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谷

位置:首頁 > 語文知識 > 說課稿

有關物理說課稿4篇

說課稿1.25W

作爲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說課稿,認真擬定說課稿,怎樣寫說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物理說課稿4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物理說課稿4篇

物理說課稿 篇1

課題: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冊第九章第四節《摩擦力》

本節課我從下面三個方面談一談教學的構思。

一、教材分析

1、本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教材中摩擦力的測量涉及到二力平衡知識的具體應用,"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農業生產中知識的具體應用,透過學習本節教材的知識,提高了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這一節課無論在知識學習上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學目標的確定

(1)、知識與技能

知道滑動摩擦力和接觸面粗糙程度、接觸面之間壓力大小的關係;知道增大和減小摩擦的方法,並能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這些知識;進一步熟悉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方法。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利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壓力、接觸面粗糙程度關係的過程,體會怎樣進行科學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問題中怎樣運用“變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培養學生實事求地是進行實驗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更注重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

體驗自然科學的價值,體驗知識來源於實踐而又作用於實踐的辯證關係。

3、教材的重難點

本節教材的重難點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對於教材中的知識點,學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探究能力培養和探究過程體驗方面,透過對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的實驗探究,突出“猜想與假設”這個環節,同時認識在探究過程中“變量控制”的意義和方法。

二、教法和學法

施教之功,貴在引導,重在轉化,妙在開竅。引導轉化作用就是教師的主導作用,不能簡單的把"啓發式教學"看作是一種教學方法,而是要運用啓發式教學的思想去指導教學。本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原則,本節課我打算採用以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和實驗爲主的啓發式教學方法。

三、教學程序的設計

依據本節教材編排的順序,依據學生的認識規律,我設計了下面的教學程序和相應的具體操作:

(一)創設情境,實驗引入:

今天上課之前,我帶了幾個小玻璃球準備和同學們一起進行科學研究。但在來學校的路上,小玻璃球變髒了。老師給他們洗乾淨了。現在,請兩個同學把玻璃球請出來。(請兩個同學上臺20秒夾球)提出問題:玻璃球爲什麼不好夾?--學生討論回答

你認爲摩擦力是一種什麼樣的力? 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敘述摩擦力。

(二)新課學習

1、認識什麼叫摩擦力

先請同學們把手平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來做幾個動手實驗。

(1).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運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2). 手平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動,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

(3). 手平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動,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沒有一個阻礙手運動的力;進而引入摩擦力的定義及種類。並進一步指出,在靜摩擦、滑動摩擦、滾動摩擦中,滑動摩擦是初中學習的重點,自動匯入到本節第二個環節"影響滑動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學習。

2.探究滑動摩擦力與哪些因素有關

(1)探究活動的第一步是學生進行猜想與假設

在學生認識到摩擦力的存在後,我很自然地向學生們提出了問題:同學們猜一猜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呢?

有的學生思維受教材的影響,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對於這部分同學注意對他們進行鼓勵,讓他們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學在課堂上思維很活躍,不侷限於書本,而會提出其它猜想,作爲老師,這時即使學生提出的某些猜想顯得很幼稚、很荒誕,也要發掘其合理因素並予以鼓勵。但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猜想,在學生說出他的猜想後,可以問問他“你爲什麼要這樣想呢?”在各種猜想均列出後,我向同學們指出,摩擦力產生的機理和制約因素都很複雜,對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門系統的學科“摩擦學”,其中一些問題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們只對四個猜想進行實驗探究:滑動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與壓力有關?是否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是否與物體運動的方向有關?是否於表面積的大小有關?並將全班分爲四個大組,每組用實驗探究一個猜想。

(2)探究活動的第二步是學生制定探究計劃與設計實驗

怎樣證明學生自己的猜想?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讓他們交流討論,然後有針對性地請了一位同學來說說他們組討論的探究計劃。在這個過程中,注意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點撥,啓發學生,問他們“大家贊同他的方案嗎?其他同學還有沒有更好的實驗方案?”同時提醒學生注意影響滑動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個,我們這組的同學是要研究壓力的變化對滑動摩擦力的影響,那我們應如何設計實驗才能知道滑動摩擦力的變化是由這個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透過學生的思考、交流和討論、老師的點撥,學生都會制定出正確的探究計劃。

(3)探究活動的第三步是學生進行實驗與收集數據,分析論證得出實驗結論

實驗前,提醒同學們注意實驗器材的選擇,提醒學生如果想讓彈簧測力計上的示數等於滑動摩擦力的大小,該讓木塊在長木板上做怎樣的.運動?(勻速直線運動);這裏運用了什麼知識?(二力平衡知識)。在學生實驗的過程中,巡視各實驗小組,幫助學生解決實驗中遇到的問題。

