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小學生心理輔導學案

小學生心理輔導學案

小學生心理輔導學案

現在社會競爭的加劇,使人們的心理負擔明顯加重,很多人出現了心理問題。不但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值得擔憂,就連小學生的心理健康都出現了心理問題。一項針對小學心理的調查顯示,我國有9.5%的小學生存在較明顯的心理健康問題,如學習焦慮,衝動傾向,恐怖傾向,對人焦慮和自責傾向等等,如果不及時開導,教育,會影響兒童適應社會的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學習成績。現就一則小學生心理個案進行分析,以引起廣大教師和家長對小學心理的重視。

一、基本情況:

輔導對象:田甜 ; 性別:女 ;年齡:10歲 ; 年級:三年級 ; 父母文化水平:初中二,外在表現:瘦小,說話慢,動作慢,膽小。

三、常見問題分類:學校心理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子女教育問題。

四、表現出的問題:經常無緣無故地躲藏起來,任憑家裏人有多着急,不找到她,她絕不會自己出來。找到後,問其原因,就是不吭聲。搞得父母,老師非常費解,而且替她擔心。

五、分析與診斷

田甜從小就比較瘦弱,在小時候常常被別的孩子欺負,對這種狀況,父母讓她“惹不起,躲得起”。只要看到她與別的小孩一起玩,怕她又受欺負,母親就會趕緊把她叫走。父親在外地打工,母親打理一家理髮店,無暇顧及田甜的生活。除在校外,她幾乎是一個人獨處,父母很少和她溝通,對她的關愛也非常少。她放學回家,就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性格變得非常內向。田甜說話慢,動作慢,她的母親對她的表現很不滿,經常當客人的面叫她“木頭人”,後來弄得老師和同學也叫她“木頭人”。

田甜看見別的孩子在週末的時候,有爸媽帶着玩,而自己卻一個人,再看看自己的父母,沒有一個能和她親熱的,從而讓她產生孤獨感,自卑感。而在學習上特別是在數學科目上,一些簡單的問題,她要想很久才能思考出來,但她的智力水平很正常,說明在性格內向的影響下反應有些遲鈍,這又遭來了同學的恥笑和老師的不滿。田甜非常渴望得到大家的關注,但均未實現。一次偶然,她沒和家裏人招呼,就和一位親戚回去了,這使得她母親和老師非常着急,連夜到處尋找,父親也連夜打的士回來參與尋找。找到後,母親早已哭成了淚人兒,把孩子緊緊抱在懷裏,而田甜此時心理得到了最大的滿足,這是她意外的收穫。此後,田甜在孤獨難耐的時候就會躲藏起來,讓父母,老師尋找她。

六、心理輔導過程

1、實施了個別輔導,減緩心理壓力

田甜由於長期得不到家人足夠的關心,心理上一直處於壓抑狀態,躲藏讓她得到了家人和老師的重視,從中得到滿足。

田甜首先需要的是同情和關懷,因爲性格內向的孩子都不願,也不敢跟老師接近,老師就應主動接近她。我和班主任王老師分別找田甜進行了兩次個別心理輔導,詳細瞭解,詢問了她的學習,生活等情況。王老師向田甜坦誠表露了自己,說是平時還不夠關心她,同時也如實分析了她這樣做帶來的危害。並再三啓發她:有想法,有事情不要悶在心裏,要告訴父母,告訴老師,學會傾訴。由於對田甜的理解,關心,田甜對我有了好感,好幾次都主動找我說些“悄悄話”。

2、實施了家庭輔導,提高家教水平

由這個案例可以看出,家教的不恰當常常給孩子的成長造成不良影響。很多父母以爲只要給孩子足夠的物質生活條件就是盡了父母的責任,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孩子心靈上同樣需要父母的關注、關愛。

因此,我們和家長誠心誠意地交談了這些問題,並要求父母平時多關心她,多與她交淡,多鼓勵她,說一說學校裏的事,要認真聆聽孩子的表達,使她漸漸的敢於表現自己。家長表示後悔,很感激學校對孩子的關心,並一再表示要改變以往的家教方式。其父借去幾期《莫愁》家教雜誌,說,“要好好看一看”。其母在隨後的日子裏,經常主動來校瞭解孩子的情況。

