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精選6篇)

作爲一位傑出的老師,可能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教案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蘇州園林》優秀教案(精選6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精選6篇)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理解本文總說和分說的結構及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2、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領略我國江南第宅園林建築的風貌,從而得到美的享受並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章的結構。

2、難點:文章語言的特點。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匯入

作者簡介:

葉聖陶,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他曾在小學、中學、大學教過書,對語文教學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設有重大貢獻。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創作道路上的重要階段。這個時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長篇小說《倪煥之》,童話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葉聖陶全集》。

本文作者葉聖陶是蘇州人,對蘇州園林很熟悉,因此對蘇州園林的情趣和特徵有深刻的體會。

本文是爲攝影集《蘇州園林》寫的序,我們把它作爲一篇說明文來學習。它不僅介紹蘇州園林的特點,而且文字生動、優美,從寫作構思到語言運用都值得我們很好地學習。

二、朗讀課文

要求:掌握字的注音,進一步理解詞在文中的意思;思考作者怎樣向讀者介紹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

三、從寫作構思入手,分析文章結構

學生提問,共同探究。

提問:這是一篇事物說明文,被說明的事物——蘇州園林的特徵是什麼呢?

引導學生找出本文說明事物特徵的課文內容,即第2段中“一致追求的是: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是貫穿全文的中心,“圖畫”成爲介紹蘇州園林的線索。

提問:作者怎樣抓住中心構思全篇,安排全文的結構呢?

由同學討論,教師歸納。

文章開頭:結合重點詞“標本”(原指供學習、研究時用的動、植物的實物,這裏有“範本”的意思)、“鑑賞”(指對藝術品的欣賞和評價)理解蘇州園林在我國園林建築中的地位和作用。這是全文的總起,確立本文說明的對象——蘇州園林(總體)。

提問:第2段課文,作者圍繞蘇州園林共同特徵,寫了幾層內容?

討論歸納:

第一、撇開不同點,專說共同點。

第二、蘇州園林共同點具體在四個“講究”。

第三,再一次強調共同點(“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

第四,用遊覽者的話證實作者的評價——突出本文是從欣賞者的角度描寫的。

提問:課文的第3、4、5、6段內容與第2段是什麼關係?

第2段是總說,其他是分說。每一段與前面的一個“講究”相照應,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某一方面所體現出來的圖畫美。以上四方面是重點,作者作詳細說明。

提問:課文第7、8、9段寫了什麼內容,與中心有何關係?

文章收尾留有餘地,令人回味。

思考:本文說明事物的順序是怎樣的?討論歸納:

從全文看,按由整體到局部的順序。從各部分看,按由主到次,由大到小的順序。

提示:本文先總說後分說的結構層次在段中也有體現。以第3段爲例作分析。

提問:爲了能說明事物特徵,給讀者具體形象的感受,作者要選用恰當的說明方法。試找出第3段中使用的說明方法並分析其作用。

歸納:

運用作比較、打比喻的說明方法,說明蘇州園林不講究對稱,園林是美術畫,講求自然之趣。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一。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2

內容和步驟:

一、複習檢查,引入新課。

1、提問: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是什麼?

2、提問:第二段可以分幾層?與第一段有什麼關係?

——兩層:

(1)(3—6)從小大方面具體說明蘇州園林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7—9)從不可忽視的三小處,進一步說明蘇州園林“處處入畫”。第一段與第二段是總分關係。

二、講析第一段(3—6)

1、指名朗讀第一層:

2、指導分析第三段:

(1)指名概括段意。明確說明蘇州園林的佈局特點,即“不講究對稱”,有“自然之趣”。

(2)提問:這一自然段寫法上有什麼特色?

