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教案設計

1.瞭解詩歌的一些常識。

2.瞭解詩歌的一些技巧,反覆誦讀,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透過品味詩歌的語言,體味詩歌的情味,領悟詩歌的意境。

4.培養學生熱愛祖國及珍視朋友間的友誼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重難點

1.透過反覆吟詠,當堂能夠順利背誦詩歌。

2.透過詩歌意境的再加工,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加強修養,陶冶情操。

3.培養學生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相關資料

詩篇名。唐代王勃作。杜少府爲作者友人。詩中用“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慰勉即將分手的友人,意境開闊,一掃離別時的低沉情調,改變了漢魏以來送別詩的傳統格局。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闕(quē)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huàn)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送別的詩,絕大部分是訴說難分難捨的心情,是憂愁悲苦的。“攜手上河梁,遊子暮何之~?徘徊蹊路側,悢悢不能辭!”②可以代表這類詩的基調。有沒有人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豪邁的歌聲呢?有,不多。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其中很出色的一首。

【導讀】

一位朋友要遠去四川做官,詩人作此詩相贈。全詩先收後放,先說同是宦遊之人,同有惜別之意,然後陡然一轉,說那裏沒有朋友呢,男兒分別,何必哭哭啼啼做女兒態呢?氣勢豪邁,意境開闊,尤其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更成爲千古名句。這首詩應當說是送別詩的精品。

【翻譯】

譯文一: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

風煙滾滾,能望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

你我都是遠離故鄉,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只要有了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岐路上,傷心地痛哭;

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譯文二:

三秦護衛着巍峨的長安,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溼衣裳。

譯文三:

雄偉的長安城有輔佐的三秦,

透過那風雲煙霧遙望着五津。

我之所以有依依惜別的情意,

因爲都是離家在外做官之人。

只要四海之內有一知己朋友,

縱使遠在天涯也如就在近鄰。

不要因爲我們就要離別兩地,

就像普通兒女一樣淚溼衣襟。

譯文四:

(即將告別)由三秦環繞護衛着的都城長安,(透過迷漫的)風煙(似乎能)望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我)同您(此時)都懷有惜別的心情,(因爲我們)都是離鄉在外做官的人。(只要)四海之內有着知心朋友,(即使)遠隔萬里(也)如近在咫 [zhí] 尺。

【作者介紹】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 人,初唐四傑之一。他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裏,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本文題目應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爲“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 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

詩句分析】

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爲三國,所以後世稱它三秦。這裏可以理解爲護衛。“關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着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

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爲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生了聯繫。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舉目千里,無限依依,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至於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看不見的。

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呢?我們同是爲求官飄流在外的人啊!其中真有無限悽惻。開頭兩句調子高昂,屬對精嚴,.

境界又從狹小轉爲宏大,情調從悽惻轉爲豪邁。“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我們一秦一蜀又算得什麼呢!

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流淚沾巾啊!是對朋友的叮嚀,

熟悉漢魏詩的人,會發現這首詩同曹子建《贈白馬王彪七首》中的一首有某種聯繫。曹詩是這樣的:“心悲動我神,棄置勿復陳!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恩愛苟不虧,在遠分日親,何必同衾幬;然後展殷勤。憂思成疾疹,毋乃兒女仁?倉卒骨肉情,能不懷苦辛!”王勃的詩,顯然受到曹詩的影響,是從曹詩脫化而來的,但兩者卻大有不同之處。曹子建滿懷幽憤,⑤ 他的上述一番話是極無聊賴,強作排遣之詞,所以情思纏綿,語調沉鬱。王勃雖然也經挫折,但畢竟年少,他的一番話是出自肺腑,所以情思矯健、語調明快。有人講,王詩勝過曹詩,我看倒也不見得。但王詩並非簡單的沿襲,而是自有獨到之處,所以同樣應當受到稱讚。

從文學史的角度欣賞這首詩,不難感到它有一股新鮮的氣息。初唐是我國古代一個強盛王朝的開端。唐代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出現了高峯。延續二百年左右的詩歌的大革新大發展是以初唐爲濫觴的。王、楊、盧、駱等當時的詩壇健將是較早出現的開拓者。首先,他們反對唐初那種從六朝承襲下來的浮豔的詩風。楊炯說,王勃“嘗以龍朔初歲⑧,文場變體:爭構纖微,競爲雕刻;糅之金玉龍鳳,亂之朱紫青黃;影帶以徇其功,假對以稱其美。骨氣都盡,剛健不聞,思革其弊,用光志業。”⑦可見他是有意識地改革詩壇的弊病,提倡剛健的詩風的。就拿王勃的這首詩來說,確實一洗綺麗之習,質樸雄渾,橫溢奔放,必定曾使當時的讀者耳目一新。這種詩風爾後就大大發展起來,成爲盛唐詩壇的一種主導的風格。其次,他們對新詩體的形成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就拿五言律詩來說,這種在唐代逐漸成熟和盛行起來的新詩體,在王勃等人的筆下已經開始嘗試和形成了。王勃的這首詩,就是二首相當成熟的五言律詩。再讀一讀王、孟的五律,進而讀一讀李,杜的五律,就會發現這種新詩體在有唐一代的發展如大江奔流,一脈相承,而越往前去波瀾越壯闊。

