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愛蓮說》教案集錦9篇

作爲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愛蓮說》教案9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愛蓮說》教案集錦9篇

《愛蓮說》教案 篇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二)教學目標

依據新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及本文特點,我確定教學目標

如下:

1、知識和技能:理解本文賦予蓮的高潔品質,體會託物言志的寫法及正襯、反襯的作用。

2、過程和方法:理解關鍵詞的含義,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和自學互動能力,達到熟能成誦。

3、情感態度價值觀:從蓮的高潔品格體會積極的人生態度,並聯系澳門迴歸的區旗、區徽上的蓮花主體圖案,進行德育教育。

(三)教學重點、難點

本文成功地運用了多種修辭手法和寫作手法,使119字的小品文婉轉曲折、搖曳多姿,寓意深刻、耐人尋味。因此,我設計以誦讀爲主,引領合作爲輔,達到當堂成誦,品味文章美點,培養學生積累的習慣,體會文章的審美情趣爲本課的重點。文章襯托手法的運用定爲本文的難點。

希望透過這節課的教學,能激發學生閱讀文言美文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增強學生的成功欲和自信心。

二、說教法

本節課重在突破傳統文言教學由教師逐字逐句串講的模式,注意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用多媒體手段突破重難點,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如下:

1、朗讀教學法。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教學法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感美,引導學生在朗讀中感知,在感知中領悟。

2、合作探究教學法。讓學生分組討論問題,透過“說一說”、“議一議”的形式,促進師生之間,生與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使課堂形成一種寬鬆和諧的互動氛圍,使教學重點在互動中拓展開來,以訓練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3、電教導課,情景結合的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媒體手段(電腦、投影、錄音),增強感性認識,把握教學重點的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應當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樂趣。”

因此我設計了透過觀賞蓮花、菊花、牡丹圖片,情境匯入。運用資訊技術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生引入學習情境,爲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透過配樂朗讀課文,使學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對文章有個總體的印象,爲學生自主學習課文鋪路架橋。

透過引導學生登入教師課前製作的共享資源,自主學習課文,質疑問難,達到讀通,讀懂課文,熟悉並理解課文內容的目的,培養學生在閱讀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說學法

1、結合直觀形象的多媒體學習,以激發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指導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3、指導議讀質疑、交際互動,當堂成誦的學習方法。

4、遷移法:使學生的視線由課內轉向課外,培養人文素養,如“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我們作爲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從現實中尋找例子,學會課文與社會的聯繫。

四、說程序

1、引入課題

由多媒體配樂展示蓮花、菊花、牡丹的圖片(引入情景),由學生回憶相關詠“蓮”或“荷”的詩句(引入課文),從古到今,有很多人讚美“蓮花”,蓮花有何可愛之處?

(再從電腦屏幕顯示幾幅近景遠景不同姿態的蓮花圖)

我們一起來欣賞幾幅蓮花,看完以後請同學來說一說。(學生說話)看來,大家各有所愛。世上萬紫千紅的花很多,蓮花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出衆之處,但周敦頤先生卻偏偏喜歡它,爲什麼?翻課文,聽朗讀,找原因。(以上運用多媒體手段,調動學生各方面感知能力,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鍛鍊觀察說話能力,並直接從愛蓮原因入手設疑,吸引學生主動求知。)

2、指導朗讀,突破重點

第一輪:請幾位同學朗讀(師生簡單評價)。

第二輪:各組推出一名同學朗讀競賽。

第三輪:讀出感受、讀出畫面 (配樂朗讀,激發興趣)

透過配樂(古箏獨奏曲《高山流水》)朗讀,把無聲的文字變爲有聲的語言,生動地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多媒體配音朗讀)。

請學生自由發言,說說這篇文章“美”在哪裏?

3、設疑質疑,品味探究

學生合作探究、自主學習。(教師讓學生明白探究學習的內容)

(多媒體展示)

(1)找出文中具體描寫蓮花的句子。

(2)作者把蓮花比做什麼?表現蓮花的哪些品格?

(3)你是怎樣看待環境對人的影響的?三種花喻三種人,三種人的處世態度,我們如何看待等

(4)作者借蓮的形象來言君子之志,這是一種什麼表現手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志向?

(5)本文以“愛”爲脈絡,寫出了對蓮花的喜愛,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4、知識遷移,課後延伸

(1)仿照作者用蓮花來寄託自己感情的託物言志的方法,用“我特喜歡……”句式說一兩句話。

(2)在改革開放的今天,社會上出現了一些不正之風,我們作爲中學生該怎麼對待這些問題呢? (學生討論,老師適時引導點評)

(3)課外辯論會:甲方:當今社會,做人要像蓮那樣不慕名利、潔身自好。乙方:當今社會,做人要像牡丹那樣富貴顯赫、名利雙收。(第三個作業視教學條件和時間而定),反饋練習不僅能鞏固所學的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說應用

《愛蓮說》教案 篇2

學習目標:

1、瞭解什麼是“託物言志”;領悟短文所表現的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2、體會語言特色及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寫法。

3、理解本文獨特新穎的結構方式。

4、感受到文學的美,學會怎樣欣賞抒情散文。

教學重點:

