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專業資料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42篇)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

一、初中物理的教學方法有哪些

1.觀察法

教師的啓發指導下,學生透過眼看、耳聞、鼻嗅、舌嘗、手摸,有目的地瞭解有關物理現象,然後透過思考,獲得正確結論。這種教學方法,叫觀察教學法,簡稱觀察法。應該指出,這裏所指的觀察,不僅是用眼看,而是廣義的觀察。

觀察法的模式是:

①創設情景,提出問題。

②明確觀察的內容。

③觀察和記錄。

④分析觀察結果,得出正確結論。

觀察法的特點是:觀察對象直觀鮮明,能激發學習興趣。從觀察獲得的感性材料,需要經過思維加工,才能形成概念、規律。這種方法有利於培養觀察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2.實驗法

實驗教學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學生親自動手操作實驗儀器,取得實驗數據,透過驗證和探索,獲得科學結論的教學方法。從廣義來說,除學生分組實驗外,還包括課外科技活動、科技小製作等。

實驗法的模式是:

①提出實驗目的,明確實驗原理。

②選擇實驗儀器,掌握儀器使用方法。

③設計實驗方案,瞭解實驗步驟。

④進行實驗操作,記錄實驗數據。

⑤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結論。

實驗法的特點是: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獲得的感性材料豐富、深刻,手腦並用,有利於培養動手能力和探索能力,還能培養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3.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運用簡練、準確、生動、形象的語言,對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進行解釋、分析、論證,引導學生開展思維活動,使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它是物理教學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當然,講授與啓發並非對立,講授不一定就是注入式的。只要教師深入理解教材,抓住重點,突破關鍵,不要平鋪直敘,照本宣科,而是不斷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能激發學生積極思維。這樣的講授法就是啓發式的教學方法。

講授法的模式是設疑→釋疑→解疑,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講授法的最大特點是資訊量大、教學效率高,適用範圍廣。物理教學的各種形式及各種方法,都必須輔以講授法,使其相互配合。

4.自學法

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透過閱讀教材或教學參考資料,獨立地進行學習以獲得知識。這種教學方法叫自學法。

自學法的模式是:提出提綱→閱讀教材→解疑析難。

自學法的特點是學生獨立地獲取知識,能有效地培養閱讀能力和自學能力。但是,中學生往往不善於自學,不喜歡閱讀自然科學的教材。因此,教師要循循善誘,耐心地給予具體指導,如編寫自學提綱、編擬思考題,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習慣,增強自學能力。

5.討論法

討論法是在教師的組織和指導下,透過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的討論,並加以總結,從而獲得知識、訓練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叫討論法。

討論法的模式是:提出問題→討論問題→得出結論。

討論法的特點是:透過對教師佈置問題的討論,可以分清是非、糾正錯誤、取長補短、集思廣益,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分析與綜合的能力。討論法有利於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體現主體的地位。

二、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42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物理教學反思(精選42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

物理科學是自然科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研究的是物質結構、物質相互作用和運動規律的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學科。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學會不斷的反思,不能只做“教書先生”,照本宣科,而是應該不斷反思自身不足,不斷尋找最好的最適合初中生學習物理的方式。衡量一個老師教學質量的標準不是他的教案寫得有多好,而是這位老師是否懂得自我反思,是否善於把握課堂。

物理可以說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有一系列理論基礎,對於初中物理而言,面對剛從小學升入初中的孩子來說,如果只是一味地“教授”,難免會讓學生們有一些乏味,學習效果自然就不好。那麼,如何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保證學生學習效果,是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反思的問題。

一、確定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課堂教學關係,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創新教學新模式

初中物理學習效果和興趣對於高中物理學習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初中物理老師務必做好初中物理教學工作。以往的教學模式都是以教師爲主體,教師將所要教給學生的內容充分備課,然後講述給學生。一味的講授不是學習物理的最佳方法,要學會在課堂中與學生互動,營造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們放下戒備,大膽發言,給學生創造表達自己想法的情景,有利於激發學生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透過以學生爲主體的教學氛圍,有利於培養學生主人翁意識,尤其是對於平時不善於表達的學生來說,更要爲其創造機會。所以在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當中首先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來主導,讓學生變被動爲主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要注重學生教學方法。俗話說:教無定法,每一個老師都有自己不同的風格,教學方式自然也不盡相同,而且每一個老師的教學方式本身來講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際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以學生的學習效果爲主,因材施教,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培養,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同時還要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能力,“學啓于思,思啓於問”。思考是學習的原動力,不善於思考的學生一般成績不會太好,思維也不如善於思考的學生靈活。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師要懂得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同時物理課堂也不僅僅是知識的殿堂,也是學生們茁壯成長,發展會創造力和想象力,培養人格和提高素質的殿堂,所以教師的責任遠不止提高學生學習效果,也要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好的初中物理教學課堂,給學生提供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個人價值、社會價值、科學價值等的認識就有可能進一步發展。

二、物理教師要不斷優化知識結構,豐富教學手段,勇於創新,提高教學質量

物理教學看似都是一些列的理論和定義,其實物理是一門綜合性極強的學科,物理教師需要有極強的專業知識,還要不斷涉獵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一名合格的初中物理教師應該是一名綜合型人才。同時還要學會怎樣與學生交朋友,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同時新的歷史時期也對物理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必須透過不斷的學習充實和提高自己,緊跟時代腳步。教師還要不斷關注物理研究的最新進展和成果,把現實中好的例子引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同時也要與其他物理教師多溝通,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在開展課堂教學中,要利用好科技手段,豐富教學方法,把握好實驗課堂,物理實驗也是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在開展實驗課的過程中要想辦法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因爲學生一旦走神就很難理解實驗的本質,影響學習效果,建議教師也可以採取提問式教學,集中學生注意力。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資訊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新的教育大背景下要積極開發和製作相應的教學輔助軟件和直觀性教具,有利於其有效實施。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投影儀、計算機等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爲教學現代化創造了良好的硬件條件,它改變了以語言傳遞資訊爲主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把抽象知識轉化爲形象的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增強記憶。比如過去認爲抽象難懂的物理微觀世界的東西,透過計算機的模擬演示,變得直觀、形象,有助於學生理解。網絡的發展使物理網絡教學成爲可能,從而有利於豐富學生知識,完成探究性學習任務。

三、結束語

物理是初中教學的重要學科之一,初中物理教師的綜合素質是物理教學質量的關鍵。近年來,我國初中物理教學水平還在不斷的提高當中,但是在實際開展物理教學的過程中,客觀講還是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可以說還有上升空間,所以就需要廣大物理教學工作者,共同探討,不斷反思,爲我國物理教學發展添磚加瓦。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

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形式有多種多樣,怎樣把教學的側重點由教師的“教”轉到學生的“學”上來,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積極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呢?我認爲要抓好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抓好入門教育

物理課是初二年級的一門新學科,這對剛接觸這門課的學生來說,往往有一種新鮮感。許多學生對此學科表現出極大的興趣,但這種興趣僅僅是停留在表面的一種新奇,如不及時深化,“熱”的時間是短暫的。這就要求教師在上序言課時,認真設計教案,上好第一堂課。比如象透過演示“三棱鏡分解白光”、“紙盒燒開水”、“被紙片封閉在倒轉的玻璃杯中的水不會流出來”等操作簡單、現象明顯的實驗,引起學生的疑問,激起他們求知的慾望。再舉一些生活中看得見、摸得着的現象,如:“插入水中的筷子會彎折”、“同樣是電,通入不同的用電器會產生不同的作用”等等,使學生一接觸物理就感覺到學物理有趣,爲今後的奮發學習打下良好的開端。

二、培養師生情感

興趣總是與人們對事物的情感態度緊密相聯,當人們接觸到事物,產生愉悅的情緒體驗時,就會對它產生嚮往的心理,進而對它發生興趣。沒有這種情感,就不可能形成興趣。因此,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去,與他們同歡樂,共憂患,熱愛自己的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學生打成一片,利用一切手段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的熱愛之情。有了良好的師生關係,學生才能熱愛教師,聽從教師的教誨,做到“親其師,信其道”。

三、展示物理趣味

中學生學習物理興趣的水平大致處在直接興趣階段,他們對自然現象的解釋和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的處理等都具有濃厚的興趣。如:初中學“測量”後問:你怎樣測一張紙的厚度?學“大氣壓”後,問:爲什麼鋼筆能吸入墨水?學習“物態變化”後,問:自然現象中的“霧”,“露”是怎樣形成的?學習“電學”後,提出爲什麼“100W”的燈比“60W”的燈更亮?書寫檯燈爲什麼能調光等。由於這些都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遇到或發生的物理現象,所以既滿足了學生的好奇心,又穩定了學生對物理學的濃厚興趣。

四、加強實驗教學

由於中學生的身心特點決定了他們好動,喜歡實際操作。因此,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實驗教學,多給學生動手的機會,讓學生的實際操作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物理學的興趣。如“長度的測量”教學中,讓四位同學用同一米尺分別上臺測量教師講桌的長度,學生各自測量的結果暫時不頌,當四位同學都測量完以後,讓他們四人同時上臺在黑板上寫出自己的測量結果,由於四人的結果各不相同,必然會使學生感到驚奇。這既增強了學生的興趣,同時又對多次測量取平均值教學的展開,有良好的啓迪。此外,也可以讓幾位學生同時準備一個演示實驗,選一位好的在教學時演示,這樣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興趣。

五、堅持強化訓練

現行物理教科書中採用國際單位制,初學者對“米/秒”、“千克/米”、“牛頓”、“帕斯卡”等單位感到陌生抽象;學生習慣於單位的單一性,開始學習P=pgh和功率的單位焦耳/秒這些知識時,對概念的多因性很難適應。又如,“電功”、“電功率”、“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都需要具有初步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的能力,這對於剛入物理門檻的初中生的確感到困難。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設法使學生的思維方法跟上,並側重對差生的基本功進行強化訓練,從而減輕差生學習物理的困難。

在強化訓練中,要培養學生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教新課前,教師應要求學生按每一條的預習提綱先預習新課內容,上課首先檢查預習情況,課後應要求學生把上過的課文複習一遍,對課文中的概念、原理、公式做到透徹理解的前提下然後再做作業,做作業時應該注意力集中,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並養成自我檢查的良好習慣。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容易出現兩極分化,所以教師要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在掌握新知識的同時去彌補原有的知識缺陷,從一開始,就查漏補缺,對差生緊盯狠抓不放,不讓一個人掉隊。

六、引導閱讀理解

物理定義、定律一般是客觀平白的描述,如果稍不注意,就會影響對概念的理解,因此,教師在閱讀課文時必須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從而提高閱讀效果,增強對課文的理解。例如:壓力的定義是:垂直作用在物體表面上的力。這裏“垂直”一詞就是關鍵詞。又如在講光的折射時,讓一束光透過玻璃槽蓋子上的狹縫,斜射到水面上,這裏的“斜”字就是非常重要的詞

在指導閱讀時,首先要讓學生把關鍵性的詞自己找出來,把學生的閱讀感覺從模糊的總體轉變到精確的定位上來。在這些關鍵處放慢閱讀速度,從字面意義理解物理實質。此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儘可能結合自身的實際感受去閱讀,這對培養學生形成理論聯繫實際的思維方式很重要。對一些抽象概念,在教學前,先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有一些感性知識的積累,如在學習慣性之前,先佈置一些

觀察思考題:①觀察用臉盆潑水的動作過程和發生的現象;②坐公共汽車,突然開車和突然剎車時各有什麼感覺等等。這樣學生在閱讀慣性概念時就覺得容易接受,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七、發展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鼓勵學生敢於聯想,敢於發表不同的見解,教師也可有意地製造“矛盾”,把學生置於是非徘徊中,誘導他們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發揮其創造性。比例:在初三的串、並聯電路實驗後,利用串聯電路中只要有一處斷開,整個電路中沒有電流這一特點以及電鍵與用電器一般只有串聯這些學生已有知識,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一個電路有一個電源,一個電鍵k兩個燈泡L1,L2,這兩個燈泡串聯,當電鍵K斷開時,L1,L2均發光,但K閉合後,L1不發光,L2發光。這種情況可不可能存在,畫出可能的電路圖。由於已有知識的干擾,就將學生置於“矛盾”之中。學生只有敢於想象,衝出“電鍵只能與用電器串聯”的定勢,才能解決這個問題。既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又鍛鍊了他們思維的深刻性和廣闊性。

八、注重學用結合

不少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感興趣,覺得很好玩,但要他們用所學的知識去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他們便會感到不知所措,這是因爲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緣故。 因此,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學用結合的能力,把物理學活學透。

每當向學生傳授新的物理知識時,都應聯繫它在實際生產或生活中的某些應用,同時要求學生細心觀察周圍的世界,找出與所學知識相關的事例。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

一、問題提出:

老師們爲物理複習課辛勤勞累,有時候得不到應有的收效?原因在哪裏?經過這個問題的思考,我覺得主要在於以下兩個方面:

1、在涉及“基本知識”的複習課中,老師們往往都是透過歸納成條文或畫圖表概括的手段來羅列知識,梳理知識方法,這種做法,往往表現爲老師津津樂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漫不經心,沒精打彩,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一當老師提出一些創設性的問題,則學生精神振奮,精力集中地思考問題,這就是明顯反映出學生需要透過問題來複習基礎知識的迫切要求。問題是物理的心臟,把問題作爲教學的出發點,道理就在這裏,因而也就理所應當地順應學生的心理需要發揮主導作用。

2、在涉及“物理技能、物理思想方法”的複習課中,以往的教學往往是闡述一種方法後,立即出示一個或幾個相應的例題或練習,學生只管按老師傳授的方法套用即可,這樣,學生就省略了方法的思考和被揭示的過程,即選擇判斷的過程,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長此以住,也就形成了學生上課聽得懂,課後或考試不會思考、不會做題的現象。在解答問題上,學生就會束手無策,無從下手,這就是當前物理複習課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二、解決途徑:

那麼,怎樣才能提高物理複習課的質量,使師生辛勤勞作,換得豐富的碩果?我認爲,要想讓學生聽懂學會,就必須爲學生創造和安排練習的機會。例如在複習力的平衡問題時,可以根據解答平衡問題的幾種方法,設計一組可將有關溶於其中的小題目,讓學生做,這樣就把主動權交給了學生,學生應用自己的知識和思維方法掌握物理、運用物理的知識,解決物理問題,使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中,回顧所學的方法並作出相應的選擇判斷,從而輕鬆愉快地實現知識複習與能力提高,最後,老師可以再進行歸納解答相關幾種解法。爲此,我認爲用這種方法進行物理複習教學,是解決當前物理複習教學效率低,質量不高的有效方法。

三、方案設計:

課前針對複習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組題目,將有關物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與物理思想溶於其中,換言之,即以題目爲骨架編擬課時教案,在具體教學中,以題目開路(先出現題目,再出現其它),然後引導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討論、研究和解答。教師借題發揮,畫龍點睛,使學生在積極主動地探索研究中,在解答題目的過程中鞏固所學的知識,發現規律性的東西,並使學生智力與能力得到訓練與提高,變“講練講”爲“練講練”,變“一法一題”爲“見題想法”。

四、方案實施:

1、選題時,各題組要緊緊圍繞課時複習目標,使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思想、解題規律,重複出現,螺旋式遞進,這符合學生的認識規律,有助於學生掌握問題的來龍去脈,加速從模仿到靈活運用的過程,能深深印入到學生的腦海中。

2、題目的選編以考綱爲綱,以教本爲本,應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能起到示範作用。

3、一組題目解完後,帶領學生回過來反思,本題複習了哪裏基礎知識?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和重演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基本技能,重溫了哪些物理方法?體現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題可以推廣,引申變式?哪些題還有哪些解法(一題多解)?把後兩個疑問交給學生,使他們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鞏固、深化、提高,使他們的知識由點到面,由面到體,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4、題目要能及時反饋教學資訊,隨時調節教學。因爲能讓學生當場瞭解解題過程,知道正誤,及時反饋,教師由此也能立即獲得學生方面的資訊。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4

物理是一門很嚴謹很完美的學科,有着一套完備的理論基礎。高中物理主要分爲力學、電學、電磁學、光學、近代物理初步幾個大板塊,每個板塊都有自己的公式和定理,所有的物理考題都在這些公式和定理的基礎之上。

所以,學習物理首先必須重視基礎,熟記所有要求掌握的公式定理及其可能的變式,並留心它們在各種題型中運用的方法,形成一套自己的完整嚴謹的知識體系,總結出各類題基本的解題套路。例如電磁學方面試題的一般解題步驟爲:明確已知條件,分析是電流導致運動還是運動導致電流,分析受力情況及運動過程,根據公式定理列式求出未知量。

其次,要注意審題。弄清題意是解題的基礎,對於題目中的關鍵字詞要特別注意。“緩慢移動”表示受力平衡,“恆力”表示力的方向和大小都不變,“距離遠大於半徑”表示半徑可以忽略,“輕輕放上”表示初速度爲零,“至多”還是“至少”,“直徑”還是“半徑”,“大於”還是“小於”??都是很簡單的字詞,但稍一粗心,不僅可能使解題過程變得特別複雜,而且肯定得不到正確的結果,花了大力氣卻沒有絲毫的幫助。平時在練習中就可以試着將重點的字詞勾畫出來,提醒自己注意。總之,認真審題,切記切記!