著名文學史家鄭振鐸在談到王勃的詩對後來詩歌的貢獻時,滿懷激情地說:“正如太陽神萬千縷的光芒還未走在東方之前,東方是先已佈滿了黎明女神的玫瑰色的曙光了。”我們不妨把王勃的這首詩看成黎明女神項鍊上的一顆明珠,這樣看,會更能領受它的迷人的魅力。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①古人對於離別是很動感情的,送別是鄭重其事的。那時候,道路崎嶇難行,交通工具又落後,一別動輒多年,能否再見很難說。他們那樣重視離別是可以理解的。士大夫階層送別,不光是備酒餞行、折柳相贈,還常常寫詩文送給行者(送別)或留給居者 (留別),藉以抒發別情或者相互勉勵和安慰。所以在古代詩歌遺產中,送別的作品有相當大的數量。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詩人王勃(650-676年),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稷山縣)人。他只活了二十六歲就死了。但是,由於他勤奮學習,因而在短促的一生中,作出了顯著的成績。他既能寫詩又會作文,與當時的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同樣著名,被稱爲“初唐四傑”。

一般說來,人們在同自己的親威、朋友離別時,心情總是難過的,依依不捨,免不了要講些祝願一路平安、保重身體或者後會有期之類的話,有的`甚至還要作出“兒女態”,流下眼淚來。這當然是人之常情,毫不足怪的。但是,詩作爲藝術,如果把這些都寫了進去,那就會顯得俗套、平庸,沒有味道了。王勃不愧是一位市斤,他纔不去寫這些呢!他的這首送別詩,別開生面,用自然樸實的語言,寫出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把人的思想境界大大提高了,讀後使人深受感動。

在這首詩裏,開頭兩句寫送別時的情景。當時,詩人是在長安供職,他要送自己的好朋友杜少府(官名)去蜀州上任。蜀州,在現今四川省,州府在崇慶縣。兩人一起走出了長安城,來到分手的地點,心中有話,但卻相對無言,只好觀看四周的景緻,以剋制自己的離情別緒。“城闕輔三秦”,但見莊嚴壯麗的長安宮城,被地勢險要的“三秦”環護着,氣象宏偉。“風煙望五津”,再看朋友所要去的地方,千里迢迢,茫茫一片,什麼也看不清楚。這一近一遠、一明一暗的景物,對比強烈,構成了一幅非常真實、生動的送別畫面,飽含着詩人對朋友遠行的留戀之情。

詩的三四兩句是點題的,下面講明瞭朋友之間分別的意義。在社會生活中,筵席總是要散的,感情十分深厚的朋友也難免要分別,不可能永遠會聚在一起。其原因就在於“同是宦遊人”,各人有各人的職守,都要奔赴自己辦事的崗位。所以,這種分別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決不會分別而疏遠了朋友之間的真摯感情。詩人和杜少府分別的意義就在這裏。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兩句詩,意味深遠,是全詩中最重要的部分。它表現出詩人的寬闊胸懷和遠大抱負,使真摯的友情得到昇華。人們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叫做“知己”,他有時近在身旁,有時卻遠在天涯海角,但無論空間怎樣的改變,時間如何的推移,友情應該是牢不可破的。而且,決不能狹隘地認爲“知己”只有一個;世界上到處都有與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同樣都可以建立起深厚的友誼。抱着這樣的認識和心情與朋友分別,那就不會感到孤獨寂寥,相反地卻是感到樂觀進取,不管到了何處,都會覺得好像仍在與自己的老朋友在一起,促膝談心,那樣的快樂、幸福。

說到這裏,詩人還嫌餘意未盡,再加上兩句:“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他語重心長,勉勵朋友在分手的時候,千萬不要象小孩子那樣掏出手絹來揩眼淚,悲傷難過,而要勇往直前,去迎接新的生活。這樣的詩句,扣人心絃,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所傳誦。

“初唐四傑”的詩,在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上打破了六朝以來“宮體詩”的束縛,勇於創新,但還不夠完善。例如王勃的這首詩,三、四兩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按照律詩的要求,應當是對仗,但卻用了散調,不夠合律。後來,有些輕薄的文人就譏笑他們。然而,這掩沒不了他們的成就。杜甫說得好:“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爲六絕句》)譏笑他們的人消亡了,而住院病人的詩則將千古流傳下去。

