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第六單元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教案

口語交際

討論:我看“聞雞起舞”

第六單元口語交際寫作綜合性學習教案

教學目標

1.能聽懂、掌握別人發言的要點。

2.能準確、流利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和觀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3.積極思考,大膽發言,提高思辨能力。

匯入新課

同學們,前面我們學習了《祖逖北伐》一文。我想,大家對祖逖聞雞起舞的故事還記憶猶新吧(播放《聞雞起舞》的動畫)。聞雞起舞、懸錐刺股的故事,曾經激勵着多少學子爭分奪秒地奮發學習。那麼,你們是否贊同學習祖逖?對其有何看法呢?請大家來談一談。

活動指導

1.課前充分蒐集有關資料,如名人從小刻苦學習的例子,或睡眠對正處於長身體階段的青少年的重要性等,爲討論做好準備。

2.大家可分成小組展開討論,也可以按辯論會的形式進行。

3.可以就教材給出的兩種觀點進行討論或辯論,也可以有新的觀點產生。討論時要用簡潔的語言擺事實,講道理,將自己的觀點說清楚。

4.討論或辯論時,既要敢於堅持自己的見解,又要耐心聽取別人的發言,也可以對別人的發言提出質疑。意見不一致時,雙方要互相尊重。

5.本次交際是爲了提高大家的口語表達能力,鍛鍊自己的思維能力,因此不必強求統一認識,只要認真思考過、討論了即可。

範文示例

我看“聞雞起舞”

主持人:“聞雞起舞”這一成語典故,說的是東晉名將祖逖年輕時與劉琨同爲司州主簿,常互相勉勵振作,半夜聽到雞鳴就起牀舞劍。後以“聞雞起舞”比喻志士及時奮發。在我們這次交際活動中,大家對“聞雞起舞”有兩種不同的看法。第一種觀點是我們應該學習他聞雞起舞的精神,爭分奪秒的學習,第二種觀點是我們應該要保證睡眠,在已經緊張的學習狀態下要做到勞逸結合。下面我們對此發表自己的看法。

甲:我同意第二種觀點。我們現在學習已經很緊張了,課程排得滿滿的,如果回家再不分時間地苦學,就不能保證充足的睡眠,身體肯定吃不消。那樣的話,大腦疲倦,記憶力減退,學習效果不好,肯定是得不償失的。

乙:我不同意第一種觀點。我認爲及時奮發精神是應該學習的,但學習不能夜以繼日,應該勞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收到實效。因此,“聞雞起舞”的奮發精神,我們要學習,但具體做法要依個人實際情況而定。

丙:我比較同意第一種觀點。要想學有所成就必須刻苦,就應該爭分奪秒地學習,就應該拿出“聞雞起舞”的精神和勁頭來,否則就不能培養自己堅強的意志和刻苦奮鬥的精神。因此,我贊成第一種觀點。

寫作

改寫《十五從軍徵》

教學目標

1.發揮想象,生動描述,運用人物的描寫方法,將人物描寫具體化。

2.注意描寫語言的生動形象,要比原作描寫得更細膩、形象。

匯入新課

同學們喜歡看電影、電視劇嗎?———可知道《圍城》是根據什麼改編的?《花木蘭》呢?改編是很有趣的創作活動,同學們想不想試試?知道怎樣改寫嗎?老師這裏有幾個改寫範例,讀一讀,理一理,聰明的你,就明白了。

寫作指導

1.改寫的關鍵在於“豐富詩歌已知的形象,填補詩歌的藝術空白”,改寫的步驟是“確定故事———確定場面———再現情境———表達旨趣”。這次的寫作就是改寫《十五從軍徵》。

2.讀懂全文,把握中心。這首詩從主題思想來說,揭露戰爭對百姓的一大傷害,具有強烈的反戰主題。寫作時,不能脫離這一主題思想另闢蹊徑,要緊緊地把握詩的'內容、結構及特點,才能寫好。

