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四年級《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四年級《呼風喚雨的世紀》第一課時教案設計

1.認識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運用字理識字的方法認識“耕”,運用形近字區分“幻”。結合泡泡裏的“‘發現’和‘發明’有什麼區別”來區分發明、發現,改變、改觀這兩組詞語,並能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運用。

2. 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在自讀自悟中,運用聯繫上下文,聯繫生活實際,結合重點語句談自己閱讀感受,激發自豪,激動的情感。

3.在理解、品味、運用語言中,結合具體的實例體會第三、四段農耕社會和20世紀的古今不同,透過品讀“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體會農耕社會的落後,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蹟和威力,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及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4. 透過對聯繫生活世紀瞭解20世紀的科學成就之多,加深對“二十一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這一中心句的理解,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教學重點】:透過聯繫生活實際、品讀的重點段落,瞭解20世紀科學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結合上下文,理解文中一些含義深刻的詞語和句子

【教學準備】:

【教學流程】:

一、揭題,質疑,激發閱讀期待。

1.看到“呼風喚雨”,你想到了誰?對“世紀”這個詞有哪些瞭解?

2、課文的題目是“呼風喚雨的世紀”,你想了解些什麼呢?

(學生質疑)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一讀課文。

2、生讀課文

3、讀過一遍課文後,你讀懂了什麼?交流。整理課文主要內容。

【設計意圖】用自由朗讀的方式先整體感知課文,學生在讀中能對整篇有個大致瞭解,爲後面的學習打下了基礎。閱讀心理學告訴我們,一個人讀一篇,就會產生初步的閱讀感受,通稱“閱讀初感”,它是閱讀者在沒有受到外界任何影響的情況下產生的,雖不免膚淺雜亂,卻是閱讀者獨特的體驗。

三、再讀課文,激趣質疑,深入探究。

1、再次質疑:爲什麼說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2、默讀課文,畫出20世紀是一個了不起的世紀的語句,並批註感受。

【設計意圖】:帶着問題讀,學生有目的的`讀,有價值地獲取,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少的一個環節,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讀書動筆,能夠幫助記憶,要求學生默讀,讓學生深入體會。

四、細讀品悟,體會巨大成就。

1、交流。

A、20世紀,人類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祕;20世紀,電視、程控電話、因特網以及民航飛機、高速火車、遠洋船舶等,日益把人類居住的星球變成聯繫緊密的“地球村”。

(1)讀句子,談感受。(一讀,旨在讀出個人感受)

(2)這裏有這麼多的發現和發明,你覺得哪一個最了不起?(學生暢所欲言,師可做適當引導:如登上月球、潛入深海、洞察百億光年外的天體、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奧祕等。)

(3)20世紀除了這些發明外,還有哪寫發明創造呢?

這些發明創造,不僅改變了我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

生活在這樣科技發達的新世紀,你的心情怎麼樣?(愉快、高興、激動、興奮)

(三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繼續交流找到的句子。

B、“在20世紀一百年的時間裏,人類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獲得那麼多奇蹟般的、出乎意料的發現和發明。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1)讀句子,談感受。

(2)結合“總和、奇蹟般的、出乎意料”等詞語談感受。

體會20世紀科技成就的偉大與迅速。

C、對比農耕社會“那時沒有電燈,沒有電視,沒有收音機,也沒有汽車。”體會農耕社會的貧窮與落後。

1、品讀“沒有……沒有……沒有……也沒有……”當時的農耕社會還沒有什麼呢?更進一步體會20世紀科技發展的迅速,以及爲人類生活帶來的變化。

2、上百萬年中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幻想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在20世紀,一切都變爲了現實。請大家聯繫生活實際,想一想,千里眼、順風耳、騰雲駕霧的神仙就是現在的——-。

“千里眼”成了現在的(望遠鏡、視頻、可視電話)。

“順風耳”,成了現在的(電話、手機)。

“騰雲駕霧”靠(飛機、宇宙飛船)實現幻想。

D、理解詩句

師:這麼多先進的、美好的、神奇的事物都在20世紀這一百年的時間裏創造出來了。這變化的速度是如此之快,範圍是如此之大,內容是如此之多。如果引用課文中的一句詩來形容,那就是——

(1)生齊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2)從字面上談對詩句的理解。

(3)結合《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從詩題看,“白雪歌”是寫塞外雪景的,“送武判官歸京”寫的是送別友人的事情。這句話借春風吹開無數雪白梨花寫塞外雪後的壯觀景象,想像多奇特呀,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句詩?齊讀多好的詩呀,再來讀一讀吧,以後就可以用它來形容日新月異的變化了。

(4)感情朗讀,讀出詩情。

【設計意圖】:依讀定教,設計有層次地讀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培養讀、思、悟的讀書習慣。在多種形式的閱讀中,體會古今生活鮮明的對比,感受科學技術的偉大。

五、昇華主題。

1、孩子們,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日新月異、瞬息萬變的20世紀的精彩瞬間吧!(播放)

2、用羅素的話總結。難怪1923年數學家、哲學家羅素說——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

六、總結,留下思考。

同學們,這篇課文是中國科學院的院長路甬祥爺爺寫的,僅僅用了幾百字就將20世紀的科技成就寫得這樣清楚明白,他是怎樣寫的呢?用了什麼樣的方法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交流。

七、積累詞句,指導書寫。

1、積累詞語。

(1)出示帶有認字的詞語,試着讀一讀。文中像“遠洋船舶”這樣的科學術語文中還有很多,讓我們把它們快快找到並積累下來吧!生彙報。

(2)出示:正是這些發現和發明,使人類的生活大大改觀,其改變的程度超過了人類歷史上百萬年的總和。

區分: “發現、發明 改變、改觀” 並嘗試運用詞語填空。

“發現”和“發明”的區別是什麼?(發現:本來存在的,經過研究、探索看到或找到前人沒有看到的事物或規律。發明:本來不存在的,創造新的事物或方法。)

【設計意圖】:討論區別“發現”和“發明”的不同意思,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學會使用語言,拓展了練習,語文學習落到實處;

2、積累詩句、名言。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歸根到底,是科學使得我們這個時代不同於以往的任何時代。”

3、學習寫字。

重點指導:幻、改、耕。

交流易錯點,學生書寫。

八、拓展閱讀。

最後,老師要向大家推薦一本書《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100個瞬間》這本書也是路甬祥爺爺所寫,本書內容豐富,圖文並茂,語言簡明,通俗易懂,是一本極佳的少年兒童自然科學科普讀物,同學們可以瞭解更多20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發現和科學發明。

【設計意圖】:透過拓展閱讀增加學生的文化積澱,拓寬視野,對20世紀的成就達到更多的瞭解,從而激發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以及學習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板書:

29、呼風喚雨的世紀

20世紀是一個呼風喚雨的世紀

人類

↙  ↖

科技→發現和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