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案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學課時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教案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時間預設1課時

問題預設:

1.觀察《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分佈圖》,看一看我國遠古居民有哪些?各分佈在什麼地方?

2.我們做遊戲:看看彼此的面部特徵與北京人、山頂洞人頭部復原像有何不同?

3.觀察課本的插圖,結合你已學過的知識,想一想,如果你是北京人,你的一天該如何渡過?

4.觀察課本《山頂洞人的生活》插圖,結合文字資料,你認爲山頂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了哪些進步?這說明了什麼?

學習目標1.知道祖國境內的三個遠古居民代表、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瞭解遠古居民的生活狀況。

2.透過觀察古猿、北京人、山頂洞人的頭部復原像,說一說他們的區別,理解人類的進化。

3.認識在人類的進化過程中,勞動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學習重點】

北京人和山頂洞人。

【學習難點】

對本課基本內容的理解需要科學合理的推斷和想象。

【知識結構】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祖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居民

二、北京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會用天然火,過羣居生活。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會人工取火,懂得愛美,過氏族生活

展示內容:

(一)閱讀教材第2頁,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並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境內最早的人類是誰?生活在什麼地方?

2.你怎樣來證明他們是人類而不是類人猿?

3.你來推理一下我國境內的人類活動已有多少年的歷史了?

(二)閱讀教材第3--5頁,在課本上標出知識點並完成下列問題:

1.我國境內除了最早的元謀人外,在北京地區還先後生活過兩個遠古居民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對比北京人、山頂洞人的不同:

北京人山頂洞人

體質特徵

火的使用

勞動工具

生活狀況

3.什麼是氏族?

鞏固達標:

1.如果你到北京去旅遊,除了登長城、看故宮外,你還能(   )

A.參觀山頂洞人洞穴B.參觀半坡遺址

C.參觀大汶口遺址D.參觀元謀人遺址

2.北京周口店遺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人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主要是因爲(   )

A.在這裏發現了中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原始人類的化石

B.在這裏發現了人類最早使用的石器

C.北京人和山頂洞人曾在這裏生活過

D.這一遺址在我國首都北京境內

3.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是(   )

A.人工取火B.製造工具C.使用工具D.從事勞動

4.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元煤人已經知道用火B.北京人已會人工取火

C.山頂洞人已會人工取火D.北京人已會儲存火種

5.骨針是下列哪一遠古居民曾使用過的工具(   )

A.元煤人B.北京人C.山頂洞人D.藍田人

6.愛美之心遠古就有之,下列我國遠古人類當中,懂得愛美的人是(   )

A.北京人B.山頂洞人C.元煤人D.藍田人

7.下列有關氏族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是按血緣關係組織起來的B.氏族成員多勞多得

C.氏族成員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D.氏族內部沒有貧富差別

8.據考古報道,安徽發現的繁昌人距今有180萬年。如果這是真實的那麼我國人類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   )年

A.10萬年B.20萬C.100萬年D.180萬年

9.下列不符合“北京人”生產和生活狀況的一項是(   )

A.羣居生活B.製造和使用簡單的勞動工具

C.人工取火D.使用簡單的語言

10.山頂洞人已經進入氏族公社時期的主要標誌是(   )

A.共同勞動、共同分配食物B.按血緣關係結合在一起

C.居住在一起D.他們的模樣同現代人基本相同

11.根據片斷聯想:①發現於周口店的龍骨山②能夠直立行走,但還保留着猿的體質特徵③使用天然火④過着羣居生活,題中所述的這一遠古人類是(   )

A.元謀人B.北京人C.藍田人D.山頂洞人

12.下列關於北京人和山頂洞人不同的敘述中,正確的是①居住地區不同②體質特徵不同③取火方式不同④裝飾品不同(   )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歸納生成

試着用1、2、3三個數字總結本節知識點。

一、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是祖國境內已知最早的居民

二、北京人:距今約70萬至20萬年,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會用天然火,過羣居生活。

三、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掌握磨光和鑽孔技術,會人工取火,懂得愛美,過氏族生活

課後反思

在回辦公室的路上,我總想着那樣處理不對勁兒。自從實施新課改以來,特別是在公開課的課堂上充滿着“你真不錯”、“你能行”、“你真棒”等表揚的話語。雖然這些表揚話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鼓勵,但過度的、甚至不切實際的表揚給孩子帶來的就完全是好處嗎?我的上述處理方式,讓學生接受了錯誤的知識。作爲教師,這是一個不小的錯!

其實,學生聽多了讚賞的話,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價值和意義。學生在此起彼伏的掌聲中會漸漸褪去應有的喜悅。所以當學生做得不對的時候,一定要立即指出他的不足。只有發現了不足,改正了不足,才能不斷進步,也才能坦然地面對別人善意的批評、提醒,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所以,爲了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老師,請大膽地說“你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