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交際禮儀文書 > 稿件

《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

稿件1.92W

文字像精靈,只要你用好它,它就會產生讓你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無論我們說話還是作文,都要運用好文字。只要你能準確靈活的用好它,它就會讓你的語言煥發出活力和光彩。下面,小編爲大家分享《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

《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 篇1

今天有幸聆聽了陳老師執教的“除法豎式的認識”這節課,陳老師從容不迫的氣度,不疾不徐的語速,對學生恰到好處的點撥,以及超高的課堂駕馭能力讓我佩服。所以說,這節課的亮點太多了,下面我着重從陳老師如何訓練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方面與各位同仁進行交流:

1、真正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

在教學中,陳老師自始自終都只是在引導,而學生纔是學習的主體。如:在新授部分陳老師讓孩子大膽的嘗試自己創造除法豎式,又出示學生自己創編的各種形式的豎式,然後讓學生去觀察、去發現問題,再進行比較分析,哪個豎式更合適。從一系列活動中鍛鍊了學生自主探究知識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2、在教學中注重訓練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尤其注重訓練學生回答語言的完整性。

《課標》在總體目標中要求:學生要學會與他人合作,並能與他人交流思維的過程和結果,能有條理地、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觀點,做到言之有理,在與他人交流的過程中,能運用數學語言合乎邏輯地進行討論與質疑。這節課陳老師用多種方式讓想說又不會說,怕說、不敢說,以及根本不會開口的學生都樂於去說。

總結有以下幾點:

1、陳老師數學語言的準確規範,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陳老師教學語言乾淨利落,簡捷概括,思路清晰,有的放矢,以此給學生示範引導。比如:教學中問道,怎麼寫豎式,應該先寫什麼?在寫什麼?最後寫什麼?透過這樣一個思路,從而發展了學生的數學思維。

2、透過多種形式,並在課堂中爲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和使用數學語言的機會。讓學生在口頭表述中,訓練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陳老師在課堂中靈活運用“同桌交流、小組討論、全班評價、學生小結”的訓練模式,在課堂教學中貫徹以“語言訓練爲主線、思維訓練爲主體”的教學思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要說、有話可說,並在積極的評價中,使學生說的熱情得到激發,說的能力得到提高。

3、注重訓練學生語言表達的完整性。在教學中,孩子回答不完整時,老師就會說“誰能完整的表述出來?”“請你在完整的表述一遍”。

總之,這節課無論從設計上,還是流程上都突破了難點,學生學得輕鬆愉悅。

但是我也有以下幾個地方想和在座的各位一起探討:

1、教師對對於商爲什麼要寫在被除數個位的上方的算理,是否需要更透徹的講解。有好幾個孩子在計算時都把商寫在十位了。

2、除法豎式中的那個廠字元號,一撇是否應該在短一點,與除數,被除數寫在同一直線上。以上就是我個人對陳老師的這節課的一點薄見,若說的不妥的地方,還請陳老師多多海涵。

《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 篇2

根據上級領導的精神,我校開展精品課程建設,由我來跨年級執教三年級人教版的數學第三單元有“餘數的除法”裏的第一課時“除法豎式的認識”。在備這節課時,我做了很多課前準備的,也參考很多優秀教案和教學視頻,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一份教案並製作好課件。這節課的教學主要任務是讓學生正確寫除法豎式並計算,除法豎式的格式是最難列的豎式,步驟很複雜,如果單一機械的記憶,錯誤率非常高。

這堂課我採用從減法與除法的關係入手,將除法豎式的寫法每一步細化,形象化,深化。透過一個個形象的比喻使學生對除法豎式的各個部分有一種熟悉、親切的感覺。要避免學生積不乘而直接把被除數抄下來的壞習慣,只有讓學生搞清楚爲什麼有這個積纔可以。透過減去“3個5是多少?”這個問題,從而使學生明白爲什麼乘,透過與減法算式結合知道在算出積後要減,那麼豎式最後一步部分就是減法,這裏的減號不用寫明,因爲算到這裏就要算減法了,腦子中要知道這裏相當於有個減號。

在練習設計上,我還特別安排一些改錯題,如在寫豎式時數位沒有對齊,把一位數的商與被除數的.十位對齊,把除數和商的位置寫反了,於是我讓同學們透過小組討論,判斷分析、訂正,這樣既對新知鞏固練習,加深了同學的印象,能培養小組合作交流的能力,又能讓同學知道學習能互相幫助的效果。在教學中,我設計的問題比較精當,教學方法能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學習積極性高,課堂氣氛活躍。上完這節課後,我的總體感覺是自己在上這節課的時候教學模式比較傳統,各個環節細節的處理有待優化;在鞏固練習中,學生雖然會列除法豎式,但不是每個學生都理解爲什麼要這麼寫,只是照搬老師板書的樣子;我還是沒有很好的關注到學生,特別是對後進生的學習情況的關注,各個教學環節的細節處理。

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更加認真學習教參找準重點和難點,教學中要有效地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並且想辦法去把這些知識點講透講好,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中掌握並運用好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 篇3

先談一個糾結的事情:在備“除法豎式的認識”這個內容時,我首先請教了一些老師。他們的說法也不盡相同:有的認爲,要先寫被除數,再寫除號,最後寫除數;有的認爲,他們說教學這麼多年來一直都是先把那個符號寫出來,然後在分別把被除數、除數和商寫進去的。(這樣有固定書寫格式的作用),再寫被除數和除數等等,爲此,我查閱了一些書籍和音像資料。主要了解:寫法到底是怎樣的?怎麼讀?怎樣讓學生更好的理解?我查閱了一些知名網站製作的課件,發現這些課件在出示除法豎式時,形式不一樣。於是我沒有糾結這個事情。一會兒還得請大家多多提出寶貴意見