——作者運用比較和比喻的說明方法,使讀者對蘇州園林的佈局特點有發明確的認識。

3、指導分析四段。

(1)指明概括段意。

(2)引導分析說明層次。

4、指導學習五段。

(1)指名概括段意

——說明蘇州園林花草樹木的映襯富有畫意。

(2)逐句分析。

(3)提問:這段文字表達上有什麼特點?舉例說明。

——這段文字以說明爲主,也適當插了描寫和議論。

說明文的描寫,着眼於說明特徵,並且比重不大,只是稍加點染起輔助說明作用;說明文中的議論,具有畫龍點睛的作用。

5.學習6段

1)指名概括段意。

2)分析:第一段主要用解說方法,突出了巧妙的設計和安排,能給遊人以畫意實感。文中的兩個“更”字與“多了”與“深了”緊密呼應。

三、指導分析第二層(7—9)

1.齊讀第三層;

2.提問:這一層說明了哪些細部內容?與文章的說明中心是否吻合?

3.討論第7段首句的作用;

——這一句既是本自然段的中心句,又是本層次的總說句在結構上起到承上啓下的作用。

4.小結:

——這一段緊緊圍繞第一段提出的說明中心,進行了具體說明,是全文主體和重點。

四、講析第三段(10)

1.提問:這段文字是否多餘?

——這段文字交代說明,是不可忽視的結語。它.總結了全文給人以餘味,再次激起了讀者急於一遊蘇州園林的強烈願望,也使行文縝密。

五、.總結課文

1.歸納中心:

——文章介紹了蘇州園林的共同特點,再現了它的畫意美顯示了設計者和工匠們的智慧和我國園林藝術的高超。

2.歸納說明文的一般特點,.總結本文的.寫作特色。

——抓住說明對象的特徵,切當安排說明順序,靈活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語言準確明晰。表達充分嚴密。這是一篇典範性說明文,構思縝密脈絡清楚,說明準確,敘述生動是本文的顯著特點。

六、作業

1.參觀本地塔樓亭廟等古建築或具有古典風格的現代建築,仿照範文,寫一則“觀察日記”;

2.試就議論、描寫、記敘三方面的語言各抄幾句。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3

素質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學習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徵。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觀察、概括事物特徵的能力和準確表達的能力。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情感。

4、心理素質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大膽發言,說真話的良好心理品質。

教學難點:

準確地說明事物。

教學重點:

說明事物要抓住特徵。

學生分析:本.教案是公開課上教師與陌生的學生力求一節課完成《蘇州園林》一文的教學設計,要求學生預習解決生字詞。由於教師與學生互不瞭解,又有許多聽課和評課老師,因此緊扣教學目標設計了組織教學環節,力求調節好學生情緒、激活學生思維。

全堂課的設計,教師把調動學生觀察、思考、學習範例、自主表達作爲第一要素。力求讓師生忘記公開課的功利目標和壓力,自然的、真實的展示自己學習、探究知識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引入激趣

同學們,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學習,我這人哪,自以爲是很有個性的,但我很想知道我在你們的眼裏有什麼特點。請同學們告訴我好嗎?請注意:特點就是我區別於其他人的獨特之處。(讓學生自由的發言,教師適當評點,真誠地肯定找出老師特點(包括缺點)的發言。鼓勵學生說真話,說獨特的感受。)

正如同學們所說,老師不完美,也說不上漂亮,可我很快樂,因爲我是獨一無二的,我有自己鮮明的特點。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你也一樣。同學們能找出老師的特徵,可以說我們這節課的教學任務已完成了一半。因爲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就是用準確的語言說明事物的`特徵。

二、學生自己尋找蘇州園林的特徵並進行說明

1、請大家觀看介紹蘇州園林的影片,說說自己總的印象。

(學生一般會說出蘇州園林很美,老師追問究竟美在何處。引導學生抓蘇州園林的特徵。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2、定格一個畫面,讓學生鑑賞品位,理解蘇州園林從整體到局部的美,指導學生有層次的鑑賞和說明(板書代表性的答案)。

三、探究課文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特徵的,體會課文說明語言的準確

1、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的葉聖陶先生曾寫過一篇藝術性很強的說明文來介紹蘇州園林,我們來讀一讀看他是怎樣概括蘇州園林的特點的。學生自由讀課文,然後找出文中概括蘇州園林總特徵的句子。

(明確: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2、討論作者從那些角度來說明這幅畫的完美的。

(明確:作者指出蘇州園林講究亭臺軒榭的佈局,講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講究花草樹木的映襯,講究進景遠景的層次,一切都要爲構成完美的圖畫而存在。)

3、比較先前板書的學生答案,思考並討論作者說明順序的清晰和說明語言的準確,指出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

(指導學生理解說明順序的由總到分,由整體到局部,由主到次。)

4、讓學生再次朗讀課文,體會文中語言的特點,找出文中還有哪些語句體現了準確性。思考,除了準確以外,這篇說明文語言還有什麼特點。明確其語言的優美典雅。

四、拓展

有這樣如畫的園林,的確不愧人間天堂之美譽。其實,我們的祖國本就是一幅宏偉絢麗的畫卷,咱們的家鄉綿陽,不正是其中精美的一筆嗎?

