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動物的說課稿

說課稿2.81W

說課稿是爲進行說課準備的文稿,它不同於教案,教案只說“怎樣教”,說課稿則重點說清“爲什麼要這樣教”。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動物的說課稿,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有關動物的說課稿1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是今天的××號考生,我說課的題目是《動物的運動》第1節的內容。接下來,我將以教什麼、怎麼教、爲什麼這麼教爲思路,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過渡:合理的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那麼,接下來我就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說教材

本節課選自人教版八年級生物上冊第2章第1節的內容,課程標準對本節課的要求是:列舉多種多樣的運動形式,透過觀察骨骼、肌肉和關節的結構,說明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要達到這一要求,學生首先就要了解動物關節的結構以及骨骼、肌肉和關節之間的關係,只有在這基礎上,才能充分的搞清楚這三者之間在運動過程中是如何協調合作的。

本節內容在教材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課程標準中清楚的列明,動物運動和行爲的知識對學生認識動物的本質特徵非常重要。動物的運動依賴於一定的結構。學好本節內容可以爲學習動物的行爲做好鋪墊。

(過渡:要想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就要對學生的情況瞭如指掌。)

二、說學情

八年級的學生對於動物的運動,已有感性認識,但是還不能上升到理性的層面上。此外,八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較強,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會注重增加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他們多動手,多參與,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好的開展下去。

(過渡:根據新課程標準,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我確定瞭如下的教學目標。)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識記關節的結構;列出人體的八大關節;闡明骨、肌肉和關節在運動系統中的作用。

【過程與方法】

透過對標本和圖片的觀察,提高觀察分析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形成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激發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過渡:教學目標明確了,教學重難點也就顯而易見了。)

四、說教學重難點

【重點】

關節的基本結構;骨、肌肉和關節在運動中的作用;對伸肘和屈肘時肌肉狀態的分析。

【難點】

骨、肌肉和關節在運動中的作用。

五、說教學方法

爲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將採用直觀教學法、討論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對新知的學習興趣。在學法上,我貫徹的指導思想是“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所以我採用的學習方法是: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觀察歸納法。

六、說教學過程

(過渡:下面具體闡述我的說課重點——教學過程,整個教學過程共分爲四個環節。)

(一)匯入新課

首先播放幾個動物的運動視頻:蚯蚓的蠕動、魚的遊動、運動員的短跑運動和藏羚羊飛躍懸崖的視頻,請同學思考:動物的運動器官是怎樣完成各種運動的呢?帶着這個問題,我們進入到本節課的學習。

因爲“關節的結構”是深入研究“骨、肌肉和關節之間協調配合”的認知基礎,這樣設計有利於引導學生順利地進入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並增加學生知識的銜接性和系統性,由淺入深。

(二)新課講授

根據教學內容,我將本環節分爲3部分。

第一部分:識記關節的各部分結構【板書】

觀察教材42頁“活動與探究”中,哺乳動物的骨骼示意圖和關節的基本結構示意圖,思考骨與骨之間是透過什麼進行連接的呢?那關節的基本結構是什麼呢?並嘗試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關節的結構,教師對學生的回答給予鼓勵性的評價,並酌情進行補充,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性,還有助於教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利於教學活動的進一步開展。

以上環節,我沿着播放視頻—激趣匯入—提出問題—形成關節結構的平面模型的路線推進,分步實現了模型的建構,從而突破本節課重點。這個過程不僅促進了學生對關節結構這部分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能夠增加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在形成一定的知識基礎上,再來學習第二部分:探究在活動過程中,骨、肌肉和關節是怎樣協調活動的。

第二部分:探究骨、肌肉和關節在運動系統中的協調活動。這一部分既是本節重點又是難點。

首先教師給每組同學分一個完整的雞翅(已除去羽毛),帶領同學用解剖剪除去面板,觀察並回答以下問題:

(1)骨、關節和肌肉在結構上有什麼關係?

(2)骨、關節和肌肉三者是如何配合產生運動的?

(3)蚯蚓體內有肌肉,但是沒有骨骼,這是它不能快速運動的原因麼?

