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茶壺》大班教案

作爲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和行動方案。那麼問題來了,教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茶壺》大班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茶壺》大班教案

《茶壺》大班教案1

活動目標:

1.能模擬"小茶壺"水燒開時"呼呼"聲,進行上行發聲練習;同時模擬"小茶壺"倒水時"嚕嚕"聲,進行下行發聲練習;爲歌唱活動做準備。

2.願意用造型表現小茶壺的可愛,在遊戲中學唱歌曲,並能大方的演唱。

3.願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4.透過音樂活動培養幼兒想象力、口語表達能力及肢體的表現能力

活動準備:

1.水壺圖一張(壺蓋能開啟),杯子圖一張,火苗圖五張。

2.表示水位的銀色條若干。

活動過程:

一.講解茶壺外形

師: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幅圖片,你們猜是什麼?(教師逐一出示壺嘴、把手、壺身)

師:原來是一把小茶壺。小茶壺不僅有把手、壺嘴,還有一個圓又胖的身體,請你們學學小茶壺的樣子?

師:你們變的小茶壺真有趣,現在我想燒一壺水,燒水需要什麼?(火苗)師:讓我們聽聽水燒開時會發出什麼聲音?(教師操作圖片,示範發聲練習"呼",鋼琴伴奏)師:水燒開時還會冒出什麼?(小蒸汽)

二.模擬發聲練習

1.上行練習師:請你們來當小茶壺,燒一壺水吧!(師在地面上放第一棵火苗,幼兒開始發聲練習)

師:水快要燒開了,我給你們添點火!(師在地面上加第二棵火苗,音移高1度)師:水就要燒開了,我再給你們添點火!(師在地面上再加第三棵火苗,音再移高1度)師:水很快就要開了,我繼續給你們甜點火!(師在地面上繼續加第四棵火苗,音繼續移高1度)師:水燒旺了,我們把眉毛也要擡高,聲音就會更暢通了。(繼續發聲練習,音移高到第5度)

2.下行練習師:水燒開了,我得把火熄滅。(把地上和板書上的火苗收拾起來)師:好口渴啊!我想喝點水,把水慢慢倒到小茶杯吧,你們聽?(師一邊操作圖片,一邊示範發聲練習"嚕",鋼琴伴奏)

師:請你們也把剛纔燒開的那壺水慢慢倒出來吧!(幼兒用肢體模擬倒水,並且進行發聲練習)師:小茶壺們,請你們慢慢的把水倒到我的杯子裏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並且進行發聲練習)師:杯子裏的水還不夠,再幫我倒點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師:很快就要倒滿了,請你們再給我倒點吧!(幼兒繼續用肢體模擬倒水)(下行發聲練習逐漸降低5度)

三.分句理解歌詞

1.示範朗誦師:謝謝你們爲我倒滿了一杯水,能不能馬上喝呢?(不能)師:對,我們要慢 慢喝 不要燙 了嘴(幼兒邊念邊做)

師:小茶壺真可愛,老師給它編了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聽。(師念兒歌一次)

2.分句學念

(1)學前兩句師:現在請你們一邊聽兒歌,一邊變成小茶壺。(師念:我是小小茶壺圓又胖,拍到一位幼兒的頭,幼兒就造型,拍到2-3位幼兒;)

師:你們還要繼續變!(師念:看我的把手看我的嘴)

師:你們的茶壺造型都不同,真能幹!下面請所有的小朋友一起慢慢變成一把小茶壺。(幼兒一邊念兒歌的前兩句,一邊做茶壺的造型,教師發現不同茶壺造型的小朋友及時鼓勵)

(2)學後三句師:小茶壺裏的水燒開時會"咕嚕咕嚕"冒出小蒸汽,還會發出"呼呼呼呼"的聲音,然後我們喝水的時候就要慢慢喝,不要,燙,了,嘴。

師:請你們一起來說一說吧?(教師帶領幼兒學念後三句)

3.完整練習

師:讓我們一邊念一邊變成小茶壺吧。(幼兒和教師完整念一次)師:讓我們請老師給我們伴奏吧!(幼兒和教師再次完整念一次,鋼琴伴奏)

四.演唱歌曲

1.完整欣賞師:剛纔唸的兒歌是一首很好聽的歌曲,讓我們來聽一聽!(聽cd帶子)師:剛纔歌曲有兩段,有一點點不一樣,聽出來了嗎?是哪一句不一樣?(師講:第一段最後一句是:慢慢喝不要燙.了.嘴;而第二段最後一句是慢慢喝不要燙~了~嘴。)

2.演唱歌曲師:現在讓我們跟着音樂一起唱一唱吧!(幼兒座着演唱)師:現在請你們聽一段聲音(1、2、3、4、5、6、7、1),這段聲音結束的時候我們要找一個好朋友變成一把大茶壺!(幼兒聽鋼琴聲,教師引導幼兒兩人變茶壺)師:我們一起試一試!(鋼琴彈奏1、2、3、4、5、6、7、1,幼兒兩人一組做茶壺造型)師:讓我們有表情的演唱歌曲,結束的時候兩人一組做茶壺造型。

