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諺語

認識論部分的諺語典故

諺語1.8W

當今我們依舊口口相傳的言語典故都是古人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總結,是人民創造歷史的最好證明,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最爲博大精深的部分,同學們呢,作爲繼承者我們當然有責任理解其中的哲理,促進其更好地傳承和發展下去,下面就讓我們從辯證法部分說起。

認識論部分的諺語典故

一、聯繫的觀點

1.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脣齒想依;脣亡齒寒——事物聯繫的普遍性。

2.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無視聯繫的客觀性,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3.喜鵲叫喜,烏鴉叫喪——否認事物聯繫的客觀性。

4.高瞻遠矚;高屋建瓴——要善於從整體上看問題。

5.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如果不從整體和長遠方面看問題,局部關係也很難處理好。

6.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坐井觀天——只見部分,不見整體,用形而上學的觀點看問題。

7.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從事物的整體和大局出發,才能看清事物本身。

8.一着不慎,滿盤皆輸;牽一髮而動全身——部分對整體有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發展的觀點

1.滄海桑田;斗轉星移;物競天擇;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發展的,不能用靜止的觀點看問題。

2.除舊佈新;推陳出新;吐故納新;棄舊圖新;新陳代謝——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我們要支援和促進新生事物的發展。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最終必然戰勝舊事物。

4.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

5.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潰於蟻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漸;循序漸進——事物的變化發展從量變開始,量變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要重視量的變化和積累。

文章摘要: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脣齒想依;脣亡齒寒——事物聯繫的普遍性。竭澤而漁;殺雞取卵——無視聯繫的客觀性,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6.田忌賽馬——事物的構成成分及其排列組合的變化,會引起事物的質變。

7.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變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會引起質變。

8.當機立斷;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事物的量變超過臨界點,就要抓住機會,促成其質變。

三、矛盾的觀點

1.物極必反;否極泰來;樂極生悲;因禍得福——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

2.吃一塹,長一智;失敗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從矛盾雙方相互轉化方面來看問題,要善於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

3.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矛盾雙方的相互轉化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

4.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係。

5.白馬非馬——割裂事物共性與個性的關係,以矛盾特殊性來否認矛盾的普遍性。

6.見微知著;一葉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陽的光輝;萬變不離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離開矛盾的普遍性。

7.人與人不同,花有百樣紅;蘿蔔白菜,各有所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矛盾的特殊性。

8.兼聽則明,偏信則闇;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堅持兩分法,用一分爲二的觀點看問題,反對一點論。

9.畫龍點睛;提綱挈領;綱舉目張;牽牛要牽牛鼻子——看問題、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10.統籌兼顧;好花還需綠葉扶;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

11.捨本求末;本末倒置;丟了西瓜撿芝麻——辦事情抓不住重點,顛倒了主次矛盾的關係。

12.十個指頭按跳蚤;隔靴搔癢——沒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沒有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13.白璧微瑕;瑕不掩玉——看問題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14.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看問題如果不分清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認清事物的性質,就會得出錯誤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