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成長作文 > 反思作文

課堂反思作文彙編7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課堂反思作文7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課堂反思作文彙編7篇

課堂反思作文 篇1

我在初中作文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厭煩寫作文的現象非常普遍。

至於原因,我的觀點有三:

一、學生寫作素材有限,平時不注重身邊的事情,不熱愛生活,對一切事情都莫不關心。

二、我們做老師的往往就決定了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的方向和程度,這對學生的寫作思維無疑是以個限定,讓學生覺得不能自己做主去寫作文,心生厭煩。

三、老師作文課堂死板教條,學生不感興趣,不注意鼓勵表揚學生。

如何改進呢?我有如下感想,也實踐過,認爲可行:

一、精心構思、設計課堂教學環節,力求作文課堂氣氛活潑生動,讓學生感到聽老師講析作文或課文就是一種享受,以自己全身心地投入來感染和引導學生。

二、對學生要多鼓勵、多表揚,不說打擊和挫傷學生積極性。注意在學生中培養寫作愛好者,一些做能力好的學生的作文爲範本讓學生傳閱,多給學生讀精彩美文。

三、多帶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郊遊,訪談等,並讓學生堅持寫日記,日記內容就是寫發生在身邊的事情,對此事有什麼看法,見解,感悟以及對自己有什麼啓發和教育意義。

課堂反思作文 篇2

這是一堂作文指導課,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最難,作文教學中,作文指導課最難出彩。因作文指導課要講授必要的理論知識,學生聽起來常有昏昏欲睡的現象。

設計這一節課時,我透過《儒林外史》中嚴監生的故事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基本上解決了講授枯燥理論引不起學生的興趣的問題。

在講課的過程中,我結合我的小課題,把教學環節分爲了五個主要的層次,由易到難,由理論到實踐,講練結合,基本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提問的過程式中,我也注意到了學生的差距,把學生分爲幾個層次來回答問題,使好中差生都能有表現的機會,都能有所收穫。

“教學就是一門缺憾的藝術”,我的這節課也有許多缺點,現在想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有些緊張,故事講的不夠精彩,沒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舉。

2.學生的積極性調動的不夠到位,學生的學習氣氛不夠熱烈,回答問題時不夠踊躍。

3.限於學生的作文水平和領悟能力,本節課還有許多學生並沒有參與到活動中來。

4.教師對於學生的引導不夠到位。比如在大顯身手這一環節,教師應在學生定作之前對劉翔的姿勢、動作、神態等給予必要的提示,這樣學生的寫作難度就會降低,學生的寫作就會更加的容易些了。

課堂反思作文 篇3

傳統的作文課就是在課堂上利用兩節課讓學生獨立完成,有的甚至硬性規定40分鐘完成。開放式作文教學提前一週把作文題告訴學生,讓學生在這麼長的時間內閱讀,觀察,積累材料,立意謀篇,寫出的文章自然比在課堂上兩節課完成的要好。葉聖陶先生說過:“學生經驗積聚得多,情感蘊蓄得深,思想鑽研得精,纔可以寫成好文章。”由於有充裕的時間,有的學生還寫出了一萬字以上的作文。這是開放式作文教學的優勢。此外,開放式作文形式多樣化。比如可以組織學生走出教室,親近大自然,寫情景作文;學生可寫讀書筆記、日記、週記、隨筆甚至進行專項研究性寫作訓練;在學校成立文學社,出版文學報刊;組織學生參加各類作文大賽等;利用多媒體方式來作文等等。總之,一切都是爲了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供表現個性、展示作品的機會,讓學生在作文中體驗成功的喜悅。但是,有的老師整個一學期甚至一學年都是課外作文。長期放任自流,是不利於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的。令人遺憾的是,學生在課堂上作文的獨特風景再也見不到了。我欣賞課堂作文時的安靜的氣氛,那是等候初生兒降臨的產房的氣氛;我欣賞學生課堂作文時的情態變化,時而是“望盡天涯路”的困惑,時而是“驀然回首燈火闌珊”的驚喜;我欣賞學生筆尖在稿紙上發出的聲音,那是悠悠的情絲如小河淌水,那是澎湃的激情如大江汩汩滔滔。所以,開放式課外作文和多樣的形式固然需要,但我同時呼喚課堂作文的迴歸。