“蓮”美麗的形象,優美語言的欣賞,作者的志趣和情感。

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的手法和結構方式。

步驟:

課前預習:

1、 作者周敦頤。

2、 “說”這種文體的特點。

3、字詞的讀音和意義。 淤泥 濯清漣 褻玩 隱逸

課堂教學:

一、引入新課:

1、彩屏展示優美的風景畫,配鋼琴曲《多美好的世界》。

2、導語:同學們,剛纔我們從畫面上看到了美麗的風景,還聽到了優美的音樂,使我們賞心悅目,真是一種享受。這種美是透過我們的視覺和聽覺感受到的,在生活中有的美是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那就是文學之美。今天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欣賞一篇美文《愛蓮說》,享受一下文學之美吧。

二、出示課題:

美中生趣 文中蘊情

——美文欣賞

愛 蓮 說(周敦頤)

引語:《愛蓮說》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篇,千百年來爲人們所傳誦、所喜愛,

具有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今天我們透過欣賞來感受一下它的藝術美。

三、朗讀課文:

1、老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朗讀的語調、語速、語氣。

2、學生齊讀課文。要求有表情,注意按老師朗讀的語調語氣朗讀。

四、賞析課文

(一)分小組討論:這篇文章美在哪裏?

(二)綜合意見,各組發表意見。(班上發言)

《愛蓮說》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內容,熟讀並背誦全文。

2、認識古代仁人不慕榮利,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二:教學重點:

1、能順暢地朗讀,理解文章內容並背誦。

2、體會作者的生活態度。

三:教學難點:

1、瞭解“說”這種古代文體及其特點。

2、掌握本文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四:學習過程:

(一)、預習匯入:

1、瞭解“說”這種文體

"說"就是古代—種以議論爲主的文體,既可以說明議論,也可用來抒發感情。本文就是一篇借物詠志諷世的散文。

2、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周敦頤,宋代著名的唯心主義哲學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後的諡號。

周敦頤非常博學,而且人品很高,胸懷磊落,爲官清正,深得民心,爲百姓所愛戴。《愛蓮說》是他在公元1068年擔任南康郡守時寫下的。他曾帶領屬下在官署的一側挖池種蓮,後人稱爲"愛蓮池"。每當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風吹過時,田田荷葉輕搖,朵朵鮮花頷首,陣陣馨香撲面。周敦頤憑欄放目,觸景生情,深感官場的黑暗,深愛蓮花的高潔,寫下了著名的《愛蓮說》。

3、讀準字音。

頤() 淤() 濯()褻()

清漣() 不蔓()不枝 噫()

鮮()有聞(二)課堂探究

(二)課堂研討

1、初讀美文

要求:聲音響亮,讀準字音,朗讀流暢,把握節奏

2、聽錄音,再讀課文,讀出語氣及情感

3、積累重點詞語,疏通文意

蕃:獨:染:濯:益:植:

褻:鮮:宜:

重點句子翻譯: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4、找出文章主旨句

5、說說文章從哪些方面寫蓮的,分別讚美了君子的哪些品格?

6、文章爲什麼寫菊和牡丹?

7、文章運用了什麼寫法?抒發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

1、積累關於蓮花的古代詩詞。

2、學了這篇課文後你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什麼心的認識和看法?

(四)反饋檢測:

1、《愛蓮說》選自《》,作者,是時著名的家。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爲:一條線索,即以爲線索;兩個陪襯,即以爲蓮的總陪襯,以和作爲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

8、作者描寫蓮花,爲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爲:

11.解釋下列句中加線詞的意思。(2分)

①可愛者甚蕃()②亭亭淨植()

12.下列句中加線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2分)

A.陶後鮮有聞芳草鮮美B.香遠益清清榮峻茂

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後鮮有聞此人一爲具言所聞

1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2分)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14解釋“之”

①水陸草木之花之: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之:③無絲竹之亂耳之:④何陋之有之:

15、《愛蓮說》作者透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質

16、寫出蓮花的別稱二個以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課堂探究

2、語氣如: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在這裏沒有實際意義,只是有舒緩語氣的作用,應輕讀。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作者抒發自己志向的一句,應用慨嘆的語氣來讀,而“牡丹之愛,宜乎衆矣”則是對世人追求富貴之風的一種鄙夷,應用諷刺的語調讀。

“菊之愛”一句,有惋惜的意思,陶淵明雖不同於世人,但是和作者的喜好也不盡相同,作者認爲只有像蓮花這樣“出污泥而不染”纔是真正的君子,因此對“菊之愛”一句應該讀出惋惜的語氣。

第二段的“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是肯定句,應讀出肯定的語氣,後面的“蓮,花之君子者也”是強調的語氣,應比前兩句讀得重一些。

4、主旨句:蓮,花之君子者也

5、生長環境: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可褻玩焉。

體態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傲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通達事理,行爲方正;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志潔行廉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儀態端莊令人尊重

6、菊:品格高潔超凡脫俗——正襯

牡丹:貪慕富貴追逐名利——反襯

7、運用了以物喻人、託物言志的寫法。抒發了作者不慕名利高潔傲岸的節操

反饋檢測參考答案

1、《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頤,是北宋時著名的哲學家,“元公”是他的諡號。

2、《愛蓮說》的結構,我們可以概括爲:一條線索,即以愛蓮爲線索;兩個陪襯,即以草木之花爲蓮的總陪襯,以菊花和牡丹作爲蓮的旁襯和反襯;

3、《愛蓮說》中用來比喻君子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達事理,行爲方正,美名遠揚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5、比喻君子志潔行廉,莊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6、“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蓮的高貴品質的一句話是:蓮,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寫蓮花,爲什麼要先寫陶淵明愛菊,世人愛牡丹?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來作正襯和反襯,表達自己潔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態度,含蓄而突出地表達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讚揚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君子不與惡濁世風同流合污,但並不孤高自許。但在我們生活中常聽到人們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樣看待這兩種觀點的呢?