3、實施了體育療法,培養良好的心理品質。田甜從小身體虛弱,自我感覺不如其他小孩,害怕和其他小孩交往。我們除督促她上好體育課外,還由體育老師根據她的情況專門設計一個體育治療方案,以引起他對體育活動的興趣,使她自覺參與體育活動,並按她體育活動的興趣和能力培養她在體育活動中良好的心理品質。

4、實施了交往輔導,培養自尊,自信

田甜平時說話慢吞吞,很少與人溝通。這次在交往輔導的過程中,必須幫助她恢復自信,培養自尊。我和班主任王老師作了專門的研究,並把我們的方案告訴了執教該班的所有老師:

(1)在上課時要不斷地用鼓勵,讚許的語言表揚她的點滴進步,只要有進步就給予肯定。對於她的反應遲鈍問題,在給她講作業時,儘量的啓發她,給她多做些她感興趣的腦筋急轉彎,猜謎語,還有做一些有益智力發展的遊戲,讓她在遊戲中快樂的學習,並在遊戲中給予鼓勵,讓她在遊戲中增強自我效能感,從而使她的反應敏捷起來;(2)把班組中最熱情的小麗換成田甜的同桌,以此來感染她,帶動她;(3)讓她參加集體活動,在集體中表現自己,讓她和大家一起玩,使她真正感受到大家一起玩比一個人玩快樂。

七、心理輔導效果

經過幾個月的心理輔導,田甜明顯比以前開朗多了,交際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已經與很多同學成了要好的朋友。在班集體中,跟同學們也能夠友好相處,整個人變得自信了起來,學習成績也有了長足的進步。相信在老師的引導下,她會一天天進步的。

上面的案例表明,學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引起家長和老師足夠的重視。如果家長和老師平時不注意學生的內心,很可能會引發學生的心理問題,一旦學生的心理問題長久得不到解決,其導致的後果是可怕的。因此,家長與老師在平時的生活和學習中都要及時關注小學生的心理,爲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做出應有的努力,讓學生健康成長。

小學生爲何產生攀比心理

攀比在心理學上被界定爲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徵,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攀比心理在社會上比較常見,在小學生當中,攀比心理也比較普遍,那麼,小學生的攀比心理是怎麼產生的呢?

1、小學生天真幼稚的天性是攀比的心理基礎。由於不太瞭解人的需要和滿足是要受一定條件制約的,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往往藉助學習模仿對象提出各種要求,比如別人有了漂亮的書包、筆盒、衣服、玩具,他(她)也想要,甚至還有的小學生比着要手機、電腦。通常在大人看來孩子這樣提要求無理取鬧,幾句“不行,不能買,要聽話”就將孩子打回去了。

其實,家長這樣幾句話就打發了孩子,容易造成孩子因爲害怕被批評而越來越不敢說實話,變得謹小慎微,家長從而喪失了一個瞭解孩子的好機會。孩子如果沒主動提要求,將心思藏起來,性格內向,未必是好事。

2、家長的攀比心理對孩子有重要影響。家長往往都喜歡拿自家孩子跟別人家孩子進行攀比,攀比的內容可以是學習的成績,也可以是玩具,又或者是孩子某一方面的能力。在家長攀比的行爲的影響下,孩子也容易產生攀比心理。

3、家長的好強心理。孩子在看到同齡人有某些東西而自己沒有時,會心生羨慕,他們或許會抱着試一試的心態跟家長提起這件事,以期得到家長的支援。有些家長的心裏比較好強,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滿足孩子的需求。這也是導致孩子產生攀比心理的一個原因。

攀比心理對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有負面影響的心理,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攀比心理的時候,應該學會應對的方法。同時,在平時的家庭教育過程中,家長要加強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預防孩子攀比心理的產生。