實驗結束後,四個實驗小組的代表公佈自己的實驗數據,全班同學共同對這些數據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無論學生的猜想是否與實驗的結論相符,都要對學生進行鼓勵,肯定他們的這種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時鼓勵有興趣的同學還可以在課後繼續探索滑動摩擦力是否與其他因素有關。

在得到實驗結論後,繼續引導學生們總結實驗中採用的方法:如果一個物理量與多個因素有關,我們在研究某一個因素對該物理量的影響時,應控制其它與該物理量有關的因素不變,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叫做“變量控制法”。接着再講述:“變量控制法”是科學研究的一個基本方法,它適用於多因素問題的研究。它不僅僅適用於研究物理問題,也適用於其他科學領域問題的研究,在今後的學習和探究中,我們還要經常使用這個方法。

3、如何增大和減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減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學生們所熟悉的,而且學生們已經透過實驗獲得了滑動摩擦的有關知識,所以對於這個問題組織學生自己進行討論,還鼓勵他們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減小摩擦的事例,讓他們自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釋這些有關摩擦的現象,並總結出增大和減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只適當地進行引導和點撥。

4、討論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

從上面的討論中,學生已經知道摩擦力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摩擦力也並不總是有害的,接下來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假如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麼樣呢?並讓學生在課後完成“迷你小實驗”,並將討論的內容以“假如生活中沒有摩擦力”爲題寫一篇小論文。

接着順帶提問:我們觀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車、汽車、火車都裝有輪子,這是採用什麼方法來減小摩擦?而現在有一種新型交通工具--磁懸浮列車,它是沒有輪子的,但它的時速可達到500公里以上,是當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運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麼途徑來減小摩擦的呢?

5.以分組搶答形式完成一些課堂反饋題:

6.請一位同學朗讀下面小文章,加深對摩擦力的認識。

7.課後作業:

(1)以"假如沒有摩擦"爲題,寫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觀察自行車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辦法來增大或減小它們。

物理說課稿 篇2

一、說教材

(要想遊刃有餘的把控課堂,必須熟悉本堂課的教學內容)接下來我來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分子的熱運動》選自高中物理人教版選修3-3第七章第2節的內容,本節課主要包括了三個方面,第一是擴散現象,第二是布朗運動,第三是熱運動。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了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爲本節內容的探究打下了基礎,本節課的學習也爲學生之後理解微觀世界做好了鋪墊,具有承前啓後的作用。

二、說學情

接下來我來談一談本階段學生的特點:

高中的學生動手能力強,邏輯思維能力較成熟,生活經驗豐富,並且有了一定的知識基礎,因此在課堂上我會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把課堂還給學生,結合生活實例與學生積極互動,更多的讓學生自己動手,思考,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豐富課堂。

三、說教學目標

知道擴散現象,布朗運動,熱運動的含義,理解並掌握它們的的概念,並能解決實際問題。

透過實驗探究以及結合生活中的具體實例,提高動手操作,自主思考的能力。

結合生活中常見的具體實例,從生活中走向物理,拉近與物理之間的距離。

四、說教學重難點

擴散現象,布朗運動,熱運動的相關概念。

布朗運動與擴散現象之間的區別。

五、說教學方法

本節課我將採用講授法,問答法,實驗法,小組討論法。

六、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是我的教學過程部分,也是我本次說課的核心,我將整個教學過程分爲了匯入、新課、鞏固提高和小結作業四個部分,我會按照課堂教學的實施順序來進行闡述。

首先是匯入環節:

在匯入環節,我將採用實驗法進行匯入,一切物質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無規則運動,這個知識學生在初中已經接觸過,接下來可以透過具體的演示實驗對於此結論進行驗證。

第一個實驗透過易蒸發的溴觀察瓶中氣體顏色,第二個藍色硫酸銅溶液與水的分界情況,分別說明了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從而引出本節的內容——分子的熱運動。

第二部分是新課講授環節。

透過剛纔的演示實驗引出擴散現象的概念,即不同物質能夠彼此進入對方的現象。並且爲學生介紹擴散現象是由於物質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產生的,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解釋,對學生進行提問“生活中有哪些擴散現象?”根據學生的回答,透過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爲學生進行解釋,加深學生對於概念知識的理解,例如茶葉蛋醬油中的色素擴散到了雞蛋裏面,雞蛋裏面纔會呈現出醬油的顏色,以及金片與鉛片壓在一起,金會擴散到鉛中,鉛也會擴散到金中,由此可以證明擴散現象是物質分子永不停息地作物規則運動。

在之前爲學生介紹的擴散現象是在微觀的角度去解釋分子的運動,布朗運動主要是介紹了宏觀現象中的無規則運動。透過19世紀初觀察到的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總在不停地運動這樣的現象,植物學家布朗所研究的運動,從而引出類似的實驗,讓學生進行分組進行實驗,在實驗前由教師明確實驗步驟,學生進行實驗,教師進行巡視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並彙報。