答: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種觀點,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處惡濁的環境也能獨立不移。

10、《愛蓮說》在寫作方法上是藉助某種事物來抒發情感,我們稱這種寫法爲:借物抒情(託物言志)。

11、文中對蓮花的描寫有什麼作用?

答:透過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以美好的品質,進而以花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品質。

12、“獨愛蓮”,“獨愛菊”兩個“獨”字,表現了他們怎樣的生活態度?

答:表現出他們遺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同時又相對錶明周敦頣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1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讚揚的蓮花的高貴品質。

答:正直、通達、莊重、潔身自好、不與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遠揚。

11.①多(0。5分)②樹立或立(0.5分)

12.D(2分)

13.對於蓮花的愛好(0.5分),像我g樣的還有什麼人呢(0.5分)對於牡丹的愛好(0.5分)人該是很多了(0.5分)

14.①的②助詞,起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③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作用,可不譯

④助詞,在這裏是賓語提前的標誌,無實義

15不慕名利、潔身自好

16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愛蓮說》教案 篇4

一、匯入課文

蓮花又稱荷花、芙蓉。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描繪過它,讚美過它,並把它當作高潔脫俗品格的象徵,藉以表達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頤寫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膾炙人口、經世不衰的贊蓮佳作。今天我們就來共同學習這篇文章。

二、作者簡介

三、解題,揭示學習目標

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愛”表現了作者的感情,“蓮”是這篇文章寫作的主體,“說”在這裏指什麼?(同學們可以看課文回答)

作者借描寫蓮來抒發感情,並說明道理,這就是託物言志的寫法。學習此類文章,一要理解所託之物的含義,二要理解作者怎樣託物,如何言志,這兩點正是我們學習這篇課文的目標,請同學們看屏幕齊聲朗讀一遍。

四、整體感知

1.我們把課文讀好了,理解課文就容易多了。作者如此愛蓮,那麼,蓮花的可愛之處表現在哪裏呢?

[明確]①從生長環境方面,寫出了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的高潔、質樸;②從體態香氣方面寫出了蓮“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香遠益清”的芳香;③從風度方面寫出了蓮“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清高。

2.爲什麼作者在第一段連用兩個“獨”字?

[明確]第一、說明周敦頤和陶淵明一樣,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第二、作者贊同陶淵明倚世獨立、決不隨波逐流的態度,但不贊同陶淵明的隱居、逃避現實。連用兩個“獨”字,非常鮮明地闡述了自己還有不同於陶淵明的生活態度。

3.課文第一段和第二段前半部分均按“菊——牡丹——蓮”的順序寫的,爲什麼文末卻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呢?

[明確]前半部分按“菊——牡丹——蓮”的順序,是爲了突出作者對蓮的喜愛;後文按“菊——蓮——牡丹”的順序寫,是從褒貶的角度,說明凡是超凡脫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少,而趨勢媚俗的事物,欣賞的人就多。把正面放在前寫,最後用反面的反襯一下,更有獨到之處;三句分別用陳述句、疑問句和感嘆句表述,特別是最後寫牡丹時用了感嘆號,更表達了作者複雜的思想感情。

五、研讀

(一)理解蓮花的高潔品格

託物言志文章的一般寫法,首先要準確生動地描寫出所託之物的形象,揭示出內在的精神品格。本文所託之物是什麼?“蓮”

這些描寫,句句寫蓮,而又句句喻人。不但寫出了蓮花美麗的外表、芬芳的氣質,而且對她那高潔的品德、美好的情操、正派的風度,作了惟妙惟肖、盡善盡美的描繪,充分表達了作者對蓮花的讚美之情。這也正是作者愛蓮的原因。(注意把握蓮花的高潔品格,體會作者的讚美之情。)

(二)理解運用“菊“和”牡丹“來正襯和反襯的作用。

過渡:作者主要描寫和讚美蓮花,開頭卻爲什麼寫了菊花和牡丹?這有什麼作用?(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

1、分析“菊”正襯的作用。

誰愛菊花?陶淵明是什麼人?我們學過他的一首飲酒詩,當中有一句話能表現出陶淵明愛菊花。(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師:作者寫陶淵明獨愛菊,正是讚頌他不苟同於世俗的高潔品質,也是用菊花來正面襯托蓮花,用陶淵明來正面襯托他自己。

2、分析“牡丹”反襯的作用。

然而能潔身自好的封建士大夫,從晉朝以來極少,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爲什麼?因爲牡丹色彩豔麗,嫵媚動人,象徵富貴。也就是說世人都追求富貴,作者願不願意像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呢?文中哪一個字能體現作者的這種感情?“獨”

師:作者寫世人甚愛牡丹是從反面襯托蓮的高潔品質,表明自己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下面請同學們齊聲把第一節朗讀一遍,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態度。)

(三)理解作者如何以物喻人,抒情言志。

過渡:以上是託物部分,但是託物言志的文章描寫事物並非根本目的,而是要透過對所託之物的描寫來歌頌人。同樣,《愛蓮說》一文作者寫蓮不是根本目的,而是要借蓮頌人。請同學們看第二段

1、就表達方式來說,第一段側重於記敘、描寫,那麼第二段呢?

