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字數作文 > 700字作文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錦集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700字5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端午節的作文700字錦集5篇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1

梅子熟透以後,端午的腳步款步而來。“她從花明柳暗細雨如絲的江南走來,從綠陰如蓋柳樹含煙的夢中走來,從我深深地凝眸中走來了。”這是當代詞作家豐樺對端午節的讚美。

我的家鄉在東北的山區。村莊的四周是連綿起伏的羣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陰”。一條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澗溢出,淌過炊煙繚繞,雞鳴狗叫的村莊。千百年來,古樸安寧的村莊就這樣靜靜的躺在大山的懷抱中,吸收着大地的靈氣,沐浴着陽光的光輝。

野鵑花開過不久,就到端午節了。於是,我處在異國他鄉而又回憶起在故鄉過端午節的情景來家鄉的端午節,很多風俗跟外地一樣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點鐘,媽媽起牀,把事先準備好的五色小繩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繩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紅一色,青一色,好玩極了。

端午節過了,等到第一場雨,孩子睡着後媽媽在悄悄的把小聲解下來,扔在水裏讓雨水將其沖走。

用五彩的紙疊了連環小寶燈掛在門楣上,象徵着一年的五穀豐登,衣食無憂。

記憶最深的是我8歲那年的端午節。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腫的流膿的膿包,疼得我不得安寧,這時八一公公說“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來。”直到下午,他纔回來。我聽人家說這玩意放在水裏煮沸後,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後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後我問八一公公緣由。他說“你這娃子走運,逢上端午節,不然,可夠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於恰逢上這個充滿神奇色彩的佳節吧!

家鄉也要泡端午酒。再下過春天的第一場雨後,家家戶戶就已經將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發酵。裏面放6樣東西,那就是:北棗,荔枝,枸杞,橄欖,桂圓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謂“泉香而酒洌。”端午酒還可以讓人長生不老呢!!!如今,媽媽也如法炮製,材料一樣,但入嘴後口感卻不一樣。我提醒媽媽:“你用的是這裏的酒,而不是家鄉自己釀的酒啊!”

我同媽媽已離開家鄉多年,但故鄉的山山水水,人情風俗在我心屏上總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節已經過完,我多想問問:親愛的鄉親們,你們又釀端午酒了嗎?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2

我國有許多節日,如春節、元宵節、中秋節等,但最令我難忘的是今年的端午節。

那天,田老師帶來了一袋熱乎乎的糉子,它們繫着白色的腰帶,穿着綠色的襯衫,笑盈盈地躺在口袋裏,好像對我說:“快來吃我呀。那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的肚子已經在唱歌了,我趴在桌子上呆呆的望着那香噴噴的棕肉,恨不得上去咬幾口。

田老師似乎猜出了咱們的心思,笑呵呵地說:“小饞貓們,想吃了吧,快點排隊上來嚐嚐吧。”“萬歲!”同學們高興地手舞足蹈。田老師慢慢地脫下糉子的衣服,露出了雪白雪白的糯米糰,糯米上還鑲嵌着幾顆紅寶石呢。不一會兒,終於輪到我了,我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拿起一根牙籤,輕輕地刺下一團糯米,蘸了一點白糖,高興地歡蹦亂跳。回到座位上,我有點嘴饞了,一下子就把它喂在嘴裏,太甜了。最後,舔一舔嘴邊的白糖,實在是人間美味!以前我不喜歡吃糉子,今天爲何改變了這種想法。彭議瑩也上去刺了一小團,大搖大擺地走下講臺,來到我座位上,得意地給我聞聞那美味的糉子。我用可憐的眼神盯着她(意思是給我嚐點)她瞪了我一眼(意思是我還沒嚐嚐鮮呢)於是,她大口吃下了糉子,直喊好吃。我最後的一絲希望也破滅了。

大家眼巴巴地望着田老師手裏剩下的最後幾個糉子,田老師笑眯眯地說:“誰還沒吃糉子呀。”大家都舉起手說:“我,我,我。”還沒等老師下令,大家就一窩蜂似的涌上講臺,擠得田老師不知如何是好,就連真正沒吃到糉子的那名男同學也被咱們遠遠地擠在後面去了。大家刺啊刺啊,我一看,時機終於到了,剛剛把手往裏面一伸,哎呀!一下子就被別人的牙籤刺到了,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只剩下最後一個糉子了,大家擠得更兇了,一個個糉子被咱們刺得四分五裂,田老師手忙腳亂,應接不暇。就在我失望的時候,田老師突然轉過身往我嘴裏塞了一團糉子,我又歡又喜,捂着嘴高興地回到座位上,心裏有說不出的甜。糉子發完了,有些同學失望地回到座位,有的同學則很高興,大概搶了不少糉子吧。

這個開心的端午節真令我難忘。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3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雖然端午節是中國人民中一個十分盛行的隆重節日,無論在中國南方還是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感覺,南方的端午節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更能表現端午節特色。

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每到端午節這一天,我們家家戶戶都會包一種中山蘆兜棕:。圓棒形的粗如手臂,用新鮮的竹葉來縛棕,裏面放有配料,分有鹹糉子和甜糉子兩種口味。甜糉子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呢,就是鹹肉啊,燒雞,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等材料。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

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甜糉子裏藏着紅紅的糉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塞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是幫極了!最最令愛吃甜食的我深愛的還是棗紅般的甜糉子。端午時節,家裏包了一大把糉子,總要送親戚朋友一大包,一大包的。其他人也用自家包的糉子作爲謝意送給我們。因此,在端午哪天,我家總有從姨媽,外婆家帶來的吃不完的糉子。