中小學生心理爲何脆弱

最近隨着高考成績的陸續公佈,社會上出現了因爲成績不佳自殺、離家出走等情況。筆者在想爲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學生總是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的學校爲什麼不能像外國學校一樣注重行爲教育呢?不讓孩子是個讀書的機器,而是給孩子良好的教育,不只學習書本知識,而是讓他們在行爲方面、做事方面受教育,告訴他們一些真正能夠運用到生活中的東西。

十多年前,我記得學校還時不時地組織一下學生秋遊、春遊、爬山、學農等活動,讓學生體會到幸福、愉快的時刻。可近年來,在安全責任的壓力之下,已經沒有哪一所學校允許組織這樣的活動了。一個真正的好學校,是懂得如何讓孩子更好地成長和生活;一個真正的老師,是懂得如何讓孩子有更好的身心,教的是些能夠運用到生活中的好東西,並能幫助別人,而且老師是幫助孩子提高的一位助手,而不是把孩子往下拉。

要改變當下的困局,我認爲,一方面是加強教師的自身修養和業務能力培訓,從教育教學兩方面爲人師表,讓學生愛師愛學,成人成才。因爲教師言行舉止和學識水準直接影響學生的思想品質和求知狀態,另一方面,老師和學校不用一把尺子衡量學生,讓每一張笑臉都常在,讓每一棵樹木都成材。只有學校教師都愛崗敬業,全社會都不在過分看重學習成績,學校的整體教育質量才能得以提高,孩子的身心才能健康成長。

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內因

心理問題在每個年齡段的人羣中都有出現,小學生也不例外。小學生正處於長身體長知識的關鍵時期,但自身的社會經驗、生活經驗還比較欠缺,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往往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小學生心理問題形成的原因比較多,社會、學校、家庭甚至自然環境等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小學生的心理問題,這些都是外部原因。從小學生自身的因素來看,造成小學生心理問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⒈性格缺陷。良好的性格是人身心健康的基本特徵,對人生有很大的積極意義。相反,不良的性格會嚴重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影響正常的人際關係的確立,進而影響其成長與進步。一些小學生性格孤僻、過分內向、自卑與自負的雙重人格,對其和諧的人際關係的形成有很大的消極作用:一方面嚴重影響自己和別人的交往,另一方面感到別人對自己有不良評價,故不願與他們人交往,造成彼此溝通、評價、理解、交往上的惡性循環。於是人際關係逐步惡化在所難免。

⒉能力缺陷。一部分小學生自身的交際能力比較弱,性格比較孤獨,這些弱點使他們難以跟同學打成一片,自己獨往獨來,不會去與人和睦相處,有時會產生受人冷落的失衡心理。

⒊認知偏差。一些小學生平時學習刻苦,要實現自己預定的目標,要獲得某種榮譽。然而,由於自身原因或外部因素的影響,往往出現事與願違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一是灰心喪氣,覺得世道對自己不公平;二是覺得無面子,無法承受這樣的結果。因而出現了心理上的失調和行爲上的異常現象。

⒋學習緊張。一些小學生不注意聽課,不認真複習,經常無規律地學習,使大腦的興奮和抑制機能發生紊亂,不能正常工作,導致大腦疲勞,產生心理問題。

⒌體弱多病。因自身身體質差或患有某種疾病,心理負擔重,也會導致心理問題。

針對上述的這些因素,家長有必要在家庭教育中有針對性地鍛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孩子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小學生形成心理問題雖然有外部因素的影響,但主要還是學生自身的因素在主導,因此家長要從小就培養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均衡發展。

上小學必須遵守的三種規則

因此,大部分父母會嚴格地監視孩子的行爲,只要發現越軌的行爲,就會嘮嘮叨叨,或者嚴厲訓斥。我也很理解這些父母們的心情,他們沒有勇氣相信自己的孩子,更擔心“如果孩子學不好該怎麼辦呢?”但是其實沒必要要求低年級的孩子完美地遵守所有的規則,只要孩子們遵守必要的規則,就可以適當地放寬其他要求。

