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佛法經文 > 內經

內經的認識

內經2.19W

《內經》被譽爲中國人養心、養性、養生的“聖經”,不僅是現代中醫學的不二源頭,更是一部蘊含中國生命哲學之宗的思想著作。以下是內經的認識,和小編一起看一下吧。

黃帝“生而神靈”,非常聰明,經常向他的師父提問題,問什麼懂什麼,聞一知十,非常好學。我們聽一下這些對話,感受一下當時的氣氛。

比如黃帝問他的師父,我想知道十二藏之間的相使關係究竟是怎麼樣的?

他的師父歧伯就感嘆說:“悉乎哉問也!”這個“悉乎哉”是什麼意思呢?“悉”就是很詳細。岐伯說,你這個臭小子怎麼問得這麼詳細呀!

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很聰明的學生,經常問一些很細緻的問題,這個問題老師本來是不太想告訴別人的,但是遇到這麼聰明的學生,又不能不跟他講,所以歧伯經常會發出“悉乎哉問也”“昭乎哉問也”這樣的感嘆。

《黃帝內經》中經常出現這樣的句子,很能體現當時師生交談時的氣氛,和老師的複雜心情:我喜歡你,又覺得你問得太多了,但是我還得把這些寶貴的東西告訴你。

黃帝本人得到這些寶貝以後,確實能夠高度珍惜。他把得到的這些祕不外傳的東西,有的刻到玉板上——我們知道一般的書是刻在竹木板上的,而他是刻在玉板上。有的藏在金匱裏。“金匱”是什麼?就是黃金做的盒子。我們現在如果看到金匱,可能首先把盒子拿走,而把《黃帝內經》丟掉了。

在黃帝看來,《黃帝內經》比黃金還要珍貴。

有的是藏在專門建的一個房間裏,這個房間叫“靈蘭密室”,是用很多香料薰過的,很香很祕密的一個房間,只有寶貴的東西才珍藏在裏面,輕易不開門,不給人看的。

他本人要學習《黃帝內經》的時候,要沐浴更衣,要齋戒,擇吉日良辰,看看什麼時間是吉時,他才進去,恭恭敬敬地把《黃帝內經》請出來學習。當要傳授給別人的`時候,他要對方歃血爲盟,發誓學到以後不再告訴別人,因爲這個東西太寶貴了,如果隨便傳授給別人,就失去了它的價值,所以叫“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不是合適的人,不是合適的時間,不會傳授。由此可以看出,黃帝本人對《黃帝內經》是非常尊重,非常珍惜的。

拓展閱讀:內經的來源

《易經》裏這樣的智慧是很多的,因爲時間的關係,我們講不了很多。下面我們講另一部重要的經典——《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這部經典,同樣跟其他經典有不同之處,也是由很多聖人共同完成的,而不是一個聖人。它是由黃帝去諮詢、訪問那些得道的聖人,有伯高、岐伯、少師等等,以對話的形式記錄下來,由他們共同創作的。

當時應該沒有寫成書,而是流傳到某些地方,等到戰國時,有人發現了這套非常完美的理論,才形成書。形成書以後沒有寫作者,沒有寫是黃帝寫的,還是伯高、岐伯寫的,所以後世爭論不休,認爲這本書可能不是黃帝寫的,跟黃帝沒有關係,而是僞託。

我不這樣認爲。我認爲就是黃帝跟他的大臣的對話記錄,只是這個記錄儲存了很久才被挖掘出來。

《黃帝內經》是對話記錄,由他的書記官記錄下來的,但這個書記官不能說這是我寫的,而且可能有不止一位書記官。黃帝本身也沒有這種心思,想署個名什麼的,聖人都沒有這種想法,所以就看不出作者是誰,因而引起後世許多的爭論。

《黃帝內經》這本書曾經在我們國家失傳,我們能夠重新見到這本鉅著,得益於一位唐代高僧——鑑真大和尚。鑑真和尚是中日友誼的締造者。他爲了出使日本,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和犧牲,最後雙目失明。到晚年,他終於成功地渡過了太平洋,到了琉球半島。他把中國的很多東西帶過去,其中最重要的是《黃帝內經》。日本至今視《黃帝內經》爲國寶,一直封存在他們的國家博物館裏,珍藏着。

日本、韓國的許多中醫學院的學生是必讀《黃帝內經》的,而在我們中國,中醫學院的學生是選讀《黃帝內經》,用的是選本,西醫學院的估計都不會讀。大街上的大部分人並不知道有《黃帝內經》這本書。《黃帝內經》對中國的重要意義,卻是不可不知,而且可以說是太重要了。

如果沒有《黃帝內經》,沒有《易經》,中國現在還是不是中國都非常難說,可能中國的文明早就已經消失了。我們知道,世界上曾經有很多文明燦爛一時,如古希臘文明、古羅馬文明,最後都消失了,只有中國文明,一枝獨秀延續到現在。中國文明憑什麼流傳下來?我認爲跟這兩部經典是分不開的。

我們回過頭來看。鑑真和尚把《黃帝內經》送給日本。日本跟朝鮮半島當時都是中國的附屬國,他們之間可能有一些交易,日本把《黃帝內經》送到了朝鮮。

到宋朝的時候,中國想把《黃帝內經》整理一下,才發現我們的《黃帝內經》缺失了一大半,《素問》只剩下一部分,《靈樞》已經全部遺失,才感到這個問題很嚴重。怎麼辦?到哪裏去尋找?朝鮮當時是中國的附屬國,很小,他們覺得中國是一個大國,治理國家那麼厲害,一直想學中國的治國法寶,聽說中國要《黃帝內經》全本,他們認爲找到機會了,就跟中國提出要求,說我們這裏有《黃帝內經》,但要進行交換,要把你們的治國法寶給我們。

當時我們國家有一個非常了不起的風流人物,叫蘇東坡,是一個大學士,他堅決反對:《黃帝內經》本來就是我們的東西,你們拿來跟我們換?不行!《黃帝內經》給我拿回來,治國法寶也不給你。但皇帝與大臣們討論,可能認爲這樣做體現不了大國的胸懷,我們作爲大國,你要什麼就給什麼,終於把《黃帝內經》換回來了,纔有我們今天能夠看到的全本《黃帝內經》。

標籤: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