議論,文中哪一個字能集中體現出來?“謂”

抒情,文中有哪一個字作了提示?“噫”

2、作者以物喻人,抒情言志。把菊花比作什麼?作者對陶淵明的這種隱逸的生活態度是不是完全讚賞呢?他也願意隱逸嗎?作者讚賞的只是陶淵明這種不苟同於世俗的人格,而對於他的隱逸,作者更多的則流露出什麼情感?“惋惜”

牡丹,作者把它比作什麼?對於世人都貪慕富貴,作者流露出的又是什麼情感?“鄙視”,而蓮,作者則把它比作君子,流露出的是對蓮的什麼情感?“讚美”

3、同學們注意體會作者對這三種花的不同看法和不同情感,有感情的齊聲朗讀第二段。指出:a、文中有一個嘆詞“噫”,朗讀時聲音應該延長。b、最後三句運用了三種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作者內心複雜的情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是什麼句式?(提示:一般句式有陳述、疑問、祈使、感嘆四種)陳述句在朗讀時應讀平調,這一句重音應放在“鮮”字上,應讀出“惋惜”的語氣。“蓮之愛,同予者何人?”是什麼句式?疑問句朗讀時應讀升調。“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是什麼句式?感嘆句朗讀時應讀降調,要讀出“鄙視”的語氣。

請同學們注意體會,齊聲把最後四句再朗讀一遍。

4、小結:這一部分是作者所言之志。作者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做一個隱逸者,更不屑於向世人那樣貪慕富貴。在當時渾濁的世間,他以蓮自喻,志在堅貞不逾的保持正直的操守,做一名君子,實在難能可貴,難怪他能寫出這樣經世不衰的佳作。

六、總結課文

1、學生總結

至此我們學完了周墩頤的這篇千古傳誦之作。從內容上或寫作上,大家有哪些收穫呢?

從中我們懂得了蓮花高潔脫俗、正直純真的品格。寫作上明白了作者託蓮花抒情言志的寫法。此外,這篇文章比喻、擬人、排比修辭手法的運用,襯托、對比手法的運用,陳述、疑問、感嘆句式的變化,記敘、議論、抒情的有機結合,文字的洗練而又一字不可易等,都值得我們借鑑。

2、教師總結

同學們,周墩頤盛讚蓮花爲君子,當然有獨家的見解和他所處時代的特點,但他表現出的對貪慕富貴的鄙棄,對高潔志行的推崇,至今仍對我們有積極的教育意義。我們應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蓮一樣正直的人。

《愛蓮說》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 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能力目標:1.透過學習本文,認識“說”這種文體。

2.學習描寫、抒情、議論相結合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作者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對污濁世風的批判。

2.在現實生活中培養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1.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啓迪學生的生活態度。

2.學習託物言志和襯托的寫法。

教學方法:1.教師引導,反覆誦讀法。

2.加強學生間的合作探究。

3.品讀賞析重點語句。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 詩詞匯入,激發興趣

乘上一葉小舟,蕩過碧水湖泊,推開層層漣漪,欣賞蓮態萬千。蓮以其孤傲高潔的花,寬大平和的葉,一脈相承的莖,紮根淤泥的根,博得世人的青睞,贏得人們的讚賞,多少文人雅士妙筆生花讚美它,請聽:“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含苞欲放的荷態巧妙傳遞初夏的氣息。“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千頃荷葉一直連到天邊,綠得無窮無盡;朵朵荷花映着旭日,紅得嬌豔。寫盡了盛夏荷的風貌。“行到鬧紅無水面,紅蓮沉醉白蓮酣”寫的是秋風初起時,紅白相間的荷花,以美人醉酒來形容荷花的豔麗與嬌憨。可見大多數文人都是驚歎於它的清姿素容,並將其形諸筆端。說起對蓮的鐘愛當屬宋代周敦頤,蓮也因爲周敦頤的美贊而留下萬世美名。今天我們來欣賞《愛蓮說》理解他愛蓮的緣故。

二.作者簡介,瞭解背景

周敦頤(1017—1073),字茂叔,宋代著名的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周敦頤是宋代理學的創始人,對宋、明兩代的哲學思想影響很大,理學大師程顥、程頤兄弟都是他的學生。關於周敦頤的爲人,黃庭堅曾評價他:“人品甚高,胸懷灑落,如光風霽月。”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喜歡遊覽附近勝景,他酷愛蓮花,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他即赴池畔觀賞,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三 文體介紹,理解題意