小學低年級孩子必須遵守的規則只有三種。第一,看電視或玩電腦之前,必須得到父母的許可。第二,不管是做作業還是參加學習班,學習時間不能超過規定的時間。第三,不能任意曠課。

雖然可以放寬其他要求,但是以上的三種規則是必須履行的“義務”。這些規定既辛苦又無聊,因此如果在低年級時不養成良好的習慣,到高年級時就很難自覺地遵守基本規則。有些四年級的孩子就已經開始正面反抗父母的價值觀:“爲什麼一定要上學?”在這種情況下,再去培養孩子按時上學的習慣就很難了。

相反的,不管有多大困難,低年級的孩子都能聽從父母的`安排,積極地遵守父母的規定。在這個時期,父母的話就是法規,得到父母的認可是孩子們最關心的事情,因此,如果希望“孩子必須遵守這些規定”,就應該從低年級開始下工夫。

如何做到上課不走神?

在學習中,同學們也常有分散注意力的現象出現。比如,老師在課堂上講課,有的同學卻偷偷地玩玩具,或者想着未完成的作業,想着電影、電視中的情節,想着運動場上激烈的比賽。結果,當老師課堂提問到他時,就往往站起來答非所問,弄得鬨堂大笑。要知道,注意是心靈的警衛,學生上課時分散注意力,就等於注意這個警衛失職了,它將該接收的資訊拒之門外,而讓不該接收的資訊闖入人心靈,使正常的學習受到了影響。

導致學生走神的原因因人而異,也有很多是由於突發事件引起,從一般情況來看,來自學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有:

一是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上不喜歡或感到乏味、沒用的課程時,學生聽課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動輒走神;而遇到那些內容新、感覺好的課,則學起來容易跟上老師的思路,不分神、聽課效率高。

二是學習上存在困難。有的學生難以真正理解和掌握老師講授的內容,對知識點的理解和反應比較慢,思想容易“開小差”。

三是過重心理壓力造成的。在工作中發現,學生中的走神現象大都是消極心理造成的。比如,有的學生父母離異或病重、有的學生與同學和老師的人際關係處理不當等,此類心理因素也會造成走神現象。四是學生自身性格因素使然。自卑感強烈的學生總覺得己不如人,再努力也沒用。心理上顧慮太多使他們不僅在學習上分心走神,而且在成長過程中容易走向自我封閉。盲目自大的學生恰好相反,總以爲自己什麼都勝人一籌,甚至把老師都不放在眼裏,不容易安心聽課。

那麼,怎樣克服上課分散注意力的毛病,專心致志地聽好課呢?

第一,要重視45分鐘的聽課時間。小學生的學習主要是透過課堂教學來完成的,但是有些同學沒有把握好這一重要的學習機會,他們往往寄希望於課後自己看書來解決老師所講的問題。因而在這種思想支配下,他們上課也就沒有要求自己集中精力去認真聽課,結果將寶貴的時間白白浪費掉。因此,希望同學們懂得珍惜上課45分鐘的寶貴學習時間,保證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來。

第二,明確聽課的具體任務。一節課剛開始時,老師往往會將本節課所要完成的任務和要求達到的目的明確提出。這時同學們一定要一一記住。並根據這些要求認真聽好老師的課。這樣,帶着一定的任務聽課。注意力就容易集中了。

第三,打好知識基礎,掃除聽課障礙。有些同學學習基礎不夠紮實,知識缺漏多。造成聽新課困難和聽不懂,這樣就很難集中精神往下聽了。這些同學解決上課分心的首要任務是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及時補好知識缺漏,形成學習上的良性循環。

第四,加強意志鍛鍊,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上課坐45分鐘難免會辛苦,也難免會有內外的干擾,這時,同學們要憑意志力來自我約束、自我監督、自我控制。把注意力自始至終集中到聽課上來。

第五,生活要有規律,要按時作息,並且要克服看電視或玩遊戲機到深夜的習慣,不要讓無聊的事耗費寶貴的精力,以保證有充沛的精力來滿足學習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