石溪久住思端午,館驛樓前看發機。顰鼓動時雷凌凌,獸頭凌處雪微微。衝破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向道是龍剛不信,果然奪得錦標歸。這是唐朝盧肇寫的《競渡詩》。十分突出了龍舟賽的宏觀場面。然而,在我的家鄉廣州也有在端午節划龍舟的習俗,俗稱“扒龍船”。在端午節這一天村裏都會組織一次小型的“扒龍船”比賽。家家戶戶身強力壯的男人都要參加,女的靠一邊,只有觀看的份兒。五六條窄窄的,瘦長的舟子,前頭是一個大大的龍頭。十多個人坐在一起,奮力地划槳前進,力爭第一個到達終點。儘管下着針兒般的雨點兒,船上的人淋得遍體溼透,分不清是汗還是雨,可是這點是不要緊的。再這關鍵時刻,贏了比賽才重要。劃完龍船的男人會在中午的時候聚集在村裏的大祠堂內吃一頓豐盛的“龍船飯,然而我們村裏的女人也是沒份參加的,因此,到底有什麼菜式我也不清楚,由於,我是女孩子。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4

“小懶蟲!快起牀,這天是端午節,媽媽和你一齊包糉子,你怎樣還在睡覺?”媽媽興致勃勃地叫着。難得的假期,我還真想好好地睡一覺呢,都被媽媽攪和了,可是我昨日答應媽媽和她一齊包糉子的啊,想想能夠吃到美味的糉子,我還是很快地起牀,跟媽媽學着包糉子。

媽媽拿出泡在水裏的糉葉,還有糯米和被浸泡的五花肉,我們兩個準備“操作”了。首先媽媽教我包糉子四大步驟:①選料,選取好適宜的`糉葉;②把糯米放在摺疊好的糉葉裏,包好;③把五花肉放進有糯米的糉子裏;④用線把包好的糉子纏緊,打結。這樣一個糉子就包好了。我心裏暗想原先包糉子還有學問呢。

媽媽開始包了,她神色嚴肅,十分細心。一層又一層,一道又一道,此時兩隻手像蝴蝶的翅膀般熟練地上下翻飛,這不,不一會一隻胖乎乎的肉糉子就包好了,有棱有角,竟顯得有些挺拔有力。真不愧是熟能生巧,媽媽這個包糉子的好手,已經包了幾十個糉子了,整整齊齊地排列着。我的進展又如何呢?

且看——按照媽媽有說的步驟按部就班地認真操練着,此時可是這糉子似乎看我是個孩子,非鬧點小脾氣不可,就是不和我的心意。忙活半天一個糉子都沒爆好那小糉子似乎在嘲笑地說:“哎呀……就你……還想把我給馴服……那可比登天還難。”我可“不服氣”了,這小小的糉子就能難倒我嗎,這也太小看自我了吧。媽媽也在一旁耐心地手把手地教我,我帶着些虛榮心努力的學着。果真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我茅塞頓開,真棒!我最後包好了第一個糉子。看着手中的這個小糉子,雖然沒有媽媽包的那麼好看,但在我眼裏就像是手上捧着一顆閃閃發亮的小明珠,格外珍貴,那種喜悅與興奮難以言表。

糉子包好了,開始煮糉子。媽媽往鍋里加了許多的水,然後開始煮,煮了好一會兒,糉子就好了,此時家裏到處都瀰漫着棕子的香味,最後能夠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這天我不但與媽媽學到包糉子的“手藝”,還嘗試了包糉子其中的快樂,真實一個難忘而愉快的一天,讓這樣的快樂與大家共同分享,“端午節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700字 篇5

五月初五是五月的開端,從此之後,陰氣開始產生,並逐漸增強,是陽氣強盛的頂峯,又是陰陽變化的開始。大家都知道“否極泰來”這個詞,否卦(三陰在下,三陽在上)是七月,它的極限就是代表十月的坤卦(六爻全陰);但是,與此相對應的還應該有個“泰極否來”,只是因爲人們喜歡事情從不好到好,所以,不大提這個詞。泰卦(三陽在下,三陰在上)是正月,它的極限就是代表四月的乾卦 (六爻全陽)。因爲到了五月初五時,已經開始“泰極否來”,所以,中國人很重視這個轉變,而且要透過一些方法來消除陰氣開始強盛可能即將帶來的不祥之氣。

爲什麼又把時間定爲“初五”呢?一方面因爲“五”與“午”諧音,“五”字所表達的意思就是天地之氣相交合,與“五”相對應的五行中的“土”又代表着轉化與過渡;另一方面,中國的“陰陽合曆(即農曆)”每月的開端並不是“初一”,而是根據那個月的“節”(二十四節氣中的節)來確定,比如一年的開始不是從正月初一開始,而是從立春那天開始,夏季不是從四月初一開始,而是從立夏那天開始,因此,夏季的開始結束是到夏至,初五前後正是夏至的時候。

從五月是陽氣極盛、陽氣是正氣來說,“端”是“正”的意思;從五月是陰氣開始的時候,所以也可以說是“初”的意思,因此,“端五”也可以稱爲“初五”。因爲“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五月正是“午”月,因午是陽氣極盛而同時轉衰的時候,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所以也稱重五或重午。因爲端午是天地之氣陰陽轉化的過渡點,此前是一年中陽氣由初生到極盛,此後是陰氣從初生到極盛,所以又叫天中節。如此等等,還有很多,不再多加解釋。

關於端午節的來源,時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種說法,諸如:紀念屈原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越民族圖騰祭說,等等。其中,紀念屈原說爲這個節日增加了人文精神的內涵,應該是後起的;三代夏至節說是與我國的歷法緊密相關的,應該是較早的,雲塵子主張採用此說;惡月惡日驅避說與我國的歷法和術數觀念有關,與第二說並不矛盾;吳越民族圖騰祭說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而且以圖騰作爲切入點來加以說明,是近代以來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