活動反思

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幼兒能夠清楚的知道茶壺的作用是接水已經倒水,但他們對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並不清楚。在這節美術活動課中,以茶壺爲題,讓幼兒更直觀的瞭解茶壺,知道他的組成以及作用。

因爲班級裏有平時倒水的茶壺,我們就直接先觀察班級的茶壺,根據之前積累的經驗,幼兒能夠直接說出茶壺的各個組成部分是由壺嘴、壺蓋、壺身、手柄組成的。以至於這節課上的很輕鬆,大家掌握也很好。

在示範點撥時,因爲有實物,便直接拿實物寫生,幼兒作畫時也能夠根據自己的想法作畫。在結束環節,幼兒欣賞同伴的作品,共同分析茶壺的外貌特徵,裝飾的圖案是否完整,運用的色彩是否乾淨、漂亮。在創作方面可以轉動紙張,換不同角度去想象。

在作畫時,我主要觀察黃xx小朋友,因爲在這幾次作畫中明顯能夠感受到他不敢畫,有時候明明是會畫卻不敢畫有時還會哭,在跟他家長溝透過後,今天作畫時,他已經能夠下筆,並且主動告訴我他畫了一個小巧的茶壺,但在借形想象時,他又不敢畫而且默默的擦眼淚,從他媽媽那裏瞭解到是由於爸爸外出開店,他很想念爸爸以至於自己不自信,不敢畫。於是我便輕輕走到他身邊跟他說,沒關係,自己畫出來的都是最棒的。他聽了我的鼓勵,便動手畫了幾筆,又說自己不會畫了,我問他你把茶壺變了什麼,他回答說不知道。在點評時,我還是以表揚鼓勵的形式表揚了他的作品。讓他知道自己畫的`都是最棒的。

《茶壺》大班教案2

教學目標

1、瞭解二方連續圖案的相關知識。

2、掌握二方連續圖案的創作技能,培養幼兒的設計意識和創新能力。

3、培養幼兒熱愛生活、喜愛美術的情感與認真細緻的好習慣。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美術用書、水彩筆、白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教師運用小遊戲創設競爭情境並組織幼兒按組分成四個競賽小隊,使幼兒一開始就有一種競爭的慾望。

二、小組競賽感受新知:

1、競賽第一關"看一看"

教師利用課件出示一豎一橫兩幅蝴蝶圖案讓幼兒找一找這兩幅圖案有什麼特點。幼兒回答後教師小結,從而推出二方連續圖案的概念:以一個圖案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作有規律的連續重複排列而成的圖案。

2、競賽第二關"想一想"

在瞭解了二方連續圖案的特點後,教師接用課件出示六幅圖案,讓各小組進行判斷哪些是二方連續圖案,哪些不是二方連續圖案並說出理由。

3、競賽第三關"畫一畫"

教師出示五幅二方連續圖案,每一組空缺部分請幼兒在紙上填畫,畫對的小組加分。

三、欣賞範圖

1、教師提問:側重引導幼兒回憶生活中有哪些地方有用到二方連續圖案使幼兒能把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繫。

2、教師運用課件,展示欣賞圖片,使幼兒在輕柔的音樂中欣賞美麗的圖片,受到美的薰陶,從而進一步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

四、幼兒利用二方連續圖案裝飾茶壺,教師巡迴指導。

五、評價活動

《茶壺》大班教案3

一題目

大班科學活動:自制小茶壺

二、活動目標

透過自制小茶壺,發現茶壺的壺嘴高度要比壺身略高一些,但不能過高;透過操作,培養幼兒對科學現象和科技小製作的興趣;教師引導幼兒獨立完成製作活動,提高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三、適用對象

5~6歲幼兒。

四、活動所需資源

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透明膠帶、錐子、蚊香、牙籤、剪刀等。

五、活動過程

解決的問題:怎樣做個小茶壺?

幼兒討論:用盒子做茶壺的身體,用吸管做茶壺的壺嘴。

做一做:小茶壺。

戳洞:可提供蚊香、剪刀,引導幼兒用蚊香燙洞,用剪刀調節洞的大小。也可以用牙籤、錐子等工具戳洞;安裝壺嘴(用吸管作壺嘴);用橡皮泥(或透明膠帶)封住洞口。

試一試。

(1)壺嘴口的高度沒有壺身高。

(2)吸管在紙杯的上部,壺嘴口太高。

(3)吸管在紙杯的下部,壺嘴口和紙杯口一樣高。

說一說:我的實驗結果。

(1)還沒裝滿水時水就從壺嘴裏出來了。

(2)水沒有從壺嘴裏流出來,壺嘴口太高了。

(3)倒水時,水正好從壺嘴裏流出來。

六、注意事項

1.引導小朋友給塑料瓶戳洞時,要注意安全,可以讓孩子用蚊香燙。

2.中班幼兒操作該活動,教師可事先在塑料瓶上戳好洞。

七、拓展思路

科學文藝:茶壺―一音樂律動(大班幼兒)

情節介紹:

