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教師之家 > 教案模板

幼兒園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池塘裏的小青蛙》含反思

作爲一名老師,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點。我們應該怎麼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池塘裏的小青蛙》含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音樂優質課教案《池塘裏的小青蛙》含反思

活動背景:

正逢春天萬物復甦的時節,氣候的變化、動植物的生長、人們自身的感受,都使幼兒真切地感受到春天的特徵。透過對我班幼兒經驗的梳理,我發現他們所關注的春天的事物更多指向春天的植物(如草、花、柳樹等)、春天的動物(如燕子、蝴蝶、小蝌蚪等)、春天人們的活動(如郊遊、放風箏等)。而幼兒又對動物角飼養的小蝌蚪非常感興趣,並透過一系列活動對青蛙的成長過程有了初步的瞭解。因此,我預設了這一主題背景下的音樂活動"池塘裏的小青蛙",力求打破傳統音樂教育注重成品灌輸的做法,追求幼兒認知經驗與藝術表現的整合。

本次音樂活動的目標是在多種教育形式交互作用中感受樂曲旋律的基礎上,調動幼兒已有的關於青蛙的認知經驗,體驗樂曲所表達的快樂氛圍。

活動目標:

1、樂意模仿池塘裏的.小動物,能圍繞小青蛙的叫聲想象小青蛙的開心事。

2、感受並熟悉歌曲《小青蛙》。

活動準備:

歌曲:《快樂的小青蛙》、荷葉、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玩玩跳跳,熟悉旋律

1、在小青蛙的音樂旋律中,教師帶領幼兒來到"池塘邊"。(此環節旨在讓幼兒透過玩玩跳跳欣賞和熟悉旋律,感受小青蛙的快樂。)

2、幼兒跟隨樂曲自由模仿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這一環節讓幼兒跟着樂曲的旋律模仿池塘裏各種小動物的動作,透過肢體動作表現對樂曲的感受。教師在觀察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個別幼兒進行肢體動作示範,並用舞蹈語彙鼓勵幼兒誇張大膽地表現。指導的重點是觀察並發現個別幼兒"形似"的動作,並引發集體模仿。)

3、伴隨樂曲,教師模仿天鵝的動作,引導幼兒欣賞感知。

二、欣賞感受,想象表達

1、播放小青蛙的叫聲,教師以天鵝的口吻做東張西望狀並提問"咦,是哪個好朋友未了7"

2、幼兒完整欣賞一遍歌曲《快樂的小青蛙》,初步感受歌曲。

(1)教師引發幼兒想象:"你們聽到了什麼?""咕呱呱呱是什麼意思?"還可以進一步啓發幼兒"小青蛙們好像在做什麼?說什麼話呢?"(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引導幼兒大膽想象並遷移已有的認知經驗。)

(2)根據幼兒的回答,教師結合歌曲中青蛙叫聲的節奏,引導幼兒跟着樂曲有節奏地說說、做做青蛙的開心事。(這一環節的難點是幫助幼兒跟着歌曲的節奏說唱,如"咕呱呱呱,咕呱呱呱,蟲兒捉得多又多。咕呱呱呱,咕呱呱呱,春天天氣真正好",並配以相應的動作。)

三、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怏

旋律

播放課件《快樂的小青蛙》,請幼兒講講小青蛙在幹什麼,或說什麼。(此環節結合多媒體課件讓幼兒完整欣賞歌曲,進一步感受樂曲的歡快旋律,欣賞並講述歌詞內容。教師可結合幼兒講述的內容,即興地將歌詞內容唱出來並進行表演,一方面進行小結,另一方面也給幼兒創造第二次欣賞的機會。並鼓勵幼兒和小青蛙伴隨錄像和歌曲音樂一起自由地唱唱跳跳。)

四、延伸活動

玩音樂遊戲"好朋友",學習按照節奏做動作。(在唱唱跳跳的過程中引發幼兒進一步學唱歌曲的興趣。

活動反思:

《綱要》中曾指出“兒童是在主動獲得經驗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具有個性特點的、語言與非語言的表達和表現方式。”在日常的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我們班的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對於節奏的把握有時比較模糊。這讓我想到,其實音樂教學活動不僅僅侷限於歌曲的教唱、律動表現、樂器演奏等等內容,節奏在音樂教育中同樣也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於小班幼兒來說,掌握一些簡單的音樂符號,一方面幫助幼兒解決自身的音樂表現能力,另一方面也爲他們更進一步的欣賞感受音樂作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