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把握古今詞義的聯繫和區別》教案

教學目標

《把握古今詞義的聯繫和區別》教案

語言建構與運用準確理解詞義,把握詞語的用法;理解古今詞義的聯繫;把握古今詞義的區別。

思維發展與提升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把握古今詞義的聯繫和區別。

審美鑑賞與創造理解詞義在具體語境中的聯繫和區別,學會準確運用詞語。

文化傳承與理解能理解和正確運用漢語語言,瞭解漢語語言的美,培養學生熱愛母語的感情。

教學重點

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注意用詞的準確,更好地表情達意。

教學難點

理解用詞的準確、鮮明、生動性,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義的現象。

一、課前熱身匯入

1.請學生翻譯《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曰:“我與城北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譯文:鄒忌身高八尺多,形象外貌光豔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最美的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着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

2.透過以上文字的翻譯,你認爲古今漢語詞義是否完全一致?

3.光看字形,現代不用的字只有四個:昳、曰、孰、吾。從字的意義來看,真正古今一致的,除人名、地名外,也只有十二個字:八、我、能、城、國、不、客、從、來、坐、談、問。大多數的字,意義有所不同。

二、明確學習內容

1.師:從剛纔的活動我們知道,要想得心應手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必須首先要準確理解詞義。這也是我們今天活動的內容:古今詞義的聯繫與區別。

2.學生快速閱讀教材,畫出今天內容的簡單思維導圖。

3.請兩個同學到黑板上繪製展示。

4.集體討論、補充、修改,明確內容思維圖。

三、具體示例分析

結合思維導圖,分析教材前部分的例子,理解相關內容。

學生分三個小組,每個小組一個板塊的例子,探究、理解、分析、總結之後,分別派代表講解有關內容,其他組員可作適當補充,教師適當點撥並總結。

附:典型示例

一詞多義

古今異義

◎詞義的擴大縮小

◎詞義發生轉移或強弱化

◎感情色彩變化

四、分組自主探究

把學生分爲三組,分別收集整理古今詞義在以上三個方面的例子。

其中第一組負責一詞多義板塊,第二組負責古今異義板塊,第三組負責避免以今律古,望文生義的板塊。先自主收集整理,再分組討論探究,最後小組長歸納總結,分別派代表展示有關內容,其他組員可作適當補充。課後把結果形成文字和學習心得,分享到班級學習園地裏。

1.根據思維導圖,第一組自主閱讀《唐雎不辱使命》,找出文中一詞多義的詞,或找出所學課文或所知的一詞多義的詞。

2.根據思維導圖,第二組自主閱讀《醉翁亭記》,收集整理古今異義的詞,或整理出所知道的重要的古今異義詞。

3.根據思維導圖,第三組負責收集語文學習活動中最易以今律古、望文生義的詞(包括現代漢語古代漢語的語言現象)。

五、成果展示分享

第一組成果:《唐雎不辱使命》

初中階段一些重點字詞的一詞多義現象

1.鄙本義:①邊境(蜀之鄙有二僧《爲學》)引申義:②鄙陋、目光短淺(肉食者鄙《曹劌論戰》)③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

2.畢本義:①田獵用的長柄網引申義:②盡(畢力平險《愚公移山》)③全部(羣響畢絕《口技》)

3.薄本義:①蔓延生長的草叢引申義:②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陽樓記》)③輕視(不宜妄自菲薄《出師表》)④厚度小(薄如錢脣《活板》)

4.策本義:①馬鞭(執策而臨之《馬說》)引申義:②鞭打、驅使(策之不以其道《馬說》)③記錄(策勳十二傳《木蘭詩》)④計謀(成語“束手無策”)

5.長cháng本義:①兩點距離大,與“短”相對(北市買長鞭《木蘭詩》)

引申義:②長度(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核舟記》)③長久,健康(但願人長久《明月幾時有》)④永遠(死者長已矣《石壕吏》)。

zhǎng:本義:⑤年長引申義:⑥排行最大(木蘭無長兄(《木蘭詩》)⑦頭領(吳廣皆次當行,爲屯長《陳涉世家》)

6.故人爲結束老人的生命(本義已消失)引申義:①舊的,原來的(溫故而知新/兩狼之並驅如故)②特意(桓侯故使人問之/餘故道爲學之難以告之)③原因,緣故(公問其故)④所以,因此(故餘雖愚)

7.誠本義:①誠實真誠引申義:②誠心(帝感其誠)③的確,實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④果真(今誠以吾衆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

8.觀本義:①看(予觀夫巴陵勝狀)②引申義:景色,景象(此則岳陽樓之大觀)

9.當本義:①被高大土墩遮擋引申義:②承當,承受(當之無愧)③應當(當獎率三軍《出師表》)④將要(今當遠離)⑤對着,向着(木蘭當戶織《木蘭詩》)⑥值,正在(當時此,諸郡縣苦秦吏者《陳涉世家》)⑦抵擋(“銳不可當”)

10.道本義:①道路(會天大雨,道不通《陳涉世家》)引申義:②道義(引申義)(伐無道,誅暴秦)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馬說》)④說,講(不足爲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11.發fā本義:①發射(見其發矢十中八九)引申義:②行動、發動(四夷之所憚以不敢發)③起,被任用(舜發於畎畝之間)④徵發(發閭左適戍漁陽九百人)⑤開放(野芳發而幽香)⑥發出(一時齊發,衆妙畢備)⑦fà,本義:頭髮(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12.固使護甲牢不可破(本義已消失)引申義:①本來(固衆人《傷仲永》)②頑固、固執(汝心之固《愚公移山》)③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④鞏固(固國不以山溪之險)⑤安守,固守(君子固窮……)