透過動手實驗學生可以發現微粒的運動是無規則的。結合布朗所做的實驗,與學生共同總結出足夠小的微粒會發生這樣的運動,並且微粒越小運動就越明顯。從而引出布朗運動的概念講解。

在學生已經瞭解了概念後,對學生進行提問,“布朗運動是如何產生的,可以從微觀的角度進行解釋嗎?”讓學生進行小組間討論,並提問。教師進行補充總結,從微觀的角度,液體分子受到各個方向的撞擊,體現出不平衡性,引起了微粒的無規則運動。

最後可以對學生追問“布朗運動的特點是什麼?與擴散現象有哪些區別?”師生共同總結,得出懸浮微粒的無規則運動並不是分子的運動。

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習擴散現象和布朗運動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提問“之前的實驗現象中,可以發現運動與溫度又怎樣的關係?”學生透過實驗觀察,可以發現,溫度越高,擴散越快,運動越明顯。從而引出分子的無規則運動與溫度有關,讓學生說一說他們之間的關係,即溫度越高,運動越劇烈,引出熱運動的概念。

至此,新課講授的環節就結束了,接下來進入到了鞏固提高環節:

在這一環節讓學生透過一個日常生活中中的擴散現象來說明,溫度越高,分子運動越激烈。透過這樣的問題,結合生活實際,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於本節知識的理解應用,還可以發現生活中的物理現象,提高學生對於物理學習的興趣。

最後是小結作業環節:

小結:提問多名學生進行總結本節課的知識,談談收穫。

作業:讓學生到生活中尋找擴散現象,布朗運動的生活實例,下節課進行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物理說課稿 篇3

各位評委、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說課的題目是“自由落體”,教學理論認爲,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強調以學生爲中心。接下來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等幾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是聯繫學生和老師之間的紐帶。

《自由落體》節選自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2章第5節,本章是在之前運動基礎上的補充,自由落體是一種特殊的勻加速直線運動。本節課主要講解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律和特點以及公式,爲接下來研究特殊的運動打下鋪墊,在整個高中課程中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二、學情分析

瞭解學情,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才能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任務。

我所面對的學生,對於自由落體運動,學生有一定感性和模糊的體會,但理解自由落體運動概念,還是有一定的困難。但是他們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在教學方法中以老師引導和學生自主探究爲主,可以加深學生對於自由落體運動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教學目標是多元的,主要包括學會、會學、樂學三個維度,所以我確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掌握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及運動的特點和規律。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透過自由落體運動的實驗探究的過程,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學生能夠在探究物體下落快慢的過程,樹立科學嚴謹的態度,並透過實驗操作激發學習興趣。

四、重難點

明確了教學目標,本課的重、難點就顯而易見了,我的教學重點是,難點則是:

重點:物體做自由落體運動的條件、特點和規律。

難點:自由下落快慢和重力大小無關。

五、教學方法

爲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師生問答法,小組討論法,課堂練習法等

六、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學設計最重要的部分,爲此我將它分爲匯入,新課講授,小結和作業4個部分。

1.引入新課

爲了使學生更好了解本節課的知識,我將採用故事匯入的方式,向學生講述伽利略比薩斜塔實驗,進行提問引發學生思考物體下落的快慢是否與質量有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匯入新課。

意圖: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爲故事匯入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情趣,同時設計了探究問題,讓學生帶着疑問進入課堂,可以加深印象,提升學習效果。

2.新課教學

上課之初,我將採用提問的方式引發學生思考:一張紙和一個石塊同一高度釋放誰落得快?探究落地時間與什麼有關?學生可能會認爲重的物體下落的比較快,有的 也會認爲兩者下落是一樣快的。

接着我將進行兩組對比實驗引導學生觀察,第一組實驗:將揉成團的紙和石頭同時同一高度扔下,發現二者幾乎同時落地。學生觀察得出不同質量的物體,落地時間相同。第二組實驗:將相同大小的紙,一張揉成團,一張平攤,同時下落。發現紙團下落得快。學生觀察得出相同質量的物體下落時間不同。以上兩組對比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以上實驗與學生以往的認知形成矛盾,讓學生體會到阻力對物體下落的影響。

爲了驗證空氣阻力的影響,我將採用牛頓管進行實驗演示,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我將進行如下操作,第一次直接將玻璃管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二次利用抽氣機抽取部分空氣,倒置觀察下落情況。第三次抽取全部空氣,變成真空狀態,觀察下落情況。透過實驗觀察分析得出小羽毛下落慢是由於空氣阻力,如果沒有空氣阻力,所有物體同時下落。接着引導學生總結自由落體定義: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從靜止開始下落的運動。以及自由落體運動條件:靜止只受到重力

3.鞏固(課堂練習)

