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峨眉道上的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峨眉道上的教案設計

1.認識本課14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2個,正確讀寫“平坦、所謂、階梯、蔥蘢、遊覽、機械、愧疚、辛勞”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兩個自然段;

3.運用從內容中體會思想的方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瞭解峨眉山上鋪路人不畏艱險、默默奉獻的精神,培養尊重普通勞動者和他們的勞動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按“預習”要求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並透過查工具書,聯繫上下文理解本課新出現的字詞。

2.一邊讀,一邊想,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再根據老師提供的段落要點,劃分文章結構。

教學重點、難點

1.聯繫上下文理解生字新詞。

2.理解自然段內容,按“段落要點”劃分文章結構。

教學步驟

一、匯入

同學們,你們爬過山嗎?感覺怎麼樣呢?

今天我們就來感受一下爬峨眉山的感覺,《峨眉道上》

二、檢查預習

1.詞語解釋:

蔥蘢:形容草木青翠茂盛的樣子。

攀登:抓住東西爬上去。也比喻積極向上不畏艱險。

遊覽:遊玩觀賞景物、名勝等。【例句】我們遊覽了萬里長城。

狹窄:課文中指山路窄小。

歇息:休息。

2.指名朗讀課文,糾正生字讀音:愧(ku@)疚(ji))、蔥(c#ng)蘢(l$ng)。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再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

(主要寫了我在遊峨眉山的途中看到、聽到和想到的。)

2.默讀課文,看一看哪些內容寫的是作者看到或聽到的;哪些內容寫的是作者想到的。

看到、聽到的:(1~5自然段)、想到的:(6~7自然段。)

四、理解課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讀第一自然段,聽讀的同學思考: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樣的?

“兩尺見方的石板”山路的窄; “像一架天梯豎在前面……的陡坡上。”山高、陡、險。

2.繼續設問:這樣又高、又窄、又陡、又險的山路是怎樣鋪成的呢?我們下節課接着學習。

五、作業

1.熟練地朗讀課文。

2.抄寫生字詞。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課文,瞭解峨眉山的鋪路人是怎樣鋪路的。

2.認識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教學重點、難點

從字裏行間瞭解峨眉山路的特點和這些路是怎樣鋪成的。理解鋪路人是真正的英雄。

教學過程

一、複習匯入

指名讀課文第一段,感受山路的高、窄、陡、險。

二、理解課文2-6自然段

1.明確學習目標:

(1)峨眉山上的路是怎樣鋪成的?

(2)爲什麼說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2.根據目標自讀課文2-6自然段

(“我”看見幾個鋪路人背石板上山,多辛苦啊!“我”瞭解到鋪路人不光背石板上山鋪路,他們還要自己開山取石,鑿成石板,從十多裏外背過來,再背上山去鋪路,多麼不容易啊!……)

3.師:遊人平時空手爬山路還覺得吃力,那些鋪路人竟然身背重物爬“天梯”,真不可思議!大家想不想走近他們?瞭解他們?好,下面我們就人人當記者進行現場模擬採訪。

記者:請問老伯,您多大年紀了?

鋪路人:今年五十八歲啦。

記者:這麼大年紀,你幹這行多少年了?

鋪路人:大約四十年了。

記者:真了不起!您背的石板有多重?

鋪路人:差不多有五六十斤吧!

記者:背這麼重的石板走這麼陡的.路,感覺怎樣?

鋪路人:很累。

記者:既然這麼累,爲什麼還堅持着,一干就是四十年呢?

鋪路人:說實話,遊人需要路。沒有路,既不安全,也不方便。當遊人踩着我們鋪的路上山,有說有笑的時候,我們累也高興啊!

記者:你們的辛苦,都是爲了遊人,我代表遊人謝謝您。

4.過渡:師:多好的鋪路人啊!他們用自己的辛勞來換取遊人的歡樂,感到很滿足、很快慰。此時,你面對他們想說些什麼?

①發自內心地對鋪路人說一句話。

(我敬佩您!您默默奉獻的精神感動了我。您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

②從文中找出作者發自內心的話,讀一讀,想想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引導學生讀好兩個特殊自然段:1、“鋪路?”僅兩個字,單獨作爲一個自然段,意在強調作者當時驚訝、感動、讚歎的複雜心境。2、“他們是給峨眉山鋪路的人啊!”這句話單獨作爲一個自然段,其目的在於強調作者當時那種肅然起敬、由衷讚歎和似乎要讓所有人都知曉的那種難言的激動。)

體會數量詞的妙用。

(本文數量詞多達14處,如“一塊塊”“一塊一塊”“一塊”“幾萬,幾十萬,還是幾百萬?”……讀時要讓學生品味不同結構的數量詞,表達的意思不同,從而體會作者遣詞用語的準確性。)

四、回顧全文,昇華情感

爲什麼說鋪路人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1.自由讀課文,從內容體會思想。

2.班內交流。

(體會鋪路人不怕艱難、不怕辛苦、默默奉獻的可貴品質。)

3.師小結:

鋪路人所付出的艱辛勞動是我們常人難以想象的,然而,當遊人沿着石板的階梯,一邊登山一邊欣賞沿途的秀麗風光時,又有誰會想到那些默默無聞的鋪路人呢?他們纔是真正的無名英雄。

4.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五、佈置作業

六、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這篇課文同樣是在讚美那些默默的爲人們做出貢獻的人。教學設計以設問匯入,這樣會比較好的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第一課時裏,教師以基礎知識的學習和對課文的整體感知爲主。在第二課時裏,非常巧妙地設計了一個“記者採訪”的教學環節,讓學生分別扮演記者和鋪路的老人,透過學生的互動,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標籤:教案設計 峨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