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大班獲獎語言說課稿

說課稿1.05W

“說課”是教學改革中涌現出來的新生事物,是進行教學研究、教學交流和教學探討的一種新的教學研究形式,下面是大班語言活動的說課稿,供老師們借鑑。

大班獲獎語言說課稿

大班獲獎語言說課稿:《月亮船》

一、說教材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故事《月亮船》講述的是蒲公英迷路後回家的經過,情節生動、語言優美,是幼兒從事語言活動的好教材,同時故事情節中涉及了豐富的地理知識,爲單純的故事學習增添了幾分生氣。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閱歷,對地理知識也有些基礎瞭解,本教材既符合幼兒的興趣和現有經驗,又有助於拓展符合教育目標的新經驗。時值建國六十週年,我選擇本活動,意在透過活動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幫助幼兒進一步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運用語言表述。

二、說目標

教學目標是一個教學活動的靈魂、主心骨,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綱要中語言領域目標以及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我將本次活動目標定位於:

1、 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瞭解我國的世界之最,並能用語言表述。

2、 領略蒲公英所見的祖國秀麗山河,激發幼兒愛祖國的熱情。

這兩個目標蘊涵了語言能力的培養、知識經驗的獲得和情感方面的培養,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融合的一方面。同時我認爲故事的題材所要表達即祖國地大物博這一資訊,重在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感。因此我確定本次活動重點:知道故事的主要情節,並用語言進行表述。難點爲讓幼兒瞭解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激發幼兒的愛國情感。

三、說準備

爲了更好地服務於本次的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主要作了以下準備:

圖片《月亮船》、課件《月亮船》、圖譜(我國的四個世界之最)。

四、說教學法

本教學過程,主要運用了四種方法:啓發提問法、多媒體技術運用法、圖譜法及遊戲法。這些教法也是幼兒的學法,能充分體現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1、啓發提問法:教師應力求創設一個寬鬆的語言環境,引導幼兒想說、敢

說、大膽說。結合故事教學本身的特點,我在活動中充分運用了啓發提問法,設計許多層次不一的問題,在很大程度引導鼓勵幼兒參與活動,與教師形成良好的互動、同時也滿足不同幼兒的需要。促使其得到程度不一的提高。

2、多媒體技術運用法:本教材情節生動並涉及豐富的地理知識,爲此我藉助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充分調動幼兒視聽的感官,深入感受題材本身,爲本活動重點解決墊下一定的基礎。

3圖譜法:圖譜法其圖文並茂的表現手法深受教師喜愛,並在大程度上可

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內容,本活動藉助圖譜法引導幼兒進一步瞭解並記憶我國的世界之最,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進而突破本次活動的難點。

4:遊戲法:遊戲是幼兒的基本活動,要寓教於樂,本活動藉助一簡單的說

唱遊戲,意使認知不變成爲重複跟讀學習,而充分體現遊戲的“趣”學,幼兒的“樂”學。

五、說過程:

本活動流程我採用環環相扣來組織活動程序,活動流程爲激發興趣,引出主題——初步傾聽,瞭解內容——結合課件,突出重點——巧用圖譜,突破難點——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1、激發興趣,引出主題。

開啟幼兒的話匣子是語言教學的關鍵,活動開始我出示月亮船圖片,並設計問題“如果你坐在天上的月亮船裏,你會看到什麼”?開放式的提問,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幼兒對活動產生興趣。本環節需要2—3分鐘。

2、初步傾聽,瞭解內容。

本環節爲幼兒初步欣賞故事,簡單瞭解故事內容。教師先以生動的語言完整地講述故事,再結合提問:故事的名稱是什麼?故事裏有誰?你聽了有什麼感受?在本環節中,幼兒可粗略地瞭解故事內容,並簡單地表達自己對故事的聽後感,同時我根據教學需要在本環節對教材本身進行簡單修改,即故事結尾不點出蒲公英的家是中國,此環節大約佔用8分鐘。

3、結合課件,突出重點。

緊扣幼兒的初步感知,本環節重在結合課件幫助幼兒逐段理解故事內容,大致需要12分鐘。由於提問是讓幼兒理解故事並刺激其語言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在本環節中,提問法也是運用得最多的一個環節。我將故事分爲三個段落,第一段落爲蒲公英迷路。所設計的提問爲:(1)蒲公英爲什麼會到很遠的地方?(2)它遇到了誰?第二段爲仙女與蒲公英的對話。結合提問:(1)誰來幫助蒲公英?(2)蒲公英是怎樣介紹它的家?第三段落是蒲公英回家的經過,我所設計的提問是:(1)仙女帶着蒲公英找到這些地方嗎?(2)你們猜猜,蒲公英的`家在哪兒?透過三段課件的欣賞提問,幼兒已能基本瞭解故事內容,本次活動的重點得以解決。