課堂反思作文 篇4

對相當一部分的學生來說,寫作文是件苦差事,初中作文教學反思。學生面對老師出的作文題目搜腸刮肚也寫不出一個字來,教師批改那些千人一面、文不對題、亂七八糟的文章,真有點恨鐵不成鋼的感覺。對此,老師學生都是苦不堪言,該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我透過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認爲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首先,積累。課外多積累詞語、句子和文段,以此打下寫作的基礎。學生進入初中後,隨着課程的增多,各科老師都感到課時緊、任務重,而學生大部分的課外時間都忙於完成書面作業,不知不覺就忽略了課外閱讀,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來充實自己,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所以我在每節課前要求學生給大家介紹自己所積累的名言警句或成語故事及優秀文章等,並且要求其他同學在本子上作好記錄,這樣不僅能督促學生了解更多課外知識,積累更多名言名句,同時也能培養寫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其次,觀察。法國著名雕塑家羅丹有一句名言:“自然是美的。”何不讓學生有意觀察大自然、練就一雙敏銳的發現美的眼睛,激發觀察興趣呢?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的大自然,旭日東昇,霞光萬道的清晨,皓月當空、星光燦爛的夜幕,桃紅柳綠、鳥語花香的春色……這一切都對學生有着巨大的魅力。送給學生一把興趣的金鑰匙,讓他們開啟心扉去看、去說、去發現、去體會。

再次,鼓勵。美國教育學家巴士卡里雅博士宣稱:“把最差的學生給我,只要不是白癡,我都能把他們培養成優等生。”他的妙方就是讚揚和鼓勵。中學生有強烈的自尊心和好勝心,有渴望得到肯定和讚揚的心理需求。教師要善於抓住這一點,在作文教學中鼓勵學生,挖掘出他們不竭的創作動力。因此,教師都要用賞識的眼光發現學生的優點和特長並給以及時的肯定和鼓勵,這樣學生期待肯定和讚譽的心理得到滿足,就會有了寫好作文的自信,就會有希望。

學生的每一篇作文,不管成功與否,都是他們苦心經營的結果,他們勞動的付出都渴望得到承認,因此要善待學生的勞動成果。作文講評中巧妙的運用評語激勵學生或在課堂上有針對性的讚揚,會極大的點燃學生的寫作願望,他們就會投入更大的寫作熱情,儘量去寫好每一篇作文。這樣,讚許和鼓勵,會更大地開發學生的寫作潛能,給他們創設輕鬆愉悅的寫作環境,消除了作文難的心理障礙,學生就樂寫、善寫,逐步寫出較爲成功的作品。。

總之,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而作文教學在語文教學中又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需要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探索,去找到一條能真正體現本人教學風格,而又卓有成效的方法,實踐教書育人的總體目標,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充分的體現。

課堂反思作文 篇5

高中新課程改革在我省試點實施已經四年了,我所帶的第二屆參加課改的學生也已畢業,對課改,我感受頗深。隨着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都在發生着前所未有的變化。這諸多“新的色彩”使得我們當今的高中語文課堂逐漸“活”了起來。然而,我們在這些“活”的試驗課堂氣氛中,也存在着一些問題,值得我們反思。

