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學數學教研員研修總結

小學數學教研員研修總結

小學數學教研員研修總結

20xx年4月27日至29日,z市教科研中心在z組織全市小學數學鄉鎮教研員研修班。會上觀摩了7位老師執教的名師還原課,聆聽了z科長、z主任和z主任等的精彩點評,受益匪淺,感觸頗多。就本次聽課給我留下較深的印象或感受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一、七節還原課的體會

第一節《小數叫法和減法》

我的收穫:

課前交流有利於學生爲下面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在估一估老師的身高環節中,學生有猜測的過程,培養學生對數與生活的內在來聯繫。

我的想法:

1.在比身高環節,師:163cm、生136cm求出的差是27cm在化成0.27m.而在尤老師設計中是直接用1.63-1.36=0.27(m)我認爲,既然是新授,難度是不是有點大。

2.在1.29-0.1問題的解決中,讓編題的學生當“老師”下去巡視,讓學生體會老師的教的過程,並指導其他學生,而不僅僅留在學生的自己的思想位置上,但我認爲有問題,編題的學生就一定會教嗎?或者他的做法一定是正確的嗎?

第二節《認識新數》

我的收穫:

1.自己創造符號,感受符號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的意義,後面多種選擇,對自己的符號進行優化。

2“.一生說,另一生寫”環節。體會合作完成活動後獲得的樂趣。

3.對學生的語言評價,注重學生的發展,一句“我相信你”,體現了老師對學生的耐心和鼓勵。

我的想法:

“0”在認識負數中的處理,是故意設計在後面的,還是後來想起來添加上的?我感覺前面在學習溫度計的時候,處理會好些。在溫度計上學習,體會“0”,也是具體的數,同時他還是零上和零下之間的分界點,他不屬於以上兩種情況,學生會更好的認識,“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是分界點。

第三節《植樹問題》

我的收穫:

1.由“一刀兩斷”引出本節課的學習,用畫線段圖的方法來探索規律,比較直觀、簡潔。

2.總結出“畫----找----推”的方法,爲以後學生學習提出了一種方法。

我的想法:

提問加星的評價:(1).老師的站位,使自己注意3/4組,也能關注到1/2組,但5/6組就偏離了老師的視線,提問到的機會就比較少。(2).2組有一學生,沒有用話筒,老師“我不給你加星了”就因爲沒有話筒嗎?問法,值得思考。(3).在後面的學習評價中,我感覺有一種做作的意思,評價想起來就用,想不起來就不用,那還不如開始就不用。

第四節《垂直》

我的收穫:

注意理清知識間的內在聯繫,巧妙選擇切入點,垂線、垂足之間的關係學習,一條直線、另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樣子是怎樣的?(去想像),這樣就恰當啓動了學生的“空間潛能”,讓學生先想像,觀察,並提出一個能夠讓所有學生同時搞清楚的數學主題。

我的想法:

在鞏固應用中,大多數是老師出示圖形,讓學生來找,爲什麼不讓學生自己找生活中的事物呢?就算課堂上也有。

第五節《認識釐米》

我的收穫:

整體的設計、組織比較好,在找到1cm的小棒,把小棒拿在手裏去體會,去感受,去對比,這樣在腦海中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的想法:

在對學生的關注上還是有些欠缺,特別對學生的巡視,個別指導,小組討論方面。

第六節《平均數》

就本節課我整體的感覺就是沒有什麼起伏,很平淡的就把課上出來了,就是感覺對問題的問法上有點不同的看法,但是又不知從那說起,在思考..............

第七節《二進制》

聽了這節課,讓我感受最深的,什麼是“走在思考的路上”,觀其課,便明其意。我想說一點,我的看法:思考(疑惑),本節課,是不是有價值?有什麼價值?只有江蘇版本體現,是在“你知道嗎?”中簡單的兩段內容,是不是對知識的滲透呢?

二、本次活動我想法:

1.傳授心得教學理念是值得學習的,問題就在於是怎麼學。

2.這種“模仿課”是否適合我們?畢竟,名師有名師的風格、思想,是否我們可以把他的思想、風格拿來借鑑呢?我認爲不妥:1.風格是學不來的,人生活的環境,接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內在素質都是有差異的。2.思想的學習,我認爲只能透過聽名師的課和演講自己去“悟”,去感受。3.形式的學習,我們通常的學習,都只停留在形,而不注重意。每聽到一節有感覺的課,回來之後,就馬上模仿着上一節,學他人的動作、語言、上課的方式等,我認爲不妥,因爲到最後只達到了形似神不似的課,沒有什麼意義。

3.本次的模仿課(自學的組織形式)和以往的不同,我認爲用兩種方法在一起上,形成一種可比性,可以從中找出學習的地方和有差異的地方,讓我們才能走在思考的路上有方向性,就像同樣一道“沂蒙情絲”,用我們本地的做法和南方人的做法,效果就不同,品嚐者對其評價也不一樣。

我認爲:

沒有一種教學方法是無中生有的,都是一些名家名師,自己慢慢悟(創新)出來的,只不過每個人悟到的不同,方法也有所區別。本次我收穫最大,最欣賞的一句話:走在思考的路上。人只有不斷的思考,纔有可能成功。有想法就去做,哪怕是失敗,那也是爲下次的成功做好了準備。如果把我們比做一名廚師,我們都希望做一道讓所有人都滿意的菜,但品嚐者的口味不同,評價就有所不同。只能從品嚐中,去體會,去感受,去悟更適合自己的那道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