再次,要克服畏難心理。有的物理題題目比較長,涉及的量比較多,還往往和現代科技的最新研究成果相聯繫,很容易讓人望而生畏。我在高一時也一度覺得這類題目很難。但隨着學習的深入,我逐漸發現物理解題的規律性是相當強的。即使是顯得相當深奧的題目,都可以簡化爲我們熟悉的一個或幾個簡單的物理模型。憑我個人的感覺,動量守恆定律、動能定理和能量守恆定律在解題中的作用特別大,並且往往能使解題過程簡單明瞭,一定要熟練掌握。比如高考物理最後一道“打樁機”的問題,與時常練習的簡單碰撞問題的本質是完全一致的,只要想到動量守垣,一切問題就都迎刃而解了。大家在做題時一定要堅信,任何題目都是用我們掌握的基礎知識一步一步解出來的,只要有足夠的信心和紮實的基礎,心態平和的一步步分析、運算,就一定能接近並達到最後的結果。 下面再講幾個我認爲平時學習時應注意的問題。

首先要重視老師在課堂上分析的例題和參考書上的例題。這些題是老師和編者從衆多的題目中靠自己的經驗挑選出來的精華,特別是老師逐步的講解對於學會尋找解題方向,明確解題思路有很大幫助。

其次要注意解題規範。平時練習中每一道題都完全按照規範的解題步驟書寫,的確需要太多的時間,不現實也沒有必要。但每隔一段時間還是應該按照解

題規範解答一兩道題目,在平時的測驗中更要嚴格要求自己解題的格式,既能使自己的思路更加清晰,也使老師的評閱更加輕鬆。形成習慣後,在高考中也易於得分。

另外,一定要認真對待在平時練習和測驗中自己所犯的錯誤。人最悲哀的是不知道自己有不知道的東西,在平時發現了自己的不知道是一件好事。分析自己的錯誤是因爲粗心還是知識欠缺。如果是前者,必須嚴厲警告自己不能再犯;如果是後者,就要針對自己的弱點進行練習,彌補自己的不足之處。最好有一本錯題集,能反映出自己容易出錯的地方。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5

新課程要求下擔任初中物理教學決不能只當“教書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吸取經驗,取長補短。

一、教學目標的反思

物理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關鍵,目標的設計要全面、系統、具體、科學,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且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體現的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理念。教師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組織者。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初中物理教學要特別注重學法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要求,加強輔導,多鼓勵,絕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遺忘的角落”。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徹底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角色,“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還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換法。

三、教學行爲的反思

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不斷要與時俱進,且要因人而宜。在物理教學中教學行爲長期墨守陳規,一刀切,齊步走,不反思不總結不更新,教學效果就會體現低效無效。物理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爲要進行經常性反思,但在反思教學行爲時僅僅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僅僅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對教學行爲的反思,還需要有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爲基礎。及時更新教學理念,以教學理念爲教學行爲的理論支點。新的教學理念認爲,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物理教學理念,就要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瞭解社會和科學的飛速發展;瞭解新時代對物理知識的追求,積累豐富的社會經驗。

四、學生學習的反思

學生學習反思是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不斷的監督、評價的具體表現,教師在關注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應對學生學習進行不斷反思,從而達到掌握學生,實現客觀公正評價學生。新課程倡導終身學習,致力於學習方式的改變,轉變學習方式,就是要轉變被動式的學習狀態,把學習變成主動、能動、獨立地不斷生成、張揚、發展、提升的過程,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要以教師教學行爲的轉變爲前提,其最終目的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流,學的輕鬆、學的快樂。學生的發展關鍵是學習方式的轉變,學習方式關係到教育的質量,關係到學生的未來,傳統的學習方式過於強調接受式,單一式,不利於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是學生感到學習的枯燥乏味,影響了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阻礙了學生的可持續性發展。新課程要求建立發揮學生主體的多樣化學習方式,學習過程不應是被動吸收課本上現成的理論工程,而是親自參與豐富的生動的思維活動並經歷一個實踐和創新的過程,應引導學生成爲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使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適應時代的發展。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6

在聽一節物理課《溫度》的時候,發現老師設計的教學過程是首先讓學生體驗,感受冷熱的不同,由於對比參照的不同,會有錯誤的反映,從而引入溫度的對比和測量等,然後進行溫度計的結構學習和使用。

但是,由於在冷熱的感知過程中,一直讓同一個學生參與體驗,缺乏應有的對比反應,學生描述感受也就沒有戲劇性的不同,學生感覺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就沒有對爲什麼要使用溫度計測量有鮮明的認知性,也就少了研製溫度計的迫切性。

相對的,如果讓兩個不同的學生分別將手插入冷水和熱水中適應一段時間,在同時插入溫水中,立即評價,感覺對比也就大不相同,也就容易勾起學生對井水冬季、夏季不同反應的質疑,體悟到感覺的對比作用,也有不靠譜的描述等。繼而認識到爲了便於對比和記錄,科學的方法是選取相同的參照物比對,引入溫度的界定和溫度計的研製和使用。

這就提醒我們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目的的導向性,絕不是爲活動而活動,也不是僅僅爲突出學生的參與性,而是有明確的目的和功能,是爲了更好地理解某一知識內容,或者掌握某一方法技能。

還比如溫度計的使用,同樣可以讓不同的學生按照不同的測量方式以及觀察結果,對比結果的不同,讓學生感受到規範操作的意義和操作要領。進而感受到學習的價值,指向學習目標的達成。學習更多一些體驗性,而不是單純的接受性,也就更多一些頓悟性,也就無形之中保證學習的理解性,印象深刻而穩定。

所以,教學活動設計應注意目的的導向性,做好細節的組織和調整,既讓學生感受到參與其中的情趣性,還讓學生體悟中明確學習內容的生成,注重教學活動的時效性。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7

自從1997年新實驗室建成,以及又經歷了幾次“普實”驗收後,我校無論是演示實驗還是學生分組實驗都有了很大的改觀,實驗教學已成爲我校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教學中我們能注重實驗前的準備和實驗教學中操作,還能重視學生的動手操作本事的培養。可是我認爲這是不夠的,在實驗教學中更應當重視實驗教學的反思。現將我的幾點反思總結如下:

一.反思器材準備和實驗後的器材整理

每次實驗教學完成之後,都應對此進行反思,看實驗器材準備是否合理,實驗結束後器材的整理是否得當。這有利於提高教師的實驗教學水平以及培養學生的實驗規範性本事。我曾教過一次學生實驗。操作是:給定一杯鹽水、一架天平及砝碼、一隻量筒,要求學生利用給定器材測出鹽水密度。同時要求學生遵守實驗室紀律。在實驗過程中就發現有學生把量筒裝鹽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稱,還有學生把過多的鹽水往地上倒。實驗結束後反思:實驗中有學生操作不規範的一面,可是教師在準備器材的過程中也存在問題:鹽水過多,超過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必須的浪費。實驗結束時,發現不少學生將器材隨意擺放、砝碼未收回盒內、量筒放在桌子邊,沒放在安全的地方等。這就提醒我們教師,在今後的實驗教學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規範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實驗原理

在實驗結束後,圍繞實驗原理進行反思,可變通實驗原理公式,使實驗方案更爲簡潔,實驗結果更爲準確,同時也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例如:“測定滑輪組機械效率”的實驗原理公式是η=W有W總=GhFs,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測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若反思一下實驗原理公式可變通爲:η=GhFs=GhFnh=GnF。此時可只需用彈簧測力計測出重物的重力G、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觀察承擔物重的繩子的段數n,即可方便地測出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如果學生對實驗原理進行了總結,就會加深對實驗過程的理解,明白實驗中爲什麼要這樣做,而不是機械的學習了實驗操作。學生的獨立動手本事會得到迅速提高,實驗的興趣也會增強。

三.反思實驗方法及過程

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固然很好,可是仍有一些方法和過程在具體的實驗中會有必須問題或不足。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反思能夠幫忙我們改善實驗、提高實驗的成功率。同時也能讓學生對實驗結論更加信服。如慣性實驗之一:在裝水的玻璃杯上放一塊紙板,在紙板上放一個雞蛋,然後將紙板彈出去,雞蛋由於慣性堅持靜止狀態而掉進杯子中。可是在演示時,就算經驗豐富的教師也容易將紙板彈翻,雞蛋掉在地上而實驗失敗,我也遇到過這樣問題。之後我發現本實驗可進行如下改善:在紙板的另一邊拴一根細繩,實驗時水平的將紙板拉走(這一點很容易做到),雞蛋就不易掉下來了,提高了實驗的成功率。

四.反思實驗現象

教師更應對實驗現象進行反思。異常是實驗現象與事先預想的或與學生想象的不不相符時,找出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利於改善實驗教學,提高實驗教學本事。例如“組成串、並聯電路”實驗中,兩燈泡串聯時發現一隻燈泡亮,另一隻燈泡暗,學生提出疑問:“串聯電路中各處的電流相等,兩燈泡會同樣亮,怎樣會一隻亮一隻暗呢”爲此,引導學生進行反思:(1)這兩隻燈的燈絲長短絕對一樣長嗎對電流的作用會一樣嗎(2)學生學習了功率後,還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如下思考:決定燈泡亮度的是燈泡的實際功率,雖然串聯電路中的電流相等,但根據P=I2R可知實際功率的大小還取決於燈泡電阻。所以會出現燈泡一亮一暗的現象。經過對上述現象的反思,學生就理解了決定燈泡亮度的是實際功率,而不單是電流或電阻大小。當然,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我們還應當有更多的反思,這只是我的一些想法,更是我的努力方向。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8

本學期我們物理組堅持以教學工作爲中心,落實學校領導工作部署,以重實際,抓實事,求實效爲教學工作的基本原則,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爲重點,以新教材改革爲契機,加強教學常規管理,深化課堂教學改革,認真落實高效課堂模式和實教學常規,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從而爭取提高教學質量。

一、我們必須加強學習,樹立新的理念。

我們物理備課組緊緊圍繞學習新課程,構建新課程,嘗試新教法的目標,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注重把學習新課程標準與構件新理念提高課堂效率有機的結合起來。透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認識到新課程改革既是挑戰,又是機遇。我校教師將一輪課程改革視爲一次難得的歷史機遇,將理論聯繫到實際教學工作中,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豐富知識,提高能力。透過學習新的《課程標準》,教師們逐步領會到教學的終極目標不是讓受教育者適應現實,而是改造、創建新的現實,培育出有創造能力的人。從而形成了"實施新課程的成敗在教師,教師的要務在於更新教學觀念"的共識。確立了"一切爲了人的發展"的教學理念。樹立"以人爲本,育人爲本"的思想。樹立學生主體觀,貫徹民主教學思想,構建一種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觀點,承認學生個性差異,相信學生都存在發展潛能,積極創造和提供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成長的條件。樹立學生髮展觀,將學生的發展作爲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關注學生情感的體驗,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了學生獨立性,自主性的培養與發揮,使獲取知識,學會學習,掌握知識和技能的過程,成爲學生豐富情感完善自我,學會合作,學會做人的過程。

由於新教材加強了教育的開放性,加強了教學與學生生活,現代社會,現代科技的聯繫。教師教學中立足課堂而不受課堂侷限,立足學科教材而不受其限制,善於捕捉現代社會,現代科技,其它學科的知識資訊和最新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使教學活動始終充滿活力。同時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研究性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爲學生營造了學習、體驗的實際情境,創設動手實踐、創造的現實環境,加強了學校教育與社會的密切聯繫。

二、加強自我培訓、提高自我素質也很必要。

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是提高師資素質和教學質量的關鍵,本學期我們在自修反思的基礎上,加強案例式分析,參與分享教學診斷,強調合作等,使教師在做中學,在實踐中領悟,使老師走上學習中研討,實踐中總結,總結中提高的成長曆程。切實有效的由新課程的旁觀者,變成新課改的組織者、參與者,投身到新課程中的改革中,並在實踐中找出其中最關鍵、最困惑、最有價值的問題。針對自己的實際狀況,制定出階段性學習努力目標,提出具體的實施步驟,在自修自研的基礎上對照自我發展目標,進行自我評價和自我總結,並在教師中進行交互式討論、開放式探究,使教師既研究了自己,又分享了別人成長的經驗,提高了反思能力,自覺調合教與學的行爲,提高課堂的教學效能。

三、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也是需要的。

學習方式的改革是本次課改的核心之一。不會學習的人就是新文盲。我們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學習過程和方法,發現、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爲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過程。新課程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挑戰。教師要走下高高的神壇,由居高臨下的權威者變成學生學習的夥伴、學生髮展的促進者。我們努力營造民主、平等、互動、合作的師生關係,在與學生交往互動、合作交流中與學生心靈碰撞、情感交融中健全學生人格,完善學生個性,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四、狠抓教學常規工作,重務實,重實效。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是教師,每位教師必須備好每一節課,積極從教材中挖掘出啓迪學生,培養學生能力的因素,建立教學上的最佳工作點,充分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使大部分學生在克服一定困難的前提下學到更多知識,增長能力。堅持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訓練爲主線的教學模式,教學中注意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思維。在課堂上,教師要刻意創設問題的情景,積極引導學生對事物進行分析比較,培養概括和判斷推理、綜合的能力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在以學生爲主體,認真研究教法。根據學科的性質和教材的特點、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班級的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自學能力。努力改進教法的同時,也注意對學生進行學法的指導,以學法的優化推動教法的優化。深入鑽研教材,掌握教材體系、基本內容及其內在聯繫,抓住主線、明確重、難點,搞清肄點,把握關鍵。精心設計教案(導學案)。每課教案(導學案)要做到:有明確的教學目的;有具體的教學內容;有連貫而清晰的教學步驟;有啓發學生積極思維的教法;有合適精當的練習。要提前兩天備課。授課後及時總結本課教學的成功和失誤,以便不斷改進教法,不斷提高質量。重視集體備課。備課做到三定(定時間、定內容、定中心發言人)。四統一(統一教學目的的、統一重點、統一作業內容、統一教學進度)。按期初制定的教研活動計劃正常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教師應當將備課的主要精力放在明確教學目標,理清教材思路,規劃教學流程,創設問題情境,化解教學疑問,促進學生心智發展上。單純依賴教參,備課就缺少源頭活水。備課應多方擴充資訊,不斷充實,完善備課資料,做到與時相和,與時俱進。創新教案,培養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擴展思路,加強課改認識,重點反思一節課存在問題的解決。

畢業班工作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重點,爲了讓每一名學生都順利畢業,合格升入新的學校,完成學校佈置的任務。我們將以教材爲主,打好學生雙基,制定系統的、科學的、周密合理的複習計劃,採用抓兩頭帶中間的辦法,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做到段段清、課課結、特別對過去學習底子薄的孩子,更要盡心盡力,幫助他們更上一層樓。下學期初我們物理就進入全面複習階段,我們將進行系統複習,單元測試,綜合練習。以過去中考和模擬考的測試卷爲準,整理一系列題反覆練習,鞏固再鞏固,爭取有新的突破。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9

一、引入新課

展示課件“舞臺燈光”視頻,在展示過程中也不斷調節音量。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燈光的變化和音量的變化。展示調光檯燈的應用,燈光的亮度同樣發生了變化。

讓學生思考:調光檯燈爲什麼能夠調節燈的亮度?是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呢?(讓學生各抒已見表達自己的觀點——)

二、新課教學

1.自制調光檯燈電路實驗

學生根據看到的調光檯燈實物,利用手邊的器材,連接一個調光檯燈的電路。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電阻絲、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

學生動手實驗接電路,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

實驗成功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實驗電路,以及如何操作使得電燈的亮度發生改變,

教師提問:根據你的觀察什麼因素改變了燈的亮度?在你的操作中你改變了什麼從而使燈的亮度發生了改變。

答:燈的亮度是隨電流的大小而變化的,在操作中我改變了電阻而實現電流的變化,從而實現了燈的亮度的變化。

教師提問:在操作中是如何改變電阻的?

