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生物《社會行爲》教案

一、教學目標

生物《社會行爲》教案

知識與技能目標

1.描述動物的社會行爲的主要特徵,說出結羣對於動物生存的意義。

2.說出分工合作對於動物生存的意義,舉例說出動物羣體中資訊交流的意義。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對動物社會行爲的觀察和羣體組織特點的總結,提高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透過對動物社會行爲的瞭解,能夠以科學的態度去認識生命世界,感受集體力量的偉大。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

社會行爲的特徵,社會行爲對生物生存的意義。

難點

螞蟻的資訊交流是透過氣味,動物結羣生活的意義。

三、教學過程

(一)創境情景,匯入新課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動物種類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獨居的,也有營羣居生活的,請同學們分組討論以下問題,整理成體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組做得更多更好。

1.你們知道有哪些動物是營羣體生活的嗎?

2.這些羣居動物內部不同成員之間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二)討論交流,學習新知

1.動物的社會行爲特徵

觀察錄像和資料,學生討論分析教師提出問題:

(1)這些羣居動物內部不同成員之間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2)羣居生活的動物都有哪些特徵?組織學生利用課前搜尋到的資源進行小組討論交流,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第一小組:介紹猴子的羣體生活特點。

第二小組:介紹螞蟻的羣體生活特點。

第三小組:介紹狼的生活習性。

第四小組:簡單介紹幾種其他生物也具有的羣體生活特點。

學生的介紹是否準確,能從中得出哪些結論,教師不做評論,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動物的社會行爲》,根據幾位學生的介紹以及視頻內容,學生經過簡單分析,很容易說出這些羣體生活的動物具有的共同特點。

透過以上環節的教學,教師和學生共同探討了社會行爲的特點,達成社會行爲的特徵。

在此基礎上,教師提出問題:牧羊人是怎樣利用“領頭羊”放牧的?組織學生討論分析。

2.結羣生活的意義

透過對以上事例的分析,學生對社會行爲的概念和特徵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理解,很多動物都有結羣生活的習性。有人認爲動物成羣后目標變大容易被捕食者發現,因此對動物的生存不利;也有人認爲動物成羣,好集體防禦抵害,能夠有效地避開捕食者,因此對動物的生存是有利。你是怎樣看代這個問題的?

組織學生進行辯論:

甲方:結羣生活好

乙方:單獨生活好

在這個環節中,學生了解了單獨捕食有單獨捕食的優點,羣居生活也有其無法替代的優點,都是動物爲了適應環境而進化來的。透過激烈的辯論,突破了教學難點動物結羣生活的意義。

(三)生活探祕,滲透科學

問題:當發生危險時,你知道螞蟻是怎樣逃生的嗎?學生意識到集體力量的強大,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

(四)知識拓展

1.“一羣羣大雁往南飛,一會兒排成個‘一’字,一會兒排成個‘人’字”。大雁的'這種行爲是不是社會行爲?爲什麼?

2.羊羣走路靠頭羊,爲什麼?牧羊人又是怎麼放牧的?

3.分析資料:秋日的一天,一片臨河的草叢突然起火。呼呼直竄的火焰形成了一個火圈,向草叢中央的小丘陵包圍。丘陵上的無數螞蟻被熊熊的火勢逼得節節後退,包圍圈越來越小,此時的螞蟻已經走投無路。就在這個時候奇蹟發生了-----螞蟻們迅速聚攏起來,你拉我,我拉你,緊緊抱成一團,很快滾成一個黑乎乎的大蟻球。蟻球越滾越快,衝向火海、衝下丘陵,衝進重獲新生的小河。

螞蟻羣體成員之間的互相合作爲我們創造了足以震撼心靈的人生感悟。作爲社會的一員,班集體中的一員。每一個人有何感觸呢?

(五)課外延伸

1.昆蟲傳遞資訊的主要形式,是利用靈敏的嗅覺器官識別一些資訊化合物。昆蟲利用氣味傳遞資訊的方式,叫做“化學語言”。雌蛾用腹端腺分泌的性引誘外激素氣味作爲呼喚配偶的“甜言蜜語”,能被距離數百米以外甚至千米左右的雄蛾所感知。蜜蜂習慣過“大家庭”生活,其“家庭成員間的通訊聯繫”,甚至各種級別的分化和形成,不少與“化學語言”有關。請回答:什麼是昆蟲的“化學語言”?雌蛾能釋放什麼物質來作爲“化學語言”

2.傳說公元前202年,項羽逃到烏江邊,看到張良用螞蟻排成的“霸王自刎烏江”六個大字,氣得拔劍自刎。你知道張良用什麼方法讓螞蟻排成字嗎?(在糖漿上聚成蟻字)。

四、板書設計

標籤:生物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