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資格考試

高校教師資格考試資料

高校教學過程的中間過渡性是學校這一特定環境下的認識過程轉入社會實踐認識過程的中間過渡階段。以下是高校教師資格考試資料,歡迎閱讀。

高校教師資格考試資料

第一節高等教育的本概念

1、高等教育:(判斷、選擇)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礎上進行的專業教育,是培養各類進階專門人才的社會活動

2、高等教育的開端:人們普遍把歐洲中世紀大學作爲近現代高等教育的開端。

3、在中世紀,大學是高等教育機構的唯一組織形式。高等教育僅限於大學教育。

4、現代高等教育的特點:一方面高等教育層次出現了多樣化。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複雜化。

第二節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係

1、高等教育與社會的關係:(簡答題、論述題)

① 高等教育與政治的關係

②高等教育與經濟的關係

③高等教育與科學技術的關係

④高等教育與文化的關係

2、政治對高等教育的制約:

①政治決定了高等教育的領導權

② 政治決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權力

③政治制約着高等教育體制

④政治制約着高等教育的方針、目的

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①對受教育着進行政治教育

②培養政治、法律等專門人才

③推進民主政治的發展

4、經濟發展對高等教育的決定作用

①經濟發展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

②經濟體制的變革決定了高等教育體制的變革

③經濟發展水平決定着高等教育發展的速度和規模

④經濟機構的變化制約着高等教育的結構。

5、經濟發展是高等教育發展的物質基礎:首先經濟的發展爲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物質保。其次對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要求,是推動高等教育發展的基本動力因素。此外經濟的發展現狀抑制或激發人們對高等教育的需求。

6、高等教育促進經濟增長的貢獻:

①斯特魯米林的研究(勞動簡化率的觀點)

②舒爾茨的研究(人力資本理論的觀點)

③丹尼森的研究(經濟增長因素分析研究)

7、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①高等教育透過傳遞和積累科學技術而發揮再生產科學技術的功能

②高等教育透過創造、發明新的科學技術來發展科學技術的功能

8、文化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① 文化影響着高等教育的內容

②文化系統與文化設施影響着高等教育的實施

③文化傳統影響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第三節 高等學校的社會職能

1、高等學校的社會職能包括:

①透過教學培養專門人才

②透過科研發展科學

③直接爲社會提供服務

2、大學職能的歷史演變:

①18世紀以前確立了大學培養人才的職能:人才培養職能起源於古代,發展和完善與歐洲中世紀。古代:高等學校的出現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學園”。我國高等學校可以追溯到西周時期,近代:最早產生的中世紀大學有:意大利的薩萊諾大學,法國的巴黎大學,美國的.哈佛大學;中國最早建立的新式大學:1895年天津中西學堂,1898年建立的京師大學堂(北京大學)

②19世紀初德國大學確立了發展科學的職能:現代化大學的開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學的創辦;基本原則:“大學自治與學術自由”“教學與科研相統一的原則”

③19世紀末美國大學確立了社會服務的職能,其背景是1862年美國《莫里爾法案》的公佈,引發了美國贈地學院運動,代表的學院有:康乃爾大學(著名的)、威斯康星大學(另一所重要地位的增地學院)其校長範.海斯提出的“威斯康星思想”而著名,他的思想明確地把服務社會作爲大學生的重要職能。

3現代大學的職能體系:(簡答)

①培養專門人才是現代高校的基本職能

②發展科學是現代高校的重要職能

③社會服務是現代高校職能的延伸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節 教育方針與教育目的

1、教育方針:是指國家在一定歷史時期,根據社會政治、經濟發展的需要和基本國情,透過一定的立法程序,爲教育事業確立總的工作方向和奮鬥目標,是教育政策的總概括。

2、教育方針的基本構成:

①教育發展的指導思想

②教育的培養目標(核心)

③實施的途徑

3、我國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兩個歷史階段㈠1961年:“教育必須爲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諸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爲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②1995年3月:“教育必須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必須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培養德、智、體等方面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③1999年6月就素質教育的實施,對教育方針的內涵又作了較爲具體的闡述:“實施素質教育,就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爲根本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單選、多選)

4、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養成爲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規定了所要培養人的基本規格和質量要求。是教育理論中的一個基本問題,是整個教育工作的核心。

5、教育目的的性質: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教育目的是一種教育思想;具有主觀性

②又具有客觀性:是建立在客觀現實的基礎上,是人們對客觀現實的主觀反映。(判斷)強調主觀與客觀的統一。

第二節 高等教育目的與高校培養目標P26

1、高等教育目的可表述爲“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進階專門人才”。(填空、選擇)

2、高等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圍繞高等教育目的開展的,針對特點對象的具體、明確的規定製定的。

3、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①具有導向作用

②具有調控作用

③具有評價作用

④具有激勵作用(多選、簡答)

4、高等學校制定培養目標應確定的幾個關係:

①德與才的關係

②身與心的關係

③專業素質與文化素質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