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寫作指導

積累是激發寫作靈感的基礎

靈感對於寫作活動具有突破性和突發性的推動作用,常用應用文寫作靈感。凡有寫作經驗的人都有這樣的體驗,無論是題材的發現,主題的確定,還是篇章的構建,標題的製作,甚至妙言警句的產生,都有靈感之光在閃耀。沒有作者的思維靈感,就不會有渾然天成的藝術佳作問世。因此,探求寫作靈感的激發規律和途徑,有助於我們創造條件自覺誘發靈感,爲寫作服務。

靈感作爲一種特殊的思維現象,其產生是有物質基礎的,這個基礎就是作者的長期積累。周恩來說:“作品的產生,可以是偶然得之,但是這種偶然得之是建築在長期的生活和修養基礎上的`,這也是偶然性與必然性的辯證統一。”

[1]這個“辯證統一”很深刻地揭示了“偶然得之”與“長期積累”的內在依存關係。寫作靈感的引發是需要積累的,積之愈厚,發之愈佳。只有在生活素材、思想感情、學識修養等多方面進行積累,才能爲靈感的產生創造必要的前提條件。

生活積累 生活是靈感的來源。人腦對社會生活的感應如從資訊論的角度來看,具有全息性與多維性。它積累越多,涉及面越廣,與外界資訊撞擊的觸發點愈多,就越便於觸景生情,託物取喻,借物發端,引發藝術靈感的概率就愈高。元好問說:“眼處心聲句自神”(元好問《論詩三十首》)。他認爲透過自己切身體驗,把握生活的真諦,纔會產生靈感,纔會“句自神”。魯迅說,他寫《狂人日記》是“偶閱《通鑑》,乃悟中國人尚是食人之族,因此成篇”。

[2]但他醞釀這篇小說,卻經歷了很長的時間,他因一個患有迫害狂的表弟而產生了寫作衝動,又耳聞目睹了封建社會殘害人們的許多事實,正是因爲有了這些生活經驗的積累,才“偶閱《通鑑》”,一觸即發,寫就了《狂人日記》。契訶夫爲觀察生活、蒐集素材,曾作過大量的生活筆記,一部整理出版的《契訶夫手記》就達20萬字,這位被托爾斯泰稱爲“沒人能比的藝術家”就是靠這種艱苦的勞動,積累生活素材、鍛鍊觀察能力、加深對生活的認識、激發寫作靈感的,祕書工作《常用應用文寫作靈感》。可見靈感只有深深根植於生活的土壤,才能綻放出鮮豔的花朵。作者應該堅持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之水中激起靈感的浪花,從而寫出優秀的文章和作品。

情感積累 激情是靈感的催化劑。狄德羅說:“天才是各個時代都有的……情感在胸懷堆積、醞釀,凡是具有喉舌的人都感到有說話的需要,吐之而後快。”

[3]熱情燃燒時,作者的感覺異常敏銳,思維異常活躍,以往感知的資訊迅速浮現,創造性的想象急劇盤旋,在這種情況下,偶遇觸發,極易產生寫作衝動,也就常會有所謂神來之筆。歷史上許多著名的文學家,他們的寫作活動,並不是爲了金錢、名聲,而是一個活躍生命的自身的要求和訴求,是情感的不可遏制的抒發和傾瀉。也正因如此,人們讀到這些作品的時候,感到它們渾然天成,似有神助。例如,著名作家巴金就多次說過他並不想當作家,他之所以拿起筆來寫作,是爲了傾訴心中的苦悶,表達對舊社會的控訴。他在《關於〈家〉(十版代序)》中談到其創作《家》的緣由與動機時說:“我的悲憤太大了。我不能忍受那些不公道的事情。我常常被逼迫着目睹一些可愛的生命怎樣任人摧殘以至臨到那悲慘的結局。那個時候我的心因愛憐而苦惱,同時又充滿了惡毒的詛咒。我有過覺慧在梅的靈前所起的那種感情。我甚至說過覺慧在他哥哥面前說的話:‘讓他們來做一次犧牲品罷。’我不忍掘開我的回憶的墳墓,‘那裏面不知道埋葬了若干令人傷心斷腸的痛史!’我的積憤,我對於不合理的制度的積憤直到現在纔有機會傾吐出來。我寫了《家》,我倘使真把這本小說作爲武器,我也是有權利的。”由此可見,長期的情感積蓄導致他如火山爆發式地宣泄自己的悲憤,從而創作了《家》等一系列文學佳作。作家的創作經歷對普通寫作也是有啓發意義的:與其等待靈感這位神奇的不速之客的光臨,不如強化抒情意識,有意積澱寫作情感,當激情滿懷,不可遏止,非要拿起筆來不吐不快時,自然會有靈感來襲,下筆如神。

標籤:激發 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