1、看綿陽人民公園和富樂山公園的圖片,學生按自己的喜好分兩組,討論、概括自己所選公園的特點,比一比哪一個公園更好。

2、教師點評:同學們脣槍舌戰,互不相讓,真是難分難解。咱們請聽課老師來評判勝負好不好?大家假設老師們是外來遊客,請你噹噹小導遊向他們推薦自己所選的公園,給大家4分鐘的時間寫解說詞,每個組選出一名學生代表導遊。哪個小組最後吸引的遊客最多,哪個小組得勝。當然,如果有遊客投訴宣傳不實,有欺騙旅遊者的語言,那個小組就取消比賽資格了。老師們,投訴請到我這兒,"3·15"到了,我一定爲消費者主持公道。學生寫解說詞。

3、選出的學生代表模擬導遊。聽課老師以掌聲熱烈程度評判勝負。

4、教師點評比賽結果,結束本課。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特點

3、分析寫景詩的意境

4、欣賞和熱愛大自然,培養生活的情趣

重點難點:如何欣賞寫景的詩歌的意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和步驟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這節課再向大家介紹一篇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板書)創作的十四行詩《蛔蟈與蛐蛐》(板書)。

二、教讀新課。

1.指名朗讀這首詩。正音。

2.簡介作者和時代背景。引導學生閱讀註釋①,教師補充。

濟慈(1795—1821),英國詩人。1795年10月29日生於倫敦。9歲時父親去世,母親改嫁,濟慈和兩個弟弟由外祖母收養。15歲時母親又病故,外祖母委託兩名保護人經營他們兄弟的財產。起初濟慈是學醫的,他喜好文學,但對醫學並不厭棄,透過考試獲得內科醫生執照,還繼續學習外科。直到1816年11月間,濟慈才決心放棄醫學,從事文學創作。他的詩詩中有畫,色彩感和立體感都很強。他認爲,一個大詩人對美的感受能壓倒或抵消一切其他的考慮,這就是他的“天然接受力”的思想。他曾說,他可以深入到一隻麻雀的性格中去,同樣可以“在瓦礫中啄食”。濟慈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中最有才氣的詩人之一,他的詩對後世的影響很大,維多利亞時代詩人、唯美派詩人、“意象派”詩人都受到他的影響。可惜正當他初展宏才的時候,就不幸與世長辭,時年才25歲。

3.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詩歌的基調,注意處理朗讀語調,注意音步和輕重音的正確掌握。

4、這首詩在構思上有什麼特點?

(提示:開頭一句與“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相對應分爲兩部分;動靜相襯,意境優美。)

盛夏——蟈蟈的樂音

大地的詩歌 充滿生機

嚴冬——蛐蛐的歌兒

5.理解蟲鳴的象徵意義。

詩人創造蟈蟈和蛐蛐的意象,表露了濟慈的創作思想,即詩應該給人以安慰,並提高人們的思想。蟈蟈和蛐蛐充滿活力,它們的鳴聲周而復始,永不停息,那就是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鼓舞人們樂觀地對待生活。

6、尾聲:“從蛐蛐的歌中彷彿聽到了蟈蟈的嗚叫”。理解盛夏的蛔蟈和冬天的蛐蛐是怎樣聯繫起來的。

這是詩人的聯想,將冬天的蛐蛐的歌兒呼應盛夏的蟈蟈的樂音。點出起伏不停,點明中心:從來不會死亡,從來沒有停息的大地的詩歌。

三、佈置作業。

1.熟讀成誦。

在理解詩的思路結構的基礎上背誦這首詩。

課後練習:

詩人這樣寫,藉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讚美之情。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5

【學習目標】

1、熟讀課文,把握說明對象的特徵、文章結構和說明順序

2、品讀課文,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體會本文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

3、瞭解蘇州園林在設計和建造上的獨特創造,從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

該節課教學目標目標清楚明白、具體,易激發興趣,包括了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符合教學要求、教材特點與學生實際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清課文思路,把握蘇州園林的整體特點和學習本文的說明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體會本文靈活多變的表達方式

該節課教學重難點把握準確,教學內容主次分明,抓住關鍵,結構合理

【課時安排】二課時

【教學流程】

一、匯入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被稱爲人間天堂很大程度上是仰仗蘇州園林蘇州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園林城,大小園林數量之多、藝術造詣之精,乃今天世界上任何地區所罕見,“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可以說蘇州園林是集歷代江南園林藝術之大成今天讓我們聽着現代著名作家、蘇州人葉聖陶先生的介紹走進蘇州園林

從名句下手,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整體感知

聽配樂朗讀,欣賞園林美景,初步瞭解蘇州園林並思考以下二個問題

1、作者對蘇州園林的總體印象是什麼?(蘇州園林是我國各地園林的標本,各地園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蘇州園林的影響)

2、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是什麼?

(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

三、閱讀評說,領略蘇州園林之美

1.粗讀課文,梳理蘇州園林圖畫美的表現形式,用“蘇州園林美在——”說話(文章怎樣分項說明蘇州園林的特徵?四個講究)(此意在引導學生把握課文大致內容,理清課文總分結構,迅速識別中心句與支撐句學生可說:蘇州園林美在亭臺軒榭的佈局(3段),美在假山池沼的配合(4段),美在花草樹木的映襯(5段),美在近景遠景的層次(6段)

2、蘇州園林講究完美的圖畫除了上述四個講究之外,還注意了哪些細節?(注意角落的圖畫美(7段)、注意門窗的圖案美(8段)、注意色彩搭配的協調美(9段))3、尋讀課文,評說園林圖畫美的內涵,用“蘇州園林體現出的美”說話

(抓住文中與圖畫美相關的詞句,學生很快能深入理解:蘇州園林建築的佈局呈現出不對稱的美(美術畫),假山的堆疊體現出藝術的美,池沼周圍景物的配置追求自然的美、變化的美,栽種和修剪樹木着眼於畫意的美,花牆和廊子增加了景緻層次的美,角落裝飾體現出別緻的情調,門窗體現出工藝的美、圖案的美,色彩體現出搭配的美??)

三、重點研讀,把握蘇州園林的藝術特色

1.學生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3-6段,任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方面探索蘇州園林具有圖畫美的原因(小組合作,畫出關鍵詞句,並進行圈點批註)

思考: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和匠師們是如何創作這幅完美圖畫的?蘇州園林的美究竟有什麼特點?(此爲主問題)

(透過此問題的探索,使學生從整體到局部對蘇州園林的特點有全面的瞭解,也對欣賞園林藝術的方法有初步的瞭解,並提高學生的審美素養)

2.學生交流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①要注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與思維品質的訓練,要巧妙地插問,承上啓下,使課堂教學流暢,教師可對學生的回答稍作補充評論,既起到點撥作用又提高學生的認識

語言是文章的靈魂,本文語言簡潔生動,準確而充滿情趣要把探求蘇州園林的藝術之美與品味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生動性結合起來,以體現語文課堂的本色

③對於文章提到的藝術特點的品析,應隨即播放相應圖片,幫助學生理解、消化)

各種學習活動設計具體,充分注意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因材施教,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遵循常規但不拘泥,根據學生的差異和特點,從具體到抽象對教材進行處理,引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練習設計體現知識的綜合運用,形式多樣,分量與難度適中。

交流內容預設:

(1)亭臺軒榭的佈局有自然之趣(此處主要扣住“絕不講究對稱即可)

(2)假山池沼的配合有“入畫之感(這一部分重點研讀,爲學生精讀文字提供範例,提升學生學習能力,達到“教是爲了不教”的目的)

