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愛蓮說》教案四篇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那麼教案應該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愛蓮說》教案4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蓮說》教案四篇

《愛蓮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理解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特徵;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的綜合運用。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誦讀課文,體味駢散結合的語言之美,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領悟文中君子的高潔品質,並把其化爲自己對崇高道德的追求。

 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探究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和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難點 體會品味託“蓮”寄寓的深刻含義。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引導學生欣賞以“荷花”爲題材的中國畫,創設教學情境。(可展示實物,也可製作課件配以詩文、音樂。)

2匯入語:荷花也稱蓮花,它一直是中國畫家們喜愛的繪畫題材,也是歷來爲文人墨客們所稱頌的景物。李白的“涉江弄秋水,愛此荷花鮮”和白居易的“冷碧新秋水,殘紅半破蓮。從來寥落意,不似此池邊”分別抒發了詩人不同的感情。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則抒寫了滿湖荷花帶給人們的無盡喜悅。而宋代哲學家周敦頤在南康郡做官時,曾親自率領屬下開挖了一塊四十餘丈寬的池塘種蓮。他憑欄放目,觸景生情,寫下了讚美蓮花的傳世名篇《愛蓮說》。

 (二)研讀課文

1板書課題。(邊講邊板書:愛蓮說周敦頤dūn yí注意“頤”字的寫法,左邊中間是個“口”,不能寫成“臣”字。“蓮”是上下結構,“艹”應在“連”字之上。)

2題解:“說”是古代一種既可以說明、記述事物,又可以發表議論的文體,偏重於議論。所以後來人們常把說理辨析的文章統稱爲論說文。那麼“愛蓮說”這個題目該如何理解呢?

歸納:談談愛蓮花的道理,說說愛蓮花的道理。

3指導順暢朗讀

(1)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聽準字音,注意語氣語調,在自己認爲難讀難寫的字下畫上橫線。

(2)讓學生利用工具書、互相交流解決難讀難寫的字。

(3)讓兩位學生上黑板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可以用屏幕展示,也可用小黑板。評點時,注意形義的點撥。)

甚蕃(fán)淤(yū)泥濯(zhuó)清漣(lián)不染(rǎn)

褻(xiè)玩隱逸(yì)噫(yī)鮮(xiǎn)有聞

(4)學生齊讀課文。(如有不順暢處,教師點撥後再齊讀一遍。)

4指導誦讀課文

(1)明確誦讀要求: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古人讀詩文用的是吟誦的方法,語氣比較舒緩,抑揚頓挫,很有韻味。我們在讀文言文時,可以借鑑古人的讀書經驗。(引導學生回憶電影、電視中古人讀書的語調、神態,然後加以歸納。)

(2)比較文中八個“之”的用法:文中有八個帶“之”的句,哪些句子中的“之”可以理解爲“的”,哪些句子中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將八個句子分成兩組,教師範讀,明顯地讀出後一組的“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再讓學生進行判別。明確後,讓學生齊讀領會。)

水陸草木之花

菊,花之隱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貴者也

蓮,花之君子者也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3)文中還有哪些字詞在誦讀時,語氣可以適當延長些呢?(讓學生輕聲朗讀體會)明確:如第1段中的三個“而”。第2段中的三個“也”,嘆詞“噫”,語氣助詞“矣”等。(學生回答時言之有理即可。)

(4)本文句式上的特點是駢散結合。相鄰的兩句話,字數相等,意思相對,叫做駢句。從寬處講,排比句也可看作駢句。提問:文中哪些句子屬於駢句呢?

明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

(5)提問:這兩處駢句應該怎樣來讀呢?(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明確“出……不染,濯……不妖”,“染”、“妖”讀時要一揚一抑。讀排比句時,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富有氣勢。

(6)學生齊聲誦讀課文,體會誦讀指導要求。

5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小聲朗讀課文,對照註釋理解句意,小組討論疑難問題。

(2)讓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有關難字難句的問題。

(3)課上練習:完成課後“思考與練習二”。

(4)提問:在作者看來,蓮花有什麼可愛之處呢?試用課文中的語句回答。

明確:蓮花的可愛之處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5)提問:這一長句,突出了蓮花的哪些特點呢?(明確後板書蓮的品格“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

明確:這個長句,從生長的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濯清漣而不妖”的莊重;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從風度氣質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高。

(6)提問:我們知道了作者之所以愛蓮,不僅因爲蓮花的姿態美麗,更是因爲蓮花的高潔、莊重、正直、芳香、清高的品格。那麼我們該用怎樣的感情來朗讀這一個長句呢?

明確:敬佩、讚美之情。

(7)師生共同朗讀這一長句,要讀出敬佩、讚美之情。

(8)提問:前面我們說過“說”這種文體偏重於議論,那麼《愛蓮說》這篇課文,哪一段偏重於議論呢?請找出直接議論蓮的句子。

明確:第2段對菊花、牡丹作出評論,表明愛憎。直接議論蓮的句子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9)提問:君子是怎麼樣的人?