說,古代一種議論性的文體,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種現象抒發作者的思想。寫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潑,波瀾起伏,篇幅一般不長,跟現代雜文相似。愛蓮說這個題目的意思是(談談愛蓮的道理)。

四 朗讀課文,積累理解

1. 正字音

步驟一: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在書中標出難讀的字音。

步驟二:全班交流疑難,讀準每一個字音。

可愛者蕃( fán) 濯清漣而不妖(zhúo)(lián)

出淤泥而不染(yū) 不蔓不枝(màn ) 不可褻玩焉(xiè) 噫(yī) 陶後鮮(xiǎn)有聞

步驟三: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節奏美。

步驟四:師生齊讀課文。

2.明字義

步驟一:學生再讀課文,對照註釋,藉助工具書,理解文句,掌握重點疑難字詞含義。

步驟二:學生搶答,解釋詞語。

①可愛者甚蕃 (多) ②出淤泥而不染 (污染)

③濯清漣而不妖(洗滌)(美麗而不端莊)

④不蔓不枝:(生枝蔓)(長枝節) ⑤香遠益清:(更加)

⑥亭亭淨植(立) ⑦不可褻玩焉 (親近而不莊重 ) ⑧花之君子者也:(道德高尚的人)

⑨鮮有聞:(少) ⑩宜乎衆矣(當然)

3.通文意

步驟一:兩人爲一組,互譯課文。(一人讀原文,一人翻譯。或一人翻譯,一人還原爲原文。)

步驟二:學生闖關,翻譯句子。

(1)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我唯獨喜愛蓮花,它從污泥中長出來,卻不受到污染,在清水裏洗滌過但是不顯得妖媚)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不枝枝節節的。)

(3)香遠益清,亭亭淨植。

(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

(4)可遠觀而不可褻玩

(可以遠遠地觀賞但是不能貼近去輕慢地玩弄啊。)

(5)予謂菊 ,花之隱逸也。

(我認爲,菊花是花中的隱士)

(6)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愛蓮花的人,像我一樣的人還有什麼人呢?)

五 精讀細品,合作探究

1. 這篇文章的題目是《愛蓮說》,即談談愛蓮的道理,蓮有哪些可愛之處值得作者喜愛有加呢?請從文中找出描寫蓮花的句子。

明確:“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2. 作者從哪幾個方面描寫蓮花的?

明確:從三各方面描寫蓮的形象,賦予蓮美好的品格。

生長環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外形香氣:“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

風度氣質:“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3. 作者以凝練優美的語言對蓮作了細緻傳神地描繪,難道他僅僅喜歡蓮花美麗的花形和芬芳的氣質?文中還將蓮花比作了什麼?

明確:“蓮,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唯獨愛蓮不僅因爲它美麗的外形和芬芳的氣質,更因爲它有着君子一樣的高尚品質。

4. 既然蓮是君子的化身,這些描寫賦予了蓮花哪些高尚的品格?請同學們繪製一幅“蓮花君子圖”。 老師把描繪蓮花的句子分別貼在一片花瓣上,請同學把君子的品德也貼在與蓮花相對應的位置。(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的高潔,不與世俗同流合污……。

“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孤芳自賞……。

“中通外直”---象徵君子內心通達,行爲正直……。

“不蔓不枝”---象徵君子不攀附權貴……。

“香遠益清”---象徵君子美名遠揚……。

“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象徵君子高潔獨立,體態端莊,令人敬重而不敢輕侮……。

朗讀背誦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要輕讀。生長環境和外形香氣要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後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

請同學背誦描寫蓮花的句子。

5.課文是對蓮花進行描寫和歌頌的,爲何還要寫菊花和牡丹?

明確:這是一種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來襯托蓮花的美好。

5. 請朗讀三處用菊和牡丹襯托蓮的句子,思考三次襯托各有什麼作用?

明確:第一次襯托: “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表明自己的喜好與衆不同。

第二次襯托:“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寫出蓮的品格高出百花。

第三次襯托: “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慨嘆世上沒有別人和 自己的愛好相同。

6.從作者對這三種花的評價和愛花之人的感嘆中,表明了作者怎樣的人生態度?

明確: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樣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做一名君子。也表達出對當時追名逐利,貪慕富貴的社會風氣的批判。

朗讀背誦指導:第一次襯托依次說菊,牡丹,蓮,期間有明顯的停頓。第二次襯托分別指出三種花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第三次襯托用三種花的遭遇來批判世風,“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請同學們背誦這三處句子。

7.作者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世態的批判,不慕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有沒有在文章中直接表現出來呢?