一、初中教學與高中教學脫節,教師卻仍追求高中課堂的達標和活躍。

新課程的改革是由初中開始試點實施的,應該說初中的課程改革確實減輕了學生的學生負擔,學生只需課堂認真聽講,考前看看課本就能考出高分,不必額外地多做練習,課堂課外都很輕鬆。老師在課堂上也不講太難的東西,只把表層的知識交給學生就行了。可是在這樣的學習要求下,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的習慣,不懂得怎樣自己學習,不懂得怎樣自己將已學的知識進行歸納,形成自己的東西,只等着老師來推,老師說“該做筆記了”便記兩筆,老師不說就不記。而且很多學生在初中階段連知識的基本體系都沒有形成,而高中的許多知識又是必須建立在這些基本體系之上的,於是我們的高中教學便成了空中樓閣。比如幾乎所有學生都不懂得什麼是“名詞”、“動詞”、“形容詞”等,更不用說句子成分了,可是沒有這些知識就無法貫徹文言文的諸如活用、句式等基礎知識,而要講清這些相關語法知識,語文課堂又必然會變得比較沉悶,這又違反了新課改的精神,於是我們的許多老師就只好避重就輕,拋開這些枯燥的語法,轉而注重文言文故事情節的介紹與文章結構特點的把握,遇上語法現象或直接告訴學生或由學生自己去看參考書。這樣的文言文教學豈不失了其本質,與現代散文、小說的教學有何二致?

我以爲,作爲一名語文教師,教什麼文章就應該像什麼文章。各種文體都有其獨有的特徵,我們在教時也應保有文章本身的問題和內容特徵,如果我們把無論什麼文體的文章都按照一種文體來上,那就失去了教學本身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應根據學生對知識掌握的實際情況來確定每堂課的教學方法和情境,而不是一味地去迎合課改,製造虛的達標和活躍。

二、單純追求課堂氣氛而忽視語文雙基知識

自從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 “課堂氣氛是否活躍”、“學生在課堂上是否積極發言”、“教師講的多還是少”成了評價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重要參照標準。而爲了避免課堂上出現冷清、沉悶的場面,一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挖空心思、花樣百出,穿插了諸如遊戲、表演、笑話等衆多能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活動。結果,一堂課下來,課堂氣氛肯定是沒有什麼好說的,學生們在一節課中始終處於興奮狀態,熱熱鬧鬧,聽課者也倍感輕鬆。可是我們仔細反思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這節課學生讀了幾遍書?有沒有置疑問難?掌握了哪些基本的語文知識?發展了哪些語文能力?語文素養是否有所提高?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三個維度是否協調體現?總之,感覺這樣的課型,學生只是浮在水面上,沒有潛下水去探寶,以保證我們的基本生存所需,活潑之餘,實感雙基浮躁。因此,我們現在的高中新課程改革不僅要從表面看課堂是否活躍,還要關注每個學生在想些什麼,說些什麼,做些什麼,教師及時抓住了學生課堂中的哪些閃光點,這些活躍氣氛的活動是否有益於學生在求知的生涯中具有可持續發展性。誠然,活潑的課堂氣氛不可缺少,但這並不是我們教學的唯一選擇和最終目標,我們應透過創設一些有利於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樂於探究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成爲真正的學習主人,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真正做到求真務實,務實求真,真中求活,活中求實,而不能從“北極”走向“南極”。

