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初一上冊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讓我們掌握了我國古代歷史上中原地區與邊疆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繫和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歷史過程。下面是小編分享的初一上冊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一起來看一下吧。

初一上冊歷史《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課地位

本課的主題是中原地區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不可分割的聯繫和經濟文化交流,漢朝又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一重要發展時期,中華民族的文明是各個民族共同締造的。所以這一時期的民族關係以及對外的交往在整個中國古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二)本課內容

包括三部分:1。張騫通西域2。絲綢之路3。班超經營西域(自學內容)。

二、學情分析

在網絡迅速發展的今天,學生已經能夠運用網絡,而且他們對新事物也比較感興趣,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也會給予一定的關注。但初一學生知識的積累還較少,同時對歷史地理的概念還比較模糊。

三、教學目標

根據以上情況和課標的要求,對本課我確定瞭如下目標:

張騫兩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對西域進行管轄,這個過程可事先透過學生網絡的自主學習,學會查找資料,蒐集資訊的方法。透過學習,瞭解張騫等人爲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於冒險和開拓的精神,強化愛國意識和開拓進取的意識。同時認識到少數民族和邊疆地區在祖國經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貢獻,從而認識到開發邊疆的重要意義以及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完整的愛國意識;關於絲綢之路,要掌握絲綢之路的形成及絲綢之路文化內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提高全面認識和思考問題的能力;班超出使西域作爲自學的知識點。

四、教學重點難點

(一)本課重點

本課的重點有兩個:第一個重點是張騫通西域。張騫通西域是中原地區與祖國西北邊疆地區經濟文化交流以及對外交往當中最爲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開先河之意,它爲絲綢之路的開闢奠定了基礎。第二個重點是絲綢之路。在整個中國古代經濟文化交往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所以絲綢之路也是本課的重點。

(二)本課難點

由於初一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積累程度的限制,對歷史理論知識較難領會,所以本課難點是如何認識絲綢之路的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五、教學用具

多媒體設備

六、教法與學法

(一)教法

根據課標要求和新課改的理念,採用了以下教學方法:

1。聯繫法。匯入新課教學時對舊知識的回顧;對於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涉及到匈奴的勢力控制範圍。用此法聯繫前課,有利於學生對本課的理解。

2。跨學科綜合法。對於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學生的地理知識儲備。

3。歸納法。對於中原與西域的經濟文化交流,可讓學生看書歸納。

4。講解法。對於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地位等需用此法。同時我把本節課設計成多媒體教學形式。使學生在有限的空間、時間(課時)打破地域界限去認識教材中的事物,達成知識領域、動作技能領域和情感領域目標。

(二)學法

有目的有主次的`快速閱讀能力——訓練“會讀” 這節課知識容量大。學生要在有限的時間內細讀,掌握全部教材內容是不可能的,要有層次性、針對性,啓發學生什麼內容須詳讀精思例如張騫出使西域,什麼內容要略看了解例如班超經營西域,什麼問題要邊讀邊想例如絲綢之路的路線,什麼問題要讀後再想例如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合理利用、科學分配課堂時間,養成快速讀、會讀書的良好讀書習慣,爲日後自學能力的形成打下堅實的基礎。

七、教學程序設計

1。張騫出使西域,此目內容比較簡單,學生課前的預習已基本可以解決。所以出使過程簡化,但在簡化的過程要讓學生自學能力的到鍛鍊,能夠從“學會”到“會學”的轉變,所以課前安排了學生查找相關的資料,課堂中給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展示自己。(關於張騫的故事及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情況)。重點放在張騫出使西域的目的、結果,和他的精神對我們的啓示上。透過對這三個問題的學習討論,使學生從張騫的身上受到思想的啓迪,強化愛國思想和開拓進取的精神。關於西域都護設定,這是一個很具有現實意義的知識點,讓學生從歷史上明確新疆是我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維護祖國領土主權問題上,要有較深刻和正確的認識,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思想上的教育。

2。對於絲綢之路的處理,它既是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所以也花較多時間來探討。絲綢之路的路線,透過多媒體圖示講解,讓學生能有更具體的空間概念,加深印象。如何正確認識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是這節課的難點。我的做法是三個步驟:先具體講解再用典型例子說明,最後進行歸納(多媒體文字展示),使理論知識得到簡化。

3。班超經營西域這部分內容是小字知識,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按照這節課的安排將它歸爲學生自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