答:用導線一端固定,導線另一端在電阻絲上滑動改變電阻絲的長度從而改變電阻的大小。

教師講述:像這種能夠透過改變長度從而改變電阻值的電學元件叫做滑動變阻器。

提問:結合剛纔的實驗觀察,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是什麼?

答: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教師講述: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演示幻燈片):

(1)滑動變阻器的作用:控制電路中的電流。

(2)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線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

2.認識滑動變阻器

教師提問:在剛纔的實驗電路中,對於燈的亮度的改變還不夠多,是因爲電阻線太長了不方便,如果還要進一步改變電阻值的大小比較多,那麼滑動變阻器該做成什麼形狀?

答:將電阻線密繞成螺旋狀。

各組分發滑動變阻器,學生仔細觀察滑動變阻器的結構,試說出各個構成部件的作用。

提問:根據對實驗器材使用的熟練程度,猜測滑片頂端所標規格的含義?

答:變阻器上所標規格的含義:最大電阻值;允許透過的最大電流值。

3.滑動變阻器接法的探究

學生實驗探究滑動變阻器的接法。

器材:電源、電珠、開關、電流表、滑動變阻器、導線若干。

要求:電路必須串聯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並且觀察電流表的示數和燈的亮度的變化情況。滑動變阻器在連接時只能用兩個接線柱。實驗同樣要達到調光的效果。學生動手實驗探究接法,教師對學生進行部分指導。(在指導、巡視的同時,將某些接法對於改變電流無效的進行全班探討)

提問:如何接滑動變阻器纔能有效地改變電流,讓燈的亮度變化明顯。

學生總結出“一上一下”的接法,以及兩種不能改變電流的接法。滑鍵位於遠離下接線柱的位置時,滑動變阻器接入的阻值最大。

三、教學反思:

新的物理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從生活走向物理”要求貼近生活實際,貼近學生的親身體驗,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物理現象,揭示物理的本質和規律;突出強調認知過程對學生髮展的必要性和形成科技素質的重要作用;注重科學探究,提倡課堂教學方式的多樣花,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根據這種教學理念在教授“變阻器”這個內容時,我就充分注意到應該放手讓學生大膽的開展實驗探究,從自身的實驗探究中尋找科學的理論,科學的方法。

滑動變阻器是初中物理中的一個基本電學元件,重點在於瞭解滑動變阻器的原理,熟悉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我認爲本節課的教學指導思想應該按照人的認知規律,從感性到理性、從形象到抽象、由淺入深的一步步認識。教學的手段&方法可以透過資訊技術和學科整合、學生實驗探究、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得出正確的結論。在能力培養方面,教師要善於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讓學生自己想、自己說;在演示實驗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在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結論的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的分析、歸納能力的培養。下面列舉教學中具有意義的幾點:

1、在教學的引入中,新的物理課程卻是要符合“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所以引入的視頻是一位歌星的演唱會片斷,這樣的引入對學生來講是非常具有興趣的,再聯繫到生活中天天都能看到的調光檯燈,所以更加激發學生想了解調光檯燈的原理的熱情度,同時拉近了課程與生活的距離。在教學中先充分調動血色和那個的學習熱情,是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到課堂中,這是每一位教師教學的義務和責任。

2、在引導學生探究變阻器原理的實驗中,教師本人給每一小組的學生準備了一塊自制釘有電阻絲的木板,學生可以根據這塊木板上的電阻絲自己獨立思考在把電源、電燈、開關接入電路的同時,如何運用電阻絲改變燈的亮度。學生根據前面學過電阻與長度有關,能夠有效的解決問題。學生能體驗自身實驗探究成功的快樂的同時確實理解了滑動變阻器的原理:靠改變接入電路中電阻絲的長度來改變電阻,從而改變電流。在課堂的實驗探究中應該充分讓學生去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教師的包辦代替,學生自己享受成功的快樂是教師所包辦不出來的。

3、在教學的最後,教師提出兩個學生能自己評價自己的問題(1)今天這堂課你最有興趣研究的問題的是什麼?(2)在今天的實驗探究中你最得意的表現是什麼?學生在本節課的引入以及兩個實驗探究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所以提出這兩個問題能夠體現善於欣賞自己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勵自己在學習中的不斷進步,

總之,本節課透過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實驗探究的積極性,擴展學生的興趣&自主學習的責任感。讓學生親自動手實驗,發現問題,列舉缺點,營造一個活躍合作的課堂氣氛,給學生的主動探究,創造性的學習,自主提高留有充足的空間,幫助學生嘗試自己探究感受成功的喜悅,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0

在深化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之際,物理新課改之路該如何走?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想學、樂學。

一、引導學生敢於夢想

物理教材中包含了許多科學家探究物理學精神的內容。如:牛頓的忘我工作,勤奮和悉心鑽研精神;安培的刻苦學習、專心致志;歐姆的堅持不懈精神;法拉第的高尚品質和致力於科學研究精神。教師應善於挖掘利用這些科學探究精神去感染他們,讓他們敢於夢想成爲科學家,這樣他們就有了學習的動力。

二、寓教於樂

教學中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學生隨堂實驗和分組實驗、小實驗和小製作、課本的封面、插圖和漫畫、想想議議、閱讀材料、科學家的故事、教學掛圖和模型帶趣味性的物理問題去吸引學生,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充滿樂趣中掌握知識。

三、從生活中獲得知識

物理學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運動規律,而自然界中的物理學現象蘊藏着無窮的奧祕。讓學生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探究並認識物理規律,同時將學生認識到的物理知識和科學研究方法和社會實踐及其應用結合起來。把學到的物理規律,力求使之聯繫生活,去解釋日常生活中國遇到的現象,把物理學規律同學生的生活經驗對號入座。這樣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

教師在課堂上的感情要真摯,教態要和藹,課後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用一腔熱血去感染學生。這樣學生纔會把心裏話和真實的教學資訊反饋於教師,教師就容易找到教學中的疏忽和存在的問題,以便在往後的教學過程中查漏補缺。使教師的教學做到進一步的完善。

物理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努力減輕學生的精神負擔,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與創新精神。教師的主要責任是使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手段與方法,給學生創造最佳的學習狀態和積極的學習氣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意識,從而促進學生的智力開發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以及創新潛能的開發。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1

新教材在內容安排上,給教師增加駕馭教材的能力提出新的考驗。探究多了,教參內容卻少了,如果教師不知新、老教材有何區別與聯繫,在知識點和挖掘教材的“深度”上就很難根據新教材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創造性地教學,尤其對開放性的探索。教師觀念轉變需要一個過程,因爲新教材要求較高。其次,講課模式也提出挑戰,新教材內容生動,知識面廣,如何把生動的教材,變成生動的課堂,使學生真正學到系統、嚴密和“適度”物理知識。評價上,過程性評價、終結性評價,能否爲後繼學習進一步奠定良好基礎。這些都有待我們進一步學習和探究。

在學習課標上,我們這幾年也走出去拜師、學藝方面也下了大力氣。理解了新教材符合義務教育的普及性、基礎性和發展性要求,它面向全體學生,希望人人都能獲得基本的物理知識與技能,同時又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一些新知識出現並不一定要求學生掌握很多的物理內容,而是要求學生透過物理的探究活動,掌握學習物理的方法,鍛鍊科學探究物理規律過程的能力。比如“凸透鏡成像規律”中,凸透鏡是一個很簡單的光學儀器,卻是放大鏡、照相機、投影儀的關鍵構件,用兩個凸透鏡簡單組合還能製成一架簡易望遠鏡、顯微鏡。還有在教材的安排上說話(聲音)、看(眼睛的原理),天氣變化(物態變化),簡單的電學知識,這些基礎知識的學習讓學生學到更有價值的、富有實際應用的物理。另外,新教材內容設定,還有意識讓學生透過實地考察,結合當地的情況,親自實踐,增強學生學習後繼知識的積極性。

新教材中透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親身經歷、體驗,有助於學生形成獨立的思維方式和人格魅力。新教材實施過程中,學生死氣沉沉、鑽牛角尖式的學習少了,代之而來的是提出問題、假設猜想、設計實驗、合作探究、交流或者自覺收集資訊、數據、資料、探索性實踐等活動,學生課堂氣氛活躍了,課後目標也明確了。如八年級第一學期的“凸透鏡成象”一節,在新教材中特別增加了學生實驗的環節,讓學生體會雖然是同一個凸透鏡,在不同的位置卻能成不同的象,在引導學生透過分析實驗數據得出正確的結論。爲後面的顯微鏡,望遠鏡,眼睛的結構,人帶的眼鏡等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另外在試驗給學生增加一些有關的實驗內容:如用紙把凸透鏡遮住一部分讓學生觀察凸透鏡的成象,讓學生拿着凸透鏡觀測近出和遠出的物體,看有什麼區別,極大的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同時也是知識系統化。同時也告訴了我們老師:有些實驗可以放手讓學生去體會,總結,效果會更佳。在課堂45分鐘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地探索、經歷體驗和感受,獲得必要知識,教材選用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具有時代氣息的現象、模型。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材中的例子,非常生動,有意義。比如“眼睛和眼鏡”這一節時,生動的實例有:“給你一個老花鏡”,“你能測出它的焦距和它的讀數嗎?”,學生的積極性特別的高,分別把放在自己面前的凸透鏡拿起來設計實驗方案,在教材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學生對這些新穎的小實驗,很感興趣。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2

初中物理新課程標準要求物理課程在注重科學知識的傳授的同時,更需重視技能的訓練,注重讓學生經歷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認識過程。學生透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寫幾點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一:物理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

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接受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 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美國現代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對剛接觸物理的學生來說,唯一的基礎材料則是現實生活,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必須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教師要抓住時機不斷地引導學生在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中,創設認知“衝突”,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

例如:在講慣性知識時,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在車上豎直向上拋東西時,爲什麼車子在快速開動,人卻站在車上不動能夠接到拋出去的東西?同學們會想,是的,東西拋上去了,我們和汽車一起在快速前進,怎麼還能正好接到被豎直拋出去的東西呢?進而引導學生思考產生這種想象的原因。

在講聲學和光學時候,可以問爲什麼打雷和閃電明明是同事發生的,爲什麼我們總是先看到閃電,再聽見打雷的聲音?

地球時刻在自西向東自轉,並繞太陽公轉,爲什麼我們在地球上筆直向上跳時,地球走了,我們落下來怎麼還會落在原來起跳的地方呢?

在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候,可講述爲什麼溜冰時候,你向前推牆壁,自己卻反而是向後運動了,人划船時候,怎麼是要向後划水,船纔會向前?

這樣學生透過不斷地設疑,不斷地質疑,有利於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會在生活中發現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和規律,爲下一步學習物理學知識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學反思二: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

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積極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教學反思三:善用學生實驗及趣味實驗。

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有趣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有趣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

例如:在講述壓強一節時,我用以玻璃片蓋住裝滿水的杯子,然後倒過來,發現玻璃片並不會象我們所想的一樣掉落在地上,而是象杯子有吸引力一樣被緊緊的吸在杯子上面了;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積極性,讓教學內容事先以一種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內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講慣性一節時,我先給大家演示一下慣性小球的實驗,然後讓他們自己做一下,來體會一下,把筆或者文具盒放在一張紙上,迅速抽出紙張時發現放在紙上的物體並沒有隨紙一起運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迫使其回到課本中找到答案。

在講授聲音的發生時,可讓學生用手摸摸自己的喉嚨,讓學生驚奇的發現原來每天都聽到的聲音是由聲帶的振動而產生的等等,這樣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能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爲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3

講授了《科學探究:液體的壓強》,在教後我體會很深,現結合這次課程培訓,將教學體會總結如下:

在本節課中,體現了新課改教學的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經歷了“觀察——猜想——探究——應用”的物理科學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我比較恰當的把握學生的經歷水平、反應水平、領悟水平。在教學中基本做到了三講三不講,注重了規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在科學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識進行理論推導,又用實驗驗證結論的可靠性。結果是異曲同工,從而使得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覺的在各個環節的過渡上基本做到了銜接緊密。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得相對輕鬆,能從興趣出發,敢於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敢於發表自己的見解,組內積極討論,做到在交流中學習,在實驗操作中認真謹慎,分析論證結論比較準確。

本節課的不足之處。

本節課的教學總體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製作課件上不夠完美。

2、在理論推導過程中應給學生再多一點時間,充分讓學生進行展示。

3、在知識的應用,特別是拓展應用——液體壓強的傳遞這個環節,鼓勵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多舉例,或老師提供給學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環節中我的語言不夠簡練。

5、這節課的內容比較多,在處理連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時時間比較緊張在授課時將本節課分爲兩節課,我自己覺得對這一部分處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讓我講這節課,我會進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學生的學情,從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的更貼近的感知水平出發,設計更合理的教學環節,在教授過程中進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維互動”的開放式創新性課堂教學體系;刪去無效課堂環節,進一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突出因材施教;使師生的合作學習活動更默契。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爲學生創設更感興趣的情景,使學生從身邊的生活實例中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再利用所學知識從物理走向社會。同時還要加強學生思維的發散,使之學習、掌握、應用多種科學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漁勝過授之一魚”;在學生的探究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的實驗指導,使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的輕鬆氣氛中學習;注意學生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課堂效益。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4

初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特別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形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積極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爲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角色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角色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爲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爲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角色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爲“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透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教學研究能力、資訊技術與教材的整合能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能力。

在新課程內容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必須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能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起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擇的地位,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爲自學行爲,時刻保持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爲一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爲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一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三大要素,教與學是一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三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衆法之長,靈活選擇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積極參與創設啓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着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對比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繫,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啓于思,思啓於問”。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

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這裏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責任,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5

對摩擦現象, 學生們有豐富的感性認識。本節課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一步,認識摩擦力的存在和對物體運動的作用;認識決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認識摩擦力的利與弊,以及增大和減小磨擦的方法。新課程標準中的對摩擦的表述是“透過常見事例或實驗,瞭解摩擦。”可見,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給我們的實際教學留下了很大的創造空間,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教學。本節教學的重點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的整個過程,透過猜想學習科學猜想,透過“設計實驗”學習控制變量法,學習設計實驗表格,透過分析數據學習“分析論證”……學習交流、合作、評估。要讓學生在經歷探究的過程中,感悟科學探究方法,要把科學探究當做科學內容來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激發學生從身邊最平常最一般的事物中探求科學規律的興趣。

教學案例:

依據“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理念,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提出有關摩擦力的問題,簡單介紹摩擦力的概念之後,提出“摩擦力的大小與什麼因素有關”這個問題,然後引導和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根據探究實驗的程序幫助學生完成整個探究過程,在這個探究過程中,教師強調指出:根據二力平衡的知識,摩擦力等於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這個實驗過程中,透過彈簧測力計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當學生找出結論之後,教師再提出:請同學們開動腦筋,利用自己學過的知識,能不能設計出一種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師:“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咱們探究出來了,根據自己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誰能指出咱們實驗過程中不太容易操作的地方?

