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治水必躬親》教學案(蘇教版八年級必修學案設計)

 《治水必躬親》教學案

《治水必躬親》教學案(蘇教版八年級必修學案設計)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透過正反對比論述觀點。 

2.理解文中常見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積累文言詞彙。 

3、認識海瑞這一人物形象。 

[重點難點] 

1、重點:理解文言大意。 

2、難點:論證方法的運用。 

[教學時數] 一教時 

一、匯入 

二、檢查預習情況:

1、解釋下列詞語意思

執一:

 泥於掌故:                     妄意:                    

 相度:                         諮詢:

窮其致:                       胼胝:

躬歷山川:                    

遠嫌而避怨:

布袍緩帶:                   

2、查資料,瞭解作者和、及海瑞其人

3、能準確地朗讀課文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朗讀課文(自主學習與合作) 自由讀,以自己最喜歡的方式去讀,掃除文字障礙。 

2、同桌之間互讀互聽,指出並糾正錯誤。 

3、指名朗讀並及時評價 

4、集體朗讀。 

5、理解課文 (培養學生養成“三看一查”的習慣) 

自主學習 引導學生對照註釋認真閱讀課文(看課文,看註釋) 

試用現代漢語翻譯課文,有疑問的字詞查找工具書(查工具書) 

看課後的探究與練習,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6、合作交流 

小組交流:將自學得到的成果在小組內加以展示。(小組互譯、互評、互議,最大程度上理解課文。) 

全班交流:組織學生翻譯課文,學生評議,教師作適當的補充與歸納。 

師生相互質疑,加深理解。 

四、研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瞭解正反對比論證) 

1. 請學生再讀課文,思考完成下列問題:

(1) 請在文中劃出表示中心論點的語句。 

(2) 若治水不躬親將帶來怎樣的後果?爲什麼?(請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3) 文章以海瑞治水爲例說明了什麼道理?它是怎樣證明觀點的? 

2.學生思考討論,教師作適當補充。(完成板書) 

五、合作探究 

家喻戶曉的海瑞,在你的心目中是怎樣一個形象?讀了課文之後,你對這個人物有哪些新的認識。 

 六、當堂練習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諮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衝風,往來於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釐,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後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別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1.文中“海忠介”即_______,是_______(朝代)曾罵過皇帝的清官。現代著名歷史學家、雜文家_______曾寫過一部關於他的歷史劇《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諮詢不窮其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就治水問題作者講了兩個方面,請用文中的語句回答這兩個方面的結果,並用自己的話概括造成這兩種結果的原因分別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在這段文字中表明的觀點是什麼?爲什麼要這樣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項是( )

  A.第一段中的“蓋”字是句首發語詞,表明下文要就自己的觀點發表議論。

  B.第二段從正反兩個方面說治水,一實一虛,對比分明,很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C.作者開篇就提出中心論點,第一段講道理,第二段側重擺事實,講道理與擺事實相結合很好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D.第一段中“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有淺深,勢有曲直”構成排比,很有氣勢;“是以”一句是對上文的總結,並運用了對偶的句式。

七、課堂小結 

八、課後作業: 

1.課後查閱有關海瑞的文章,進一步瞭解海瑞其人其事。 

2.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難道只有治水纔要躬親嗎?請談談你的感受。 

 

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