3.展開合理的聯想與想象。《十五從軍行》給讀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詩中沒有寫環境的艱苦,沒有寫戰時的思念,沒有寫離家的情景、家中父母的思念、回家的歸心似箭等,這些內容可以透過想象補充。

4.形式多樣,語言生動。爲了使文章生動感人,言真意切,可以綜合運用多種手法來寫。如在敘述中夾雜描寫、議論、抒情,以增強文章的表達力。適當使用比喻、誇張、排比等修辭手法,增強語言的生動性。

5.改寫時,還要注意幾條原則:首先,要明確改寫的要求。其次,在對原文理解的基礎上重新進行構思: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補充什麼,刪減什麼。把這些想清楚了,纔可以作文。最後,在動筆改寫的過程中,不要受原文語言的束縛,要儘量用自己的語言來寫。

範文示例

回家

———改寫《十五從軍徵》

我只不過是一個小卒,社會大棋盤上的一個小小的棋子,被棋手擺佈一生。

———題記

前言:己亥年四月初,戰爭依然繼續,老兵李軒寧實在走不動了,將軍允許他告老還鄉。

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我今年已經八十歲了。再過三天就是我八十歲的生日,能在我有生之年回家和家裏人過這八十歲的生日,是我此生最後的願望。

這麼多年來,隨着軍隊輾轉流離,南征北戰,風餐露宿;看花開花謝,冬去春來;在刀山劍海里衝過,在死人堆裏爬過。我的記憶中盡是戰爭和鮮血。多少神勇威武的將領死在刀劍下,多少朝暮相處的戰友倒在血泊中,我卻一次次地死裏逃生。看慣了狼煙,看慣了戰爭,看慣了廝殺,看慣了血泊,看慣了生死,也看透了我的一生。

我不知道是怎樣回到大黃坡村的,更不知道是怎樣回到闊別六十五年的家中的,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三弟他們全在這裏,但是沒有人能告訴我,他們誰是誰。他們都躺在泥土下面了,再也看不到他們的面容,再也聽不到他們的聲音……壘起來的墳墓荒草叢生。家裏的院牆已經坍塌,野兔從狗洞裏探出頭來,睜着發紅的眼睛疑惑地盯着我的舉動。推開搖搖欲墜的屋門,房樑上幾隻野雞驚叫一聲,扇動翅膀,撲撲地飛躥出去,掀起陣陣塵土。陽光斜照進來,投下了一道光柱。光柱下躺着幾段斷掉的凳腳,散了一地的發黴的稻草,幾件扔在地上的破衣。一股陳腐的腥臭撲鼻而來……在這一剎那,我幾乎要暈倒,這就是我的家?!

在院子里弄來些野谷和野菜,架起爐火,煮飯充飢。獵獵篝火燃起,煙火中,往事歷歷在目:父親、母親、大哥、大姐、三弟……如今,一切都無可挽回地走向了毀滅。夕陽西下,晚霞像一塊巨大的血塊在天地間凝結。整個村莊死了一樣的寧靜,聽不到母親的呼喚,也聽不到戰馬的嘶鳴。

人,要用一生的代價來明白生死之道:人的一生,只不過是社會大棋盤上的一個小小的棋子,註定被棋手擺佈一生。

後記:己亥年五月十七,也就是李軒寧生日那天,戰爭依然繼續,村莊依然寧靜。有人從彌陀河裏把李軒寧撈上來。撈上來的時候,他已經死了。溼淋淋的屍體,肚子脹得很高。沒有人知道這天是他的生日,人們只知道這天是他的祭日。

【點評】作者在原詩的基礎上展開豐富合理的想象,將詩歌改寫爲一篇情節完整的故事。文章構思巧妙,以家中的巨大變化和老兵的生日變爲死祭反映戰爭帶給百姓的深重災難。結構新穎,有題記、前言和後記,談文章首尾呼應,主題突出。