生:在拉動木塊在木板上做勻速直線運動時,不能保證木塊完全做勻速直線運動。

生:有時在木塊運動的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在變。

生:木塊在運動時,有時會被絆住,導致讀數不準確。

師:那哪一些同學能利用咱們前面學過的知識來改進這些地方呢?下面分組討論,看哪一組能設計出更好、更合理、更準確的測量方法?

學生分組討論

生:根據相對運動的原理,咱們可以把彈簧測力計和木塊固定,拉動木板,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師:大家討論一下這種方案行嗎?如果這種方案好,好在哪裏?

學生討論

生:這種方案比咱們做實驗用的方法好。優點在如果拉動木板,木塊就不會動,彈簧測力計的示數也比較穩定。

生:用這種方法讀出的結果更接近真實值。

生:而且這種方法還可以得出摩擦力的大小與木板拉動的速度無關。

教學反思:

透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再一次完整地體會探究實驗的整個過程,體驗探究實驗中的快樂和成就感,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對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透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把摩擦力與前面學過的相對運動有機的結合起來,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實驗方案,真正做到了學以致用。同時,透過小組每個成員的通力合作,讓學生認識到團結協作精神在學習中的重要性,爲創建和諧校園奠定基礎。透過探究實驗,充分挖掘了學生的潛能,培養了學生的創造能力。透過爭論“摩擦好不好”,使學生了解生活、生產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減小摩擦的途徑,養成用所學知識聯繫生活、生產問題的習慣,加強了物理與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的聯繫,從而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的物理教學理念。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6

新課程形勢下要求:一個稱職的初中物理教師,決不能“教書匠”式地“照本宣科”,要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學習,與時共進。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可是,如果物理教師對於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他們的研究成果,自己對教學又不做認真思考,“上課時,只是就事論事地將基本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下課後要他們死記,而不鼓勵他們思考分析”,那麼,又怎能轉變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拓展學生學習和探究物理問題的空間呢?

一、新課程下物理的教學反思對於教師物理專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環境中更加深入研究物理教學。

當代國內外教育界都提出,“教師即研究者”。教學反思中的“反思”,從本質上來說,就是教師的一種經常的、貫穿始終的對教學活動中各種現象進行檢查、分析、反饋、調節,使整個教學活動、教學爲日趨優化的過程。這無疑會促進教師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爲,深入地開展教學研究活動。

作爲一種學習方式,研究性學習成爲時下教學界研究的熱點之一。初中《物理》附有許多研究性學習“綜合探究”;近幾年,都有部分中學的開展物理“研究性學習成果”展示活動;許多教學雜誌也刊登了很多關於研究性學習的文章……可見,各地普遍重視研究性學習。但是如何開展物理學科的研究性學習,需要我們深入、細緻地探討。

另一方面,有助於我們在新課程改革下實踐教學智慧。

教學的複雜性決定了它不是教師展現知識、演練技藝的過程,而是教師實踐智慧的體現過程。我在初登教壇時,爲了教好物理課,經常透過多講定理、多做習題,但往往學生理解不深刻,不能真正的掌握。透過反思我意識到人的認識是從感性到理性的發展的,那麼知識的掌握也應該遵循這樣的規律。因而我在動量守恆定律教學中,先介紹了這個定律的發現過程:它起源於16——17 世紀西歐的哲學家對宇宙運動的哲學思考。

二、對理論和專業基礎方面的反思。

物理老師要進行教學反思,固然依賴於自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積累起來的經驗,但是僅僅行停留在經驗的認識上是遠遠不夠的,因爲教學是一種複雜的社會活動,對教學行爲的反思需要以一定物理知識的教學理論和專業學識爲基礎。1.轉變物理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教學行爲的理論支點。新課程背景下,物理教師應該經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學行爲,及時更新教學理念。新的教學理念認爲,課程是教師、學生、教材、環境四個因素的整合。教學是一種對話、一種溝通、一種合作共建,而這樣的教學所蘊涵的課堂文化,有着鮮明的和諧、民主、平等特色。那麼,在教學中如何體現新的教學理念呢?即在教與學的交互活動中,要不斷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的習慣,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創新思維的能力。要轉變教學理念,歷史與社會教師應加強對歷史與社會教學理論的研習,如《物理教學》、《中學物理教學參考》雜誌開闢的一些欄目的討論文章對更新教學理念就有許多幫助。

2.豐富物理專業學識。

學科專業知識對於新課程的實施以及開展教學反思,至關重要。歷史與社會教師如何提高專業修養、豐富專業學識呢?關鍵是多研讀物理學名著、物理學學術論文、物理著作等。閱讀這些具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名著,不但足以提高專業素質、分析史料、推理證明以及論斷評價等研究方法。

三、教學基本策略方面。

在一定的教學理論和學科專業基礎上,新課程下物理教師主要以課堂爲中心進行教學反思。

1.物理課案例研究。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並對此進行分析、探討。案例研究的素材主要來看三個方面:一是研究自己的課堂,並從自己大量的教學實踐中積累一定的案例;二是觀察別人的課堂,從中捕捉案例;三是在平時注意蒐集書面材料中的案例。

2.物理課的聽課活動。

聽課作爲一種教育研究範式,是一個涉及課堂全方位的、()內涵較豐富的活動。特別是同事互相聽課、不含有考覈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透過相互觀察、切磋和批判性對話有助於提高教學水平。

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緻的觀察,留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並做了評課,課後,再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物理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

課後小結與反思筆記,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感觸、思考或困惑及時記錄下來,以便重新審覈自己的教學行爲。新課程下,以物理學科來說,其實平常物理教學中需要教師課後小結、反思的地方太多了。

總之,雖然新課程下關於物理教師教學反思的研究,目前還是個新課題。許多的反思問題都還需要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但教學反思對物理教師的成長作用是顯而易見的,是物理教師實現自我發展有效途徑,也提高物理教學質量的新的嘗試,更會促使物理教師成長爲新時期研究型、複合型教師。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7

初中物理,是在小學“科學”的基礎上,並以數學知識爲輔助,開展的一門觀察和解釋自然界中,人們生活周圍出現的一些現象學科。所以要學好物理,對學生的要求很高,既要有紮實的語文功底,還要有熟練的數學運算能力,並要養成良好的物理思維方式和推理能力。

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日常教學中,按照《新課程標準》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依照啓發式教學的原則,我設計了四個教學步驟。

一、讓學生產生好奇

好奇作爲思維的先導,它是成功的起點。在平時的教學中,讓學生善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並想法去解決問題。

初中物理(人教版)開篇就講到有趣的物理現象,列舉了幾個好奇的實驗。我一一在講臺上演示出來,邊做邊問:“爲什麼沒給水加熱,它就會沸騰?”“乒乓球爲啥不掉下來?”“空心牙膏片爲什麼在水中

可沉可浮?”隨着一個個的提問,造成一個個懸念。學生很快“磁化”般地被緊緊吸引住,多麼好奇,多麼有趣,吊起了學生的“胃口”,從而激發了他們強烈的興趣和急待解決問題的求知慾。

所以,每一堂客,我透過自己的語言、行動和要求去影響學生,提出或製造一個個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懸念,讓學生產生好奇,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誘發他們的追求。

二、讓學生主動提問

學生在好奇心理的驅動下,就會主動的去了解問題,認識問題的本質。這就需要他們具有一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思維推理能力。他們之間就會出現一定的討論和爭議,並會不時的請教老師來評判。教師此時要善於鼓勵和保護他們的這種學習熱情,引導他們深入分析,着重培養他們的良好思維方法。

在學習“光的色散”後,學生對“彩虹”充滿好奇,透過自己的學習,相互討論,認爲只有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時看不到,而有些學生主動提問,怎麼才能看到“彩虹”?我就用三棱鏡,當上午或下午有太陽光時,帶領學生到室外背向太陽光站立,用口斜向上噴射水霧時,他們就看到了一道人造小彩虹。再透過師生共同討論,形成共識,解決了學生的提問,增長了學生的知識。

在學習完“測量物理的密度”,學生了解到用天平測物體的質量,用量筒測物體的體積,再運用公式計算物質的密度。有些學生提出了這樣一些問題:

(1)怎樣用天平、量筒、水等測金屬塊得密度?

(2)如何用,怎樣用天平、燒杯、水等測金屬塊得密度?

(3)怎樣用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

(4)怎樣用彈簧秤、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

(5)怎樣用天平、量筒、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

(6)怎樣用準確的砝碼、直尺、水等測金屬塊的密度?

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說明他們在掌握現有的知識上,向前跨了一大步,去探索一些更新、更難的知識。此時,我把學生分成幾個興趣小組,指導他們去設計,並進行實驗,解決他們的問題。

三、讓學生積極探索

產生了好奇,主動提出了問題,就具有了動力。在此時,就積極鼓勵他們,自己去探索,物理這一門學科的特點就是觀察和實驗,理論聯繫實際。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透過實驗學習前人的“創新”。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

(1)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做好教材中安排的實驗。

(2)創新機會多做實驗,養成勤動手的好習慣。

(3)用簡單器材創造性的做好實驗。例如“平面鏡成像”特點的實驗,讓學生準備平面鏡,觀察手中的鋼筆,橡皮擦等在鏡中的像,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係等,再開展討論,讓學生得出自己的結論,並與課本結論進行比較。我不斷髮問:看到什麼?說明什麼?結果是什麼?內在聯繫是什麼?成敗關鍵又是什麼?

再例如,學習“實際功率和額定功率”時,學生心中都認爲100w燈泡一定比40w的燈泡亮。此時就要鼓勵學生動手實驗,親自去探索一下,幫助學生設計好實驗,讓兩個燈泡(220v、40w、220v、100w)分別接在教室的插座上,哪個燈泡更亮?學生討論,再將兩燈泡串聯接入電路,讓學生觀察哪個燈泡更亮?學生討論,使學生透過自己的探索加上我的指導,解決了心中的困惑。

總之,透過實驗,觀察認識,理論和實際的有機結合,使學生辨別存在於他們周圍模糊不清的事物,培養了認識事物的能力,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極其有益,更爲以後的學習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方法。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8

在我讀過的書籍中記得,華師大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必須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爲名師。”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的進行課後總結自我反思,促進自己專業成長,同時也使我們的工作更搞笑和充實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能夠起到承上啓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幾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資料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資料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資料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透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能夠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九年級“壓強和浮力”一章的資料時,在講授壓強時,透過練習讓學生從中瞭解密度均勻、高度相同、粗細均勻的物體在平面上產生的壓強與其底面積無關。這樣,在液體壓強的教學中,對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高度和密度有關,而與液體的多少無關的認識有了一個鋪墊的作用,對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一個說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透過課堂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好處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主角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檢驗的標準。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我先設計了幾個問題:你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了嗎?你能證實它的存在嗎?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響呢?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到達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是否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潛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用心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潛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樣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資料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節、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都是我們反思的資料

此外,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重視物理作業的多元化及時段性也是我們要注意的資料之一。

物理作業是多元化的,有計算型、簡答型的練習,有探究實驗及實驗報告,有資料查詢、有調查報告等等。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比較重視傳統型的習題練習,較忽略探究實驗、調查報告等等。這幾年的物理中考中有超多的文字表述題,很多老師頭痛學生的表述潛力太差。因此,教學中教師惟恐學生說不好,所有問題的答案都由老師代替。其實,你越是不放心,不給他們鍛鍊的機會,這類作業他們越作不好。能夠說是對症下藥是良方,這類作業的佈置需注意時段性,相應的物理規律學習後,及時的佈置這類作業,然後立即讓學生口述,對於表達好的表揚,對於差的多鼓勵。讓他們在激勵中成長,在成長中收穫。

經過了以上反思,加之完善、優美的教學設計,使師生的教學活動產生一種“諧振”,課堂教學就會到達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19

學生透過從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認識過程,就能揭示隱藏其中的物理規律,並將所學應用於生產生活實際,讓學生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使學生身心得到全面發展。因此物理課程的構建應貼近學生生活,貼合學生認知特點,在此我就近幾年新課標下初中物理教學談幾點感受。

首先,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物理傳統的教學模式偏重於知識的傳授,強調理解式學習。新課標下教師要改變學科的教育觀,始終體現“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着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的培養。重視物理學資料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繫,激發學生持續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便能順利地建立物理概念,把握物理規律。

其次,教師教學中要“敢放”“能收”。新課標下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初中階段的學生所研究的題目來說,結論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學生去探究,去發現,是想叫他們去體驗和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科學家研究問題的方法,同時獲取知識。所以教師要相信學生的潛力,讓學生在充分動腦、動手、動口過程中主動用心的學,千萬不要只關注結論的正確與否,甚至急於得出結論。

再次,學生實驗及搞笑的小實驗,也是現實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學生對實驗的興趣是最大的,每次有實驗時候,連最不學習的學生也會目不轉睛的看着實驗,物理教材中有許多學生實驗及搞笑小實驗,既生動又形象,能使學生在分工合作,觀察、記錄、分析、描述、討論等過程中獲得與概念、規律相聯繫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探索新知識。

千萬不要因實驗儀器或教學進度的原因放棄實驗,而失去一個讓學生動手的機會。搞笑小實驗更能發揮這種作用。激發他們探究新知識的用心性,讓教學資料事先以一種生動搞笑的方式呈現出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營造一個寬鬆愉悅的學習環境,使學習的資料富有吸引力,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和應用潛力。

總之,物理知識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息息相關。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都能使使學生真正瞭解到物理知識的實用價值,使物理教學過程成爲學生愉悅的情感體驗過程,讓學生感悟到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規律,從而激發學生勇於探索科學知識的最大潛能,真正實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0

初中物理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個性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教師在探究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敢於“放”,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主動用心的學,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力。但是,敢“放”並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學的引導學生自覺的完成探究活動。當學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予以指導。當學生的探究方向偏離探究目標時,教師也要予以指導。作爲一名物理教師,如何緊跟時代的步伐,做新課程改革的領跑人呢?這對物理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向傳統的教學觀、教師觀提出了挑戰,迫切呼喚教學觀念的轉變和教師主角的再定位。

一、轉變觀念,重新定位主角

新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師“爲素質而教”。在教學過程中應擺正“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正確關係,樹立“爲人的可持續發展而教”的教育觀念,完成從傳統的知識傳播者到學生髮展的促進者這一主角轉變。這是各學科教師今後發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觀念下,教師的職責不再是單一的,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