明確:沒有直接表現,透過蓮的美好形象的描寫,以蓮自況以述其志。這就是託物言志。

六 課堂小結

《愛蓮說》先從可愛的花很多寫起,提到陶淵明愛菊,有提到世人愛牡丹,襯托自己愛蓮。接着從生長環境 體態香氣 風度氣質等反面描寫蓮花的超凡脫俗,賦予蓮花君子般的美好品格。最後,作者將菊 牡丹 蓮一一擬人,分別說出它們是隱逸者 富貴者 君子的化身,借愛蓮來表明自己不慕名利 潔身自好的人生態度。在文中我們不但感受到了作者潔身自好的文人情懷,而且品味到了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

七 借花喻人 自述其志

就你喜愛的花草樹木,仿寫《愛蓮說》以“愛 說”爲題200字左右的小短文。採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點明自己所言之志。

八作業佈置

1 蒐集有關“蓮花”的詩句,整理到積累本上。

2 準確背默《愛蓮說》。

《愛蓮說》教案 篇6

一、教學目標

1、理解文章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2、理解作者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

3、積累文言字詞。

 二、教學重點

1、蓮——君子的美好形象。

2、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

3、作者的志趣和情操。

三、教學難點

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瞭解作者。

(二)初讀課文:

1.自由朗讀:要求讀音正確、停頓正確。

2.指名朗讀:師生點評:

①關注生字讀音:予:yú 蔓:màn 鮮:xiǎn

②關注句子停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3.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意。

 (三)深入探究:

1.文章標題是“愛蓮說”,文中哪些語句表現了作者對蓮的熱愛與讚美?

——“予獨愛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設問:這一句透過細緻描寫蓮的形象,表達了對蓮的讚美,那麼它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不急於回答)

①指名讀、齊讀;

②指名翻譯:(強調積累)

詞語:濯,洗。 妖,美麗而不端莊。 蔓、枝,動詞,生藤蔓,長丫枝。益,更加。 植,立。 褻,親近而不莊重。

句子: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③快速背誦。

④討論總結:三個方面:生長環境、長成後的形象和品格。

⑤朗讀指導:請用朗讀來傳達你對這句話的理解,要讀得有層次,有感情。

指導:“予獨愛蓮”是統領語,“之”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要輕讀。以下三層,要讀出層次感。前兩層亦可用描寫語調讀,有審美感情,讀後作稍長停頓,再出末句,以突出蓮的品格。

——“蓮,花之君子者也。”

①指名翻譯:教師強調:之,結構助詞,的。“……,……者也”,判斷句的一種形式。

②合作探究:君子,即品德高尚的人。作者稱蓮是“花之君子”,請大家再來讀上段中描寫蓮形象的那句話。

合作探究: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質?要把握蓮的整體形象,善於運用聯想把蓮的形象跟君子的形象融爲一體。

(這是一道開放性探究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有種種美德,我們無法盡知,而只能透過蓮的`形象來探求。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出淤泥而不染”象徵君子身處污濁環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濯清漣而不妖”象徵君子的莊重、質樸,不譁衆取寵,不炫耀自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徵君子的特立獨行,正直不苟,豁達大度;“香遠益清,亭亭淨植”象徵君子美好的姿質。所有這些象徵的內容都是透過聯想而產生的,關鍵在於要把握蓮的整體形象,然後仔細尋味;聯想愈豐富,作者心目中的君子的形象就變得愈鮮明。)

2.既然題目是“愛蓮說”,那麼文章爲什麼還有那麼多的篇幅寫到“菊”和“牡丹”?

①指名讀全文;

②教師點撥:請畫出能傳達作者對這些形象態度的詞句。

※菊——“晉陶淵明獨愛菊”、“菊,花之隱逸者也”、“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陶淵明在任彭澤縣令時因不願爲五斗米而折腰,解綬回鄉,隱耕田園,勞動之餘,他特喜愛菊花,十分欣賞這“秋菊有佳色”,甚至還採摘花瓣,帶回家中釀製菊花酒,常常一個人自飲自斟。他飲酒高歌,擊節讚賞:“三徑就荒,鬆菊猶存”,“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爲霜下傑”。他以願做霜下傑,學習菊花的品格和氣質來勉勵自己,認爲菊花品格高尚,不奉迎風雅,敢於傲雪凌霜。即使是殘菊,也挺立不落,依然含香露芳,他用菊花的清雅倔強來操守自己的君子之節。後人以陶淵明具有這種不羨慕榮利,志存逸士之節的品格,尊稱他爲“靖節先生”。

反覆品味“菊之愛”一句,含有什麼意味?(惋惜之意)

※牡丹——“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盛愛”的程度,有詩爲證:(屏顯)

買花

白居易

帝城春欲暮,喧喧車馬度。共道牡丹時,相隨買花去。貴賤無常價,酬直看花數。灼灼百朵紅,戔戔五束素。上張幄幕庇,旁織巴籬護。水灑復泥封,移來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來買花處。低頭獨長嘆,此嘆無人喻。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反覆琢磨“牡丹之愛,宜乎衆矣”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什麼態度?(文中只說牡丹是“花之富貴者”,此外別無貶辭,但從“宜乎”一語卻可以看出他對世風的鄙視。這種寫法頗似“一字褒貶”,足見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

③我們再來背背寫蓮的句子,大家考慮:爲什麼還要寫菊和牡丹?這表現了作者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這是襯托的手法。作者含蓄地表明瞭自己的人生態度:他既不願像陶淵明那樣消極避世,又不願像世人那種追逐功名富貴,他要在污濁的世間獨立不移,永遠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愛蓮”即愛君子之德──這是本文的主旨。)

從全文看,本文運用了什麼寫法?(託物言志)

