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中班語言活動《鴨媽媽生蛋》說課稿

說課稿8.19K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說課稿,說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快來參考說課稿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中班語言活動《鴨媽媽生蛋》說課稿,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班語言活動《鴨媽媽生蛋》說課稿

一、關於內容的選擇

選擇《鴨媽媽生蛋》作爲活動的內容主要從這樣幾個方面考慮:

1、濃厚的趣味性 兒歌中的主要角色——鴨媽媽,是幼兒既熟悉,又喜愛的動物;兒歌中的事件——“鴨媽媽生蛋”,富有情趣又貼近幼兒的生活;兒歌本身短小精煉、趣味盎然。這些都爲調動幼兒的學習興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適宜性

《鴨媽媽生蛋》這首兒歌不僅充滿童趣,而且形象生動,極富動感和節奏感,非常適合幼兒在剛升入中班不久之後進行學習和表演。

3、由表入裏的思維性

從表面看《鴨媽媽生蛋》是一首很簡單的兒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它留有的思維空間很大:可以讓幼兒進行一處、兩處甚至三處仿編。這對於發展幼兒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有很大的好處。符合《綱要》提出的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

 二、關於目標的確立

活動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着導向作用。根據中班幼兒年齡特點及實際情況,我確立了情感、認知、能力方面的目標,其中既有獨立表達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本次活動目標爲:

認知目標——在富有情趣的.活動中學習並能用體態動作表現兒歌,嘗試仿編兒歌。

智力目標——在活動中做到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並能根據要求合理想象。

情感目標——積極參與遊戲並體驗活動的樂趣。

三、關於重點和難點的突破

《綱要》的基本精神是以兒童發展爲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教學目標的確定和教學方法以及教學過程的設計上,我努力體現以兒童發展爲本的現代幼兒教育理念,把“學習並能用體態動作表現兒歌”作爲本節活動的重點,爲了突出這一重點,在教學過程中我先採用“情境體驗”的方法,讓幼兒透過對“鴨媽媽生蛋”這一遊戲的參與,體驗鴨媽媽在游泳、生蛋以及唱歌這一系列活動的樂趣,增強幼兒學習的興趣,幫助幼兒理解兒歌。在幼兒對兒歌有所瞭解之後,又採用“直觀觀察”的方法,爲幼兒提供兒歌圖譜。有了先前的遊戲經驗,又有了眼前很直觀的圖譜,幼兒很容易就掌握了兒歌。兒歌的教學也就避免了以往教師教讀、幼兒跟讀的單一模式。靠着對遊戲的參與、靠着對圖譜的理解,不知不覺中幼兒自己將兒歌歸納了出來,充分體現幼兒的自主性。

“仿編兒歌”是本節活動的難點,具體體現在:雖然面對的是中班的孩子,但他們剛升入中班才一個月,所以能力和經驗都是有限的;雖然孩子們對小動物都很感興趣,但畢竟認知水平比較低。同時我對幼兒仿編提出的要求是不僅能根據現有形式編出其他不同的動物,還要能夠編出動物的其他本領和叫聲。這對幼兒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爲了突破這一難點,在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逐步遞進”的方法先引導幼兒歸納出“那些動物會生蛋”、再分析出“小動物們都很能幹,不僅會生蛋還有許多其他的本領”,最後纔要求幼兒將這些元素仿編到兒歌裏。爲了使幼兒的想象更爲合理、仿編更爲準確,在幼兒個別仿編之前,我還組織幼兒集體仿編《雞媽媽生蛋》和《恐龍媽媽生蛋》,從而使得幼兒在仿編的時候更加有據可依。

四、關於教具的準備

我對教具的要求是“簡單、實用、利用率高”。考慮到本節活動的實際情況,我準備了這樣的教具:兒歌圖譜一份、節奏圖譜一份、海洋球與籃子做成的小草窩(比幼兒人數多一個)。簡簡單單的教具爲幼兒營造了遊戲的氛圍,能夠幫助幼兒更好的把握活動內容:兒歌圖譜和節奏圖譜不僅能幫助幼兒理解兒歌,還能幫助幼兒熟記兒歌,爲後來的仿編環節打下基礎;海洋球與籃子做成的小草窩在一開始的遊戲中能吸引幼兒的活動興趣,在後來的環節中又能爲幼兒表演兒歌提供道具,可謂一舉兩得。

五、關於過程的設計

本節活動以“情境體驗——解讀圖譜——發散思維”爲明線、以“理解兒歌——學習兒歌——仿編兒歌”爲暗線實現預期目標。

1.情境體驗、理解兒歌

(教師與幼兒一起以角色身份參與遊戲,體驗母鴨在游泳、生蛋、唱歌等一系列活動中的樂趣。)

T:大母鴨們剛纔在幹什麼的?“大母鴨真能幹,會游泳會生蛋”,數一數,幾個蛋呢?生完蛋以後幹什麼的呀?怎樣唱歌的呀?

2.解讀圖譜、學習兒歌

(出示兒歌圖譜,啓發幼兒觀察圖譜並根據圖譜讀出兒歌。)

T:我們剛纔玩的是鴨媽媽生蛋的遊戲,鴨媽媽生蛋還有一張漂亮的圖譜,一起看一看,然後用完整的話將圖譜讀出來。

T:有誰能用動作將鴨媽媽生蛋的兒歌表演出來呢?

3.發散思維、仿編兒歌

(引導幼兒根據動物的不同特性和不同叫聲對兒歌進行仿編)

T:剛纔我們說的是鴨媽媽生蛋,想一想除了母鴨會生蛋,還有什麼動物也會生蛋?它除了會生蛋還有什麼其他的本領?把它們也編到兒歌裏來吧。

對於教學活動的整個環節,我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充分體現幼兒的主動性

“幼兒園的教育活動,是教師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在本節活動中,透過遊戲情境的創設、兒歌圖譜的解讀等環節,讓幼兒在對遊戲的主動參與中自主的歸納出兒歌內容,充分體現了幼兒的主動性。

2、在注重幼兒學習知識的同時注重幼兒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會幼兒知識固然重要,但我們更應注重的是培養幼兒學習的能力,爲此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努力爲幼兒提供獨立思考、同伴討論和商量合作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各種能力。同時還能做到有意識的培養幼兒的問題意識。

3、關注幼兒的回答並做到及時有效的迴應

《綱要》指出要“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 “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並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境。”在活動過程中,我以平和的心態認真傾聽幼兒的回答並做出具體反饋。希望透過活動,讓幼兒把語言學習當成一種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