二、終身學習,優化知識結構

物理學科是一門綜合程度極高的自然學科,它要求物理教師具有豐富的物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在專業素養方面成爲“一專多能”的複合型人才。新課程對物理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潛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要透過不斷學習,充實完善自己。隨着科技的發展,物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不斷涌現,並不斷融入到新教材中。所以,教師要學習這些新知識,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新課程注重物理的教育功能,主張透過物理教育對學生進行素質的培養。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物理教師在人文素養方面普遍缺失,因此,教師要學習人類社會豐富的科學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新課程對物理教師還提出了新的潛力要求,如要具有與人交往合作的潛力、教學研究潛力、資訊技術與教材的整合潛力、課程設計與開發等潛力。

在新課程資料框架下,絕大多數教師由於知識的綜合性與前瞻性不足,難以獨自很好地完成對學生課題的所有指導工作,要求教師之間務必建立起協作的工作思想。從僅僅關注本學科走向關注其他相關學科,從習慣於孤芳自賞到學會欣賞其他教師的工作和潛力,從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到和其他教師一齊取長補短。

在新形勢下,教師第一次處於被學生選取的地位,務必重新審視自己的知識結構,將終身學習內化爲自學行爲,時刻持續學習、研究、反思、發現、探究、創新及總結的態度,力求成爲1個學識淵博、具有紮實的基礎知識和現代化資訊素質的教育工作者。

三、以人爲本,創新教學模式

俗話說:教無定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獲取、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養,不能單1種固定的教學模式。教學模式涉及知識、教師和學生3大要素,教與學是1個共同發展的動態過程,應明確教學過程的複雜性,綜合3大要素,權衡利弊,博採衆法之長,靈活選取教學方法。既要改革創新,又要着眼實際,用心參與創設啓發式、開放式、範例式、合作式的教學方法。

在新課程改革中,智力因素的開發並不是素質教育的全部,學生的學習目的、興趣、意志、態度、習慣等非智力因素是推進教學進程與實現教學效果的動力系統,對學生的學習過程起着發動、維持、調節的作用。在授課中重視物理實驗和物理知識的講授,結合介紹物理學家的故事,物理趣聞和物理史料,讓學生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體會物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的作用;善於比較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引發認知衝突,培養學生的質疑習慣,引導學生尋找當前問題與自己已有知識體系的內在聯繫,強化問題意識與創新精神;最後還應透過比較、分類、類比、歸納演繹和分析綜合等邏輯思維方法,向學生展示知識的來龍去脈,使之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學啓于思,思啓於問”。

在新課標下的課堂應是這樣:課堂不僅僅是學科知識的殿堂,更是人性的養育聖殿,它是學生成長的殿堂,是學生髮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天空,學生品味生活的“夢想劇場”。在那裏學生有了探索新知識經歷和獲得新知的體驗,學習興趣、熱情、動機以及內心的體驗和心靈世界得到豐富,有了親身體驗,學習態度和職責,對物理教學反思才具有它真正功效。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1

隨着國家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滲透到基礎教育中來,作爲一名物理教師也就應對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革創新,但在具體的教學實施過程中,卻感到了問題重重。

一、按照新課標的要求,教學大大加強了探究式學習,極大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用心性,但同時感到教學時間之緊張。

其實,實施探究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要讓學生體驗探究的過程,學會探究的學習方式,是要透過這種學習方式培養他們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的習慣,喚回他們創造的激情、用心的態度以及活潑開朗的情緒,所以多佔用一些時間是值得的。但需要說明的是,實施探究教學不完全在課堂上完成,只要學生有探究的用心性,就完全可能在課外去做他們有興趣做又能做的事。課上老師只讓學生彙報探究方法與結果,可大大節省授課時間。只要老師在平時的備課中,能對教材做到統攬全局、總體規劃,不單節孤立被動的備課、授課還是能夠解決時間緊的問題的。

二、在強調“創新、實踐、探索”的課程主旋律下,師生應共同營造1種動態的、充滿生機的課堂。

但上課時要解決好“一放就亂,一管就死”的局面。一方面,按新課程的要求,在適宜的時機、適宜的階段,務必開展非指導性教學,要“放”,但要善於從學生身心發展水平和實際學習的興趣需要出發,讓學生去主動探索,鼓勵學生質疑、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切忌將預設的教學目標、自己的經驗、態度、價值觀強加給學生,管得太死;另一方面要看到課堂教學的複雜性,需要老師將學生、教學資料、課堂的際遇等諸多因素納入教學過程,進行課堂的適當調控,使課堂放而不亂,學習環境和諧。

另外,還要處理好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之間的關係。例如:在學生還不善於合作學習的狀況下,教師應思考合理分組,指導學生進行合理競爭與合作,協調班級成員之間的關係,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方式從獨立轉向合作;隨着課改的深入,可逐步培養起學生解決問題的途徑、原則、方法、步驟,就能夠克服學生自主學習時的盲目嘗試和無好處的猜測,提高課堂學習的高效性。

三、過去基礎教育課程標準是統一的,目標十分明顯,我們以“超綱”、“不考”爲理由,不允許不確定的知識點進入課堂。

與此相反,新課程增加了教學中本來就有的那些不確定性。例如,教學目標、結果、對象、資料、方法、過程的不確定性使課堂教學中的不確定性情境大大增多。爲此,在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師是個研究者、決策者,對於課堂教學不確定的,能夠成爲創造性地使用活教材的組織者、參與者。因爲新課程標準強調“過程與方法”的學習和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將“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列入到與“知識與技能”同等重要的位置,納入到了課程資源中。教材上出現的資料不必須都講,對於不確定性情境產生的十分有價值的問題而無法一一答覆時,可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發揮網絡資源的優勢,開展討論、研究性學習,突破課堂教學的侷限性。

四、新的教學方式有着傳統教學模式不可替代的優點

尤其是在目標上的不同:一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促進學生髮展爲核心;二是目標資料更爲全面,不僅僅有學科知識、還有科學過程、方法潛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的目標;三是將3大目標統一於科學探究的過程,強調知識在探究過程中構建。要朝着“促進學生的發展,有利於改革的進展”方向發展,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實踐中,要毫無顧慮地、大膽地改善自己的評價方式和方法,探索有利於學生髮展。無論課程教材怎樣改,打牢基礎始終是中小學階段的首要任務,

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問題是肯定會有的,只要我們不斷思考、大膽更新自己的觀念和實踐,就必須能到達教育的目的。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2

就初中生青少年時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而言,他們一方面有着強烈的求知慾望,對各種新鮮事物好學、好問,富於幻想。但他們這種學習用心性往往與短暫的“直接興趣”掛鉤,遇到較爲抽象理性的物理知識時,這些小困難便很快地使他們失去了學習用心性,最後導致初中物理教學的失敗。因此啓發並穩固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用心性是每一個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面臨的重大課題。

心理學研究證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是教學成功的關鍵。

實踐:

1、滲透STS教育,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物理知識在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學技術、社會生活中都有廣泛的應用,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與物理學的進步息息相關。這就要求教學活動務必圍繞着學生生活、科學、技術和社會來展開,使學生在掌握物理基礎知識和技能的同時,瞭解這些知識的實用價值,懂得在社會中如何對待和應用這些知識,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技術意識、社會意識。

在教學中的具體做法是:第一、關注現代物理科學技術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動向,如納米技術、超導體、激光、現代航天技術、現代資訊技術等。第二、重視學習資料與家庭、社會生活、生產實踐的聯繫,如將電的知識與安全用電、安裝照明電路、修理各種家用電器相聯繫;將能源的利用與生活中如何節能相聯繫;將物態變化與電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聯繫,將浮力與潛水艇的浮沉相聯繫;將電磁波與現代通信相聯繫等。第三、關注一些重大社會問題,如環境污染與環境保護、能源危機、噪聲污染等。

此外,教師在設計習題時,應多思考一些自然現象和社會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規律的題目,如學習慣性後,解釋剎車時人體上半身爲什麼向前傾的現象。

學習槓桿後,解釋騎自行車上坡走“S”形路線省力的道理;學習了長度的測量後,會從地圖上測出長春到北京鐵路線的長度;學習了光的反射,解釋汽車駕駛室外面的觀後鏡是一個凸鏡,汽車頭燈裏的反射鏡是一個凹鏡;學習了光的折射,能解釋海市蜃樓,汽車頭燈總要裝有橫豎條紋的玻璃燈罩;學習了熱學,能回答爲什麼海邊及大森林裏一年四季氣候宜人,爲什麼當今國家推行退耕還林的政策;學習壓強後,解釋刀磨得越鋒利切東西越快等等。透過多方面培養學生勇於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構成將科學技術與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相結合的意識,激起學生對自然界的好奇、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養成對大自然親近、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慾。

反思

新課程強調實現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轉變學生學習中這種被動的學習態度,提倡和發展多樣化學習方式,個性是提倡自主、探究與合作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使學生的主體意識、能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不斷得到發展,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教師在教學中要立足與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他們質疑、調查和探究,學會在實踐中學,在合作中學,逐步構成適合於自己的學習策略。

總之,體驗式學習無論是作爲一種學習方法,還是一種教學形態,都給每一位學生帶給了充分發展的創造空間。它的成效不在於發展學生的主體性,使人類羣體的智力資源有效轉化爲個體智力資源,而在於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潛力,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作爲教師應有創造力,以不斷優化課程結構,創造充滿活力與和諧氣氛的教學環境,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慧,進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人格和創新潛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3

現在提倡教師進行教學反思,反思思什麼?怎麼反思?反思應注意哪些問題?就這些問題筆者結合教學實踐作初步探討。

一、反思教學設計

所謂教學設計,就是爲了達到教學目標,對“教什麼”和“如何教”進行的策劃。

教學設計的內容有: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時間設計和教學措施設計等。

對教學目標設計的反思首先要看對學生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的設計是否符合要求。如對基礎知識,是瞭解、理解還是掌握層次設計要合理,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並對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敗筆。例如,教師在講解“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時,如果對“相對”講解得不透徹,例題分析不到位,學生在後來的學習中就經常出現選擇參照物判斷錯誤的現象。

對教學內容設計的反思如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準確與否,決定着教學過程的意義。在物理教學活動開始之前,首先要明確教學活動的方向和結果,即所要達到的質量標準。因此教學重點和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

對教學時間設計的反思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學生的思維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引導訓練,否則會導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下降。洋思中學課堂教學的三個三分之一,即15分鐘學生自學,15分鐘講解,15分鐘練習。“講練結合,當場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

二、反思教學內容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地分配。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要避免師生互動交流不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透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八年級物理“光的折射透鏡”一章的內容時,按照由淺人深的原則,根據以往授課時學生認知規律的特點,把教材的編排順序給予調整。先認識光的折射,再學習透鏡,使學生學得輕鬆。事實上,教材再舨時也是這樣調整的。因此,有益的課後反思,可以使教學創新有了智慧的沃土。

三、反思教學行爲

教學的本質是交往的過程、是對話的過程、是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的過程。教學活動中師生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爲自己的精神享受是至關重要的,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先設計了幾個猜想問題,如把一個乒乓球放在漏斗口,從細管向乒乓球吹氣等,讓學生從平時的經驗中做出猜想,然後實際操作,從簡單的實驗現象得出流速和壓強的關係,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

四、反思教學方式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氣氛是否讓學生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熱烈等。同時,還包含內容如何處理,順序如何安排,語言如何運用,手段如何優化,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如何激發,師生交流如何構建等。

首先,要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課後輔導。

其次,要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讓學生多動手、動口、動腦。注重學法指導,初中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

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如溫度的概念;二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透過演繹推理得到的,如能量的概念。學生只有在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經歷觀察、分析、推理、綜合等過程後,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規律的實質,與此同時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真正的鍛鍊,體現其學習的主體角色。如學習“凸透鏡成像”一節時,每組發給一隻凸透鏡在課外時間測量焦距,上課時每組利用自己測出焦距的凸透鏡做“凸透鏡成像”實驗,變演示實驗爲分組實驗,既節約了上課實驗時間,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反思教學過程

古語說“有的放矢”,教學反思應是一種具有指向性、針對陛的行爲,是一種需要認真思索乃至極大努力的過程。

教師的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表達能力、書面語言表達能力、體態語言表達能力是教師必備的基本功之一。如是否口齒清晰、是否富有趣味性和感染力、體態語言是否親切自然等等。因此,物理教師應儘可能地反思自己的課堂陳述,合理掌握授課語調,形成親切得體的教姿教態,提升自己的教學風格和教學魅力。

將反思的結果及時運用到課堂教學中,採用遊戲法、競賽法、活動法,逐步開放課堂。遊戲的加入與活動的增多,非但不會使教學進度滯後,反而因學生參與程度的提高而提高了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經過上述五個反思,師生的教學活動會產生一種“共振”,課堂教學就會達到最佳效果,教師的業務成長就會“百尺竿鬥,更進一步”。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4

今天下午在初三(5)班上了一節組內公開課《功》,之前在2班已經上過了同樣的內容,所以我想在原來的基礎上再完善一下本節課的內容,爭取根據講學稿內容按照三個必須要求完成這堂課的教學。

本節課有個演示實驗,就是“探究斜面”的活動,因爲之前在2班做這個實驗時能根據所測數據得出想要的結論,所以在今天這節課,我是讓學生上臺演示,然後其他學生在下面觀察,看是否有錯誤之處。結果問題真出現了。這名學生在拉動彈簧測力計時,應該是在勻速拉動時讀數的,但他卻在拉到頂端時停止運動時再讀數了,所以導致了測量的F偏小,並且三次都是如此,因此最後計算出的FS比Gh小了,這個明顯與實際情況不符合。但是我當時考慮到時間問題就沒有展開來講,就直接跟學生說,這個透過這個數據分析,我們大致可以發現,FS近似等於Gh,然後就接着往下面講了。並且在這裏,我還用了語言加板書說這裏的FS等於一個定值,這肯定是不科學的。

所以總結這堂課,我覺得有以下幾個問題需要指出來,也包括在以後的課堂中是需要注意的。

第一,在讓學生上臺演示實驗時,既然說了讓下面同學仔細觀察,看有無錯誤之處,就應該留點時間給學生回答,也許學生還真能看出學生演示過程中的一些毛病出來,這就避免了之後產生的很多麻煩。

第二,在課堂上語言必須要經過思考之後才能說出來,並且要講究精煉。有時自己認爲這種說法可以讓學生能更好的理解,其實效果卻適得其反,學生甚至可能誤導。

第三,在進行演示實驗的過程中,老師應在旁邊不斷引導指導學生,而不是完全讓學生自己做,這個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產生,甚至,想透過一個演示實驗起到一個好的效果,卻沒有想象中那麼好,甚至效果很不理想。

之前經常聽人說起,教書是一門藝術!我不是太理解,現在,我在教學崗位上已經是第六個年頭了,有時,一個人靜靜的躺在牀上想着今天的課堂教學時,突然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很多問題存在,自己的上課水平還遠遠不如其他年輕教師,想到自己還需要進一步打磨打造,突然對“教書是一門藝術”這句話有點理解了,這是一門很高深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的探索追尋其中的奧祕,需要我們更用心的去從課堂中找出更多的問題,解決更多的問題,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全新理念!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5

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同時正確理解功的含義,是學好功的計算,功率、機械效率和機械能等知識的基礎。特別是對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學能夠很好的掌握它,就能夠更能好地去理解功的原理、機械效率等知識,並解決有關的問題。因此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是本節課的重點,也是本章的重點,同時,它也是個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理解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和熟練運用功的計算公式進行計算。