④小結:作者周敦頤是北宋著名的哲學家,人品極高,胸懷灑落。曾任南康軍(治所在今江西省星子縣,“軍”是宋代行政區的名稱)地方行政長官,命人在官衙一側挖池種蓮,名曰“愛蓮池”,足見其對蓮的一往情深。

⑤美讀第二段:要求讀出理解,讀出情感。

前一層是三個並列句,以人爲喻,分別指出菊、牡丹、蓮的品格,要用極其肯定的語氣讀出;前兩句要讀得輕些,後一句當重讀。

後一層用菊、牡丹、蓮的不同遭際來批判世風,全用感嘆的語氣讀,但其間又有細微差別:“菊之愛”一句有惋惜意,“蓮之愛”一句有慨嘆意,“牡丹之愛”一句有諷刺意。

 (四)背誦全文

(五)作業

1、背誦全文。

2、積累文言詞語。

3、請選一種你喜愛的植物,以“說XX”爲題,寫一篇文章。

《愛蓮說》教案 篇7

《愛蓮說》

作者簡介:

周敦頤: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文學常識:

“說”是議論文的一種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來論述道理。《愛蓮說》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課文分析: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小結:縱觀全文,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意圖是什麼?他採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作者借讚美蓮的高尚品質說明自己潔身自愛,不慕名利的品格。

總結 :

1 本文采用託物言志(象徵)的寫作手法。

2 文中採用的修辭手法有擬人 比喻 襯托等。

3 文中“之”字的幾種用法:

① 水陸草木之花

②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愛蓮說》教案 篇8

【課題】: 愛蓮說

【教學目標】:

⒈朗讀、背誦《愛蓮說》,並把握詞、語句,疏通文意。

⒉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⒊學習蓮花高潔的品質,培養“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質。

【教學重點】:

學習本文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教學難點】:

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內容及步驟】:

一、情景匯入:

(上課前播放音樂,上課開始停止播放,開始匯入。)(幻燈片1)

今天我和大家合作學習一篇優美的文章。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讀課題《愛蓮說》。(幻燈片2)

蓮花,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看作是美麗聖潔的象徵。我們一起先來欣賞一下蓮的形象,然後我要同學們說說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按鍵播放蓮花組圖。)(幻燈片3至幻燈片6)

問題:你覺得蓮花美在哪裏?(學生各抒己見,學生的回答,一律加以肯定。)(幻燈片6)

解說:蓮花是一種姿態優美品性高潔的花,深的人們的喜愛,因此它很早就出現在文人的筆下。如楊萬里有詩“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幻燈片7)蘇軾的“荷盡無遮雨蓋”; (幻燈片8)屈原的“制芰(jì)荷以爲衣,集芙蓉以爲裳”。(幻燈片9)這些都反映了人們對蓮的喜愛。不過,人們常常欣賞的都還只是蓮花外形的美,其實真正值得讚揚的還是它的內在品質。我們今天學習的《愛蓮說》,就是一篇讚美蓮的品質,從而抒發作者思想感情的文章。

二、瞭解作者體裁。

在分析課文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本文的作者和體裁。

⒈(放作者圖像)指名朗讀。(幻燈片10)

(用課件打出周敦頤的介紹)周敦頤(1017-1073) ,宋代道洲(現在湖南省道縣)人,字茂叔,北宋哲學家。因他世居道縣濂溪,後居廬山蓮花峯前,峯下有溪,也命名爲濂溪,學者就稱他爲濂溪先生。

周敦頤任職南康郡(今江西星子縣)時,曾率屬下在府署東側開闢一四十餘丈寬的蓮池(後被稱爲“愛蓮池”),池中建“賞蓮池”,南北曲橋連岸。夏秋之交,蓮花盛開,清香撲鼻。作者觸景生情,寫下《愛蓮說》,借花述志。

⒉瞭解本文的體裁。(幻燈片11)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屬議論文的範疇,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那麼課文標題“愛蓮說”可以怎麼解釋?(幻燈片12)

明確:就是說說愛好蓮花的問題。 (其他理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解說:作者究竟爲什麼愛蓮花?作者想透過愛蓮表達自己怎樣的情懷呢?這都是我們等一會將要討論的問題。

三、朗讀訓練。

⒈我們先聽一下課文的錄音,大家注意讀課文的語氣。(幻燈片13)

⒉錄音再播放一遍,大家可以輕聲跟讀,體會一下怎樣朗讀文言文。(幻燈片14)

(檢查聽讀效果,大屏幕出示生字,指名學生讀出它的音。)(幻燈片15)

蕃( fán) 頤(yí)濯(zhúo)淤(yū)漣(lián)

蔓(màn )褻(xiè) 噫(yī)鮮(xiǎn)有聞

⒊請同學們自己輕聲把課文讀一遍,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⒋齊讀課文。這一遍的要求是:讀正確字音,讀通課文,聲音響亮,精神飽滿。

教師小結: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的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上看到的古人是怎樣讀書的?(回答後總結)是的,古人讀書很有韻味,自得其樂的讀,一般語氣都比較舒緩。我們讀古文雖然不需要搖頭晃腦,但可以吸取些有益的讀書經驗,可以讀得更舒緩一些。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先要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在把握作者感情地基礎上去讀。