A、假山的特點

假山的總體特點: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具體表現爲三個方面:造型,它們千姿百態,重巒疊嶂;搭配,幾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效果,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都能忘卻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教學時用“改詞”、“換詞”、“移詞”、“減詞”等方法引導學生比較、推敲、品味,體會語言的精妙之處)

⊙辨析“藝術”與“技術”學生思考: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藝術而不僅是技術刪除“僅”字,說“假山的堆疊是一項藝術而不是技術”行不行?爲什麼?爲什麼蘇州園林假山的堆疊是藝術而不僅是技術,改成“假山的堆疊,可以說是一項技術而不僅是藝術”行嗎?

⊙全在於設計者和匠師們生平多閱歷,胸中有丘壑,才能使遊覽者攀登的時候忘卻身在蘇州城市,只覺得身在山間能否改成“一生中見過許多山水風景的形象,深知其中的趣味”?

B、池沼設計特點

池沼的設計大多引用活水,因地制宜,根據園林的具體情況佈置

池沼要求學生說出四點:

一是把“池沼作爲全園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佈置”;二是水面成河道模樣,設計決不雷同的小橋;

三是河岸高低屈曲任其自然,再佈置一些湖石,或種零星花木,宛若自然,目的是爲了“從各個角度看都成一幅畫”的效果。

(補充說明:可與《小石潭記》裏的描述“爲坻、爲嶼、爲嵁,爲巖”和“斗折蛇行,明滅可見,其岸勢犬牙差互”比較由此可見蘇州園林的設計者們所追求的這樣的一種自然之趣,都是爲了取得稱爲一幅畫的效果)

四是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增加了園林的生趣,而且水中養魚種荷,“魚戲蓮葉間”又是入畫一景

⊙假如安排兩座以上的橋樑,那就一座一個樣,決不雷同(可以改爲“決不相同”嗎?不可以,“雷同”是不該相同而相同的意思,突出了蘇州園林橋樑的各具情趣)

⊙用減詞法品味下列修飾限制性的詞語,領悟它們準確的表達作用如:

①至於池沼,大多引用活水“大多”說明比較客觀,不排除個別②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樣,往往安排橋樑

③池沼或河道的邊沿很少砌齊整的石岸

(3)花草樹木映襯的畫意之美這個環節利用抓關鍵詞的方式,抓住“映襯”一詞,讓學生思考:蘇州園林的花草樹木是如何映襯

《蘇州園林》優秀教案6

《蘇州園林》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三單元的一篇說明文。這篇課文就像是一把鑰匙,開啟了蘇州園林美的奧妙。作者從遊覽者的角度,概括出數量衆多、各具匠心的蘇州園林總的特點,進而從多方面進行說明。文章沒有泛泛地介紹蘇州園林的景物,而是抓住“務必使遊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體特徵,從整體到局部,從大處到小處,作了富於藝術性的說明,從而使讀者不只瞭解了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領會到園林獨特的美是經過精心佈置而又不損自然的美,同時,還能讓讀者從中獲得一些欣賞中國園林的方法,是一篇說明文的典範,對指導學生寫作、陶冶學生的情感大有稗益。

【教學理念】

1、對於八年級的學生學習說明文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掌握閱讀說明文的方法:明確說明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徵;理清說明順序;找出說明方法;體會說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並學會在寫作中對這些知識進行合理的運用。

2、摒棄保守的“串講”教學模式,設計“課前預習瞭解──創設情景匯入──自由式閱讀──合作式解讀──探究式拓展”五大環節。實施過程中以學生的自讀、自悟爲基礎,大力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沛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發明性。

【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內容,瞭解蘇州園林的特點,理清說明的順序。

2、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3、感受蘇州園林的美,激發學生熱愛中國古老園林的感情。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運用多種說明方法說明事物,體會說明語言的多樣性。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準備】

1、課前安排學生預習課文,找出生字、生詞,在預習本上正確注音、寫字。

2、教師收集有關蘇州園林的有關介紹的文字和圖片,設計成課件,以便學生更直觀的瞭解蘇州園林的有關知識。

【教學流程】

一、課前積累

學習課文之前,讓學生充沛預習課文,結合手中的資料書,瞭解蘇州園林的概況,增強感性認識,激發學習興趣,爲學好課文打下基礎,同時要求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探究課後習題,並將有關字詞摘錄到預習本上,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