由於“工作”概念的影響,學生對有些物體運動的情況是否做功還是不能正確地判斷,例如舉重運動員高舉槓鈴未動,人推車車不動等,雖然人都消耗了體力,但是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他們並沒有做功;再比如冰塊在光滑的冰面上滑動的過程,也沒有做功。所以判斷是否做功是教學中的難點。

在教學中我把不做功的幾種情況做了分類,

①勞而無功:如推而未動,搬而未起;

②不勞無功:如踢出的足球在空中運動,踢力不做功;

③垂直無功:如手提着水桶沿水平方向移動,向上的提力不做功。

對於初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同時具備分析問題和歸納知識的能力。但由於功的含義比較抽象,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主要是指導學生透過生活實例的列舉和分析、歸納上。特別是力對物體是否做功上。由於九年級的學生有自我展示的一面,可以讓學生在自我展示中認識做功的兩個必要因素。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6

物理是自然科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物理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各個領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僅如此,物理對於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獨立的思維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新的時代背景下,我們正需要的是這種具有很強的創造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中學階段作爲學習物理的重要時期,每一位中學物理教學工作者都肩負着重要的責任。作爲一名初中物理教師,爲了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就應該不斷地對教學方法進行反思和創新。本文中筆者從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解決課堂中出現問題的措施以及對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三個方面並結合自身的實踐來對初中物理教學進行研究,研究成果對優化初中物理教學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過於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而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現在的許多教師都步入了一個誤區,認爲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因而往往採取的是“滿堂灌”的形式,然而,這與現代的教學理念是格格不入的。現代的教學理念是“以學生爲主體”,教師不能再以俯瞰的姿態來看待學生,師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但更需要注意的是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應以“引導者”的姿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讓學生享受學習的過程、重視學習的過程,從而體驗到重塑知識形成過程而帶來的樂趣。物理課堂普遍沉悶、枯燥,教師應在尊重學生主體的基礎上選擇物理教學活動,儘可能地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教師可以爲學生多留些“懸念”,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去探索答案,少給些“框架”,框住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拓展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翁”。

(二)過於強調基礎知識而輕視對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

在物理教學中,基礎知識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有個度的問題。如果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的非常好,卻在做題中或者是實踐中無法很好地將其應用,那結果將是適得其反、本末倒置的。我們的物理學習不是爲了學習知識而學,而是希望透過學習基礎知識,培養學生考慮問題時嚴密的思維邏輯,以及對待問題嚴謹的態度,促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從而無論是對其學習還是生活都將起到一定的作用,這纔是我們學習基礎知識的真正目的。教師要懂得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對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重視起來,避免陷入“基礎知識爲天”的誤區。

(三)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使得教師過於重視教學形式而忽略教學本質

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以多媒體爲主的現代化教育手段在教學中地位越來越突出。多媒體在爲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很多問題,例如,教師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課件,盲目地追求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從頭到尾都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在課堂上只是充當了一個解說員的'角色,其“傳道授業解惑”的職責無法真正地落到實處。此外,多媒體課件的製作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耗費精力較大,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耗費大量的時間在製作多媒體課件上,勢必會影響到教師對教材的深入挖掘與理解,影響課堂的效果。多媒體課件使許多教師省去了傳統教學中的板書,PPT課件使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變成了“放電影”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學習也就成了走馬觀花,使得學生無法深入地理解知識點,對一些重要的概念的認識似是而非,從而使得整個課堂的效率大大降低,無法將多媒體的益處真正地落到實處。

(四)師生之間的互動過於“僵硬”

師生互動應以人爲本,以培養學生的對話能力、探究能力、創新能力爲目的,在互動的過程中透過富有特色的活動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有更深刻的認識。然而,有許多教師只是單純爲了滿足課標的要求而設計一些師生互動的活動,考慮並不周全,大多是流於形式的互動,爲了互動而互動,失去了真正的教學意義。亦或是太爲大衆化的“一問一答”式的師生互動,使得學生根本不能提起興趣,無法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也就成爲了物理教學課堂中的一項重要的問題。

(五)物理實驗環節不被重視,其作用得不到發揮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真理的最終目的是服務於實踐,而物理是需要理論和實踐雙管齊下的一個學科,兩者互相依賴,缺一不可。然而在現實的物理教學當中,相當一大部分教師幾乎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對基礎知識的學習上、對習題的練習上,往往忽略了物理教學中的這一重要的環節——實驗,有趣的實驗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而且在教師演示實驗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自己在動手實驗的時候會盡自己的所能設計出更多的實驗方案,從而培養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能力。若在物理教學環節中忽略實驗這一環節,必將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二、解決課堂中出現問題的措施

(一)教師樹立正確教學觀念,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爲教學活動的主角

要想確立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首先,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去自我發現,自我探索,享受學習的樂趣,加深對知識點的印象。如在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在講授完課標的課程以後,留給學生一些自己的時間,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自行做一些課後的小實驗,讓學生自由結組,這樣既能鍛鍊學生的動手能力,更能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這就是體現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表現。其次,教師要懂得如何對學生進行一些方法上的引導,既要讓學生知道如何學習,又能讓學生懂得結合自身的實際,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佈置作業的時候,可以留一些引導性的預習思考題,讓學生自主思考,從而當教師在講授這一內容時,學生就更容易接受,也更能提出一些自己獨到的見解,在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創造能力。最後,創建一種民主、和諧、平等的課堂氛圍對於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十分必要的,作爲教師的我們要懂得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生的人格以及價值觀才能健康地發展,這也是實現學生主體地位的一個重要渠道。

(二)教師應在教授基礎知識和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中找一個平衡

物理雖然是一門自然學科,但是物理知識中蘊藏的哲理卻是十分深刻的。基礎知識的學習與學生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並不是水火不容的,反而可以將二者融會貫通,在教授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情感和價值觀。例如,在學習“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這一基本物理知識點時,可以聯想到我們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是相互的、友愛是相互的這一道理。在一個集體中只有所有的成員儘自己的所能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才能更多地獲得他人對自己的尊重與關心,從而整個集體就會產生極大的凝聚力,生活在集體中的人就會感到越發的幸福和自豪,使這個集體發揮出巨大的潛力,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績,一個班集體也是如此。透過這樣的方式,既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更能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有助於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三)正確看待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技術,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爲教學實踐服務

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爲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便捷、直觀等優點,若能避免本文上述的那些誤區,將多媒體技術有機地結合到實踐教學工作中來,必將能爲教學工作作出巨大的貢獻。因此,要想讓多媒體技術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工作,首先,必須要對多媒體技術要有清醒的認識,避免使用的盲目性,在課堂上不要過分依賴多媒體課件,可以採用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方法,這樣一來兩者取長補短,互爲補充,更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其次,教師要提高製作課件技術的能力,製作課件的內容重點要突出,並且要根據現代社會的發展推陳出新,從而開拓學生的視野,擴大其知識面。最後,也是最爲根本的一點,教師要加強教學基本功的訓練,這樣才能更好地配合多媒體教學,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四)做到開放式互動教學

開放式互動教學時要建立在以人爲本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抓住物理中最基本的知識主幹,對物理中重點難點的部分以及一些知識誤區師生、生生之間進行探究式、開放式的互動,這樣開放式的互動教學,不僅有利於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氛圍,更能體現在課堂上的一種民主、平等的精神。因此,做到互動開放式教學就應該從營造平等和諧的課堂氛圍入手,教師透過不斷的探索創建一些有效的互動形式,例如,在物理實驗教學結束以後,可以給學生留一些開放性的問題,比如,本實驗有哪些不足?該如何改進?透過實驗你能瞭解到什麼?這一知識點在生活的哪些方面有所體現?等等這一系列的問題。這樣問題設計既可以讓學生將知識融會到生活中,更能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達到師生以及生生之間的真正互動。

(五)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發揮其作用

在物理教學中採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即常規的課堂教學和實驗教學相結合。教師透過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起學生的求知慾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此同時爲學生留出一些自己的時間,讓學生展開合理想象設計實驗方案,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更爲重要的是,在一堂實驗課結束後,教師要注意總結本堂課的知識精髓,幫助學生鞏固知識點。實驗對學生辯證思維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作用,透過實驗可以促進學生用科學的思想方法去看待問題,有助於學生科學世界觀的形成。

三、初中物理教學方法的創新

(一)將情景教學法融入到物理教學當中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爲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並使學生的心理機能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法,可以將一些晦澀難懂的物理問題透過融入一定的生活情境,將難懂的問題生活化,讓學生透過情境觀察思考問題,這樣就更加有利於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在這一過程中透過揭示知識發生的過程,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感,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享受到透過情境法學習帶來的樂趣。例如,在教授“物體的沉浮條件”這一知識點時,我們可以分別向學生演示一塊木頭浸入水中、一塊鐵浸入水中,以及一塊石蠟浸入到水和酒精混合的液體中,透過運用現實生活中常出現的東西來解釋這一物理現象,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並且可以透過這種實驗觸發學生的探索意向,有利於學生自覺形成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將分層教學法融入到物理教學當中

“分層教學法”顧名思義就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從不同學生的實際出發,規定不同層次的要求,從而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給予學生不同層次的輔導,組織不同層次的檢測,從而使得各類的學生都能提高學習物理的興趣,既不會造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的局面,更不會使那些不擅長物理的學生產生更大的牴觸情緒。做到分層教學首先要深入學生羣體中,瞭解學生之間的差異以及他們物理知識的深度、廣度和優缺點所在,根據他們的特點進行分層,特別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學生分層的時候要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尊重學生的人格。其次是要有針對性地將教學目標分層,低層次的學生達到基礎的課表要求,中層次的學生要具備分析較爲複雜問題的能力,高層次的學生要提高對自身的要求,在學習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提高自身的創新能力以及各方面的綜合素質。這樣的分層教學法,不僅能讓所有的學生達到課程的基本要求,又能培養個體學生的發展,是一種一舉兩得的舉措。對於初中物理的教學現狀的確有很多值得我們商榷改進的地方,作爲一線中學物理教師的我們,應該要不斷地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以提高課堂效率,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爲出發點,切實地做到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採用現代化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的教學形式進行開放式的互動教學,重視物理實驗教學的作用,在完善學生基礎知識的基礎上逐步加強對學生思維、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同時學會在物理教學中融入情景教學法、分層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我們要一切以學生的發展爲目的,順應時代的潮流,不斷改進初中的物理教學方法,爲培養更多的綜合型素質人才而努力。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7

新課程要求下擔任初中物理教學決不能只當“教書匠”,照本宣科教教材,而要在教學中不斷學習不斷反思,吸取經驗,取長補短,與時共進。如果物理教師對於自己的教學不做任何反思,既不注意及時吸收教學中的研究成果,又對自己的教學不做認真反思,則教學過程只能是一潭死水,根本不能達到新課程提倡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以及探究式學習的習慣,下面我談談自己在物理教學過程中的兩點反思。

一、教學目標的反思

物理教學中的教學目標的設計是現代教學理念和新課程觀的具體化,是實現新課程標準的關鍵,新課程教學目標具體可分爲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設計要全面、系統、具體、科學,層次分明,可操作性強,且制定的教學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學目標從根本上體現的是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學生髮展爲本的全新理念。教師職責不在是單一的“教書匠”,而應是綜合的、多元化的組織者。在長期的物理教學中,只有更新教學理念,從傳統的教學目標轉向新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學生的主體定位、教師的主導角色的定位;也是認真實施新教材、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實效的一個重要前提。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教無定法,關鍵在得法”,初中物理教學要特別注重學法指導,根據新教材的特點,學生情況,實際條件,因地制宜去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對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降低要求,加強輔導,多鼓勵,絕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遺忘的角落”。教學方法要多樣化,恰當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要徹底改變“一支粉筆,一本書”的傳統教學模式,不斷學習新的業務知識,提高自己的業務素質和教學水平,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轉變角色,“授之以漁而不授之以魚”。改變學生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教學中還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常用的研究方法,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效替換法等等。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8

新課程下的物理教學,要以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爲出發點,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興趣、方法能力,要突出貫徹以學生爲主體的教育理念,把學生從應試教育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大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師要爲孩子潛能的開發創造寬鬆的環境,努力強化物理學科的育人功能,放飛學生的童心,讓教學回歸生活,還物理教學的本意,讓物理教學更富“磁性”,增強物理教學的實效性,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一、物理教學應放飛學生的童心。

“我想發明一種神奇的醫療箱,由微型電腦控制,只要病人把手放在診斷儀上,醫療箱就會快速爲患者作出準確診斷,並開出對症的藥方。”

“我想在不遠的將來,人們會擁有這樣的房子,房子裏的傢俱都可以摺疊起來,使主人能充分的利用空間做更多的事情。”

“如果有一天,我能穿上能飛的鞋該有多好呀!這種鞋其實很簡單,就是在鞋底下安裝一個微電腦控制的自動噴射器,它能按你的想法飛到該去的地方。”……

這是物理課堂上一些“不安分”的學生的奇思怪想,教師對孩子們的這些奇思怪想不要一味抹殺,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學生,鼓勵學生,引導學生,啓發學生。允許課堂“亂”一些,讓學生大膽的去想去說去議論。孩子擁有一顆童心,有着天真爛漫的思想,他們有着豐富的想象力,教師若能適時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放飛他們的夢想,這樣就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使他們的星空一片燦爛,也許將來就會使這些奇思怪想變成現實,這些學生也許就會成爲科學家。

二、物理課應培養學生的童趣

牛頓從蘋果落地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瓦特從開水沸騰發明了蒸氣機。他們的發明得益於他們對事物的濃厚興趣,得益於對事物的細心觀察。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途徑,而興趣則是細心觀察的前提,教師要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自然,儘量創造條件讓學生饒有興趣的觀察事物。例如:讓學生親自觀察天公“發怒”時的電閃雷鳴;帶着牛郎織女的故事望星空的星座;去體會自然界的神奇。帶着興趣去觀察事物學生會更加主動,會更加細心,會使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知識和創新思維的靈感,增強好奇心,同時也培養了學生愛科學、愛自然的情操。

在物理教學中,離不開實驗,教師要儘可能的創造條件把實驗放手交給學生去完成,而不能越俎代庖,學生動手實驗的過程是耳、眼、手、鼻、腦等同時活動的過程,有利於各種技能的提高和思維的發展,有利於創新意識的培養,放手讓學生進行實驗,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積極性就能得到發揮,不但可以親自從實中獲得知識,而且可以發現更多的科學奧祕,嚐到成功的快樂,使學生更能主動地學習科學,增強探索科學、探索大自然的熱情。學生在實驗中表現的一點興趣都是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教師應抓住這一有利時機,放飛童趣。那種認爲學生做不了實驗,甚至瞎胡鬧的想法實在要不得。

三、物理教學應放飛學生的情感

在物理教學中,要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迴歸素質教育的真諦。在物理教學中,要引進物理天地,培養學生科學的自然觀。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要引導學生走進大自然,在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科學的自然觀教育,如結合課本內容,引導學生對當地環境進行調查,增強環保意識,認識到我國自然資源的豐富;同時透過讓學生寫調查報告,懂的珍惜資源,節約能源的重要性,引入科學實踐,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在教學中,透過對物理現象進行研究,培養他們事實求是,尊重自然規律的科學態度和不怕困難、認真細緻的科神。培養學生合作研究的意識和創新精神。物理學中有很多名人事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如:講“浮力”一節時,介紹阿基米德爲科學獻身的精神;講“電磁感應”時向學生介紹把全身心獻給了科學研究事業,終生過着清貧日子的法拉第。講“歐姆定律”時,向學生介紹歐姆堅持不懈的精神故事,講電流時向學生介紹刻苦學習、專心致志的科學家安培的故事。這些極其生動的事蹟既豐富了物理教學,又使每一個學生樹立起爲科學獻身,爲祖國奮鬥的堅定信念。這些物理學家的奮鬥生涯無疑會在學生思想上激起一朵朵奮進的浪花。

放飛童心,迴歸自然,讓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物理,讓孩子們在學習物理中健康成長、快樂生活,讓孩子在生活中悟到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張揚孩子們的個性,放飛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在每一節物理課中都興趣盎然,讓物理課變得富有朝氣,從而開闢出物理教學的一片新天地!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29

爲了上好物理第一課,我上網下載了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以及中國探月工程的相關視頻,還有相關科學家的一些簡介及主要貢獻,另外還準備了相關力、熱、光、電等一系列物理實驗,學生的看的很認真,也很有興趣,極大地吸引了學生的眼球。

物理學雖然是一門妙趣橫生的課程,但又是一門系統嚴密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有較多爲難之處,在學生對教師和物理學科特點都還不甚瞭解的情況下去接觸難點問題時,勢必對師生感情的交流和進入課程教學後學習興趣的培養產生很大障礙,教師要做好難點分解與引導.這對教學中培養學生對物理學科本身的持久興趣和科學的學習態度會產生較深遠的影響.而教學效果基本上取決於學生對教學活動的態度,因此,教師要熱愛學生,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深入瞭解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特點和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總之,初中物理第一課至關重要,即使花較多的時間,也要認真完成好第一節課的教學內容,透過大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透過提出一些疑問激發出學生的強烈求知慾,這爲他們以後的學習鋪就一條平坦之路.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0

在我的學生學習電學之前,我已做過調查,大部分學生對電學的學習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畏難情緒,缺乏學好的信心。於是,我常常靜下心來思考:“怎樣讓我的學生在剛剛學習電學的時候,就對電學的學習能夠揚起充滿信心風帆,去克服在學習過程中一切困難?

