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知識文庫 > 實用文檔

登上企鵝島教學反思

登上企鵝島教學反思

登上企鵝島教學反思

近日,我做了一節小學語文第五冊《登上企鵝島》的公開課。課上我首先把學生在第一課時質疑的問題進行梳理,寫在小黑板上,並告訴學生:“這節課我們要帶着同學們在上節課提出的問題學習這篇課文。”於是我請孩子們自讀了課文的3-7自然段,並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本課的三、四自然段是重點段落,在教學第三自然段時,我先讓願意讀的學生站起來讀,並讓學生思考:這一自然段能解決我們提出的哪些問題。學生讀完之後回答:“能解決成年企鵝與小企鵝有什麼區別,企鵝是什麼樣的這兩個問題。”於是我着重讓學生理解“三十多釐米高”和“小貓那麼大”以及“流線型”這些語句,並採用老師範讀,學生再讀,學生之間互相讀的形式。

在教學第四自然段時,我請學生們帶着問題默讀,當學生找到了三種企鵝和它們的特點之後,我又請三名同學分別來讀出這三種企鵝的特點,並採用了對比讀和學生互評的方式。最後我請了三位學生分別扮演這三種企鵝向大家介紹自己,這時學生還對南極企鵝的種類做了課外補充。

對於5、6、7、自然段,我採用讓學生自學的方式,最後讓學生把小企鵝是怎樣長成成年企鵝的介紹給大家聽。

總結全文時我用課文的最後一個自然段作爲結束語,並讓學生觀看了《登上企鵝島》的錄像帶,學生們高興極了,在觀看過程中還發表着自己的評論。

上完課後我進行了及時的反思,我認爲有以下成功之處:

1 注重了學生的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各年級段的閱讀都有明確的解釋:能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在教學中我重點訓練了學生的感情朗讀,朗讀形式上多樣化:自己讀;齊讀;指名讀;分角色朗讀;對比讀;教師範讀;評讀等方式,訓練學生語感,從而使學生提高了朗讀能力。

2 注重了課外資訊的融入。

《語文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寫道:初步具備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課上學生質疑的問題中就有兩個開放性的問題,需要學生查閱課外資料才能回答。而且在教學課文第四自然段時,我問學生:“除了書上的三種企鵝以外,你還知道企鵝島上有哪些企鵝?”學生透過自己查閱的課外資料順利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把資訊使用與教學過程相結合,十分自然,使教學十分生動。

在反思的同時我也認識到了這節課的不足之處:

1 不善於用教學機智處理突發事件。

所謂教學機智就是指教師透過敏銳的觀察,靈活的思維,果斷的決策對教學中的各種資訊反饋做出有效的反應和機敏的處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開啓學生的思維才智,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在本節課教學中有這樣一個小場面,當我講到帽帶企鵝有什麼特點時,學生馬上能說出它的特點是有禮貌。這時一位漂亮的'女同學高舉起右手說:“老師,帽帶企鵝還有一個名字呢?”我讓她起來說。他馬上興奮的說道:“帽帶兒企惡又叫南極企鵝,是阿德雷企鵝的近親。”我對這一突如其來的回答使我感到驚喜,但又不知如何去表揚她,於是我只說到:“你說得真好,請做。”回想起這一場面,我思考了許多。如果我當時在追問一句:“你是怎麼知道的?”我想會產生不同凡響的藝術效果。他肯定會說從課外書中查到的,這時我再用欣賞的口吻表揚她:“你真會學習。”我想她得到這種評價肯定會難以忘懷,同時也給其他同學提供了一種學習方法 — 看課外書,增強學生看課外書的興趣。

2 學生說的慾望沒有得到充分的展示。

《語文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說道:“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本節課上學生收集了許許多多有關南極企鵝的資料,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那一雙雙小手總是高舉着,十分踊躍,當我看到那一雙雙渴望的眼神,看得出來他們還想補充一些課外資料,但由於時間的原因,我只想着趕緊把教案“走下來”,忽略了學生的感受。我想:如果在處理5、6、7自然段再簡單些,可以用餘下的時間讓學上充分的說,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願望。

以上是我在教學《登上企鵝島》一課的所思所感,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以此爲借,揚長避短,上好語文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