(由於我們的學生生活在農村,缺少對蘇州園林的感性認識,缺乏對蘇州園林的瞭解。因而課前的積累意在讓學生初步瞭解蘇州園林,爲學習好課文打下基礎。)

二、創設情景匯入

師:同學們,還記得我們學過的《故宮博物院》中作者是這樣描寫御花園的“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掩映在青松松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中。來到這裏,彷彿進入蘇州園林。”由此可見,蘇州園林在我國古代園林設計中舉足輕重,可謂典範。今天,就讓我們跟隨我國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葉聖陶先生步入他的美文《蘇州園林》,去感受一下蘇州山水亭榭獨特的景緻,別有的韻味。

接着教師出示課前找好的蘇州園林的補充資料,讓學生更詳細的瞭解蘇州園林,增加感性認識。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勝利的一半。”好的導人可以把學生引人新課的“大千世界”,激其情,引其思,營造和諧的氣氛,爲學習課文鋪設基石。爲此,學習課文之前,首先借助學生熟知的課文知識,與學生一起回憶舊知識,引入對新知識的瞭解。再借助資料補充完善,巧妙過渡到課文的學習。)

三、自主式閱讀課文

1、指導學生閱讀說明文應從下面幾方面人手。(板書:明確說明文的對象,分析說明對象的特徵有哪些,理清說明的順序,找出說明的方法,體會說明語言的準確性的特點)

(這是八年級學生第一次具體接觸說明文,應該讓學生掌握如何閱讀說明文的方法。這樣對學習說明文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自由朗讀,整體感知,做到以下幾點:

⑴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圈劃不理解的詞句;(小組交流或全班交流)

⑵ 找出概括蘇州園林一起特徵的句子。

(學課文的開始讓學生一段自主學習的時間,不要老師代替代替,讓他們靠自身能力去探究,去發現;努力做到自學文中的生字詞,自悟文中的精彩之處,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四、合作式解讀課文

1、師:課文先後多次提出“圖畫”,請同學再仔細閱讀課文,用“圈點法”找出這些句子。(學生回答,相互補充,共有10個句子。)

2、老師要求學生把這些句子依次標明序號,並簡要小結:“這一幅幅生動的。圖畫”告訴我們蘇州園林色彩的美,結構和佈局的美,體現出園藝家們獨具匠心。請同學在小組中討論,這些句子中,哪幾句是寫整體?哪幾何是寫局部?哪兒是寫細部。(學生先以4人小組討論,而後在班級發言交流。)

老師出示相應的課件結構圖:整體──局部──細部,並根據學生的回答寫出序號,概括說明順序:從整體到局部,從總到分,從大處到小處的邏輯順序。

師:我們再聯繫上下文,看看這些局部和細部說明的對象分別是什麼?(學生再次認真閱讀課文,找出相應的說明對象。)

師:可見,蘇州園林無論是整體,還是它的每一個局部,甚至每一個細部,處處都注意圖畫美,作者反反覆覆用圖畫作比,目的在於強調蘇州園林的總體特徵,由此,我們可以在說明文的閱讀和寫作方面獲得什麼啓示呢?

(培養學生髮散思維,讓他們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小結:在作者筆下,蘇州園林變成一幅幅大小錯落,千姿百態的圖畫,遊覽者置身其中,“如在圖畫中”,讀來令人美不勝收。

3、以優美的古等獨奏曲爲背景音樂,學生自由選擇課文段落朗讀。

(賞佳音、品美文,充沛獲得身臨其境的感受。)

在朗讀的基礎上品味說明語言的準確性。(學生找出課文中表示說明語言的準確、簡練、生動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4、師:要想把事物說明得好,還要講究方法。說明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分類別、下定義、舉例子、作比較、列數字、打比如、列圖表、摹狀貌、引用等。(指導學生找出課文中的說明方法,並舉例。教師出示相應的句子,指導學生體會。)

(在合作解讀課文的過程中,主要是教給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方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