第二組成果展示:古今異義

《醉翁亭記》

1.非絲非竹竹:古義:管樂器今義:竹子(詞義發生轉移)

2.四時之景不同時:古義:季節今義:時間(詞義發生轉移)

3.野芳發而幽香發:古義:開放今義:散發(詞義發生轉移)

4.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義:情趣今義:意思或願望。(詞義發生轉移)

5.遊人去而禽鳥樂也去:古義:離開今義:到,往(詞義發生轉移)

6.頹然乎其間者頹然:古義:醉醺醺的樣子今義:頹廢的樣子(詞義發生轉移)

7.野芳發而幽香香:古義:香花今義:芳香(詞義發生轉移)

8.林霏開開:古義:消散今義:開啟(詞義發生轉移)

9.晦明變化者晦:古義:陰暗今義:晦氣,倒黴(感情色彩變化)

10.佳木秀而繁陰秀:古義:茂盛繁茂今義:美麗(詞義發生轉移)

11.射者中弈者勝射:古義:投壺,一種遊戲今義:射擊(詞義發生轉移)

其他的一些重要的古今異義詞語。如:

1.卑鄙(感情色彩發生變化)

今義:品質惡劣古義:卑,指出身低微;鄙,見識淺薄,常用作謙詞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出師表》)

2.博學(詞義發生轉移)

今義:學問廣博精深古義:廣泛地學習

例如: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勸學》)

又例如:博學而篤志(《論語子張》)

3.從而(詞義發生轉移)

今義:連詞古義:從,跟隨;而,而且

例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師說》)

4.非常(詞性發生轉移)

今義:很,大(副詞)古義:①意外事故(名詞)

例如:所以遣將守關者,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鴻門宴》)

②不同尋常的(形容詞)

例如: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遊褒禪山記》)

5.風流(感情色彩發生變化)

今義:生活浪漫放蕩;男女關係不正當古義:①傑出、英俊

例如: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②繁華的景象,流風餘韻

例如: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6.乖(感情色彩變化)

今義:形容人聽話乖巧。古義:偏執,不馴順,貶義詞(行爲偏僻性乖張《林黛玉進賈府》)

7.絕境(詞義發生轉移)

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古義:與外界隔絕之地

例如: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8.可以(詞義發生轉移)

今義:能夠古義:可,可以;以,憑,靠

例如: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論語》

9.妻子(詞義縮小)

今義:愛人(女方)古義:妻和子女

例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桃花源記》)

10.學者(詞義縮小)

今義:有專門學問的人古義:求學的人,讀書人

例如: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說》)

11.所以(詞義發生轉移)

今義:表示因果關係的關聯詞古義:①用來,靠它來。

例如: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②表原因的虛詞。

例如:臣所以去親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義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12.作文(詞義發生轉移)

今義:語文課裏寫文章的練習。古義:寫文章。

例如:屬予作文以記之(《岳陽樓記》)

第三組成果展示:以今律古,望文生義而誤用。

1.望其項背:還可以看得見別人的頸項和脊背,表示趕得上或比得上。這個詞一般多用爲否定意義的句子,如“不能望其項背”、“難以望其項背”、“非……所能望其項背”。常誤解成趕不上或比不上。

2.歎爲觀止:好到了極點,常誤當貶義詞用。

3.明日黃花:比喻爲過時的事物,但總被寫成“昨日黃花”。

4.不刊之論:指不能被刪改的文字,還被引申爲“不可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常被誤說成是“不能刊載的言論”。

5.不足爲訓:不能當作典範或法則。不能誤解成“不足以成爲教訓”。

6.焉:不能一味地當做句末語氣助詞來翻譯,有時可能是兼詞。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焉:在其中。

7.凱旋:是“勝利歸來”的意思,不能畫蛇添足,在前面加上“勝利”,或者

在後面加個“歸來”。

8.濫觴:比喻事物的起源、發端。這是最常見的一種。

9.犯而不校:犯:觸犯;校:計較。受到別人的觸犯或無禮也不計較。不能誤解

成違犯不改正。

10.長袖善舞:袖子長,有利於起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後形容

有財勢會耍手腕的人,善於鑽營,會走門路。不能誤解成能歌善舞,表演水平高。

11.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而是指天氣日漸轉涼。

12.莘莘學子:應是“衆多的學子”。在“莘莘學子”前加了“一大批”“許

多多”,或者是在“莘莘學子”後面加上了個“們”字,造成了詞意重複的錯誤。也不能在“莘莘學子”前加上“一位”、“每一個”,再用這些限定,就犯了邏輯上的錯誤。

13.闌珊:共有五種含義。一是表示“衰減、消沉”,如“詩興漸闌珊”“意興

闌珊”,意思是說沒有什麼詩興了,興致不高了。二是形容燈光“暗淡、零落”,如辛棄疾《青玉案.元夕》中寫道:“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三是表示“殘、將盡”,如“春意闌珊”,意思指春天漸去漸遠。四是指“凌亂、歪斜”,如“字闌珊,模糊斷續”,表達的意思是字跡凌亂。五是指“困窘、艱難”,如“近況闌珊”,意思指現在的情況不好,處境困難。不能將“闌珊”解釋爲:表示燈火通明、興致很高。

14.炙手可熱,字面意思是手一接近就感到很熱,使人接近不得,引申比喻爲一些人權勢很大,氣焰囂張。不能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

15.登堂入室:原指登上廳堂,步入內室。後來人們比喻爲學問或技藝由淺入深,

循序漸進,終至高深境界。其主語應當是人而不應該是物,也不能將“登堂入室”當作很具體的一種動作,從而誤解爲“從大廳進入內室”。

標籤:教案 把握 詞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