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徵文

四有教師師德徵文

徵文9.45K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要怎麼寫好徵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四有教師師德徵文,歡迎大家分享。

四有教師師德徵文

四有教師師德徵文1

還是在兒時,我的老師就在我的心中播下了一顆種子,一顆對“教師”這一職業期望的種子。這顆種子在老師愛的雨露和關懷的陽光下,漸漸地在我心中,生了根,發了芽,長大了。它終於結出果實――我也成了一位老師。

人們對教師一向的評價都很高,有人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有人說教師是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有人說教師甘爲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說教師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當我穿過它面前的這些光環,走進它的內核時,我漸漸地理解了它的內涵,教師是平凡的、普通的,猶如一顆小小的鋪路石,而我只願做那小小的鋪路石,讓我們的新一代在我鋪就的平坦而寬闊的道路上奔向遠方。

初次登上講臺,面對着這羣朝氣蓬勃的孩子,我總是板着臉,裝出一副嚴肅的樣子,想以“師道尊嚴”的傳統道德威攝他們。然而不久,他們很快地發現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戲。上課時有小聲說話的,有做小動作的。對此我當然是怒不可遏,將他們狠狠地訓一頓。此後,我發現,我的訓斥大有作用,上課他們正襟危坐,作業也一張不差。可是我同時也發現,學生見了我繞着走,上課回答問題總是低着頭,一言不發。我的心不禁顫動起來,是不是我做錯了?這時老教師給我送來“靈丹妙藥”:與學生溝通,用心去愛他們。

慢慢地我用老教師那裏得到的“靈丹妙藥”去和學生交朋友。我在每個學生身上尋找閃光點,儘量讓每個學生樹立起信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不以你的真摯之情,誠摯之心是不會換取同學們純真的心的。很快的我們之間就建立起了一種牢固的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雙重關係。

有這樣一個故事:“智慧”、“成功”和“愛”三位天使來到人間。一位母親請他們到家中做客,天使們對那位母親說:“我們只能去一個,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選擇。”母親最後決定把“愛”請回家。奇怪的是,另外兩位也跟着進了屋。母親驚訝的問:“你們兩位怎麼也進來了?”答曰:“那裏有‘愛’,那裏便有‘智慧’和‘成功’。”有愛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說過: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一種本能,而熱愛別人的孩子是神聖。教師對學生就需要這樣一種神聖的愛,她不求回報,嚴慈相濟,這種愛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因爲,一旦學生體會到這種愛的情感,就會“親其師,信其道”。

教師無小節,處處皆楷模,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回顧多年的從教歷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個學生需要並喜歡的老師,必須時刻注意修養師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響學生。每天要求學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業餘時間我認真鑽研業務,大量翻閱教育雜誌,不斷給自己充電。在耕耘中拓寬視野,在執教中提煉師藝。我們的工作是平凡的、瑣碎的,也是艱辛的,這裏沒有令人羨慕的財富和權利,沒有顯赫一時的聲名和榮譽,也沒有悠閒自在的舒適和安逸。可是我們有的是: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和忠誠,是將青春和生命奉獻給這一事業的信念和決心。雖然工作不久,我卻親眼目睹了老師們的愛崗、敬業、奉獻等作爲,親耳聆聽了不畏艱苦、孜孜不倦、潛心於育人的感人事蹟,親身感受了那爲了學生真誠奉獻的博大情懷。忘不了已有華髮的老教師們兢兢業業的工作和對青年教師的幫助,忘不了夜晚在辦公室燈下、微機前埋頭苦幹的青年教師,忘不了他們桌子上的教育雜誌、厚厚的教案、描寫教學論文的稿紙……這些是對工作的投入,更是愛學生的體現。

面對着一張張青春洋溢的臉,一顆顆水晶般純淨的心,我想:教育事業也許擁有世界上最高利潤的回報,你播下的是一粒愛的種子,收穫的卻是整個美麗的人生。教學中,我也許不能把愛匯聚成海,但我會竭盡我的生命把愛的水滴凝聚成一條小溪,讓清澈流進每個學生的心,教育是一方充滿理性的天地,也是一片飽含情感的空間。

老師們,我們每個人的手中,都握着無數的金種子,那便是愛,是我們的全部財富。讓我們播下這顆種子吧,相信不久的將來,等待我們的是豐碩的果實。

四有教師師德徵文2

七年,像一首唐詩,跳躍的意象濃縮了歲月的精華;七年,又像一部長篇小說,起伏的情節記錄了時間的每個足跡。

作爲一個已參加工作七年的醫護人員、老師,我在一次又一次搶救病人的過程中不斷領略人們與病魔抗爭時的堅強和感動,我是幸運的,也是富有的,因爲我能儘自己的力量去挽救垂危的生命,能看着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人慢慢恢復健康,這無疑讓自己的人生充滿了成就感。

然而轉行做了教師之後,我才發現常言說的"醫者父母心",該爲"師者父母心".師者如醫者,醫者醫人心之疾病;師者醫人心之困惑。在兩年多的從教生涯中,我和孩子們一起譜寫了生命的箴曲!