四、出示學習重點。(大屏幕投影)(幻燈片16)

⒈託物言志的寫法。

⒉襯托的寫法。

⒊掌握“蕃”“染”“植”“鮮”等詞的意義。

五、理解文意。

⒈下面就請同學們自由小聲讀,並看看註解,理解句意,讀懂課文,互相可以討論疑難之處。(不懂之處進行提問,共同解決。大屏幕出示檢查合作學習結果)(幻燈片17)

⒉請同學們根據註解,將課文翻譯成現代文。(大屏幕投影)(幻燈片18至幻燈片21)

六、理解本文的託物言志和襯托的手法。

⒈作者把蓮花比作什麼?哪些語句具體描寫了蓮?表現了蓮的哪些品質?(幻燈片22)明確:

⒉課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幾種花?(幻燈片23)

明確:蓮花、菊花、牡丹

⒊這三種花分別有哪些人喜歡?(幻燈片24)

明確:蓮花(周敦頤)、菊花(陶淵明)、牡丹(世人)

⒋這三種花的象徵意義?(幻燈片25至幻燈片27)

明確:菊花,花之隱逸者。牡丹,花之富貴者。蓮花,花之君子者。

⒌陶淵明爲什麼獨愛菊花?(幻燈片28)

明確:因爲菊花不畏嚴寒,傲霜鬥雪,品格高潔。菊花又是花中的隱士,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脫俗,這符合陶淵明的處世態度。寫菊是爲了正面襯托蓮的形象。

⒍文中爲什麼要寫牡丹?(幻燈片29)

明確:因爲牡丹雍容華貴,歷來人們把它當成富貴的象徵。“世人甚愛牡丹”說明人貪慕富貴,追名逐利。這種世風,這種人生態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寫牡丹實際上是從反面襯托蓮的君子形象。

⒎找出課文中的原句,體會作者對三種花各持什麼態度?

明確:

菊之愛,陶後鮮有聞。 有德者鮮 惋惜

蓮之愛,同予者何人? 君子者無 讚美

牡丹之愛,宜乎衆矣。 趨利者衆 諷刺

板書:(幻燈片30)

映襯手法陶淵明愛菊 鮮(正襯)世人愛牡丹 衆(反襯)予獨愛蓮 無(突出)

小結:託物言志就是抽取事物的某種特徵,來象徵人的某種品格,以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幻燈片31)

例如:

蓮花 君子

七、能力訓練。

模仿例句,用託物言志的方法造句。(幻燈片32)

例句:我愛蓮花,因爲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造句:我愛 ,因爲它 。

【佈置作業】:

⒈背誦課文。

⒉將剛纔的造句練習擴充爲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寫在練習本上。

【課後記要】:

《愛蓮說》教案 篇9

課程目標:

學生透過八種智能模式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方法,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會蓮“出污泥而不染”的品性,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培養學生的語言感知能力、想象能力、欣賞能力和對其文化內涵的領悟能力,同時培養蒐集資訊和處理資訊的能力,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對學習者的預期成果:讀懂課文,能感受文章語言言簡意豐,結構嚴謹的特點並懂得欣賞荷花的美麗高潔,體悟作者清高剛直的品格和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感受哲學家筆下的人生哲理,能以語言、形體、音樂、繪畫、人際溝通合作等方式展示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學生課前必要的知識準備:

1.收集歷代有關描寫荷花的詩詞篇章,動手畫一畫或剪一剪書中描寫的荷花和荷葉。

2.親自去公園觀賞荷花,瞭解相關的知識。

各智能發展的教學設計與要求:

語文活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說說讀後的體會,背誦有關蓮的詩詞歌賦;介紹“說”這種文體的特徵;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瞭解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以蓮爲話題寫一篇說明性文字;

數理邏輯:統計目前自己瞭解到的荷花種類;統計寫蓮的經典名句及其作者;

視覺空間:用水彩等顏料畫一畫課文所描寫的荷花的優美姿勢;將有關蓮的相關圖片製作成多媒體課件;

肢體運動:創造性地表演荷花“翩翩起舞”的情景;科學、準確地操作計算機進行多媒體課件的播放;

音樂韻律:尋找合適的民族音樂來給課文配樂朗誦;編一首《採蓮曲》,配曲演唱;

人際溝通:用小組合作朗誦表演來表達他們對課文的理解,合作編輯讚美荷花的小畫報或手抄報;合作蒐集有關周敦頤及其作品《愛蓮說》的背景資料,瞭解唐人推崇牡丹的原因、作者生平及所處的時代與環境;網上搜集有關蓮的攝影圖片;查閱有關蓮的歷史、品種、栽培、用途及蓮葉自潔、藕斷絲連的科學解釋等方面的圖書資料;

自我認識:描述自己學了《愛蓮說》後的感受;用抒情性語言描述所看到的多媒體蓮花圖片;如何認識蓮的“出污泥而不染”;

自然觀察:把收集的蓮花資源進行分類或實地觀察荷花並寫一篇日記

評價方式:評出“最佳合作小組”、“最佳朗誦者”、“收集資料能手”、“小畫家”、“最快背誦者”等。

標籤:教案集 愛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