寫字

行楷字書寫佈局的幅式

教學目標

1.瞭解漢字書寫的基本知識。

2.學習行楷字書寫佈局的幅式,以及正文和落款文字的大小比例。

3.參照範例臨摹,提高自己的書法水平和審美情趣。

活動內容

結合範例,介紹幅式的種類;透過觀察、臨摹和嘗試寫作。掌握幅式的大小比例和落款字型大小,在引導學生追求書寫美的過程中激發學生自主實現書寫實用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

條幅爲豎式,呈長條狀,內容大多豎着寫,一般長是三至五倍。

中堂有橫式,有豎式,內容可橫着寫,也可豎着寫,一般長是寬的二倍。

橫幅,內容橫着寫,與條幅正相反,一般長是寬的三至五倍。

在中堂幅式中,因爲每句話很整齊,一句一行,所以有逗號處可稍大一些留空隙。

中堂幅式的字落款屬於通天款,即落款單佔一行,自上而下,一書到底。

條幅幅式的字落款屬於富款,即落款佔一行中的大部分,若佔小部分,不超過二分之一,則屬窮款。

在書寫時,落款文字的大小應比正文小一些。寫明正文內容題目和作者名,也可寫上書寫的時間和地點。

綜合性學習

主題探究學習:從古詩看古代交通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和體驗社會科學研究的一般過程,學習掌握收集、分析、歸納資訊的方法和步驟,學習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查找資料。

2.從詩歌中瞭解古代交通狀況,豐富自己的文學底蘊。

3.培養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運用語文、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知識的綜合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

4.培養積極主動參與探究的意識、嚴謹負責的科學態度、鍥而不捨的科學精神和良好的科學道德。

活動內容

詩歌是一定社會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詩歌往往能多樣化、多方面地反映社會生活。無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詩經》、《楚辭》、漢魏樂府、唐詩、宋詞,還是元散曲,都給我們提供了認識當時社會、體會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狀態的參考。

活動指導

1.蒐集從小學到中學、從課內到課外所學的詩歌,從中篩選出與本次探究相關的資訊,做好探究準備。

2.圍繞探究課題從書報刊、網絡上搜集更多的資料,還可以去請教有關方面的專家、其他任課教師、家長等,並根據課題目標對資料進行梳理、分類、歸納。注意對所蒐集到的資料要註明來源,

於文獻的資料,須註明作者、書籍(期刊)名稱、出版社、出版日期、頁碼等;若來源於網絡,則須註明網站名稱、日期等。

3.根據蒐集的資料,圍繞“探究建議”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及材料分析的基礎上,個人或小組發現問題,確定要深入探究的話題。

4.分析所要探究話題的可能性,確定小組分工,制定探究計劃,在探究活動時及時做好活動記錄、感受和體驗記錄。

5.有針對性地蒐集與本課題有關的資料,並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遴選和提煉,並在此基礎上完成小論文。小論文一般包括四部分:題目、引論、主論和結論。

6.對此次探究性學習進行反思。撰寫、交流心得體會。

範文示例

1.從古詩看古代交通。

(1)《采薇》(《詩經》):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2)《朝天子·詠喇叭》(王磐):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聲價。

(3)《早發白帝城》(李白):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4)《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望洞庭湖贈張丞相》(孟浩然):欲濟無舟楫,端居恥聖明。

(6)《漁家傲》(李清照):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7)《贈汪倫》(李白):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8)《楓橋夜泊》(張繼):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9)《使至塞上》(王維):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賞析:以上大多數爲送別、鄉愁詩。長途旅行一般走水路要乘船;陸路乘車,車是由馬拉的,沒有機械;短途的一般是步行。在一些邊疆地區或遊牧民族則以馬爲主要的交通工具。落後的交通設施和道路的不發達造成了思鄉和“家書抵萬金”的情況。看來,交通的落後是制約古代封建王朝發展的主要原因。

2.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詩

(1)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晉·陶淵明《飲酒》

(3)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4)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5)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唐·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南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7)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南宋·陸游《遊山西村》

(8)行道遲遲,載渴載飢。

———《詩經·采薇》

(9)官船來往亂如麻,全仗你擡聲價。

———明·王磐《朝天子·詠喇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