多少個不眠之夜,爲自己的成長與收穫而欣喜,也爲偶然的消沉與落寞而神傷!因此,我體會到了爲人師者的偉大與艱辛,體會到了良好教育的重要性。俗話說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要教育好學生,傳授知識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使他們在學習的同時能養成優秀的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常言"醫者父母心",爲人師者"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又何嘗不是父母之心,而教育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能否發現學生的的問題並提出適當的解決辦法,則成爲"塑造靈魂工程"的當務之急。

先談心理素質問題。

現在越來越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孩子面臨的問題也越來越多。他們中間有的被祖輩、父輩嬌慣得毫無生活能力,並且養成了自私、冷漠的性格,無法與人和諧相處;也有的由於缺少同齡夥伴而變得性格孤僻,不能與人正常溝通;還有的因爲挫折教育的缺失而脆弱得不堪一擊。但現實世界中巨大的學習壓力,再加上自身的種種問題,這些曾經熱情而又明亮的眼睛卻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逐漸暗淡和冷漠了下去。在壓力面前,他們做了許多不明智的選擇,以此作爲自己逃避的應急出口。例如,有的學生把美好青春埋沒在日復一日的遊戲裏;有的卻把自己的大好前程自以爲是地揮灑在與老師的對抗中;而有的卻又過早地沾染上了"看破紅塵"的遲暮之氣,每天都在輾轉怨嘆中消極度日;更有甚者竟然選擇輟學的方式,以爲從此可以"解放自己、解放心靈",殊不知,這樣錯上加錯,不但於事無補,反而深深傷害了周圍關切者的心。

這樣的現象不管是在過去任教的大學,還是現在任教的職業中學,都時有發生。

我們職業中學因其特殊性,教學難度相對較大,大多數學生因爲過去沒有好好學習,考不上高中,所以選擇就讀職中,學生的文化基礎差,自信心不足,自控力也較弱。而且職校生一般在思想感情上,都遭受過不同程度的挫折、創傷,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特殊的心理特點,如用"對立"保護心中的疑懼、缺乏自信、感情用事、服軟不服硬、自尊和自卑共存、意志薄弱等。從進入校門的第一天開始, 他們就迫切地需要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的關愛。我們總以爲"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孩子".可是,有了愛,就一定是成功的教育嗎?就一定能夠管理好班級嗎?教師的愛,學生體會到了嗎?接受了嗎?經過和學生聊天、談心,我瞭解到,能感受到老師愛心的學生只有極少的一部分,很多學生都表示自己"不注意,不知道",也就是說,教師付出的"愛"被學生"領情"的不到十分之一。實踐告訴我們,熱愛學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就更加困難。

我曾教過一個學生,進校時成績處於班上的中上等,在班級管理上也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是因爲一次犯錯被撤出班幹之職後,沒有思考自己過錯,反倒因爲埋怨老師而自暴自棄甚至開始和一些後進生去上網,終於因爲迷戀網絡遊戲而導致學習成績日復一日地下降。老師苦口婆心的規勸聽不進去,眼神中滿含怨氣,一上課便萎靡不振地趴在桌上。我一直都沒有放棄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勸說,我多麼希望自己的努力可以讓他的雙眼再現追求的光芒,然而他很少說話,我的努力也見效甚微。這名學生幡然醒悟之時,對我說:"老師,其實我早就知道自己錯了,可是落下的功課已經太多,我覺得再也補不上來了,於是繼續浪費光陰,到現在就真的太晚了。"聽了,讓人不禁唏噓。這樣的例子我們在教學工作中經常碰到。

根究其裏,不難發現,上述問題的產生主要是由於當事學生患上了較爲嚴重的心理疾病,才導致了他們消極地面對一切,甚至無法正常學習和生活。面對這樣時有發生的情況,筆者認爲我們應該在注重知識教育的同時注重對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使其在遇到困難、挫折時能正確的面對並解決問題,擁有良好的心態。同時,積極尋求家庭與學校教育力量的整合,由心靈的拯救和良好環境的創設入手,給孩子們一片湛藍的天空。