俗話說,良好的開始等於成功的一半。所以我在學生學習電學的第一個綜合的探究實驗“串聯和並聯”中,就認真思考,精心設計的幾個課堂的活動,讓學生在整個探究串聯和並聯的活動中,動手,動腦,動口並用,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潤物細無聲地讓學生體會到電學的學習既簡單又有趣:

(1)設疑激趣,創設探究的情景:給學生展示視頻資料(桂林美麗的夜景彩燈、電冰箱中壓縮機和照明燈的工作等)。由動畫人物提出:這些美麗的彩燈和家用電器等是怎樣連接的?

(2)學生第一次嘗試:老師給你一盞燈。提問:你能否選用一些器材使一盞燈亮?.學生實驗:先畫電路圖,再接實物圖。當學生看到他們手中的小燈泡亮了以後,初步體驗了成功的喜悅。

(3)學生第二次嘗試:老師給你兩盞燈。提問:給你兩盞燈和一個電源,你能同時使兩燈都發光嗎?有幾種接法?學生動手、動腦:先畫電路圖,再連實物圖。當學生看到他們手中的兩盞小燈泡亮了以後,更加增強克服困難的信心和決心,又一次體驗解決物理問題時的喜悅。

(4)學生在多媒體上展示成果,分享其他同學的成果,修正自己的不足之處。分析出這兩種電路到底有什麼特點?鼓勵學生從物理現象和實驗中歸納簡單的科學規律,並能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5)學生的第三次嘗試:老師再給你一個開關,共有兩個開關。能不能使一盞燈熄滅,另一盞燈還亮?學生思考,動手連接電路,並請代表展示本組的實驗成果。體會出串聯只需要一個開關,並聯有幹路和支路開關,這兩種電路有本質的區別:串聯電路各用電器相互影響,不能獨立:並聯電路各用電器不相互影響,能獨立工作。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推向高潮,特別是上講臺展示的學生,心裏別提多高興了。因爲他覺得自己的看法很有見解,很有獨到之處。同學們都報以熱烈的掌聲。

(6)留給學生一定的時間進行交流、討論、合作解決問題:舉例說明日常生活中用電器串聯和並聯的例子。學生學習的熱情再一次高漲,紛紛舉手回答生活中的實際例子,讓學生體會出物理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反思心得:

在課後我再一次調查,學生對學習電學的信心大大增強。經過這件事,我覺得:“工夫不負有心人”,只要我們精心的去準備一節課,一開始就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課程會進行的很順利。讓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讓他們透過自己的思考去解決感興趣的問題,在探究中體驗成功的樂趣,應該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別忘了,良好的開端等於成功的一半。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1

教學中總覺得上好一堂複習課比上好一堂新課難度要大得多。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爲複習課本身的特點,例如複習課所涉及的知識內容都是學生學過的,因此學生缺乏新鮮感;另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的差異,對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大不相同,從而造成複習課上的起點大不相同。以至複習課上,許多學生往往會表現得很沉悶,老師的教學熱情也因此大受挫傷,複習功效不大。

我講評長寧的這套試卷時,把選擇最後兩題,填空最後兩題,還有最後一道計算和實驗作爲重點突破,因這是必考又失分嚴重的題。在這張試卷題的基礎上,延伸出很多相似的題。這樣學生一看一道簡單的題可以變出很多題,很新鮮很有積極性,還可以舉一反三,效果不錯。結束後,對每道題型進行歸納總結。

但這方法還是對好的學生有用,差生做了一道相類似的就不想了。還得另想辦法。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2

《功率》教學透過複習用比值方法,比較運動快慢——速度概念建立的過程,逐步幫助學生建立起比較做功快慢——功率的概念;同時,教學所舉例子——人騎自行車運動時所做功的功卒,緣於學生有切身體會的日常生活,並引導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

整節課遵循課標導向,完成物理走向社會的課程目標。

功率知識學生在初中雖有涉及,可惜設計教學內容過於深奧,學生理解較難。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3

初中物理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但是“物理難學”的印象可能會使不少學生望而卻步。

所以從初二的物理教學開始,首先要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順利開啟初中物理的大門,其次是要讓學生掌握良好的物理基礎知識,然後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拔高。

1、對教學目標的反思

首先,三維教學目標的全面落實。對基礎知識的講解要透徹,分析要細膩,否則直接導致學生的基礎知識不紮實,併爲以後的繼續學習埋下禍根。所以教師要科學地、系統地、合理地組織物理教學,正確認識學生地內部條件,採用良好地教學法,重視學生的觀察、實驗、思維等實踐活動,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課堂教學。

其次,對重點、難點要把握準確。教學重點、難點是教學活動的依據,是教學活動中所採取的教學方式方法的依據,也是教學活動的中心和方向。在教學目標中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如果已經非常明確,但具體落實到課堂教學中,往往出現對重點的知識沒有重點的講,或是誤將僅僅是“難點”的知識當成了“重點”講。這種失衡直接導致教學效率和學生的學習效率的下降。

最後,對一些知識,教師不要自以爲很容易,或者是滿以爲自己講解的清晰到位,沒有隨時觀察學生的反映,從而一筆帶過。但學生的認知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並不是馬上就能接受。所以我們要隨時獲取學生反饋的資訊,調整教學方式和思路,準確流暢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達到共識。

2、對教學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兩頭。班級授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能照顧到絕大多數同學的因“班”施教,課後還要因人施教,對學習能力強的同學要提優,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加強課後輔導。教師要特別注意不要讓所謂的差生成爲被“遺忘的角落”。

第二,注重學法指導。中學階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現象的基礎上歸納、總結出來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規律的基礎上透過演繹出來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以往那種講解知識爲主的傳授者的角色,應努力成爲一個善於傾聽學生想法的聆聽者。而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改變以往那種以教師爲中心的傳統觀念就必須加強學生在教學這一師生雙邊活動中的主體參與。要注重科學探究,多讓學生參與探究,經歷探究過程,體驗獲得探究結論的喜悅。

第三,教學方式形式多樣,恰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率。科技的發展,

爲新時代的教育提供了現代化的教學平臺,爲“一支粉筆,一張嘴,一塊黑板加墨水”的傳統教學模式注入了新鮮的血液。在新形勢下,教師也要對自身提出更的要求,提高教師的科學素養和教學技能,提高自己的計算機水平,特別是加強一些常用教學軟件的學習和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最後,在教學過程中應有意向學生滲透物理學的常用研究方法。例如理想實驗法、控制變量法、轉換法等。學生如果對物理問題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瞭解,將對物理知識領會的更加深刻,同時也學到了一些研究物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增強了學習物理的能力。

3、對訓練方法的反思

第一,解題要規範。對新生一開始就要特別強調並逐漸養成解題的規範性,其次再是正確率,規範性養成了,正確率自然就升高了。

第二,訓練貫穿教育全過程,促進知識向能力的轉化。我們的教學思路應該由原來的覆蓋題型、重複不斷的模仿練習轉到以問題爲載體,訓練學生思維,滲透物理學的思想方法。

目前,探究性的學習方法成爲一種潮流,就是學生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其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學生能在參與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獲得體驗,產生感悟,學到方法,從而有效的發展能力。我們應該從中受到啓發,並在教學實踐中注意運用和改進。

第三,訓練紮實,具有基礎性、針對性、量力性、典型性和層次性。

第四,作業要佈置了必收、收了必批改、批改了必講評、講評了必訂正,做到反饋全面,校正及時。要求學生解題過程要做到多反思、歸納和總結。

4、對教學技能的反思

其一,講授正確,語言規範簡練。良好的語言功底對一名一線教師非常重要。物理學是有着嚴密邏輯性的學科,首先不能講錯,推導流暢,過度自然。其次,語言要規範簡練,表達清晰,語氣抑揚頓挫,充滿熱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學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書精當,書寫工整。好的板書有助於將教學內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於學生掌握教學內容的體系、重點。同時老師也要練就一些作圖的基本功,學會畫直線,畫圓,畫各種姿勢的小人物等等。

其三,教具的使用、實驗操作熟練、規範。教師在上課之前應對教具和實驗儀器功能瞭如指掌、使用輕車熟路、操作規範得當,避免在演示時操作不熟練,或是操作錯誤。

總之,我們作爲引路者,有意識的降低初中物理學習的門檻,先將學生引進門,哪怕先是讓學生感覺到“物理好學”的假象,我們都是成功的。只要我們善於引導,學生的智慧就會在玩與錯中碰撞出火花,會在玩與錯中逐步走進科學的殿堂。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4

在我讀過的書籍中記得,華師大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爲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則可能成爲名師。”由此可見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的進行課後總結自我反思,促進自己專業成長,同時也使我們的工作更有趣和充實課後反思是教師對所授課程的一種補充。好的課後反思可以起到承上啓下、畫龍點睛之作用,再完美的課堂教學或多或少都會留下這樣、那樣的缺憾。如何進行課後反思,課後反思要反思什麼?從近幾年的教學反思中,歸納了幾點:

一、內容的反思

教師的授課必先確定授課的內容是什麼,重點、難點如何把握,時間和內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出現深度與淺度相差懸殊,師生互動交流並非融洽,教法與學法相脫節的現象發生。透過對一堂課或一個單元的課後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誤,可對下一知識點的教學產生催化的作用。如我在講授九年級“壓強和浮力”一章的內容時,在講授壓強時,透過練習讓學生從中瞭解密度均勻、高度相同、粗細均勻的物體在平面上產生的壓強與其底面積無關。這樣,在液體壓強的教學中,對液體壓強的大小與液體的高度和密度有關,而與液體的多少無關的認識有了一個鋪墊的作用,對液體壓強的計算公式也有了一個說服作用。

二、人的反思

教學的本質是師生交往的過程,是師生透過課堂對話在交往與溝通活動中共同創造意義的過程。因此,課堂教學的好與差,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與教學活動的人。教學活動中師生的角色是否投入,師生的情感交流是否融洽,學生是否愉快地投入課堂的全過程、是否深切地感受學習活動的全過程,並昇華到自己精神的需要是檢驗的標準。在大氣壓強的教學中,我先設計了幾個問題:你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了嗎?你能證實它的存在嗎?它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響呢?使學生自始至終都興趣盎然,精神飽滿地投入學習,在反思中要回想教師、學生是否達到教學設計的情感狀態,有沒有更有效地途徑發展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

三、方式的反思

授課方式的反思是反思的重中之重。它包含課堂環境條件(或是課堂氛圍)是否讓參與教學活動的人產生積極向上的情緒是否提高、增強人的活動能力,教師激情是否高漲,學生學習熱情是否高亢,怎麼樣才能創造既有舒適感又有生活情調的高雅活動場所。同時,內容怎樣處理,順序如何調節、語言怎樣運用,教學手段如何利用,課堂結構如何佈局,學生興趣怎樣激發,師生互動交流平臺怎樣構建等都是我們反思的內容

此外,物理學科的特點確定了物理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重視物理作業的多元化及時段性也是我們要注意的內容之一。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5

功率的概念來源於生產和生活,功率的知識是機械功概念的進一步延伸,在生產和生活實際中應用的例子很多很廣,而且功率與力、功率與速度的關係又是聯繫實際生活和科學實踐的紐帶,教學中可充分利用這一優勢,使抽象的物理概念變得富有實際意義。發展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本節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確切地理解功率的概念,會進行功率的計算;會利用功率與力、功率與速度的關係P=Fv分析汽車發動機功率一定時,牽引力和速度的關係;嘗試自己設計實驗,測量人在某種運動中的功率。例題的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學會應用基本公式進行計算,而且可以增進學生對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的理解;機動車起動問題的分析過程有利於學生養成分析物理過程的習慣,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綜合運用動力學知識和功率概念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簡單地套用公式;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讓學生透過學習物理研究方法,體會用比值方法來建立新的物理概念,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透過充分利用書中的插圖以及聯繫生活中實例的教學,引導學生認識物理與社會生活的密切聯繫,可以讓學生感受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影響我們的生活,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透過學生設計測量人的做功功率的實驗,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培養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6

本節課的重點是功率的定義、物理意義、分類和應用。難點是對瞬時功率的理解。

以前講課的時候就是照本宣科,書上怎麼說就怎麼講,由功和力、位移的關係,由位移和速度、時間的關係,來得到功率和速度的關係,感覺還挺順暢。現在細細想來,那樣太淺顯,只是純粹的理論推導,缺乏從理解其含義的層面上去尋找物理量之間的關係。爲了讓學生會區分平均功率和瞬時功率,就說平均功率對應一段時間間隔,粗略地描述做功的快慢;而瞬時功率對應某個時刻,能精確地描述做功的快慢。

有學生問到,力做功要有位移,而發生一段位移必須要經歷一段時間,而瞬時速度對應的是某個時刻,哪來做功,那就更談不上做功快慢了。細細想來,是因爲講瞬時功率時沒有滲透極限思想。由 可知,當 很短時,求出來的功率就是瞬時功率。而 很短時, 就是瞬時速度,此時 ,其中v爲瞬時速度時,求出來的功率即爲瞬時功率。瞬時速度能精確的描述運動的快慢,那麼瞬時功率也能精確的描述做功快慢。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7

認真觀看了六節優質課,對我個人的觸動很大,自己的課堂好像更關注個人應該做什麼,怎麼做,忽視了一些東西,比如板書的字型是否後面的同學能看清楚?老師的語言是否優美還是惹人厭煩?老師的肢體語言是否干擾要講的內容?透過觀看這些老師的課,也給了我很多啓發。現把觀課的收穫和我所學到的亮點和大家分享。

一、幾點收穫

1.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着力讓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學會與他人合作。努力將教會學生向教學生學會學習理念轉變。從而促進學校教育重心的轉移,使新課程的理念切實體現到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