明確:是品德高尚的人。

(10)歸結:作者把蓮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見他讚美蓮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讚美蓮花去讚美具有蓮花一樣的高尚品格的人。這種寫法叫作“託物言志”。“蓮,花之君子者也”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句。(板書“花之君子者也”,“託物言志”)我們讀這句話時,要讀出由衷的讚美之情。

(11)提問:文題是“愛蓮說”,而文中卻三次提到“菊”、“牡丹”,這有什麼作用呢?(板書“菊”、“牡丹”,“襯托”)

明確:襯托。第一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獨愛蓮花,與衆不同;第二次襯托,顯出蓮花的品格高出百花;第三次襯托,表現作者自己對追名逐利的惡濁世風的鄙棄。

(12)提問:“噫”是一個嘆詞,表示感慨,引領下文對不同愛花人的品評。這三句話在朗讀時語氣應如何把握?(明確後齊讀這三句)

明確:第一、二句讀出感嘆的語氣。第三句要讀出嘲諷的語氣。

(13)齊讀全文。要求語氣舒緩,抑揚頓挫,富有感情。

 (三)延伸拓展

1讓學生說說自己最喜歡《愛蓮說》中的哪一句,並談談自己對這一句的理解。

2課前準備若干未題過字的、以“荷花”爲題材的畫,讓發言的學生題上自己喜愛的句子,並作爲獎品送給學生。

 (四)佈置作業

背誦課文並用行楷默寫課文。

 板書設計

愛蓮說

周敦頤

陶淵明 獨愛 菊 (正襯) 隱逸者 惋 惜

世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贊 美

《愛蓮說》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

能夠疏通文意,有感情朗讀、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透過閱讀文章,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手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語言,提高文學鑑賞能力。

教學方法

朗讀法、自主合作與探究法

教學手段

PPT展示

教學過程

(一)生活匯入,激發興趣

匯入語:同學們喜歡花草嗎?你最喜歡哪一種花草?請說出理由。

結合學生回答,引出蓮花

過渡語:蓮花,也是我國曆代文人墨客的鐘愛之物。“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水中仙子並紅腮,一點芳心兩處開”等等,這些詩句可謂寫盡了六月蓮花盛開之態。而今天,我們要接觸的這位宋代文人周敦頤,更是對蓮花情有獨鍾!在夏秋之交,蓮花盛開之際,微風吹過,朵朵鮮花頷首,田田荷葉輕搖,陣陣清香悠遠,作者觸景生情,愛蓮之潔白,感宦海之混沌,寫下這篇千古佳作——《愛蓮說》。今天,我們就來品讀這篇文章。

(二)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1.介紹本文的作者、寫作背景及體裁。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學家。任職南康郡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蓮池,池中建“賞蓮亭”,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2.朗讀課文

(1)讀準字音,根據註解疏通文意;

(2)教師範讀;

(3)學生齊讀,感情充沛,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三)研讀課文,深入體會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並賦予了蓮花哪些品格?

師總結: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描寫蓮花的。他把蓮花比做君子,賦予了蓮高潔、質樸(潔身自好)、品行端正(正直、通情達理)、美名遠揚、端莊令人敬重(儀態莊重)等品格。

(2)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那麼他把菊花比作什麼?把牡丹比作什麼?寫菊、寫牡丹的目的是什麼?

師總結:菊是隱逸者,就像那些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污而離羣索居、隱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貴者,貪圖享樂。它雍容華貴,絢麗多姿,就像達官顯貴和攀附富貴的庸碌之輩。以“菊、牡丹、蓮”喻三種人,以三種愛象徵三種生活態度。既婉曲地批判當時趨炎附勢、追求富貴的世風。又透過菊的正面襯托和牡丹的反面襯托突出自己在污濁的社會潔身自好,保持正直堅貞節操的生活態度。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說說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蓮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讚美君子形象,這句話是全文的核心。借贊花來贊人,這種寫法就叫借物喻人或託物言志。

歸納主題: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當時趨炎附勢、追逐富貴的世風。

(4)本文運用了哪幾種修辭方法?