再談道德素質問題。

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自古以來就以人性化、道德化的文明著稱於世。毋庸置疑,道德教育是中國傳統教育的重中之重。處在和諧社會的新時期,爲人師者更應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發揚優良傳統,利用各種渠道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筆者個人以爲,不僅要在課內透過各種感性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多媒體等)教導學生養成尊師敬長,團結同學,樂於助人等良好的道德品質和行爲習慣,更要在日常生活中言傳身教。至聖先師孔子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科也說過:"首先是教師品格的陶冶,行爲的教育,然後纔是專門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從上述中外大教育家的真知灼見中可知,作爲"春蠶"、作爲"蠟炬",作爲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們更應嚴格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爲學生做出良好的表率,"學高爲師、身正爲範",只有身體力行,才能打動學生、教育學生。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裏,越來越多的人在質疑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到底傳承下來的有多少?生活中,自私、愛慕虛榮、唯利是圖者大有人在;有多少人爲名利折腰,又有多少人在金錢的誘惑下迷失了自己?現實中墮落者的故事讓我們唏噓不已,嘆自己可改變可把握的太少。然而在大家正懷疑90後、00後素質的時候,在大家擔心下一代是否是"垮掉的一代"之時,作爲教書育人者的我們更應該擔負起道德素質教育的責任。

儘管我們不斷努力,但是不樂觀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因爲道德教育僅僅依靠學校是不夠的,還要依靠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放眼我們的生活,不尊老愛幼的情況時有發生;破壞公共設施、誠信缺失等道德敗壞的現象也是屢見不鮮。如果所有的人都意識到自己應該在"教育"這個"立國之本"中承擔相應的責任和義務,並且付諸於行動,那我們的生活將變得更加的祥和,"祖國的花朵"也能夠在更好的環境中成長,將來必然能夠振國興邦,讓"禮儀之邦"的美稱繼續譽滿世界!

有人曾把教師分爲四種境界:以謀生爲目的,以自傲爲動力,以教育爲己任,以愛爲根本。最令筆者欽佩的是"以愛爲根本"的教師。師德的最高境界是"愛滿天下".教師對學生的愛, 就是"師愛"."愛滿天下"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爲了孩子,甘爲駱駝。於人有益,牛馬也做",這也是陶行知先生畢生爲之實踐的諾言。教師要有"愛滿天下"的胸懷,熱愛每一個學生,班主任更應如此。這種愛是教師教育學生的感情基礎,學生一旦體會到這種感情, 就會"親其師",從而"信其道",這樣的班主任,工作才能如魚得水、遊刃有餘。因此,師愛,不僅僅要求教師有愛學生的感情,最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這種愛,從而有利於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

綜上所述,師者如醫者,醫者醫人心之疾病;師者醫人心之困惑。作爲一個職校教師,我將在教學生涯中努力用愛滋潤學生的心田,除了教好自己的專業課,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素質、道德素質等問題,爭做優秀的人民教師。

四有教師師德徵文3

學校佈置寫一篇關於師德方面的文章,如何使師德達到一種較高的境界,對於這一課題,像我這樣一直專注教學的人,還真沒有細細想過。我想是自身的愛決定的吧。我從小就喜歡教師這一職業,現在是一名普通的小學教師。從教至今已經有二十個年頭,我深深地感到雖然教師的物質生活相對清貧,但精神生活卻無比充實。每當看到那一雙雙渴求的目光,一張張專注的面容,不由得讓人身心激動,似乎融入到無比聖潔的情境,生命也因此贏得了壯麗的昇華。那麼這些激情來自何處,我想:

首先從內心深處有忠誠於教育事業的事業心

有人說老師是神聖的職業,但當人民教師首先嚐到的是艱苦,在目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甚至可以說清貧,清苦,清寒,當一個小學教師可能比別人更加艱苦、清苦,如果沒有事業心是堅持不住的。可以說每個作出重要貢獻的小學教師都有對小學教育事業和教學工作的愛心。他們就是憑着這顆愛心去克服種種困難,去戰勝種種偏見的。著名教育家吳天石先生在他的《教育書簡》中曾引用過一位蘇老師的小詩:“人家說我是支蠟燭,這是讚許不是侮辱。如果真能爲別人的心靈照亮,我寧願熬盡心血,滴盡汗珠。人家說我是隻渡船,這是嘉獎不是侮辱。如果真能把人們渡上坦途,我寧願碾平波濤,終身擺渡。”從這位蘇老師寫的一手好詩看,想必該是個老師。他對老師工作的重要意義有清醒而又足夠的認識,他認識到沒有平凡就沒有偉大。他以教爲志,以教爲榮,以教爲樂,以教報國,在教育這塊沃土上耕耘、播種、收穫,周而復始,從一而終,發揚了崇高的職業奉獻精神,教師就要有事業心。

