貶到黃州。這就有了蘇子泛舟赤壁,憶古撫今,千古佳作《念奴嬌赤壁懷古》及前後《赤壁賦》也得以誕生。

板書課題:前赤壁賦

(二)聽讀全文,間接感知

1、聽錄音:播放著名話劇演員濮存昕朗讀《前赤壁賦》的錄音帶,感受蘇軾的'文風

2、作標記:聽讀過程中注意糾正字音,劃清句讀,標註節奏,體會其中的抑揚頓挫

(三)自讀全文,直接體驗

1、自由散讀:藉助課文註釋,查閱工具書,積累文言詞彙;注意讀準字音,讀對句讀,讀清節奏

2、勾畫圈點:勾畫重要之處、欣賞之處及不懂之處

3、理清線索:提問本文有什麼線索?可分爲幾部分?

板書:(情感線索:樂-→悲-→喜 三部分)

(四)細讀課文,局部強化

1、樂(第一自然段)

① 設疑:蘇子因何而樂?從哪可以看出?

板書:(泛舟遊玩-→見景而樂 精美語句-→可以看出)

② 細讀:反覆誦讀美言佳句,揣摩蘇子的感情,體會景與情的初步聯繫

③ 互問:提問不懂之處,師生共同解答

2、悲(第二、三自然段)

① 朗讀:點名讀,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中品味讀中悟

② 討論:蘇子緣何轉悲?有幾層原因?

板書:(客人吹蕭,蕭生悲愁;主客問答,人生苦短)

③ 探究:學生會很快找出兩層原因,但往往會忽略蘇子由樂轉悲的第一層心境。這時需要藉助投影,聯繫兩次誦歌內容,引導學生理解蘇子被貶,內心是不快的。泛舟赤壁,見景而樂卻不是真樂,而是藉此來排遣心中苦悶。所以吟詩也是原因。 板書

投影:

《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譯文:月出明皎皎,姑娘多美貌。緩步細腰扭,思她受煎熬。

扣弦而歌曰:“杜悼兮蘭槳,擊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譯文:“桂木的啊,蘭木的槳,抽打着清澈的江水啊,穿而迎來了流動的波光。多麼深沉啊,我的情懷,仰望着我思慕的人兒啊,她在那遙遠的地方。”

3、喜(第四、五自然段)

① 自由散讀:學生可能意猶未盡,便再讓他們自讀

② 角色定位:若自己是蘇子,會一直悲嗎?爲什麼?

板書:(參考:闡述哲理-→轉悲爲喜)

(五)聯繫板書,小結全文

1、說說板書:鼓勵學生說,教師補充,這也是將學習本文的過程進行復述、回顧,能更有效地領悟知識

2、小結課文

結束語:讀罷《前赤壁賦》,我們不由地將翻開同有“一洗萬古”之妙的《後赤壁賦》。古人認爲:若無前篇,不見此篇之妙;若無此篇,不見前篇之佳。只“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山鳴谷應,風起水涌”十六字,便似宇宙今日始開。同學們,去欣賞吧!

(六)趁熱打鐵,佈置作業

1、閱讀《後赤壁賦》,領悟文中景、情、理的交融;

2、欣賞蘇軾《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定風波》,體會這兩首詞中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