透過小組探究,對以上問題逐一思考,共同得出結論,討論3分鐘後我會派各小組代表發言,說出他們的探究結果,並給與積極鼓勵性的評價,這樣既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還增加了他們的探究學習的信心,有助於日後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接下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歸納總結,使學生明確教學的重點,對骨、肌肉和關節是怎樣協調參與機體運動的,進行再一次詳細的講解。遇到大家都熟悉的問題,要對學生進行提問,調動課堂的學習氛圍。

第三部分:對伸肘和屈肘動作的分析。【板書】

透過前兩部分的分析,對運動中的骨、肌肉和關節之間的關係已經很清楚了,接下來我將以一個實例對本部分內容進行檢查。要求同學們做出伸肘和屈肘的動作,然後我會分別對每個動作中的肱三頭肌和肱二頭肌的變化做出解釋,讓同學們在頭腦中將本部分知識現實化,具體化,有助於學生對本部分內容的理解。

(三)鞏固提高

接下來,組織小組進行活動:用2-3塊硬紙板(代表骨),適當長度的鬆緊帶(代表肌肉)和幾個工字釘(代表關節),製作一個用來演示肌肉牽動骨運動的模型。

(四)小結作業

課堂的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總結本節所學,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並佈置如下作業:自己嘗試畫出關節簡圖並標明本部分結構,下節課課堂展示。

有關動物的說課稿2

一、說設計理念和設計意圖

《綱要》中語言領域的總目標涉及的語言能力主要包括傾聽、理解、表達三個方面。《綱要》中對4-5歲幼兒詩歌教學的要求是要引導幼兒喜歡聽兒童文學作品,充分調動原有經驗,理解詩化語言的內容,想像詩化語言的意境,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欣賞和表現,初步會仿編詩歌。以及要“鼓勵幼兒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展幼兒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根據這一目標和要求,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發展現狀,我們要在幼兒期就讓孩子們體驗到語言所具有的實用性和實際性、描述性、表現性、創造性和美感。我制定了本次活動。

此次活動圍繞以下幾方面設計:

1、充分調動原有經驗,理解詩化語言的內容,想像詩化語言的意境;

2、發現和感受語言的`優美、幽默、有趣、韻律感、精練。

3、充分調動幼兒的原有經驗將語言表達加以詩化和文學化。

4、運用多種形式讓幼兒欣賞和表現。

5、創造機會鼓勵幼兒敢於在人多的場的情況下自然、大方地講話。

6、引導幼兒注意傾聽兒童文學作品,從中獲得知識和感受快樂。

二、說活動目標

認知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感受詩歌語言的美,並學做動詞:飛、爬、跳、跑等。

能力目標:啓發幼兒根據圖片引導,嘗試用本次活動中所學詩句大膽仿編兒歌,拓展幼兒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情感目標:激發幼兒熱愛大自然,體會動物與自然界相生相息的情感。

三、說活動過程

1、熱身和結束遊戲

在活動的開始和結束我都採用了遊戲的形式。開始的手指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快樂中過度到活動的氛圍裏。最後也讓幼兒在遊戲中結束活動。

2、初學詩歌,瞭解內容。

綱要中提出在幼兒園語言活動中要讓幼兒充分想象、大膽表述。教師要少說,讓幼兒自己發現,嘗試表述。因此,我在開始這一環節選擇先展示圖片讓幼兒自己觀察後,引導幼兒說出圖片內容。教師最後做一個整合、歸納然後才展現詩歌內容。活動重點動詞的理解讓幼兒親自動一動,做一做,幫助理解記憶。

詩歌的最後一句,我沒有直接出示,而是先出示小松鼠和烏龜,設定疑問,讓幼兒以自主交流、討論的方式引出小動物躲雨的方法,這樣讓幼兒覺得有挑戰性,又能發散其思維。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

3、傾聽詩歌,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語言活動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學會傾聽和感受。詩歌也是文學作品的一種,我設計了課件動畫播放,教師隨輕音樂朗讀,讓幼兒在傾聽中感受到詩歌美的意境。

4、角色扮演

幼兒的表現慾望相當強烈。我設計了角色遊戲激發幼兒的興趣,在體驗愉快情感的同時又把詩歌內容鞏固了一遍。

5、仿編

這是活動的難點。這也是本次活動的一個昇華,幼兒嘗試根據實際經驗仿編詩歌,提高了難度,發散了思維,讓幼兒大膽嘗試,感受詩歌來源於生活。

四、說活動方法

1、直觀教學法:本活動爲了幫助幼兒熟悉詩歌內容,加深對作品的理解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當老師在有感情地朗誦詩歌時,逐段地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幼兒透過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觀欣賞作品。

2、啓發提問法:在幼兒欣賞了作品後用提問的方式引導幼兒逐句理解並學習詩歌內容。如老師提問:“看到了什麼小動物?它找到雨傘了嗎?它用什麼遮雨?

3、動作表演法:本活動中要求幼兒學習動詞,爲了避免讓孩子枯燥地學習理解新詞,我引導孩子透過動作表演加深記憶和理解。

4、遊戲法:活動開始選擇了手指遊戲,作爲小熱身,最後開火車遊戲,讓活動結束有個緩衝。中間採用了角色遊戲。爲了讓幼兒能體驗學習活動的樂趣,加深對詩歌內容的印象,我採用了角色遊戲的方法,讓幼兒扮演小動物,隨幼兒唸詩歌邊做動作表演小雨中小動物躲雨的過程。

標籤:動物 說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