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我的鄰里鄉親》教案

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我的鄰里鄉親》教案

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我的鄰里鄉親》教案

隨着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居住在鋼筋水泥築成的“城市森林”裏,鄰里之間的關係可能不如以前這樣融洽,有的鄰里之間可能同住在一幢樓裏連姓啥都不知道,有的連起碼的見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要“懂得與鄰里要和睦相處,愛護家庭周邊環境”。 “我的鄰里鄉親”這一主題,引導學生透過觀察身邊的鄰居,並進行合理的調查訪問,從而指導自身的行爲,做一個能與鄰居和睦相處的有教養的人。

活動目標:

1.透過調查訪問,簡單瞭解熟悉的鄰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

2.懂得與鄰居和睦相處,有利於文明、健康地生活,並願意與鄰居和睦相處,感受鄰里互助的快樂。

3.學會與鄰居友好相處,並能爲維護家庭的周邊環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活動準備:

學生進行調查,教師瞭解學生的生活,製作多媒體。

總體設計思路:

1.從兒童的'生活出發,以生活爲本,迴歸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觸社會的唯一途徑(課程標準)。”南京師範大學魯潔教授指出,品德課“源於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課程所要學習的道德規範、社會知識、生活常識等等都是從生活中來的,它們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們憑空構架、製造出來的,它們都是出於生活的需要而產生的。”

這一課的教學設計以學生生活的周圍環境——鄰居和鄰里關係爲課程內容的主要,透過教材,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展,發展學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養,在提高培養中生活。透過播放幾段錄象,模擬現實生活中可能的情境,與現實情景相結合,讓學生認真觀察,充分體驗和感受,指導學生在生活中怎樣友好地與鄰居相處。

2.根據活動目標,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調查活動。

品德與社會課綜合性、開放性的特徵決定了在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對學生觀察、調查、查找等能力的培養,在這一主題的設計中,我提前一週佈置學生調查的任務,並進行簡單指導。我設想教師能儘可能參與一部分學生的調查,提高調查的有效性。

3.適當拓展,體現開放性和創造性。

新課程下品德課的教學不僅僅侷限於課堂內,而是面向學生廣闊的生活空間,課內課外、校內校外相結合,因此,我最後設計了三項拓展活動,由學生自由選擇參與其中的一項或幾項活動,將課堂學習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生活中,讓學生學會合作和探究,從而也感受共享的快樂。

教學活動過程:

一、調查訪問、瞭解鄰居

教師活動:

課前提出調查的要求,指導調查的方法,可以單獨一人調查,也可以分組調查。

學生活動:

課前調查,選擇自己較爲熟悉的一兩個鄰居進行採訪,並做好相應的記錄。

設計意圖:

透過這一環節,要使學生了解鄰居,才能親近鄰居,幫助鄰居。

二、介紹交流、展示調查所得

教師活動:

今天,請大家來介紹一下你的鄰居,可以說說他的名字、年齡,在哪兒讀書(工作),最好能把你調查的結果向大家進行展示。

學生活動:

1.小組交流:你有怎樣的鄰居?並進行簡單介紹。

2.“這是我的鄰居”透過照片、採訪錄音等形式展示調查所得。

設計意圖:

透過介紹鄰居,誇誇我的好鄰居,使學生感受到鄰里和睦相處的意義,並願意與鄰居友好相處,互相幫助。

三、設定情境、指導行爲

教師活動:

設定情境,播放錄象:

A小英要去學校參加活動,要換條裙子。當她到陽臺去拿曬在外面的裙子時,發現裙子被樓上鄰居家空調水管裏滴下的水淋溼了。

B小方和小黃是鄰居。一天,倆人在院子裏玩,小方不小心將小黃撞倒在地,頭上還流了血。小黃的媽媽不明真相,說小方欺負小黃。

C李斌和王宏兩家的大人因爲一點小事鬧了點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見到對方的家長時該怎樣做?

學生活動:

如果我是錄象中的主人公,我會這樣做……

設計意圖:

選取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以錄象的形式直觀展現在學生眼前,透過交流使學生有所觸動,有所體驗,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樂、幫助鄰居

教師活動:

討論:我們的生活中離不開鄰居,你能說說當鄰居有困難時,你是怎樣幫助他們的嗎?當你得到他們的幫助時,你是怎樣想的?當你有困難時,你的鄰居又是怎樣幫助你的?

學生活動:

回憶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勾起對鄰里之間互幫互助的美好回憶。

設計意圖:

說鄰里之間互相幫助的事例時,教師要適時引導。讓學生明白與鄰居相處要做到一個“助”字,當鄰居需要幫助的時候,要熱心地伸出自己的雙手。

五、課外拓展活動

教師活動:

1.總結,出示諺語。

2.選擇一兩項自己能爲鄰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開展“鄰里文明使者”活動,並將這項活動長期堅持下去。

3.向居委會和社區提幾條合理化的建議以方便周圍的鄰居。

4.開個家庭會,專門彙總一下近些年來鄰居幫助自家的情況,想一想怎樣回報好鄰居。

學生活動:

讀一讀“遠水難救近火,遠親不如近鄰”“鄰里好,賽金寶”。

“鄰里文明使者”活動和向社區提建議的活動可以一人行動,也可以幾個家較近的學生一起行動。

設計意圖:

瞭解一些諺語及其含義。透過開展“鄰里文明使者”將此活動持續下去,成爲兒童生活中的自覺行爲。本課內容從生活中來,指導學生的道德實踐,強調學習活動的延續性和完整性,體現時間和空間上的開放性,最終迴歸到學生的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