4、巧用圖譜,突破難點。

承接環節三的猜測,“蒲公英的家在哪兒”引導幼兒說出中國,教師可及時

續上故事結尾,並結合圖譜幫助幼兒梳理經驗,瞭解中國的世界之最,引導幼兒運用連貫的語言進行表述,同時結合提問“爲什麼蒲公英與仙女道別時,在她的花瓣上有幾滴淚珠,閃着銀光”?“你們喜歡蒲公英的家嗎,爲什麼”?引導幼兒進一步挖掘作品的內涵,並遷移到自身,激發幼兒愛祖國的情感,藉以突破活動的難點,本環節約佔6分鐘。

5、活動延伸,說唱歌謠。

有了對故事的基本認識,本環節繼而藉助圖譜,運用3—5分鐘的遊戲活動

引導幼兒說唱蒲公英的唱的歌謠,藉助幼兒對遊戲的天性喜愛,將本次活動推向高潮,自然結束。

大班獲獎語言說課稿:《夢》

一、說教材分析

“夢”是我們熟悉且能引發想象的主題。這首詩歌將孩子們甜蜜的生活融入到優美的文學表達與充滿詩意的意境中,創設了一種優美、溫柔的夢境。充滿童趣和文學美,給人以遐想。它無論從意境還是情感教育上都不失爲向幼兒進行審美教育的好教材,能使幼兒從巧妙的構思中獲得豐實的美感。《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活動內容是全面的、啓蒙的。各領域活動相互滲透,從不同的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展。”《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又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交流與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應爲幼兒創設自由、寬鬆的語言交往環境,鼓勵和支援幼兒與成人、同伴交流,讓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並能得到積極迴應。”因此,我將從情感體驗入手,結合幼兒原有經驗,在欣賞中分析理解,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意境美,並透過操作性地創作,學習運用詩歌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夢。

二、說學情分析

再將視線投向我們園大班幼兒。他們聰明、活潑、好奇、探究慾望強,對文學作品有一定的鑑賞能力,有一定的表現力。同時,“夢”這個話題也是孩子們非常熟悉和喜愛的,能勾起他們充分的想象。因此,我將充分讓幼兒體驗、交流、操作、創作、表達、共享經驗,讓他們把詩歌的美帶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在多感官參與下自主、自信的獲得提高。

三、說活動目標

根據教育主題內容和其蘊含的教育價值,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學習規律、現有水平及發展需要,從認知、能力、情感三方面出發,我預設了三個目標,分別是

1.理解詩歌,體會夢的溫馨與甜蜜。(活動重點)

2.能有感情地朗誦詩歌,分析疊詞“柔柔、輕輕、細細”的作用,學習仿編自己的夢。(活動難點)

3.培養幼兒對文學作品的喜愛及初步的賞析能力。

四、說活動準備

活動準備是爲活動目標的達成服務的,同時幼兒在與環境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來獲得發展。《綱要》中指出:“提供豐富、可操作的材料,爲每一個幼兒都能運用多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究提供活動的條件。”因此,活動準備上從三方面入手:

經驗準備:活動前,幼兒與家長相互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

物質準備:1.課件:詩歌的動畫製作成可操作的白板課件

2.每一個幼兒提供一張紙,輔助性貼畫、畫筆一支

3.輕柔充滿夢境的音樂

環境準備:區角中創設相關主題的活動環境,提供相關的操作材料供幼兒操

作、遊戲、進一步積累經驗。

五、說學法與教法

關注幼兒的主體地位,就應該多提供豐富的學法供幼兒自主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本活動,幼兒的學法有情境體驗法、交流討論法、表演法、操作法、多感官參與法等。

教師的主導作用則體現在創設寬鬆、自由、師幼互動的活動氛圍,採取的教法有示範法、啓發引導法、課件演示法、經驗遷移法,以此幫助幼兒解決重難點問題,促進幼兒更加優化的遊戲、學習、表達。

六、說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是實現目標的具體實施環節,要體現層層深入、重難點突出,同時,《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應充分尊重幼兒作爲學習主體的經驗和體驗,尊重他們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遊戲爲基本活動,引導他們在與環境的積極相互作用中得到發展。”