除法豎式與原來學的加、減、乘法豎式完全不同,學生學習起來有一定難度。怎樣讓學生自然地記住除法豎式的順序,並把餘數寫下來呢?是我課前不斷思考的問題。上課時我曾經想創設了學生最喜歡的棒棒糖、金箍棒情景,都不太滿意,於是我還是採用書上的分小棒情境,基本上是照本宣科。

除法橫式的道理我們懂了,除法豎式會寫嗎?學生有的預習了,會寫;有的“自以爲是”的認爲除法豎式與加法、減法等的豎式相同。於是我先讓孩子自己試着讓學生自己編寫除法豎式,發現全班寫的亂。即使有的學生知道除法豎式和別的不一樣,也沒能完整的寫出。這時我故意用一位學生寫的錯的展示說:“韓銳凝同學敢於利用學過的知識大膽嘗試,很好!但是,很可惜,除法豎式的寫法和我們學過的幾種豎式寫法都不一樣,想學法嗎?”此時學生充滿了疑問,學習的興趣和學習的願望都被充分激起,也有了自主探索的要求。

我出示了一個除法的豎式格式寫得正確的,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除法豎式與橫式的聯繫,以及這些數是怎麼來的,這樣我覺得要比單純的“告訴”效果要好的多。

透過這節課教學我反思了幾大問題:

第一、課堂紀律混亂,感覺不在自己掌控之中。特別是李治寬竟然老是轉後面去。

第二、混亂的原因還是因爲只關注自己的教,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組織課堂能力欠缺,缺乏個人魅力,評價語單薄匱乏。導致自己上課很累,學生也感覺無趣。

第三、幾個細節:板書隨意性太強,應該左右對調一下;練習少,教師說的太多;收上來的本子都忘記給學生髮下去。

第四、對比做的還不夠:應該充分的對比橫式和豎式,兩個16,兩個4,有餘數和沒有餘數進行充分的對比。

透過本次公開課,讓我明白了一定要多謙虛多學習,向身邊的優秀同事學習,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要多分析教材,活用教材,對於學生不容易接受的難點要事先設計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

《除法豎式的認識》評課稿 篇4

除法豎式該按怎樣的順序寫?爲什麼要這樣寫?在除法豎式教學之前,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因爲我覺得對於直接利用口訣的除法,豎式不僅顯得複雜,而且豎式的作用也很難讓學生理解,學生學習除法豎式存在哪些困惑呢?

怎樣讓學生自然地記住除法豎式的順序,並把餘數寫下來呢?其實,除法豎式形成現在簡潔的書寫格式,人們經歷了一個漫長改進逐步完善的過程。我覺得采用拿來主義,遺棄了寶貴的完善過程,直接將智慧的結果——“除法豎式”作爲一種“書寫格式”進行教學,對學生的學習顯然是不利的。

算理講解,也許對於教師和優等生是可行的,但還有更多的學生只能是不懂裝懂。即使那些優等生,明算理之後,諸多疑問還是無法消除,而除法豎式的價值在有餘數除法中容易凸顯,爲此我大膽將二下簡單的有餘數除法滲透到本節課中,課堂上我創設了一個情景,學生學習的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我先拿了6個磁鐵,讓學生在黑板上平均分成2份,接着要求學生用語言把分磁鐵的動作表示出來,

學生說得很好:把老師手裏的6個磁鐵平均分成了2份。

誰能用一個算式來表示?學生說6除以2等於3。寫出的豎式是形如加法的豎式,這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且對於沒有餘數的表內除法,豎式寫成此種形式學生沒有覺得不妥。

接着出示7個磁鐵,要求學生平均分成2份,

分後追問:剛纔分掉幾個磁鐵,現在手裏還有幾個磁鐵?怎樣用算式表示?

學生答:分掉幾個磁鐵,用2*3=6表示,現在手裏還有1個磁鐵,用7-6=1表示。

誰能試着用豎式計算?絕大多數學生寫的豎式仍然形如加法豎式,但餘數1不知寫在什麼地方合適了。

針對學生的困惑我加以小結:除法豎式非常神奇,能將分東西的過程完整地記錄下來。接着邊分磁鐵邊板書除法豎式。要求學生仔細觀察,這時我及時介紹豎式中像“廠”的符號表示除號,被除數和除數和商的位置。接下來我又問:下面的6是哪裏來的?1又表示什麼?

(由於學生受了分磁鐵這一情景的影響,很自然地想到了6就是分掉的6個磁鐵,是2×3的積,1是原來的7個磁鐵減掉分掉的6個磁鐵,最後剩一個磁鐵,也就是1)

引導比較兩種豎式,學生體會到了除法豎式有別於其他運算豎式的價值,正確解釋6除以2等於3豎式中每一個數的含義,學生能夠透過情景理解到這一層。我心裏由衷地感到高興,我覺得直觀地利用有餘數的平均分更利於教學目標的達成,對教材進行調整後,學生對本知識的學習比我預想的要好。

透過這節課告訴我們:

1、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難易程度要有預見性,對於學生不容易接受的難點要事先設計好更可行更有效的教學方式,這樣才能教得輕鬆,學生也學得輕鬆,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要充分了解學生以學定教,要對課題的進行認真思考,發現學生欠缺的知識點在哪裏,知道哪些問題是有價值的,研究問題的時候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這是學習能力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要善於從整體上把握教材,合理利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