師總結:對偶,排比,比喻,擬人。

(四)遷移拓展

(1)請欣賞幾幅蓮花的圖片。學生再讀課文,同學們,我們學完了課文後有哪些收穫呢?在寫法上,《愛蓮說》具有“說”這一文體的共同特點,即託物言志。文章從“出淤泥而不染”起,以濃墨重彩描繪了蓮的氣度、蓮的風節,寄予了作者對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也反射出作者鄙棄貪圖富貴、追名逐利的世態的心理和其追求潔身自好的美好情操。在寫作中可以運用這樣的寫作手法,透過對客觀事物的描寫或刻劃,間接表現出作者的志向、意願。採用託物言志,關鍵是志與物要有某種相同點或相似點,使物能達意而志爲物核。

(2)積累古詩文中描寫蓮花的詩句,嘗試背誦課文。

(五)作業小結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作業:任選一種自己喜愛植物,採用多種修辭方法,寫一篇託物言志的散文。

教學反思

《愛蓮說》教案 篇3

透過學習《愛蓮說》,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教學知識目標:

1、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瞭解本文借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3、累積一些文言詞彙

能力目標:

1、學會運用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增強古文閱讀能力

情感目標:

1、瞭解作者對菊花、蓮花的讚美之情

2、學習蓮“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

3、體會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保持貞氣節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態度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愛蓮的理由及其託物言志的寫法

2、朗讀、翻譯並背誦愛蓮說原文。

教學難點:寫牡丹、菊花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匯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板書課題和作者)

二、瞭解文體,熟悉作者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 在這裏指什麼?

明確:“說”是一種文體,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發表議論或記敘事物 “說”這種文體可以靈活地運用說明、記敘和議論的表達方式,偏重於議論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呢?可以理解爲“談談愛蓮花的道理”或“說說喜愛蓮花的道理” 他愛蓮花有什麼道理呢?大家在學習課文中一定要開動小腦筋

本文作者周敦頤 ,(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三、感知課文

聽錄音朗讀課文,教師做如下指導:

1、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點不同,文言文要讀出韻味來,因此要讀得慢些讀得舒緩些:

如:“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字,既使上下語氣貫通,又使全句語氣舒緩,富有節奏相同的還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體會一下

2、還要讀出抑揚頓挫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讀起來,要一頓一挫,一抑一揚,讀出節奏和韻味來“出……不染,濯……不妖”,“染”和“妖”一揚一抑,體會一下

3、文中還有些排比句,讀的時候語氣應逐漸加強,層層推進,讀出氣勢來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第二段的排比句

我們掌握了朗讀的方法之後,再齊讀一遍課文,這一遍要讀出韻味來

教師朗讀小結:①注意聽準字音,朗讀的節奏,語氣,語調②本文前一段介紹,介紹當用陳述語調讀,後一段議論,其中有判斷,有感嘆,要注意前後語調使用的區別)

四、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這一遍讀得有點味兒了,但要更好地讀,還有待於我們在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礎上來讀下面大家自由小聲讀或默看註釋,理解句意,讀懂課文,前後左右可討論一下疑難問題時間爲五分鐘教師補充字詞:

給下列字詞注音

蕃( ) 淤泥( ) 濯( ) 清漣( ) 蔓( ) 淨植( ) 褻玩( ) 焉( )

圈點勾畫,翻譯下列詞語

蕃( ) 濯( ) 謂( ) 隱逸( )噫( ) 鮮( ) 宜乎( )

大家還有什麼疑問,請提出來(教師可以讓學生就字詞解釋,或句子翻譯提出疑問,可以讓學生互相解答,也可以教師點撥)

好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大家應知道作者爲什麼這樣愛蓮花了吧請大家把文中具體描寫蓮的語句找出來(齊讀)

五、 研讀課文

(一) 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1、作者從哪些方面描寫蓮花的?又賦予蓮花哪些品格?

描寫角度 語 句 賦予的品格

明確: 生長環境 (出……不妖) 高潔、質樸

體態、香氣(中……益清) 正直、芳香

風度 (亭……褻玩焉) 清高

2、總結: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

3、請同學們把這些語句齊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這次要讀出感情來)

(二) 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

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 分析“菊”的襯托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們學過他的《桃花源記》,瞭解了他是一位“不汲汲於富貴,不慼慼於貧賤”不願意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的品德高尚的人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用菊花來襯托蓮花,也是用陶淵明來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爲什麼?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有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盛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從而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三) 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寫蓮也就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透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 “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花之隱逸者也)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不是)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花之富貴者也)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

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讀第二段讀的時候注意:

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

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4、根據剛纔的講解,讓學生讀課文,嘗試揣摩語氣,齊讀課文

5、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渝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 指導學生按照板書脈絡快速背誦愛蓮說原文

現在,大家把書合上,能不能根據黑板上的提示背出這篇課文來?試一下,齊背《愛蓮說》

七、 總結課文

1、 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敦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法上、學法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學法上:應注意多讀及朗讀的方法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敦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八、佈置作業

1、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蠟燭,因爲它燃燒自己照亮別人,恰如默默無聞,甘爲孺子牛的老師