一、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激發積極的情感體驗。

1.教師生動講述自己的一個美夢。

2.幼兒相互交流自己的一個美夢。

教師是幼兒最好的學習夥伴,也是最直接、最生動的引導者。爲了勾起孩子們的同感共情,我首先直入主題,說出自己甜蜜的夢。教師生動地講述,將會帶領孩子們進入夢境,情感體驗更直接,且起到了示範作用,營造了寬鬆、自由、溫馨的氛圍。

教師的感染力作用之下,孩子們一定也想表達。迎合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就讓幼兒先相互交流自己做過的美夢。相互交流,突出了生生互動,爲每一個孩子提供了表達的機會,也爲教師提供了觀察幼兒、個別指導的機會。當每一個孩子們滿足了說的慾望後,選取有代表性的幼兒在集體中表達,能力強幼兒的表達也是一種示範,起到經驗共享的作用。能力弱的幼兒有了一次表達後,再次在集體面前講述就會自信得多。

二、賞析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和運用。

1.利用白板課件,完整欣賞詩歌。

2.分段賞析詩歌,理解並表演朗誦。

3.討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夢?

以幼兒已有經驗爲基礎,開始切入到活動的重點環節:賞析詩歌,理解詩歌內容,學習朗誦和運用。

結合幼兒直觀形象思維特點,利用多媒體手段,按照總(完整欣賞,初步說說自己最喜歡、記憶最深刻的詩句)再分段賞析(從“我”先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又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最後做了一個什麼樣的夢?每段賞析時採用教師有感情朗誦後幼兒回答重點問題,再讓幼兒透過課件演示驗證詩歌內容並帶領全體小夥伴有感情表演朗誦。最後交流朗誦和賞析後的感受,層層深入地體驗詩歌所營造的童趣畫面和表達的美好情感。對於詩歌中出現的“柔柔”、“輕輕”、“細細”這三個疊詞,要重點表達和拓展,感受疊詞表達創造出的美感和溫馨,讓幼兒舉一反三地稍加運用。最後一段則從情感體驗入手,讓幼兒放鬆、開心、誇張地表演朗誦:“在夢裏,我咯咯得笑啊!笑個不停。不,這不是夢,這是真的!”最後再總體感受(賞析完再帶領幼兒交流討論“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夢?”感受到現在生活的美好、甜蜜,滲透熱愛珍惜美好生活的情感,培養幼兒的感恩之情。)

三、仿編詩歌。

1.每一個幼兒利用提供的材料進行畫面創作“我的夢”,並有感情朗誦自己創編的詩歌。

2.教師幫助個別幼兒將創作的內容製作到白板中,讓幼兒利用課件朗誦自己仿編的“我的夢”

學習文學作品,就是讓幼兒賞析後進行運用,從而發展孩子們的語言及文學素養。有關“夢”的話題,孩子們有充足的素材,如何運用詩歌的語言進行表達是有難度的,這也是本次活動難點環節——仿編詩歌。

以往,由於時間和幼兒能力差異的原因,我們的課堂上,仿編就成了老師幾個孩子的“一言堂”。反思一下,我們的教育應該是面向全體,關注個體差異的。爲了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大膽自信地創作。我首先採用創作詩歌畫面的方式,讓幼兒根據提供的畫紙、輔助性貼畫、畫筆創作自己的夢。幼兒可以根據自己的能力和需要選擇材料,能力強的幼兒可以直接用畫筆創作。這樣的材料提供爲不同層次的幼兒提供了多層次的表達手段,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

當幼兒創作完畫面的內容後,再根據畫面內容仿編詩歌,降低了難度。教師在巡迴傾聽幼兒仿編後,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幼兒,將他們的詩歌內容製作到白板中,讓幼兒邊操作白板邊朗誦自己仿編的詩歌,搭建交流學習、共享經驗的平臺。

四、延伸活動。

區角中創設有關這個主題的環境,提供操作性材料。如語言區提供白板課件,供幼兒朗誦和創作;表演區提供道具,讓幼兒表演詩歌,或創作新的詩歌進行表演;美工區提供各種畫筆和紙張、廢舊材料,讓幼兒創作“夢”主題的繪畫和手工……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要充分認識生活和遊戲對幼兒成長的教育價值,把握蘊含其中的教育契機,最大限度地滿足和支援幼兒透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活動經驗的需要。”《指南》還指出:“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務、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本次集體活動結束後,我還將充分利用區角環境和材料,讓幼兒進一步圍繞“夢”這一主題進行講一講、演一演、說一說、畫一畫等多領域活動。同時,充分發揮家庭教育資源,觀察幼兒的興趣點和問題,生成新的活動內容,起到整合、深化的教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