幾個小朋友看見一隻大茶壺覺得很好玩,一不小心打爛了。大家一起來做小茶壺,小茶壺做好了,倒上水試一試。呀!糟糕!茶壺漏水了,快來想辦法。經過大夥兒反覆試驗,茶壺終於做得既好看又適用,大家唱着歌爲客人倒水喝……

動作說明:

前奏時,六個小朋友手拉手小跑步上場,發現大茶壺,大家驚奇地指一指茶壺。

第一遍音樂,大家圍成圈抱起茶壺,你爭我奪,一個小朋友摔倒在地,茶壺摔爛了。

第二遍音樂,大家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對他搖兩次手,勸他別哭了,指一指小茶壺,拍一拍胸脯。

第三遍音樂,大家站成一排扮作小茶壺,前兩小節左手叉腰兩次,作壺把。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向上翹,身體隨之左右微微搖擺兩次。後兩小節左手叉腰,右手屈伸兩次,擺成小茶壺形狀(壺嘴低一些)。

第四遍音樂,一個小朋友爲茶壺加水,前4小節扮作茶壺的小朋友把手中的銀紙屑隨音樂節奏撒出,作壺嘴漏水狀。後4小節大家慌忙調整壺嘴,右手屈伸擡高,身體隨之誇張地搖擺兩次(把壺嘴調得過高)。

第五遍音樂,小茶壺向兩邊傾斜,作倒水狀。前4小節小朋友把銀紙屑從肩膀處摔出兩次,作壺口漏水狀。後5小節大家再次慌忙調整壺嘴,右手屈伸降低些,身體隨之誇張地搖擺兩次(把壺嘴位置調得正好)。

第六遍音樂,前5小節大家邊唱歌互相欣賞自己扮作的小茶壺。後5小節,隨着音樂,向舞臺四個方向隨音樂作倒水請喝茶狀下場。

附:音樂見幼兒園課程指導叢書《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大班藝術)p22l

八、背景資料

連通器原理:將兩根兩端開口的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管連通,物理學中把這種上端開口、底部連通的容器叫做連通器。靜止在連通器內的同一種液體,各部分直接與大氣接觸的液麪總是相平的,這就是連通器原理。

活動點評

小茶壺方案是根據連通器的原理利用簡單易得的材料巧妙地設計了小茶壺的活動。從內容的選擇上看,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操作簡單易行,取材方便,目標確定恰當,活動過程以幼兒探究壺嘴位置爲線索,不斷改進茶壺的製作程序,最後完成成品的製作。整個活動注重了幼兒主體作用,開發了幼兒的原創力。

在製作的基礎上,教師在拓展方案中引導幼兒用舞蹈語言表現製作小茶壺出現的問題及解決方法,形式新穎,是以藝術的形式體現科技產品功能的一種嘗試和創新。

下面就活動程序提出以下建議,僅供參考。

1.活動總目標要圍繞培養幼兒的設計思路、製作能力爲主體目標。

2.活動過程:

(1)引入:幼兒和教師共同蒐集小茶壺實物、圖片,並討論小茶壺的特點。

(2)要製作的物品――小茶壺。

(3)幼兒設計小茶壺的方案。

這一環節教師引導幼兒根據小茶壺功能目標:①壺嘴位置;②外觀符合小茶壺的特點,組織幼兒討論、設計,確定自己的方案。

(4)幼兒製作。教師提前準備做茶壺的各種材料,包括工具,由幼兒自由選擇並製作。

(5)記錄、製作過程(可用圖示或記號表示自己的製作過程)。

(6)表述:以小組討論的形式由幼兒講述自己的記錄,說明其製作過程。

(7)參觀:小茶壺展覽會。

幼兒將自己製作的成品擺放出來作爲“產品”讓大家參觀。參加製作的小朋友可講述自己製作的小茶壺的功能及製作方法,讓幼兒體驗從成品→“產品”→商品的過程。

3.拓展:茶壺――音樂律動。

《茶壺》大班教案4

活動目標

1.瞭解紙杯茶壺的基本構造。

2.透過設計製作,享受制作的樂趣。

3.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4.引導孩子們在活動結束後把自己的繪畫材料分類擺放,養成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是雙面膠的使用方法。

活動準備

紙杯.吸管.剪刀.彩色卡紙.雙面膠。

活動過程

1.出示紙杯茶壺,引導幼兒欣賞,引起其興趣。

引導幼兒觀察紙杯茶壺的材料;“看這是什麼?這茶壺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知道它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呢?

2.鼓勵幼兒探索紙杯茶壺的製作方法,紙杯怎麼才能變成茶壺?

(1)將紙杯倒扣在桌子上;

(2)用彩紙剪成長條形,並固定在杯身上,整理成手柄形;

(3)用吸管固定在手柄的對面,做爲壺嘴,紙杯茶壺就成形了。

3.幼兒操作,教師觀察,個別幼兒給予指導,反饋資訊。

4.集體展開作品,組織幼兒相互參觀作品。

5. 教師小結。

教學反思

1.在製作過程中幼兒對雙面膠的使用方法還不熟練。

2. 因爲這類課題很少上,所以幼兒的興趣都很高。

3. 讓幼兒在活動中懂得了環保的初步意識。

標籤:大班 茶壺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