第二要有熱愛學生的責任心

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如果不熱愛學生,師德修爲是達不到一定境界的,在教育過程中,老師是教育者,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生應該尊敬教師,但從教師的職責來說,其本質要求是熱愛學生,教好學生。我們的老前輩葉聖陶先生在《論師、爲師、尊師》中說過,“我如果當小學教師,決不將到學校來的兒童認作討厭的小傢伙,惹得人心煩的小魔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我都要稱他們爲‘小朋友'。那不是假意殷勤,僅僅浮在嘴脣邊,油腔滑調地喊一聲,而是出於忠誠,真心認他們作朋友,真心要他們作朋友的親切表示。小朋友的成長和進步是我的歡快,小朋友的羸弱和拙鈍是我的憂慮。有了歡快,我將永遠保持它,有了憂慮我當設法消除它。對朋友的忠誠本該如此;不然,我就夠不上作他們的朋友,我只好辭職。”葉聖陶先生早在二三十年代當過小學教師,編過教材,他真誠地稱呼小學生爲“小朋友”,“無論聰明的、愚蠢的、乾淨的、骯髒的”。他面向全體學生,熱愛全體學生,關心愛護所有學生,不放棄每一個學生,決沒有一絲一毫的偏愛情緒和不公正對待學生的傾向。他以學生的歡快爲歡快,以學生的憂慮爲憂慮。他全身心地熾熱地愛着學生,這種高尚的師風、師德,真正堪稱師之範。一個熱愛學生的教師,首先必須教好學生,這是一個教師立身行事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他們事業有成的立命之本,嚴格要求學生:“字要規規矩矩地寫,話要清清楚楚地說,課本要仔仔細細地讀,練習要踏踏實實地做,作業要認認真真地完。”在一絲不苟的教學實踐中教書育人,忠心耿耿,盡心盡力。

第三除愛學生、愛事業之外還要有豐富的知識,要有不斷進取的上進心

教學工作是一項平凡而艱鉅的勞動,字詞句章,數理運算,聽說讀寫,語修邏文,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打的是一場“消耗戰”,數十年如一日,傳道、授業、解惑,用自己的心血澆灌學生的心田。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默默無聞,不圖名利。“絲盡”方止,“淚乾”才滅,很難顯身揚名。但決不能由此而喪失上進心。古人說“學不可以已”、“學無止境”;我們今天同樣可以說“教不可以已”、“教無止境”,社會在發展,課改在進步,如果不上進,不繼續學習,光有愛心,而不能給予學生東西,那不是對教育和學生的真愛,那樣的單純的師德修養是沒有結果的。每個教師都應有強烈的上進心,業務上精益求精,方法上不斷更新,錦上添花,學點理論,搞點試驗,寫點文章,攀登教學的一座座高峯,真正教好了學生,纔能有立德的基礎。

第四師德修養其實是教師一種自覺進行的陶冶活動

我們的奉獻雖然不見什麼轟轟烈烈的壯舉,但卻是用平凡與崇高的師德之光,照亮了一片清純的天地。課堂內外淳淳的教誨,一點一滴,潛移默化,日積月累,耳渲目染,久而久之,教師的道德品格便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開花結果。正如古詩所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無數事實說明,一個小學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才能教好學生。譬如你要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國際主義教育,培養學生的羣衆觀點、勞動觀點、集體主義觀點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你首先必須是一個愛國主義者、一個革命者。道理很簡單,因爲教師做的是教育人、培養人、造就人的工作。我國古代,對於啓蒙老師的選擇,十分重視。《大載記?保傅》中說,對於赤子,要“選天下端士,孝悌閒博有道術者,以輔翼之。”今天要培養千萬萬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勞動者和接班人,就必須要求小學教師處處爲人師表,成爲“端士”,一言一行,都成爲學生的表率。最後也是我最想說的,希望領導在選任教師時一定要把握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