【詞語解釋】

少府:縣官名。

之任:赴任。

城闕:城牆,指代長安。

輔:護衛。

三秦:項羽滅秦後,曾把關中地分爲雍、塞、翟三個王國,史稱三秦。泛指長安附近的關中之地。

五津:四川岷江古有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五個著名渡口,合稱五津。此則泛指四川。

宦遊:在外地作官。

海內:四海之內,古人認爲陸地的四周都爲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爲四海之內。

無爲:不要。

歧路:岔路,指分手的地方。

沾巾:淚水沾溼手巾。

【千古名句】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朗讀節奏】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評析】

此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峯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氣,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一、匯入:同學們,老師手上拿的是什麼?(照片)準確來說,這是一張畢

業照。翻到照片的背面,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這樣一句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經常被引用到各種畢業照、留念冊上。那麼,同學們知不知道這句詩出自何處呢?其實,它就出自今天我們將要學習的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二、簡介作者:(王勃(650-675),字子安。初唐四傑之一,一生短暫坎坷。

有《王子安集》傳世。初唐四傑:王勃、楊炯、盧照鄰、 駱賓王。)

三、講析詩歌:

(一)教師範讀,學生解決以下問題:

1.這首詩的體裁是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五言律詩。繼續問律詩的四聯分別稱什麼?(首聯、頷聯、

頸聯、尾聯)

2.詩歌中寫的是什麼事情?從哪裏看出?

學生回答。明確:送別友人,從題目中看出。

(二)題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之:動詞,到的意思。回憶《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字詞學習:以學生開火車的方式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闕(què):皇宮前面的望樓。輔:護衛。五津:指四川岷江的五個渡口。

宦(huàn):做官的意思 。無爲:不要,不須。

(四)分析詩句:

1.經過同學們的預習和剛纔老師的朗讀,詩中的哪句詩給同學們的感覺最

直接?

學生回答。明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2.同學們是如何理解這句詩的?

學生回答。明確:1、四海之內只要有了你這個知己,縱然我們分隔天涯海

角仍像在一起一樣。2、四海之內都有知己,縱然……

對“知己”的不同理解使得我們對這句詩有不同理解,“詩無達沽”。兩種理解都提到了一個關鍵詞,也是詩人寫作這首詩的原因,那是什麼? (離別)

3.詩歌中的頷聯直接提到了“離別”,“同是宦遊人”是離別的什麼?

學生回答。明確:離別的原因。

聯繫我們生活中的實際,與朋友離別時我們通常會說什麼?(無非都是囑咐

朋友要保重身體,詢問歸期等等)但是,詩人在這裏並沒有對朋友的離開有隻言片語的挽留,而是直接到出了離別的原因,這表明詩人是以怎樣的態度面對與朋友的離別的?(坦然)

詩人的這種坦然地心態影響了他筆下的景物,首聯。

4.首聯點明瞭哪兩個地方?

學生回答。明確:長安、四川

5.請同學們再認真讀一下首聯,看看哪位有心人能發現問題?

學生提問。明確:詩人在長安送別朋友,按理他是不可能望到四川的,但是

這裏詩人卻用“望”字連接這兩個地方?爲什麼?

6.組織學生就這個問題展開小組討論。

學生回答。明確:1.詩人把兩個相隔千里之外的地方用“望”字連接,使

詩歌營造出開闊的意境。2.表現了詩人對朋友的今後生活的關心。

7.在學習了詩歌的首聯和頷聯的基礎上,我們再回到詩歌的頸聯,也就是千古名句,同學們,現在大家對這句詩又有怎樣的理解呢?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回答。明確:與友互勉、超越時空、樂觀豁達。

8.尾聯中詩人寬慰友人不要哭泣,那言下之意要怎樣呢?那就是說這裏除

了對友人的寬慰還要?(微笑)表明了詩人怎樣的生活態度?(積極進取)

(五)小結:掌握詩歌中字詞的解釋;理解和感悟詩人樂觀豁達、積極進取

的情感觀和價值觀。

(六)下面請同學們帶着對詩歌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學生朗讀。評價,同學們,天下無不散之筵席,面對離別,年少剛強的王勃

表現出他的樂觀和豁達,那麼,我們如何理解與之不同的如“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以及“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等等的離別詩句?我們自己又應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離別呢?這些問題都是我們學習完這首詩後應該思考的。

(七)作業:

1.背誦、默寫全詩,並認真體會詩中蘊含的情感。

2.你還知道哪些關於送別的詩句?比較一下它們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什麼同和不同,談談你的看法。

四、教學效果評價:

(一)講解過程中注意觀察學生的表情和眼神,考察學生是否跟上講課進度;

(二)根據學生的討論和回答考察學生對所講內容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

(三)根據學生朗讀種子音和停頓的正確與否考察學生對生字的掌握和對詩

歌情感的領會。

【板書設計】

首聯 點明地點 意境開闊

頷聯 離別原因 坦然面對

頸聯 與友互勉 樂觀豁達

尾聯 寬慰勉勵 積極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