三、學生失去了傳統意義而言“讀書”“讀”的權利。

本者,根也,用以吸收養分長成軀幹枝葉。“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基本途徑,它是學習之母,智慧之源。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要培養和提高學生讀、聽、說、寫的能力,它同樣離不開“讀”這個根。讀、聽是語言的吸收和理解;說、寫是語言的表達和運用。讀中包括朗讀,朗讀實際上含有聽和說,葉聖陶先生解釋得極爲透 闢,“聽,也是讀,是用耳朵讀;說,也是寫,是用嘴寫”。沒有吸收和理解,就談不上表達和運用,學生只有透過讀,學習了人家是如何運用語言來表情達意的,纔有可能自己去駕馭語言,表情達意。大凡文章寫得好的人,都有相當濃厚的“讀”的基礎。可見讀、聽、說、寫這四項中,領頭的一項是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在力量和時間上不能“四分天下”,首要的是要培好“讀”這個根。根深才能葉茂,本固方可枝榮。非讀無以廣識,有知纔會有能,能力的發展依賴於知識的掌握。而“讀” 本身就是一種緊張的智力活動,它可以發展學生觀察、想象、思維等能力。透過閱讀激發起來的思維,猶如整理得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識的種子撒上去,就會發芽、成長,取得收成。有些學生連課文也不願“接觸”,卻“陶醉”於老師那津津樂道的講演,其結果語文成績總是上不去;也有不少學生,雖然在語文課上面對老師滔滔不絕的講說和支離破碎的提問而昏昏欲睡,但他們重視自我閱讀,語文成績卻也很是不錯。這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捨本與固本的不同結果。由此可見,“讀”是高中語文教學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們以“讀”爲本,再相應地輔以“講”、“問”等方法,就能把語文課真正上成在教師引導下“教會學生學習”的課。

四、片面強調個性而忽視及時引導

實行高中新課程改革後,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不斷更新,教學行爲要以人爲本,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把課堂時間返還給學生,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發展,尊重學生獨特的體驗,強調得尤爲重要。是的,每個人的知識背景、生活經歷、處境與心境的差異,必然會導致對同一問題的看法與體驗不盡相同,這是尊重學生的表現。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不少教師過分強調學生獨特的體驗,對學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揚,不敢帶有半點否定之詞,惟恐招來“扼殺學生創造性思維”、“不尊重學生獨特體驗”或“不以學生爲主體”的“罪名”。例如在語文課堂上,教師任其學生高談闊論,經常可以聽到學生說“我認爲”,“我不同意”“我反對”等詞語,經常可以聽到來自學生的各種見解。課堂教學氣氛異常活躍,思路開啟了,各種不同見解層出不窮,教師往往用“很好”等比較概括的詞語總結學生的見解。一節課下來,幾乎全是學生在說,教師呢,只是在不停地說“好”“很好”“不錯”等類似的誇讚之詞,對於學生回答中出現的明顯錯誤也沒有及時及中肯地糾正,而有些教師竟將之視爲“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

我們一貫提倡“給學生創設敢於發表個人見解的氛圍”、“尊重學生獨特的見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可這並不代表教師對學生只能褒揚,而全然不顧其獨到見解與獨特體驗是否科學、合乎情理。因此,我們有必要進行反思。在學生的發言過程中,教師有沒有起到提升學生的學習層次的作用?我們的課堂是否應該有學生自己的時間,讓學生在潛心閱讀中不斷感悟,而並非僅僅在別人的感悟中感悟呢?在學生髮表不同見解的同時,是否應該考慮一下學生的價值取向呢?

以學生爲主體並不等於教師的指導和引領作用“缺席”,當發現一個學生對問題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體會不夠深入時,教師應適時指點迷津、有效引導,充分發揮一個導演的角色。教師在學生回答後應適時地加以引導,既充分肯定學生敢於發表自己獨特見解的勇氣,又要啓發學生進一步有效思考。

綜上所述,我認爲針對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教學已經存在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做一些主觀的努力,比如:

1、以教材爲“本”。教材是教學之本,是基礎,只有把教材學懂了,學會了,纔可能談得上拓展、提升。

2、難度要降低。學習是一個信心培養的過程,如果把學生都搞蒙了,信心失去了,對我們今後的教學是沒有任何好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做一些學情調查,根據學生的需要及時地做一些策略上的調整。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抓住了培養學習習慣,就是教給了學生會學習的方法。

4、重視第一思維點。第一思維點要強調,要提醒,要啓發,要比較,要訓練學生自己去找,要留出時間讓學生的頭腦掀起風暴,教師千萬不要替代學生做學生該做的事情。

5、不斷地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抓住一切機會鼓勵學生,只有學生有了可以學好的信心,教學活動纔可能得到學生積極的呼應。

