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古代近義詞的區別(1)

 

古代近義詞的區別(1)

    古代近義詞的區別(1)

1,“憾、恨、怨、怒、憤、忿、慍”的區別

“憾”和“恨”是同義詞,“憾”的本義是“遺憾、不滿、不高興”。“恨”的本義是“遺憾、不滿意”,《說文》:“恨,怨也。”都有表示遺憾的意思。只是先秦一般用“憾”,漢代以後多用“恨”。如《史記蕭相國世家》:“臣死不恨矣!”“怨”和“恨”在古代漢語中意思並不一樣,“怨”的本義是“埋怨、怨恨、仇恨”,《說文》:“怨,恚也。”(恚:生氣、憤怒。)後來也表示“責怪、埋怨”等意思,“恨”最初沒有這個含義,只有“怨恨”兩個字合用時纔有仇恨的意思。“慍”也有“生氣”的意思,《說文》:“慍,怒也。”但一般指“心裏怨恨,暗暗生氣”,如《論語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怒”沒有“遺憾、仇恨”的含義,《說文》:“怒,恚也。”本義是“憤怒、生氣”。不但在心裏,而且在外表有明顯地表現。如《國語周語》:“怨而不怒。”“忿”的本義是“憤怒、怨恨”。《說文》:“忿,悁也。”(悁:生氣)。《廣雅》:“忿,怒也。”“憤”最初沒有“憤怒”的意思,《說文》:“憤,懣也。”本義是“憋悶”,後來纔有“憤怒”的意思。

2,“盜、賊、偷、竊”的區別

現代漢語中,“盜、賊、偷、竊”都有“盜竊、偷東西”的意思。在古代漢語中,“盜”和“賊”兩個字的意思與現代漢語的意思,幾乎相反:“盜”是會意字。甲骨文字形的含義是:看到人家的器皿就會貪婪地流口涎,存心不善。《說文》:“盜,私利物也。”本義是“盜竊,偷東西”。現代漢語所謂“賊”(偷東西的人),先秦兩漢多用“盜”。“賊”也是會意字。小篆字形,從戈,則聲。從戈,刀毀貝。 《說文》:“賊,敗也。”本義是“殘害,傷害”。 現代漢語的“盜”(搶劫財物的人),古代多用“賊”,後來才指偷竊者。在先秦兩漢時期,“賊”也指作亂叛國危害人民的人。如《史記商君列傳》:“商君,秦之賊。”偷(婾)是形聲字。從人,俞聲。《說文》:“偷,苟且也。”本義是:“苟且,馬虎”。如杜甫《石壕吏》:“存者且偷生。”“偷”在先秦並不作爲“偷竊”講,兩漢時也很少用,後來纔有“竊取 ”的意思,如《淮南子道應訓》:“楚有善爲偷者。”“竊”(竊)也是會字意。 從米,以米爲穴,意爲蟲在穴中偷米吃,是會意字。《說文》:“竊,盜自中出曰竊。”本義是:“偷”。如《墨子公輸》:“敝輿而欲竊之。”四個字中“盜、賊、竊”本義都是動詞,而“偷”是形容詞。

3,“哀、戚、悲、悼、慟”的區別

“哀、戚、悲、悼、慟”都表示“悲傷”的意思,“戚”通“慽”、“慼”,一般表示“憂苦、悲哀”如柳宗元《捕蛇者說》:“貌若甚戚者。”“蔣氏大戚。”“哀”和“悲”含有“哀傷、憐憫、同情”的含義,其中“哀”的本義是“悲痛,悲傷”,《說文》:“哀,閔也。”《廣雅》:“哀,痛也。”都表示“悲傷、悲痛”的含義;“悲”的本義是“哀傷,痛心”,《說文》:“悲,痛也。”《廣雅》:“悲,傷也。”常表示“哀傷,痛心”的含義,如《詩小雅鼓鍾》:“憂心且悲。”其中“哀”還有“悲痛、傷心”的'意思,感情色彩要重一些;如《禮記檀弓》:“有婦人哭於墓間而哀。”“悼”本義是“恐懼”,《說文》:“悼,懼也。陳楚謂懼曰悼。”後引申爲“悲痛”的意思,多用於對死者表示沉重悼念;如“慟”本義是“大哭”的意思,引申爲“極度悲痛”,如《論語先進》:“顏回死,子哭之慟。”

4,“供、貢、奉、獻”的區別

供 形聲字。從人,共聲。《說文》:“供,供給。”本義是:“供給,供應”如《韓非子解老》:“凡與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內給淫奢也。”

貢(貢)也是形聲字。從貝,工聲。《說文》:“貢,獻功也。”《釋言》:“貢,上也。”《廣雅》:“貢,獻也。”本義是“進貢,把物品進獻給朝廷”。如《左傳僖公四年》:“爾貢包茅不入。”後引申爲“賞賜”, 《爾雅釋詁》:“貢,賜也。”孔子的第子端木賜,字子貢。

獻(獻)是形聲字。從犬,鬳聲。“犬”代表進獻之物。《說文》:“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禮記曲禮》:“犬曰羹獻。”(按,禮凡薦腥謂之獻。)《周禮大司馬》:“獻禽以祭祖。”本義是“獻祭”。如《詩豳風七月》:“獻羔祭韭。”後引申爲“下對上、卑對尊的進獻 ”《廣雅》:“獻,進也。”《左傳隱公元年》:“有獻於公。”“稱獻於公。”《荀子正論》:“稱遠近而等貢獻。”

奉 會意字。小篆字形,從手,從収。最上面像一串玉或樹蓋子,表示用手捧物的意思。《說文》:“奉,承也。”本義是“兩手恭敬地捧着。”後作“捧”。如《戰國策燕策》:“荊軻奉樊於期頭函,而秦武陽奉地圖匣,以次進。”也表示“恭敬地接受 ”,諸葛亮《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引申爲“進獻,下對上送東西 ”如《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請奉盆缻秦王,以相娛樂。”《史記項羽本紀》:“玉斗一雙,再拜奉大將軍足下。”後來還表示“送,給予,賜予 ”,如《莊子說劍》:“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莊子弗受。”蘇洵《六國論》:“奉之彌繁,侵之愈急。”

因此,“貢”、“獻”、“供”都有“奉”、“獻”的意思,但是“貢”一般指把東西獻給君主、朝廷。“獻”表示把東西恭敬地送給人。現在連用意思差別不大。“供”則表示“供給”、“供奉”,與“貢”、“獻”的意思區別較大。“奉”的範圍則較廣。

 

標籤:近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