2.追求課堂的紮實有效,實事求是、拒絕花架子突出知識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積極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要善於合作交流。要引導學生善於使用已有的學習方法、手段在學習中靈活運用,形成社會所需要的有更高的自學能力、技術能力的人才。

3.課堂個性化。我的課堂我做主,教師的設計思路不同,體現方式不同、特色明顯。看到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深入鑽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和情趣因素,能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難點設計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設計不同的教具、課件。並鼓勵學生創造性的學習,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得到表現和發展,從而挖掘出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慾望。

4.課堂上加強物理與生活的聯繫,構建生活化的課堂。引導學生用物理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用物理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使學生認識到學習物理是有用的,既提高了興趣又解決了問題。

5.加強研究性學習與探究能力的培養。教師引導學生透過觀察、猜測、驗證、推理等物理活動,形成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使知識得以內化,方法得以遷移,能力得以形成。

二、幾點感觸

1.源於課本,不拘泥於課本,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更注重於提高全體學生的科學素質。所有參賽的教師在執教過程中或更變教材的順序;或將教材敘說式改爲探究性實驗研究;或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廣度,更重要的是將方法的掌握寓於知識點的學習之中,這些改變都着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

2.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樂於探究,注重教學方式多樣化,幫助學生透過自主學習,掌握物理知識和技能,注意培養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學生逐步形成科學態度與科學精神。

教師根據所教內容的特點,採用自主探究性實驗、邊教邊實驗、學生參與的演示實驗和觀察演示實驗等不同的實驗方法,共同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而對觀察到的實驗現象,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之中,逐步對現象進行分析,深入到問題的本質,可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對實驗數據實事求是的進行分析,也能幫助學生形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對誤差產生原因的分析又可提高學生改進實驗設計的能力。

3.師生在教學中地位的悄然改變,使學生成爲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成爲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導演。

4.多媒體技術的合理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

老師們視頻、圖像等資料的選用也恰到好處,使教學效率大大提高。但他們的運用是合理的,並沒有用其取代真實的物理實驗。

總之,透過這次活動,我們學到了不少新鮮的東西,對自身素質的提高和教學能力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8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覺得針對科學課注重 探索發現的學科特點,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體現得尤爲明顯,科學課更需要探究學習。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更是科學的學習方式。在本節課,我在教學中充分運用了這種學習方式,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學環節設計科學,較好地落實了教學目標。

《冷熱與溫度》這一課的教學目標是知道什麼是溫度,學會測量水溫的方法,連續測量一杯水的降溫過程,發現水變涼的規律。爲了落實這三個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三個教學活動,首先以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幫學生建立溫度的概念,科學來源於生活,學生對溫度及溫度的單位已有所瞭解,教師在課堂上幫學生整理模糊的概念。接着認識溫度計,學習使用溫度計的方法,突破教學重點,最後以實驗探究熱水降溫過程,在這一過程進一步加強測量水溫的技能訓練,透過測量、觀察、分析、引導發現降溫規律,培養學生科學分析和推理能力。

創設探究情境,激發探究的慾望。首先讓學生玩一個遊戲。蒙上眼睛,兩個手的食指分別同時插入冷水和熱水中,等老師數到5時取出並且馬上把他們同時放入溫水中再等5秒鐘,說出兩個手指的感受。這個實驗現象非常明顯,學生在同一杯溫水中兩根手指的感覺卻是截然不同的,學生的好奇心一下就被調動起來了,將被動的接受式學習變爲主動探究學習,使學生從活動中體味發現的樂趣,促使學生主動地想、積極地學。

2、注重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在形成溫度概念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在學習溫度計測定水溫時我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測量,在探究熱水降溫規律時讓學生親自測量、觀察、分析,得出規律,處處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實驗法測量三杯水溫度,用比較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熱程度,用觀察法瞭解溫度計構造,用測量法、分析法發現熱水變涼過程溫度變化規律等等。學生在自主實驗的過程中,正確掌握了溫度計的使用方法,提高了動手實驗的能力。充分體現了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體現了以學生爲主體,教師爲主導的教學思想,導課時能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較好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課堂上學生親自動手感知水的冷熱,親自練習測量水溫的方法,分小組進行實驗,給予學生充分體驗的時間,較好地鍛練了學生動手、思維以及組織能力,充分地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在此過程中引導學生親自去體驗,整理他們的思維,組織學生彙報交流,恰到好處地點撥,注重了教師在科學探究中引導者、組織者作用的發揮。

3、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用科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科學知識。 學生的探究精神要從小培養,而科學的學習方法的尤爲重要,教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用實驗法測量三杯水溫度,用比較法感知三杯水不同的冷熱程度,用觀察法瞭解溫度計構造,用測量法、分析法發現熱水變涼的降溫規律,這些方法運用恰當,針對性強,促進了學生主動、積極、快樂地學習,理解科學知識。

4、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面廣,爲科學探究營造了寬鬆、和諧的氛圍。

以小組合作學習爲主,學生全員親自實驗,觀察,給每個學生以探究的機會,充分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用商量的口吻,充分體現師生互相尊重,營造了寬鬆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

5、注重引導者、組織者作用的發揮

本節課是讓學生透過各種探究活動,建立溫度概念,測量水溫,發現熱水降溫的規律,教師引領學生親自去體驗,整理他們的思維,如溫度計使用方法的討論彙報時,不代替學生說而是引導學生說,及時的追問,同學和同學之間互相糾正、互相補充,教師只是恰到好處地點撥。再如,在設計實驗方案時,教師也是引導學生把實驗方案優化而不是包辦代替。

6. 重視教學評價的作用

透過評價來激勵學生的科學學習,實現教學過程得到最優化。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的互相評價成爲評價的主體。這樣,促進了師生的共同發展,讓學生體驗了探究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課前預設再好,難免課堂上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1、小組合作探究是進行科學體驗、獲取科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要取得好的效果,組織特別重要。由於學生多,每組成員較多,時間緊,所以小組分工不夠明確,學生顯得有些亂,人人都搶着實驗,七嘴八舌。建設能否再多分幾組,每組成員相對少些,學生比較好組織,而且參與的機會更多些。

2、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有待養成。課堂上有個別學生不注意聽講,亂動器材,不按要求去做,浪費了一些時間,使教學難點,探究熱水的降溫規律落實的不夠好,基本上以教師包辦代替爲主。

3、對於溫度的概念的形成有些突然,雖然不同的溫度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但把它整理成比較科學的概念應有一個比較直觀系統的過程,我覺得在聯繫生活以後,可以直接讓學生摸一摸桌上三杯不同溫度的水,直觀感受物體的冷熱,從而自然地引出物體的冷熱程度叫溫度的概念。

4、教師精神狀態飽滿,但一直處於比較緊張的狀態,語速有些快,有些語言學生沒有聽清就過去了,可能與教師的講話習慣有關。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39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過去的教學中,只是單純的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願望和學習方式的注重。自使用新教材後,我們普遍感到壓力,必須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來滿足新課程的要求。新課程的精神就是把教師和學生從繁重的教學和學習中解放出來,給他們更大的個人發展空間。新課程的要求教師能夠結合本學科的特點,針對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學的內容和形式進行調整和創新。以前教材中偏難,偏舊,沒用的東西不少,而現在有用的有價值,有用的內容多了,並且在教學中能給學生留有更多的空間,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在以往的教學中,教師說得多,做得多,學生說得少,做得少。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們經常有“驚喜”的發現。過去老師講,學生被動的聽,效果不理想。在現在的教學中,教師應儘可能組織學生運用合作,小組學習等形式進行實驗,開展學習。讓學生自由探索,設計實驗,分析實驗數據,總結規律。在這種氛圍下,學生樂於探究,主動參與,勤於動手,也經常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有新的發現,也有經常被學生難住的現象。新課程改變了教師一味傳授的權威,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現在學生普遍反映,現在的課堂教學形式多了,經常開展討論和交流合作學習。老師鼓勵的話多了,比以前和藹可親了,上課經常能夠聯繫,接觸社會實際,從生活中來學習,思考。經常做家庭小實驗,上網查資料,學生學習比以前更輕鬆了,更喜歡上學了,對學習也比以前更有興趣,更積極了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40

密度這節課是本章的重點課,透過本節課的教學,反思如下:

一、總的教學思路:

透過情景創設匯入新課的學習,然後由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自主的進行情景創設,師生共同運用比較法,分析實驗數據,透過精心設計的啓發性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啓發學生的思維。透過探索,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單位的得出,採用了充分調動學生思考的方法,使學生始終處於一種積極地思考探索活動中完成學習任務。

二、重難點的突破:

1、本節課重難點是學會應用比值法揭示物質的性質,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質自身的一種性質;因此探究物體的質量與體積的關係是本節課的關鍵。爲了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和與他人合作的能力,我將學生分成12個小組,而每個實驗小組只測出一種物質的體積、質量及比值,要求每個小組透過探究就課本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結論。

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發現,有的實驗小組只測出了一種物質的質量、體積及其比值,別的物質的質量、體積與比值必須與其它小組進行交流才能獲得,測量結束後,課堂中的交流活動比較活躍,同時,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在交流過程中得到改進和提高。實驗結束後,學生得出了以下結論並進行了交流:

(1)不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值是不同的;

(2)相同物質,其質量與體積的比在實驗中獲得的數據是相近的,但是,由於測量中存在誤差,所以其比值應該是相同的;否則就不能說明是相同物質這一前提。(由比值相近透過科學思維加工而得到比值是相同的,這是培養煅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極好素材) 質量與體積的比值就表示了這方面的物質的特性,即密度。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注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與速度概念對比,加深對密度概念的理解。透過對比密度與速度概念的異同點,既可加深學生對密度概念的理解,又能使學生體會到比值定義的方法,知道它們在定義、公式、單位等方面的相似之處,爲以後學習其它比值定義法定義物理量打下堅實基礎。

2、對於g/cm3 與kg/m3單位的換算過程沒有作強調,否則難點集中,不利於學生的理解接受。本節課的關鍵是要讓學生能區別二者的大小關係。

三、不足之處:

1、由於學生分組探究用時偏長,沒有反饋練習,不能知道學生對本節知識的掌握情況。

2、透過本節學習,建立了密度的概念,但是應用密度知識解決問題,學生還不熟練,需要安排一節習題課進行鞏固拓展。

3、在本節習題課中,還需要補充體積單位換算知識,讓學生熟練m3、dm3、 cm3的換算關係,還要明確l、ml的換算關係。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41

密度概念是初中物理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從近幾年山西中考試題來看,質量和密度這部分知識點考查的重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1、測量固體的密度;

2、測量液體的密度。

這部分知識在中考中一般以實驗與探究題出現,分值爲5-6分,是山西中考必考的內容,考查內容是以測量密度的有關的實驗爲主。所以本節課對《物質的密度》的複習,我主要安排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基礎知識的複習,包括密度的定義、公式、單位及單位的含義等;

2、測量固體、液體的密度基本方法的指導。

3、針對性練習:針對以上知識點及需要學生掌握的方法,均透過相應的練習來使學生掌握這部分知識。

4、鞏固性提升:針對於中考及課標對本部分的要求,設計了與中考接軌的相應練習題,也是透過學生的強化訓練來幫助學生熟練掌握做這類題目的方法和技巧。

比較滿意之處:

生活離不開物理,物理離不開生活。物理知識來源於生活,最終又服務於生活。本課中練習題的設計我很注重從生活實際中引出物理問題,又用物理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物理就在身邊,感受到物理的趣味和價值,體驗到物理的魅力。在教學方式上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注重啓發式教學,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透過精心設計的練習題,從學生的已有的知識結構出發,啓發學生的思維,透過小組成員之間、小組之間、師生之間的發問、釋疑,使學生認識到密度是物質的一種特性、密度定義、公式和單位的掌握得到強化,使學生始終處於積極思考練習的學習活動中。

2、加強物理過程教學,滲透科學方法。在教學設計中,特別突出了密度概念建立的過程,在建立密度概念的過程中還注意滲透了比較的方法、比值定義物理量的方法等物理學研究的方法。

3、對於九年級中考複習中,複習課要做到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的要求來說,本節課的題型設計、學生的練習量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到位的。

不足之處:

1、爲了追求複習課的大容量、快節奏、高效率,課堂的實際操作中很多地方還是剝奪了學生的自主性,沒有充分的讓學生動起來,沒有真正做到讓學生聽明白、寫下來、想明白、講出來,仍然還存在着師講生聽的嫌疑。

2、由於教師對學生不夠放心,有些地方還是講的過多,整個一節課的輕重、練習難易、目標緩急把握的不夠到位,以至於教學目標沒有完成,在“鞏固提升”中的4小題本來是要給學生總結的,但沒有完成。

初中物理教學反思42

這節的教學內容主要有兩部分,即奧斯特實驗和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它是我們後續學習電磁感應的基礎。本節課的重點就是電流的磁效應,通電螺線管外部的磁場,難點是用右手螺線管判斷磁極和電流方向。

本節課的成功之處:

複習引入處理的恰當過渡自然,從複習磁場的基本性質和磁場方向的規定入手,學生既複習了上節課的相關內容,又爲新課引入做了墊鋪。以提問:是不是隻有磁體周圍存在磁場,其它物體周圍是否也會存在磁場?爲學習新內容買下了伏筆;成功的第二點在於奧斯特實驗的演示,由於實驗器材的小磁針弱、亂磁等原因,我事先考慮到了這一點,我將每個小磁針進行了磁化,但是磁化的效果不太好,加上講座上有金屬的影響,小磁針不能準確地指出南北方向,但是方向大概差不多,能夠將實驗進行下去。在演示實驗中明確地要求學生要觀察的電源的正負極從而判斷電流的方向,觀察小磁針的偏轉方向,當改變電流的方向時小磁針的偏轉方向有啥變化。實驗用視頻展臺投影到電視屏幕上,將實驗器材及現象放大,便於學生觀察,於學生觀察目標明確,觀察細心實驗進行的成功順利,效果較好。學生深刻地理解了通電直導線周圍存在磁場,磁場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有關,當電流的方向改變時,磁場的方向也發生改變。至於磁場的方向判斷,不是初中學生所要了解和掌握的,未將這部分內容向學生介紹。

不足之處:

1、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在通電螺線管的磁場方向的判斷。由於上微型課的時間只有30分鐘,在前面做實驗用的時間較多,導致學習後面一部分內容時間緊,處理的有點倉促,沒有體現出重點,突破難點,僅僅告訴了學生如何用右手定則判斷螺線管的N、S極,至於用右手怎麼握住螺線管,什麼情況下正握、什麼情況下反握沒有詳細介紹,導致學生在判斷時握手容易出錯。

2、在使用視頻展臺時,數據線爲固定,在移動中數據線鬆動導致投影在電視屏幕上的畫面呈現紅色,看不清楚。改進:對於用右手判斷螺線管的N、S極,首先要求學生搞清楚落線管的正面和反面,即我們能看得到螺線管半圈的這一面爲螺線管的正面,看不見的一面爲反面。其次,弄清電流的方向,電流是從螺線管的哪一端流入,螺線管的正面中的電流時沿着哪個方向流,電流時向上(或者向右)流則正握(手心向前手背朝向自己),否則反握(手背向前手心朝向自己),判斷即可有正面電流也可用反面電流,這樣學生就可以知道怎麼握手輕鬆地判斷N、S極或者電流的方向。很容易突破難點,這也很好的突破後面螺線管的繞制這一難點。對於器材的使用方法及應急處理還有待學習和加強。透過這節課的學習有效的調動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也激發了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所以下次的教學要注意借鑑這節課的成功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