怎樣在高中新課程改革中探索出屬於自己的語文教學行爲和教學風格,遠離功利,遠離浮躁,平心靜氣,求真務實,是我們高中語文教師必備的心理品質,我相信,一路走下去,總會走出一片藍藍的天。

課堂反思作文 篇6

根據本學期縣語文教研室的安排,本學期的語文教研活動圍繞作文教學展開。10月29日,我在組內上了一節《細節描寫》的作文課。之所以安排這個內容,是因爲七八年級的寫作上以記敘文寫作爲主,透過對學生的瞭解,我發現八年級的學生常常覺得寫的文章總是枯燥、膚淺,空洞無物,總是寫不長。爲了讓學生克服寫作中的這個問題,幫助學生掌握細節描寫的方法、技巧,就安排了這樣一個內容。

在教學過程中,我安排了這樣幾個主要環節:知識呈現,主要給學生呈現關於細節描寫的相關知識;感悟賞析,主要讓學生透過欣賞一些精彩的細節描寫片斷,感受這種精彩,製造學生的寫作衝動;方法介紹,主要介紹一些寫好細節的方法;片段演練,讓學生根據提示,進行模仿練習,在模仿實踐中形成能力。

我認爲本次教學的一個亮點就是精心設計了一個學案。學案的設計,不僅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而且減少了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活動能落到實處,學生能利用學案,積累知識,有效的感悟,得到方法的指導,有針對的演練。特別是片段的演練,學生能根據學案的提示,逐步完成,可操作性強,對指導學生進行細節描寫很有幫助。

當然,這節課也存在明顯的不足。一是學案的設計不夠精煉,內容過多,導致學案上安排的教學內容未能全部完成,其中,賞析的片段內容因爲文章學生不熟,導致賞析較困難,且因爲安排了感情的環節,這一環節顯得有點多餘。二是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調動不夠,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得不是很活躍。三是因爲在前面的感悟賞析環節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片段演練環節時間有些緊張,學生的能力訓練不充分,重點不突出,也導致本堂課的任務沒有完成。

課堂反思作文 篇7

在理解的基礎上尊重、融合到孩子當中,我認爲那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尊重纔可能保證對學生的讚揚和鼓勵;只有融合才能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和讚許。在小學學習環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思維非常的開闊,對課堂中老師的提問,他們有着許多不同的回答,有的答案非常符合我們的問題;有的答案對不上號;有的答案甚至是個笑話,面對這些我總是採用不同的方式來讚揚和鼓勵他們,我相信所有的答案都是孩子們經過思考的,他們的回答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和肯定,這要我們採取不同的教育藝術,多加鼓勵和肯定,相信不久的將來,你的問題一定會有更多精彩的答案。

遊戲是體育教學中運用的比較多的教學方法之一,尤其在低年級的課堂教學中採用的更加突出,爲了更好的調動每個孩子的學習熱情,我每次都融合到遊戲中,比如:人、虎、槍的遊戲,開始我很喜歡把孩子們定爲一隊,我是另一隊來集體參與遊戲;在大漁網遊戲中,我有時當漁網,有時當小魚來組織遊戲;在各類比賽的遊戲中,總幫助孩子們想一些方法來激發小組的積極性,不管孩子取得怎樣的成績,我都和他們一一擊掌祝賀,讓孩子們從成功的瞬間起就感受樂趣。

我的理解、尊重、融合得到了回報,記憶最深的事是最後的一節體育課上,當下課的鈴聲響後,我宣佈下課的同時,告訴孩子們這是本學期的最後一課,孩子們都不讓我走,二十多個孩子一一和我擁抱後,我才離開,那一刻我很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緒力量,它可以促進學生好好學習的願望,無論如何不要把這種內在的力量消失。缺少這種力量,教育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無濟於事的。理解、尊重、融合從成功的瞬間起就留給孩子,相信我的堅持,孩子們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會獲取更多方面的成功和快樂.

標籤:彙編 反思 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