爲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將在多媒體展示習題,讓學生區分哪種運動爲自由落體運動。

習題的訓練可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有針對的進行接下來的作業佈置。

知識歸納小結

在課堂的最後我將採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本節課的總結,之所以這麼設計是因爲教師需要給學生梳理好知識點,再章節最後才能給學生一個完整的知識構架,這樣學生纔能有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物理知識。

作業佈置

對於課後作業,我將佈置太空測量質量的方法,讓學生結合書上材料對本節課有個更深刻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最後是我的板書設計,採用提綱式,重點突出,可以很好的幫學生梳理知識脈絡。

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考官的聆聽。

物理說課稿 篇4

一、教材分析:《簡單電路》是蘇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本課雖然只是用電池和基本器件連接成簡單電路,進行電學的初始研究和學習,卻爲學生開啟了新的領域之門,在這一課中,他們將要學會使用新的裝置-----燈泡,電池盒,用導線連接成完整的電路,在使用這些裝置建立電路和探索使更多小燈泡亮起來的過程中,學生將獲得更多的建立電路的經驗,爲以後學習和研究電學打下了基礎。

二、教學目標:

A 知識技能:

1.知道一個簡單的電路是由電池、燈泡、開關、導線四部分組成的。

2.培養學生實驗能力:能夠連接基本電路,並畫出電路圖。

3 知道開關的作用並能用開關控制電流。

4 知道不能用交流電做實驗。

B、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在探究的過程中養成團結合作、認真觀察、及時記錄的行爲習慣,並表現出不怕失敗、大膽探究、敢於創新的科學態度。

三、教學重點:學習連接一個簡單電路。

四、教學難點:畫簡單的電路圖。

五、教學方法:

探究發現法: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機會,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經歷探究過程,獲取科學知識,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

六、學法指導。

1、實驗操作的指導:

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不怕失敗,勇於實踐。

2、合作探究法的指導:

指導學生在探究過程中要善於合作,注意向小夥伴們學習。使學生體會到只有有效溝通,相互配合才能更順利的完成共同的研究任務。

七、教學準備

1.音樂卡片、電池盒、小燈座、燈泡、開關、導線、電池、電視機等分組實驗材料八、教學過程引入:拿出一張音樂賀卡,展示給學生,讓其發出聲音。然後解釋,卡片之所以能發出聲音,是因爲卡片內部有個完整電路。接下來,讓學生分小組組裝簡單電路。

實驗探究

1 把裝有一隻電池一隻小燈泡和兩根導線的紙盒發給學生,要求學生用這些材料把小燈泡發亮,方法越多越好,並把連接的方法用圖記錄下來。

2 學生彙報接亮小燈泡的方法。讓學生到黑板上畫連接方法,教師提供電池和小燈泡的模型卡片,學生把它們擺放在黑板上,用粉筆連接。並指出小燈泡和電池的簡易畫法。

3歸納接亮的方法。讓學生對着黑板上的電路圖找出它們的共同點。即電池的正負極和小燈泡的上下兩個接線點都連接起來,小燈泡就亮了。()再提出問題這樣連接起來後小燈泡爲什麼就亮了呢?然後用圖片介紹電池和小燈泡的基本結構,並解釋小燈泡的發光原理。電池兩極的電勢不同,電荷由高電勢流向低電勢,電荷的定向移動形成了電流,有電流透過的用導線連接的用電器就會工作,從而小燈泡就發光了。電池的正負極就像山頂和山底,電荷就像是小溪的水,而小溪從山頂到山底的路徑就相當於導線,小溪兩旁的花草樹木就相當於用電器。

4連接其他用電器,瞭解所有用電器的通用連接方法。讓每組的組長把小電機連接在電路上使它轉動起來,使學生感受各種用電器連接方法的一致。

5談話設疑:這個小電機一直轉着,電會不會用光?怎樣才能輕鬆地控制它,要它轉就轉,不要它轉就不轉?學生根據生活中的經驗自然能說出加個開關。我將給每組一個開關,讓學生合作把開關加到電路中,控制小電機的轉動。必要時,給予一定的指導。

教師談話:同學們已經能夠用開關控制小電機了,如果電路中不僅有一個小電機還有一個小燈泡,我想讓他們燈亮電機就不轉,燈不亮電機就不轉,應像十字路口的紅綠燈一樣,紅燈亮綠燈就不亮,綠燈亮紅燈就不亮,又該怎麼設計電路呢?課後請大家思考,可以畫圖研究一下。(並聯電路)最後鄭重提醒學生:記住我們今天的研究用的是電池,它的電流很小,不會對人造成傷害,千萬不能從插座接電。那樣做非常危險,甚至會造成火災和人員死亡。能承受的安全電壓是不高於36V,而插座中的電壓是220v.

標籤:說課稿 物理