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學《比較水的多少》教學設計

小學《比較水的多少》教學設計

小學《比較水的多少》教學設計

教材理解:根據科學課教師用書的《概述》,本單元的教學目的是:“透過比較、估計、討論、合作、實驗等方式,多角度、多維度地來認識水的一些基本性質”。前面學生已經知道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性質。本課的教學目的應該是透過應用這一性質自己想辦法來比較水的多少,豐富關於這一性質的體驗。比較水的多少是手段,認識水的這一性質纔是目的。

材料準備:形狀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體(如球、正立方體)2個;大小相近而形狀迥異的物體(如形狀差別很大的石塊)2個;塑料瓶若干套(每套3個,大小、形狀均有明顯差別,);塑料杯、塑料瓶若干(各有若干套大小、形狀均相同。塑料瓶可割去小瓶口,成直柱形容器);直尺、量杯、量筒。

教學過程:

一、 引入研究課題,進行比較固態物體大小的體驗:

1.出示兩個形狀相同而大小不同的物體:

它們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你發現它們的不同的地方時,你是怎樣想的?

2. 出示兩個大小相近而形狀迥異的物體:

它們有什麼相同、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它們哪個大些、哪個小些?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二、 出示3個裝水的塑料瓶(水量相近,但水面高低不同):

請你們研究一下,哪個瓶裏的水多,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這種情況下比較水的多少,需要對長、寬、高三個維度同時考慮,顯然僅僅靠目測是不可能的,這就引起了一個矛盾。解決這個矛盾的辦法就是使其中兩個維度轉化成相同的'狀況,這樣,只要考慮一個維度就可以比較了。這就需要用上水沒有固定形狀這一性質了。)

(給2分鐘時間讓學生研究整理彙報內容)

三、 討論:要確切知道各瓶水的多少,你們想用什麼辦法,需要哪些材料。

四、 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進行實驗。

五、 彙報實驗結果,着重說明:

1。操作過程和方法;

2.爲什麼要這樣做。

六、 把原來裝水的三個瓶子和實驗中用的瓶子比較,討論:

1。兩組瓶子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2.爲什麼後一組材料能確切地比較出水的多少;

3. 如果是兩塊大石頭,能用這個辦法比較嗎?爲什麼?

(這個比較是重點。第一個問題是從瓶子的形狀來看裝在瓶子裏的水的形

狀;第二個問題是瞭解改變水的形狀,轉化其中兩個維度,使它變成底面積相等的形狀而便於比較;第三個問題是和沒有這個性質的固態物體對比,加深對這個性質應用的認識。學生敘述的時候,表達不能要求太嚴格,意思說清楚就行了。)

七、 介紹量筒,測量出各瓶裏水多少的準確數據,考慮:爲什麼它能起這樣的作用。

八、 想辦法用量筒比較兩個不同形狀的固態物體的大小。

(這個問題有一定難度,不可能直接把固體放在量筒裏比較,而要藉助於

水,把固態物體的體積轉化成水的體積來比較,這也是水的這個性質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經過嘗試去找辦法。)

九、小結:從具體的依據中,你有什麼收穫?

標籤:小學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