2、熟練背誦並默寫課文

3.自行尋找一些愛蓮說練習題及答案來進行練習和對照。

 附:板書設計

愛蓮說

陶淵明 獨愛 菊 (襯托) 隱逸者 惋惜

世 人 甚愛 牡丹(反襯) 富貴者 鄙視

予 獨愛 蓮 君子者 讚美

託物 言志

《愛蓮說》教案 篇4

一、引入新課

1、彩屏展示優美的風景畫,配鋼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導語:同學們,剛纔我們從畫面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使我們賞心悅目,真是一種享受。這種美是透過我們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那就是文學之美。今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一篇美文《愛蓮說》,享受一下文學之美吧。

二、出示課題:(彩屏畫面——荷花畫面)

美中生趣 文中蘊情

——美文欣賞

愛 蓮 說(周敦頤)

引語:《愛蓮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來爲人們所傳誦、所喜愛,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透過欣賞來感受一下它的藝術美。

三、朗讀課文: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彩屏出示荷花背靜、文章字幕、配古箏曲《出水蓮》)。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師朗讀的語調語氣朗讀。

四、賞析課文

(一)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裏?

(二)綜合意見,各組發表意見。(班上發言)

(三)老師綜合歸納:

根據同學們的發言,這篇文章美在四個方面:

“蓮”貌美品美、文章的語言優美、表現手法巧妙、結構精巧。

(四)從四個方面進行賞析。

1.貌美品美

討論:讀到這裏我們可以聯想到什麼?(人)

可以想到與蓮的特質相似的人,如亭亭玉立的少女,風度翩翩的雅士,潔身自好的君子。

引入品美:作者愛蓮,僅僅是愛她的貌美嗎?不是,更主要的是讚美她的精神和品質。

分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高潔、質樸),比喻君子既不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正直)“香遠溢清”(美名遠揚)比喻君子的通達事理,行爲方正,因而美名遠揚。“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清高),比喻君子志潔行廉,又有端莊的儀態,受人尊重。作者 分別從“生長環境”“體態香氣”“風度氣質”來描繪蓮的美,把蓮的特質與君子的品格結成一體,名曰寫物,實是寫人。從中可看到作者的情節和節操。

2.語言優美。表現的形式(1)駢散結合 (2)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作者採用駢散結合的方法,長短句相間,錯落有致,讀來有一種節奏感,韻味無窮。多種修辭方法的使用,使文章活潑生動。

找出這些句子朗讀,體會語言特色。駢散句分男女生讀。

着重欣賞以下句子:“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透過比喻,讚美了蓮的君子品格——不慕富貴,潔身自好。“隱士”抗霜。表現人的孤傲;“牡丹”:“富貴人”:濃豔,表現人的庸俗;蓮喻爲“君子”,清逸,表現人的清高。處處扣“君子”的性格特徵。

3.手法巧妙:

講:語言組合形成文章,怎樣使語言達到最佳效果,這就靠表現技巧,本文主要採用了“託物言志” “襯托”的手法。

板書:(1)託物(蓮)——言(闡述)——志(不慕富貴,潔身自好)

(2)襯托:

文中有三處襯托:(1)以陶“獨愛菊”,世人“甚愛牡丹”做襯托,突出“予獨愛蓮”,(2)用“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做襯托,突出“蓮,花之君子者也”;(3)用“菊之愛”“牡丹之愛”做襯托,突出“蓮之愛”,特別是最後一句“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憤世嫉俗,暗含譏諷,表現了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鄙棄,反襯了“蓮之愛”的難能可貴。

4.結構精巧:

一條線索: 全文以“愛”爲線索 (出現七次)

兩個襯托: 草木之花(蕃) 菊(獨)牡丹(甚)蓮(獨)

菊(獨)牡丹(甚多) 蓮(獨)

三種類型: 三種花:菊、牡丹、蓮

三種人:隱士、富貴者、君子

對三種愛花人的感情:惋惜、諷刺、讚美。

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無縫的藝術佳品。

五.課堂小結:

本文用了119個字,調動了各種藝術表現手法,描繪了蓮花的美,表達了作者對蓮的讚美之情,表明了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讀着這篇文章,我們不但感受到了蓮花的美,語言藝術的美,還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美。讀着這篇文章,我們不能不歎服劉禹錫不但是個語言大師,還是個丹青高手。

六.課外延伸:

1.劉禹錫透過寫“蓮”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古代文人墨客寫蓮的也不少,各自表達自己的感情。(學生把收集到的寫蓮花、寫其他花草樹木的古詩拿出來欣賞。)

2.展示學生課外寫的詠屋的散文和詩歌。由學生賞析。

七.本課總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欣賞了古代名家的美文,也欣賞了同學們的美文。這些美文使我們徜徉於文學藝術的樂園,品味了祖國語言文字的精美,領略了文學作品意境的幽深,享受了文學藝術的趣味,更感染了作家們高潔美好的節操和情感。希望同學們今後要多讀一些文學精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從而陶冶我們的情操,提高我們的生活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